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的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4617发布日期:2019-01-05 08:5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的测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输电导线巡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输电导线运维过程中,输电导线与下方树木、建筑等障碍物的间距是影响输电及社会人员安全的重要管理内容。传统测量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的方法是:测量人员站在障碍物一旁,使用测高仪分别测量障碍物高度和输电导线上对应障碍物正上方的点的高度,将测得的二个高度作差,即为输电导线与障碍物间距。这样的方法既有地域的局限性又有一定的危险性,障碍物周围有淤泥、积水等情况时,测量人员无法行进到障碍物周围,站在输电导线正下方存在触电危险;且使用测高仪的目测找点方法存在误差,测量结果不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的测量方法,测量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时,测量人员可站在远处任意位置测量,摆脱地域的局限性和危险性,测量结果精准。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的测量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在对应障碍物的两基电线杆两侧区域地面架设全站仪,确定测量点m;

2)、使用全站仪测量障碍物最高点到观测点长度l1、障碍物最高点与观测点水平面夹角α,得出障碍物最高点到观测点垂直高度h1为:h1=l1sinα;

3)、向上竖直调节全站仪,调节过程中,当全站仪出现读数时,即检测到输电导线上对应障碍物正上方的点,该点到观测点的长度l2、该点与观测点水平面夹角β,得出输电导线上对应障碍物正上方的点到观测点垂直高度h2为:h2=l2sinβ;

4)、最后得出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h3为:h3=h2-h1;

即:h3=l2sinβ-l1sin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在对应障碍物的两基电线杆两侧区域地面架设全站仪对障碍物及输电导线上对应障碍物正上方的点的高度进行测量,测量人员可站在远处任意位置测量,摆脱地域的局限性和危险性。

2、由于通过全站仪分别测量障碍物最高点到观测点长度l1、障碍物最高点与观测点水平面夹角α,然后向上竖直调节全站仪,调节过程中,当全站仪出现读数时,即检测到输电导线上对应障碍物正上方的点,该点到观测点的长度l2、该点与观测点水平面夹角β,再计算得出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测量结果精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障碍物,2-电线杆,3-输电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的测量方法,具体步骤为:

1)、在对应障碍物1的两基电线杆2两侧区域地面架设全站仪,确定测量点m;

2)、使用全站仪测量障碍物1最高点到观测点长度l1、障碍物1最高点与观测点水平面夹角α,得出障碍物1最高点到观测点垂直高度h1为:h1=l1sinα;

3)、向上竖直调节全站仪,调节过程中,当全站仪出现读数时,即检测到输电导线3上对应障碍物1正上方的点,该点到观测点的长度l2、该点与观测点水平面夹角β,得出输电导线3上对应障碍物1正上方的点到观测点垂直高度h2为:h2=l2sinβ;

4)、最后得出输电导线3与下方障碍物1间距h3为:h3=h2-h1;

即:h3=l2sinβ-l1sinα。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的测量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在对应障碍物的两基电线杆两侧区域地面架设全站仪,确定测量点M;使用全站仪测量障碍物最高点到观测点长度L1、障碍物最高点与观测点水平面夹角α,得出障碍物最高点到观测点垂直高度H1为:H1=L1sinα;向上竖直调节全站仪,调节过程中,当全站仪出现读数时,即检测到输电导线上对应障碍物正上方的点,该点到观测点的长度L2、该点与观测点水平面夹角β,得出输电导线上对应障碍物正上方的点到观测点垂直高度H2为:H2=L2sinβ;最后得出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H3为:H3=H2‑H1;测量输电导线与下方障碍物间距时,测量人员可站在远处任意位置测量,摆脱地域的局限性和危险性,测量结果精准。

技术研发人员:才效英;张殿越;张雨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25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