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TBS阀组内反并联的晶闸管进行交替触发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275126发布日期:2020-04-03 19:32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TBS阀组内反并联的晶闸管进行交替触发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tbs阀组内反并联的晶闸管进行交替触发的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系统中,由晶闸管旁路开关(tbs)的基本原理及工作特性可知,在系统故障时需要依靠tbs的迅速导通来保护upfc换流阀等重要设备,其重要性是机械式旁路开关无可替代的,因此必须确保证晶闸管阀能在系统侧或阀侧发生故障时快速导通。tbs的晶闸管阀导通条件包括有:1、晶闸管有正压降,2、收到导通触发脉冲,3、晶闸管阀件正常。

目前其它柔性输电技术(直流输电、svc、可控高抗、tcsc等)所使用的晶闸管均为正常运行时导通、停运时关断,其只需要在投运前对晶闸管阀组进行测试即可,投运后晶闸管阀是否正常的状态可以实时监测。

而由于tbs阀的晶闸管在正常运行时为关断状态,无法实时判断晶闸管阀是否正常,因此tbs阀无法像其它设备一样无法完全利用在线检测手段来可靠判断晶闸管及触发回路的好坏,在系统侧或阀侧发生故障时,tbs有可能因为部分晶闸管故障或者触发回路故障而无法导通,这将对upfc主设备以及交流系统造成严重的后果。

鉴于tbs的快速动作特性对upfc系统主设备安全的重要意义,tbs测试技术的研究即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阀组触发试验是tbs阀组及系统的离线检测主要项目之一。而tbs阀采用晶闸管反并联方式,正常运行时,阀控设备同时对反并联的晶闸管进行触发。因此为了对反并联的晶闸管分别进行触发试验,就需要对反并联晶闸管进行交替触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对tbs阀组内反并联的晶闸管进行交替触发的方法,来保证检修过程中可实现对反并联的一对晶闸管分别进行触发试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tbs阀组内反并联的晶闸管进行交替触发的方法,使用外部触发信号源连接tbs阀组的控制器;所述外部触发信号源能够发出检修信号和触发选择信号,当所述tbs阀组的控制器接收到的检修信号为无效时,所述tbs阀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所述tbs阀组的控制器接收到的检修信号为有效时,所述tbs阀组处于检修模式状态;当所述tbs阀组处于检修模式状态时,所述tbs阀组的控制器对触发选择信号进行判定,当触发选择信号为有效时,则触发所述tbs阀组内反并联的晶闸管中的正向晶闸管,当触发选择信号为无效时,则触发所述tbs阀组内反并联的晶闸管中的反向晶闸管。

本发明提供的对tbs阀组内反并联的晶闸管进行交替触发的方法,在保证了阀控系统原有触发功能不受影响的同时,实现了检修状态下阀控对tbs阀组内反并联晶闸管的交替触发。随着upfc工程的不断增多,在其维护、检修中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成果来对upfc的关键保护设备tbs进行检测,可以有效防范系统故障时因tbs无法导通造成的upfc主设备故障,减少对系统的影响,充分发挥upfc的潮流优化能力,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tbs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检修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对tbs阀组内反并联的晶闸管进行交替触发的方法中,在现有的tbs阀组的控制器中通过发送触发脉冲信号至光分配器,由光分配将1路触发信号分出15路至同一阀组件的15个正向或反向晶闸管对应的tce板,来控制tce板的运行状态,进而实现控制换流阀晶闸管导通与关断的功能。其信号流向图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通过外接检修设备,为tbs阀组的控制器新增两个不同的触发信号,分别是检修信号和触发选择信号。

对于tbs阀组的控制器提供两种工作模式可选择,即正常模式和检修模式,正常模式即系统正常运行时选择正常模式,而在检修过程中需要对tbs阀组反并联晶闸管分别进行触发试验时则选择检修模式。

检修信号用于tbs阀控触发模式选择的判断。即通过这个信号,完成以下逻辑判断:当检修信号为有效(即检修信号=1),则tbs阀组的控制器处于检修模式;此模式下tbs阀组的控制器将对tbs阀组中反并联晶闸管进行交替触发;当检修信号为无效(即检修信号=0),则tbs阀组的控制器处于正常模式,tbs阀组的控制器同时对反并联晶闸管进行触发。

当tbs阀组的控制器处于检修模式时,触发哪个方向的晶闸管的选择通过触发选择信号完成;即通过这个信号,完成以下逻辑判断:当触发选择信号为有效(即触发选择信号=1),则tbs阀组的控制器对正向晶闸管进行触发(在两个方向的晶闸管中任意确定一个为正向晶闸管,则另一个为反向晶闸管);当触发选择信号为无效(即触发选择信号=0),则tbs阀组的控制器对反向晶闸管进行触发。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