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2266发布日期:2018-10-12 23:1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地电观测技术是目前地震监测预报中较为成熟的一种测量方法,其观测的物理量是地球介质视电阻率和自然电位差随时间的变化。采用的观测方法为四极法,即供电电源通过供电极向地下供直流电,测定供电电流强度和测量极间人工电场的电位差,再计算出视电阻率。以前常用的观测电极装置为铅板或固体不极化电极进行地表埋设,即挖坑1.5-2米埋设不极化电极或者平铺铅板电极,但这种操作处理受地表种植物和地表环境干扰的影响较大。目前,地震地电观测因为受到城市建设的发展,地表环境干扰,尤其是地表游离电子的干扰越来越严重,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大大降低,同时还存在漏电、怕雷击、易受电磁干扰、供电困难和需经常标定等问题。

在地震地电测量中,影响观测精度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测区及周边的环境干扰影响,一类是装置系统的影响。避免环境干扰是在选择地电观测台站的时候,尽量远离干扰源,因此大部分的观测台站都建设在郊区或山区。但随着城市建设的蔓延,测区周边经济的发展,多数地表地电观测台站受到的干扰日趋严重,最明显的是城铁以及杂散电流的干扰,使得观测数据的离散性变大,观测曲线出现日变幅度和年变幅度畸变等虚假现象,甚至使得正常的信号淹没于干扰之中无法分辨。观测数据质量的急剧下降造成有些台站不得不搬迁或停测。装置系统影响观测精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是观测线路的漏电影响及观测系统不稳定造成的数据漂移和变异。这就要求观测线和电极的质量良好,保证观测装置系统的稳定性,不产生漏电等。针对这些干扰因素,地电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电极装置的接地与地电测量有着异乎寻常的密切关系。目前的方法是提高供电电流来增大电位差的测量,但这也不能无限增加,否则将对周边环境和人群带来危害。

深井地电观测是目前解决以上问题的新观测方式,但现有的电极无法满足深井地电观测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屏蔽地表的环境干扰,使得观测数据可靠性增加,也简化了地表的占地和装置维护工作。适用于长期的地电等物理量观测;性能稳定,长久耐用,大大降低了传统电极的日常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包括铅板筒1、直柱管2、吊绳3与测量线4;

所述的铅板筒1由铅板卷成筒状套于直柱管2外侧接触面设有导电粘合剂,粘合形成主筒体,直柱管2的上下两端均短于铅板筒1上下两端;铅板衔接处一边向内折焊接区5;所述的焊接区5内焊接测量线4;

铅板筒1的侧边高L与底边周长S的比例关系为:

所述的吊绳3设于主筒体轴心,下端分成三根以上末端固定于主筒体上部。

所述的焊接区5由下至上均布四个焊接点41,其中两个焊接点41分别焊接一根主用测量线4的两芯线,另两个焊接点41分别焊接另一根主用测量线4的两芯线。

所述的测量线4焊接完成后在焊接点41表面和周边涂抹环氧树脂保护层。

所述的焊接区5的宽度T为8-10厘米。

所述的直柱管2的上下两端均短于铅板筒1上下两端至少1厘米。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屏蔽地表的环境干扰,使得观测数据可靠性增加,也简化了地表的占地和装置维护工作。深井地震地电观测其电极埋深后可以缩短观测极距,这将大大抑制了环境干扰和地表地电观测占地面积大的棘手问题,观测效能明显提高。适用于长期的地电等物理量观测;性能稳定,长久耐用,大大降低了传统电极的日常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的焊接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的设置区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的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的应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包括铅板筒1、直柱管2、吊绳3与测量线 4;所述的铅板筒1由铅板卷成筒状套于直柱管2外侧接触面设有导电粘合剂,粘合形成主筒体,直柱管2采用塑料管,如聚氯乙烯PVC管。导电粘合剂,简称导电胶,是一种既能有效地胶接各种材料,又具有导电性能的胶粘剂。具体的,导电胶可以使用填充型的,即依靠添加导电性填料使胶液具有导电性,按导电粒子的种类不同,可分为银系导电胶、金系导电胶、铜系导电胶和炭系导电胶。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银系导电胶。而胶液可以使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氨脂等。本例可选用应用最广的是环氧树脂银系导电胶。

直柱管2的上下两端均短于铅板筒1上下两端;图中未表示,所述的直柱管2的上下两端均短于铅板筒1上下两端至少1厘米。直柱管2主要起支撑与连接的作用,增加深井电极本身的自体重和保证铅板筒1形状;直柱管2的上下两端均短于铅板筒1上下两端可以使电极的功能部份也就是铅板筒1与土地良好接触。

铅板衔接处一边向内折焊接区5;内折的焊接区5作用是防止焊接点41和测量线4接触土地而产生进一步的氧化和腐蚀性,影响测量结果。本例中,所述的焊接区5的宽度T为 8-10厘米。所述的焊接区5内焊接测量线4。具体的本例中,所述的焊接区5由下至上均布四个焊接点41,具体的可以在高度中心区均匀选择四个焊接点41,测量线4一般为两芯线,其中两个焊接点41分别焊接一根主用测量线4的两芯线,另两个焊接点41分别焊接另一根主用测量线4的两芯线。也就是“一主一备”,四个焊接点41包含两个备用点。焊接点41的大小和测量线4的粗细是成比例的,比如焊接点41直径为2厘米,焊接测量线4的直径约为0.8厘米。所述的测量线4焊接完成后在焊接点41表面和周边涂抹环氧树脂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为焊锡厚度的1/2~1/3,焊接点41周边外延尺寸为0.3~0.5厘米,保护层作用是保证此装置良好的传导稳定性的同时又防止焊接点41漏电和被氧化。

焊接区5内折,使其焊接点41不直接接触空气和土地,这样就不会产生电极漏电和氧化,电极的稳定性增强。同时焊接温度也是影响保护层的关键因素,它能使得保护层长久不脱落,也保证了电极的稳定,且长久耐用。

铅板筒1的侧边高L与底边周长S的比例关系为:也就是黄金分割比,这一比例经过实验证明稳定性高,保证深井电极的铅板筒1形状和接触面的稳定不变形。

本例中,所述的吊绳3设于主筒体轴心,下端分成三根以上末端固定于主筒体上部。具体的在距离主筒体上边缘3~4厘米处,周向均匀开3或4个穿绳孔31,取吊绳3设于主筒体轴心,吊绳3下端分成3或4根,末端固定于穿绳孔31中。实际中是取3或4根长度相同的连接绳,一端分别固定于穿绳孔31中,另一端汇聚于主筒体轴心处,连接吊绳3下端,保证吊绳3设于主筒体轴心。本例中是4根连接绳,4个穿绳孔31,通常3根连接绳,3个穿绳孔31即可。当然,4个的设计是防止有1根断了,主筒体失去平衡。具体的,本例中,在主筒体一周均匀打4个穿绳孔31,用耐腐蚀性的吊绳3穿孔固定主筒体,埋于地下,距离地表2米内的吊绳3要进行防鼠虫咬处理。

实施例二

一种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的制备方法,具体的是制备实施例一所述的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包括:

步骤A:按照深井地电观测的测量要求计算出铅电极与土地的接触面积M,也就是铅板筒1的侧面积M;

在本技术领域,计算铅板筒1与土地的接触面积有多种方法,属于已知的技术,不再一一赘述,本例中采用的方法是根据公式(1)计算:

式中:

R、接地电阻,根据国家建设标准中对架空电缆要求做接地处理,且接地电阻R≤30 Ω,因此,地震建设规范中地电观测架空线路深埋电极需要满足接地电阻要求;本公式适用于电极埋设在均一的土壤中,如果深埋电极的井孔中有地下水或者砂石等,需要分段计算接地电阻,选择最大值满足要求,用于计算;

ρ、土壤地电阻率,可由地电台站初勘时用四极法实际测量所得;对于本专利是已知的常数;

L、铅板筒1的长度;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计算。可以选择L=1m或1.5m;

d、铅板筒1直径;如图3所示;

H、地面到铅板筒1中点的距离;也就是电极埋深深度,如图3所示;可在开始时通过计算所得;对于本专利是已知的常数;

可用上面公式求出d的值,取最小的d的值,则接触面积最小要满足:

接触面积M=π×d×L。

同时,根据铅板筒1铅板的厚度,则,铅板筒1质量:

G=M×铅板的厚度×铅的密度,铅板的厚度一般为3~5厘米;

可以计算出最小的铅板筒1质量Gmin。

同时,铅电极与土壤的接触面积M还要满足公式(2):

G、铅板筒1的重量(或质量);

F、铅板筒1在深井钻孔中的泥浆混合物中的浮力;

f、铅板筒1在深井钻孔中自重落体下降过程中与泥浆混合物的摩擦力;

在单一的泥浆混合物中F+f≈泥浆密度×g×h。g为重力加速度参数,h是铅板筒1自重落体深度。这里的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在实际建设应用中,首先要钻设埋设电极的深井,深井钻孔深度和钻孔直径根据电极装置的规格和建设要求选择,属于公知的技术,不再赘述。钻孔钻探深度大于设计计算的深度后,利用自重落体原理将电极下落到极限位置不再下落,此时的深度为铅板筒1自重落体深度h,然后进行固定。在实际钻探中,大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的埋深很浅,钻孔中存在泥浆,而且随着深度增加,泥浆的密度也越来越大,有些时候还参杂着砾石等,可以分段进行计算,取平均值,分段越多,结果越准确。

这里计算出质量Gmin后,再根据公式(1)计算的质量Gmin,取公式(1)与(2)的较大值,再计算出铅板筒1与土壤的接触面积M:

M=G/(铅板的厚度×铅的密度),铅板的厚度一般为3~5厘米;

可以满足后续的设计要求。

步骤B:根据铅板筒1的侧面积M,计算铅板筒1的侧边高L与底边周长S,且符合:也就是黄金分割比,这一比例经过实验证明稳定性高,保证深井电极的铅板筒1形状和接触面的稳定不变形。

步骤C:选择厚度为3~5厘米的金属铅板材料,具体选取步骤A中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厚度,要求杂质含量低于3%,有更好的导电率;剪裁矩形铅板,高度为L,长度为S+T, T为8~10厘米。

步骤D:在矩形铅板一个短边内侧距离边缘2.5~4厘米处竖向均匀焊接测量线4;具体的,竖向均匀设置4个焊接点41,其中两个焊接点41分别焊接一根主用测量线4的两芯线,另两个焊接点41分别焊接另一根主用测量线4的两芯线。这个区域就是焊接区5,也就是,所述的焊接区5由下至上均布四个焊接点41,具体的可以在高度中心区均匀选择四个焊接点41,测量线4一般为两芯线,其中两个焊接点41分别焊接一根主用测量线4的两芯线,另两个焊接点41分别焊接另一根主用测量线4的两芯线。也就是“一主一备”,四个焊接点41包含两个备用点。焊接点41的大小和测量线4的粗细是成比例的,比如焊接点 41直径为2厘米,焊接测量线4的直径约为0.8厘米。

另外,测量线4焊接完成后焊接点41表面和周边涂抹环氧树脂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为焊锡厚度的1/2~1/3,焊接点41周边外延尺寸为0.3~0.5厘米。保护层作用是保证此装置良好的传导稳定性的同时又防止焊接点41漏电和被氧化。

步骤E:将焊接测量线4的一边的铅板进行对折,形成了焊接区5,对折的铅板宽度T 为8~10厘米;内折的焊接区5作用是防止焊接点41和测量线4接触土地而产生进一步的氧化和腐蚀性,影响测量结果。焊接区5内折,使其焊接点41不直接接触空气和土地,这样就不会产生电极漏电和氧化,电极的稳定性增强。同时焊接温度也是影响保护层的关键因素,它能使得保护层长久不脱落,也保证了电极的稳定,且长久耐用。

步骤F:在铅板内侧均匀涂抹导电粘合剂,导电粘合剂厚度不超过0.5厘米,然后将铅板卷绕套于直柱管2外成铅板筒1,整体构成主筒体;且直柱管2的上下两端均短于铅板筒1上下两端至少1厘米;直柱管2的上下两端均短于铅板筒1上下两端可以使电极的功能部份也就是铅板筒1与土地良好接触。

步骤G:在距离主筒体上边缘3~4厘米处,周向均匀开3或4个穿绳孔31,取吊绳3设于主筒体轴心,吊绳3下端分成3或4根,末端固定于穿绳孔31中。本例中是4根连接绳,4 个穿绳孔31,通常3根连接绳,3个穿绳孔31即可。当然,4个的设计是防止有1根断了,主筒体失去平衡。具体的,本例中,在主筒体一周均匀打4个穿绳孔31,用耐腐蚀性的吊绳3穿孔固定主筒体,埋于地下,距离地表2米内的吊绳3要进行防鼠虫咬处理。

实施例三

一种深井地电测量方法,在深井地电测量过程中使用实施例一所述的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进行测量。其测量方式与现有的方式并无不同,特点在于应用了实施例一所述的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

使用时,将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利用吊绳3和主筒体的自身重量进行自重落体埋深地下,到达固定位置后固定吊绳3。并且此深井地电测量电极可以根据测量要求串接使用,具体见图4。自重落体作用是保证电极自重落体到埋深位置,且长期稳定,不变形不移位。

首先要钻设埋设电极的深井,深井钻孔深度和钻孔直径根据电极装置的规格和建设要求选择,属于公知的技术,不再赘述。钻孔钻探深度大于设计计算的深度后,利用自重落体原理将深井地电测量电极装置下落到极限位置不再下落,此时的深度为铅板筒1自重落体深度h,然后进行固定。在实际钻探中,大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的埋深很浅,钻孔中存在泥浆,而且随着深度增加,泥浆的密度也越来越大,有些时候还参杂着砾石等,可以分段进行计算,取平均值,分段越多,结果越准确。

自由落体定义为不受任何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物体。如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由静止状态开始下落的物体。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恒等于重力加速度 g。虽然地球的引力和物体到地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地球的半径远大于自由落体所经过的路程,所以引力在地面附近可看作是不变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即是一个不变的常量。它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gt,位移的计算公式为△s=(1/2)*gt2,其中,△ s是距离增量,g是重力加速度(为g=9.8m/s2),t是物体下落的时间。

通常在空气中的自由落体称为自重落体,随着自重落体运动速度的增加,空气对落体的阻力也逐渐增加。空中垂直下落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F空气阻力与空气的密度ρ空气、物体的有效横截面积W、下落的速率v下的平方成正比,阻力的大小可表示为F空气阻力=C×ρ空气×W×v下×v下,其中C为阻力系数,一般在0.2~0.5之间,ρ=1.2kg/m3,物体下落经过一段时间将达匀速,这称为终极速率。深井地电观测电极的埋设采用的是自重落体原理,电极受到的力为本身重力,在下落的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以及和地下水、土壤和岩石等产生的摩擦力等,并且阻力和摩擦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随着速度、深度的大小而变化。由于合力是个变量,因此自重落体的下落距离是个复杂的函数,需要用微积分模型函数来计算。而且不同的地下介质,阻尼系数和计算公式是需要调整的。这属于本领域的公知的技术,不需要详述。

另外,深井地电观测中电极埋设深度和观测极距不仅要考虑地面干扰影响,还要考虑地下的观测质量。常用的方法是三维有限元数值解析计算,即如果将地电阻率测区划分为任意的N块区域,每一块区域介质电阻率为ρi,i=1,2,…,N,地电阻率ρa是各区域介质电阻率的函数:

在多数情况下△ρi/ρi<<1,因此将上式进行泰勒Taylor级数展开,忽略二阶及高阶项,地电阻率相对变化可以表示为各区域介质电阻率相对变化的加权和:

式中Bi被称之为影响系数

满足条件:

首先我们假设测量极距一定,计算不同的电极深度观测影响系数曲线,再假设电极深度一定,计算不同的观测极距观测影响系数曲线,然后选择影响系数最佳的观测深度和观测极距作为地电观测建设中的布设极距和电极埋设深度。例如图5所示的计算结果,最后选择地电观测线路供电极距AB=300m,测量极距MN=100m,电极埋深深度 H=100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