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小流域环境监控土质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9458发布日期:2019-01-08 21:01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用于小流域环境监控土质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流域综合治理领域,具体涉及是用于小流域环境监控土质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流域是地面水和地下水天然汇集的区域,是水土流失和开发治理的基本单元。小流域治理是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土地综合治理。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布置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目的在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小流域水文和土壤的特殊性,需要频繁对土质进行采集监控,现有土质采集装置多通过筒式结构采集土壤,在采集完毕后将土壤抠出,这种方式将极大影响小流域监控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土质采集装置多通过筒式结构采集土壤,在采集完毕后将土壤抠出,这种方式将极大影响小流域监控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小流域环境监控土质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小流域环境监控土质采集装置包括内采集件、外采集管、连接杆和握柄,内采集件包括固定座和一组固定杆,固定座为圆形,其外沿通过螺纹与外采集管一端连接,固定座一面通过连接杆与握柄一端连接,另一面与固定杆一端连接,一组所述固定杆插入外采集管中,以固定座的中心环形排布,并与外采集管内壁接触。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由内采集件、外采集管、连接杆和握柄组成的土质采集装置,基于外采集管采集小流域土质,采集完毕后,通过螺纹将外采集管与内采集件进行分离,由于固定杆的作用,能够将外采集管中的土壤较为完整的取出,不会破坏土层和水文结构,在内采集件与外采集管分离后,监控人员可以通过相邻固定杆间的间隙对土层进行监控,解决了现有土质采集装置多通过筒式结构采集土壤,在采集完毕后将土壤抠出,这种方式将极大影响小流域监控效果的问题。

进一步的,外采集管另一端呈斜面,一组固定杆另一端的端部均位于外采集管内。

进一步的,外采集管内壁设置有加热环,加热环的圆心位于外采集管的轴线上,且加热环与固定杆接触。

可选的,外采集管外壁设置有功能槽,功能槽内设有蓄电池,蓄电池与加热环电连接。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外采集管内壁设置加热环,在蓄电池通电后对加热环供电,加热环使靠近其的土质水分进行流失而硬化,便于取出完整的土质层,在取出后监控者易可以将外部干燥的土壤剥去,对内部湿润的土壤进行监控。

可选的,功能槽边缘设置有密封圈,功能槽一侧设置有活动轴,活动轴上连接有用于覆盖功能槽的盖板。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有效降低在进行土质采集时,水分浸入蓄电池的几率,提高了整个结构使用寿命,降低异常几率。

可选的,固定座上设置有穿孔,握柄上设置有握手槽,握柄的另一端设置有扣环。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固定座上设置穿孔,可以便于在进行土质采集时,将空气排出,降低采集时受到的阻力,设置的握手槽可以便于采集者抓握整个装置。

可选的,固定杆上设置有凸齿,凸齿朝向固定座倾斜设置。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固定杆上设置凸齿,便于提高固定杆与采集的土质接触面积,通过将凸齿设置为朝向固定座倾斜,便于在外采集管与内采集件分离时能够获得更为完整的土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通过设置由内采集件、外采集管、连接杆和握柄组成的土质采集装置,基于外采集管采集小流域土质,采集完毕后,通过螺纹将外采集管与内采集件进行分离,由于固定杆的作用,能够将外采集管中的土壤较为完整的取出,不会破坏土层和水文结构,在内采集件与外采集管分离后,监控人员可以通过相邻固定杆间的间隙对土层进行监控,解决了现有土质采集装置多通过筒式结构采集土壤,在采集完毕后将土壤抠出,这种方式将极大影响小流域监控效果的问题。

2、通过在外采集管内壁设置加热环,在蓄电池通电后对加热环供电,加热环使靠近其的土质水分进行流失而硬化,便于取出完整的土质层,在取出后监控者易可以将外部干燥的土壤剥去,对内部湿润的土壤进行监控。

3、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有效降低在进行土质采集时,水分浸入蓄电池的几率,提高了整个结构使用寿命,降低异常几率。

4、通过在固定座上设置穿孔,可以便于在进行土质采集时,将空气排出,降低采集时受到的阻力,设置的握手槽可以便于采集者抓握整个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小流域环境监控土质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采集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采集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加热环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功能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内采集件、2为外采集管、3为连接杆、4为握柄、5为扣环、6为加热环、7为固定座、8为穿孔、9为固定杆、10为凸齿、11为螺纹、12为功能槽、13为盖板、14为蓄电池、15为密封圈、16为活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用于小流域环境监控土质采集装置包括内采集件1、外采集管2、连接杆3和握柄4,内采集件1包括固定座7和一组固定杆9,固定座7为圆形,其外沿通过螺纹11与外采集管2一端连接,固定座7一面通过连接杆3与握柄4一端连接,另一面与固定杆9一端连接,一组所述固定杆9插入外采集管2中,以固定座7的中心环形排布,并与外采集管2内壁接触。

使用中,设置由内采集件、外采集管、连接杆和握柄组成的土质采集装置,基于外采集管采集小流域土质,采集完毕后,通过螺纹将外采集管与内采集件进行分离,由于固定杆的作用,能够将外采集管中的土壤较为完整的取出,不会破坏土层和水文结构,在内采集件与外采集管分离后,监控人员可以通过相邻固定杆间的间隙对土层进行监控,解决了现有土质采集装置多通过筒式结构采集土壤,在采集完毕后将土壤抠出,这种方式将极大影响小流域监控效果的问题。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外采集管2另一端呈斜面,一组固定杆9另一端的端部均位于外采集管2内。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如图4和图5所示,外采集管2内壁设置有加热环6,加热环6的圆心位于外采集管2的轴线上,且加热环6与固定杆9接触。外采集管2外壁设置有功能槽12,功能槽12内设有蓄电池14,蓄电池14与加热环6电连接。

使用中,在外采集管内壁设置加热环,在蓄电池通电后对加热环供电,加热环使靠近其的土质水分进行流失而硬化,便于取出完整的土质层,在取出后监控者易可以将外部干燥的土壤剥去,对内部湿润的土壤进行监控。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3,功能槽12边缘设置有密封圈15,功能槽一侧设置有活动轴16,活动轴16上连接有用于覆盖功能槽12的盖板13。

使用中,设置密封圈可以有效降低在进行土质采集时,水分浸入蓄电池的几率,提高了整个结构使用寿命,降低异常几率。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4,固定座7上设置有穿孔8,握柄4上设置有握手槽,握柄4的另一端设置有扣环5。

使用中,在固定座上设置穿孔,可以便于在进行土质采集时,将空气排出,降低采集时受到的阻力,设置的握手槽可以便于采集者抓握整个装置。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5,固定杆9上设置有凸齿10,凸齿10朝向固定座7倾斜设置。

使用中,在固定杆上设置凸齿,便于提高固定杆与采集的土质接触面积,通过将凸齿设置为朝向固定座倾斜,便于在外采集管与内采集件分离时能够获得更为完整的土质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