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配电智能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1045发布日期:2020-08-25 18:4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配电智能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主动配电需要配电网有能力根据电源侧与用户侧的实际情况时时的改变系统的拓扑结构,已达到最优化配电的目的,在申请号为2014100781222的发明申请中,已经解决了不断电调整配电网络结构的问题,在申请号为2018100505521的发明申请中,降低了不断电换相设备的制造成本。但是作为基础的电能分配工程,系统安全和施工成本也是极其重要的指标,甚至关乎整个技术方案的成败。以上技术方案如广泛使用,仍然存在问题,以申请号为2018100505521的发明申请为例:1.在控制器中选通电路的公共端通过控制器的多个选通继电器分别与各个用户负荷相线相连,每个表箱都有很多连线(比如24个用户就需要24根线),连接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很高。错误一旦发生必然造成事故,所以这样的技术方案大范围实施起来是不可靠的。2.如第1点所述,每个表箱内需要大量的连线,工作量太大,从人工到材料(粗铜线)都有很大消耗,事实上20几根线表箱内集中的布设是很困难的。所以从安全可靠和施工成本来说,仍不利大范围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相主动配电智能模块(电表)(参见图1,以下简称配电模块),与单相主动配电控制器配合,可以大幅度降低施工难度,降低系统费用,保障系统安全。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配电模块包括具有电量检测,运算和通讯功能的低压部分以及三相选一相电源通路的高压部分,电源通路开关一端分别接到三相电源中,另一端连在一起形成用户相线,为用户供电;用户相线还连接有选通继电器的一端触点,另一端连接过渡总线。这样只需要这1根过渡总线连接控制器与配电模块之间,就可以在表箱内形成简洁的主动配电电路。

主动配电电表是将配电模块集成在单相电表内,共用低压电路,可以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节省安装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极大简化主动配电电路的布线,由于只有1根过渡总线与各用户相线相连,不存在错误连接的可能,避免事故发生,安全可靠。同时这样的电路结构也大幅降低施工的工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配电模块结构图。

图2为四通道配电模块。

图3为以本发明配电模块组成的主动配电电路。

图4为主动配电电表。

图5为主动配电模块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清晰完整描述。

四通道单相主动配电模块,如图2,为了生产和使用的方便,将4个用户的配电模块集成为一组。共用低压电路,具有成本优势。cpu通过电量检测电路获知负荷情况,并通过通讯电路上传到控制器。

控制器得到各个用户的负荷,相位等信息后,计算得到最优的配电方案。通过通讯电路控制用户端的主动配电电表(模块)的选通继电器(控制器过渡总线与用户端的主动配电电表(模块)用户相线可控的选择性的连接)和三个电源继电器,协同由驱动电路控制的三组反并联单相可控硅实现不断电切换。

假设当前需要把用户1的负荷由a切换到b,还需要把用户2由b切换到c。工作过程是这样的:

1.控制器通过通讯电路向用户电表(配电模块)发出指令,闭合用户1的选通继电器。

2.用户1的选通继电器闭合,用户1的三相继电器与控制器过渡电路连通形成完整的切换电路。其它用户选通继电器没有闭合,不受影响。

3.控制器控制过渡电路以及用户1的三相继电器完成从a至b的切换,然后通过通讯电路控制断开用户1的选通继电器。

4.用户1的选通继电器断开后,再通过通讯电路控制用户2闭合选通继电器。

5.类似用户1的过程,完成切换。

本实施例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做的修改,变形,替换,均属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主动配电模块,由外壳,低压部分和高压部分组成,其特征是:低压部分具有电量检测,运算和通讯功能;高压部分是三相选一相开关组成的电源通路,电源通路三个开关一端分别接到三相电源中,另一端连在一起形成用户相线,为用户供电;用户相线还连接有选通继电器触点的一端,另一端连接过渡总线。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配电模块,其特征是:主动配电模块与电表集成,共用电表已有资源,形成具有主动配电能力的电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相主动配电智能模块(电表),由外壳,低压部分,高压部分组成,低压部分负责获取用户电量信息,与控制器通讯以及驱动各个高压部分开关动作;高压部分有三相选一相的电源通路,电源通路开关一端分别接在三相电源上,另一端接在一起成为用户相线,为用户供电,用户相线还接有选通继电器的一端触点,另一端触点与控制器的过渡总线连接。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可以避免接线错误,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可以大幅降低施工难度和造价。

技术研发人员:贾智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贾继莹
技术研发日:2019.02.18
技术公布日:2020.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