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诊断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5238发布日期:2020-04-03 19:33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诊断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包诊断仪,尤其涉及一种测试接口可拆卸的电池包诊断仪。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包作为动力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动工具。然而,由于电池包充放电较为频繁、工作强度高,并且由于电池包自身体积、使用工况、制造成本等因素的限制,电池包存在易于损坏、故障位置难以判断等等问题。一旦发生故障,用户很难对故障进行排查,更多地是向销售商或维修服务站点寻求帮助。但是,销售商、维修服务站点的工作人员具备的专业知识有限,他们通常是将维修压力转嫁给设备制造商,例如:返厂维修。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些极小的原因或者是部分简单的元器件的故障就送厂返修,不仅会增加维修成本,而且会使得用户的等待时间较长,进而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包诊断仪,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诊断仪,该电池包诊断仪的测试接口可以拆卸更换,从而使得所述电池包诊断仪可以通过更换测试接口来适配不同规格的电池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包诊断仪,包括:壳体;测试接口,所述测试接口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包括第一测试接口以及第二测试接口;所述第一测试接口与设置于第一电池包上的第一输出接口相对接,所述第二测试接口与设置于第二电池包上的第二输出接口相对接;以及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控制所述第一测试接口与第一输出接口之间、第二测试接口与第二输出接口之间传输电力或信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池包相配合的第一插接槽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池包相配合的第二插接槽;所述第一插接槽包括第一槽底壁、与所述第一电池包插入方向平行的第一槽侧壁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池包插入方向的第一槽后壁;所述第二插接槽包括第二槽底壁、与所述第二电池包插入方向平行的第二槽侧壁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二电池包插入方向的第二槽后壁;所述第一测试接口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槽后壁上,所述第二测试接口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槽后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插接槽是自所述第一槽底壁向内凹陷形成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槽侧壁或第二槽侧壁设置有与第一电池包或第二电池包相配合的滑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包诊断仪还包括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一测试接口与第一输出接口对接时或者第二测试接口与第二输出接口对接时,所述触发开关被所述第一电池包或第二电池包抵持而触发,以使得所述第一测试接口或第二测试接口通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包诊断仪还包括与第一电池包或第二电池包相配合的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底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测试接口和第二测试接口中至少一个为可拆卸更换的,所述壳体设置有散热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包诊断仪还设置有与外接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包诊断仪还包括故障指示灯,以显示电池包的故障类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包诊断仪还包括语音模块或显示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电池包诊断仪的测试接口可以拆卸更换,从而使得所述电池包诊断仪可以通过更换测试接口来适配不同规格的电池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池包诊断仪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池包诊断仪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池包诊断仪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池包诊断仪100,包括测试接口10、控制所述测试接口10的处理模块20以及壳体30。

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测试接口10安装在所述壳体30上,用以与设置于电池包上的输出接口相对接,以在所述处理模块20的控制下与所述输出接口之间传输电力或信号。所述测试接口10包括与设置于第一电池包上的第一输出接口相对接的第一测试接口11以及与设置于第二电池包上的第二输出接口相对接的第二测试接口12,所述第一测试接口11、第二测试接口12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壳体30上。由于所述第一测试接口11、第二测试接口12采用可拆卸地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30上,从而使得所述电池包诊断仪100可以适配多种不同规格电池包。例如,实际应用中,可以为所述电池包诊断仪100配置多种不同规格的测试接口,所述多种不同规格的测试接口与多种不同规格的电池包相匹配,如此设置使得用户可以根据电池包的规格在所述电池包诊断仪100上安装相应规格的测试接口,进而使得所述电池包诊断仪100可以在兼顾体积小型化的同时,对多种规格的电池包进行诊断。所述第一测试接口11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30上的第一绝缘本体111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1上的第一导电端子112。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30上,也可以通过卡口卡持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30上。本发明对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1的安装方式不做具体限制。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12通常包括用以传输电力的第一电力端子以及用以传输信号的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二测试接口12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30上的第二绝缘本体121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1上的第二导电端子122。所述第二绝缘本体121可以通过螺钉或者卡口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30上。所述第二导电端子122通常包括用以传输电力的第二电子端子以及用以传输信号的第二信号端子。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所示,所述壳体30包括顶壁31、与所述顶壁31相对设置的底壁32以及设置于所述顶壁31周围的侧壁33。所述顶壁31、底壁32以及侧壁33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空间(未图示),以收容所述处理模块20。所述处理模块20通过所述测试接口10对电池包进行诊断,并将诊断信息保存在本地或者传输给外接设备。所述收容空间与散热口相连通,以利于散热。所述顶壁3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电池包相配合的第一插接槽311以及与所述第二电池包相配合的第二插接槽312。所述侧壁33设置有若干散热窗331,以利于所述电池包诊断仪100进行散热。

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第一插接槽311是自所述顶壁31向内凹陷形成,包括第一槽底壁3111、与所述第一电池包插入方向相平行的第一槽侧壁3112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池包插入方向的第一槽后壁3113。所述第一槽底壁3111设置有自所述第一槽底壁3111向内凹陷形成的收容腔301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腔301内的触发开关302。所述触发开关302部分收容于所述收容腔301内,部分突伸进入所述第一插接槽311内,以便于所述第一电池包或第二电池包抵持所述触发开关302。所述触发开关302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一测试接口11与第一输出接口对接时或者第二测试接口12与第二输出接口对接时,所述触发开关302被所述第一电池包或者第二电池包抵持而触发,以使得所述第一测试接口11或第二测试接口12通电。当从所述第一插接槽311取出所述第一电池包或者从所述第二插接槽312取出所述第二电池包后,所述触发开关302复位,以使得所述第一测试接口11或第二测试接口12断电。如此设置,可以确保用户不会因误触所述第一测试接口11或第二测试接口12而产生触电危险,进而可以有效确保用户的人身安全。所述触发开关302位于所述第一插接槽311的一端设置有与电池包相配合的引导部3021,以利于电池包插入时能够顺利抵持所述触发开关302,并使得所述触发开关302进入所述收容腔30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部3021为滚轮。当然,所述引导部3021还可以是其它结构,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开关302为微动开关,并且被设置于所述第一槽底壁3111上,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开关302亦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侧壁3112或者第一槽后壁3113上。所述第一槽侧壁3112上设置有滑轨(未图示),以引导第一电池包滑动插入所述第一插接槽311内。所述第一测试接口1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槽后壁3113上。

请参阅图1所示,所述第二插接槽312是自所述第一槽底壁3111向内凹陷形成的。如此设置,可以有效缩小所述电池包诊断仪10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进而有利于所述电池包诊断仪100小型化。所述第二插接槽312包括第二槽底壁3121、与所述第二电池包插入方向平行的第二槽侧壁3122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二电池包插入方向的第二槽后壁3123。所述第二槽侧壁3122设置有滑轨(未图示),以引导所述第二电池包滑动插入所述第二插接槽312内。所述第二测试接口12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槽后壁3123上。

请参阅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电池包诊断仪100还设置有与外接设备(例如,电脑、平板电脑等等)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块40、故障指示灯50、语音模块60以及显示屏70,所述处理模块20控制所述通信模块40、故障指示灯50、语音模块60以及显示屏70。所述通信模块40可以是有线通信模块,亦可以是无线通信模块。有线通信模块可以是usb接口41,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蓝牙模块、wifi模块、wlan模块、红外通信模块、gprs通信模块等等。所述故障指示灯50用以显示电池包的故障类型,其可以通过亮灯的数量、颜色、点亮方式(例如:闪烁)等等组合方式来显示电池包的不同故障类型。所述语音模块60用以通过语音来提醒用户电池包的故障类型。所述显示屏70用以在屏幕上直接显示电池包的故障类型。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池包诊断仪100的测试接口10可以拆卸更换,从而使得所述电池包诊断仪100可以通过更换测试接口10来适配不同规格的电池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