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9599发布日期:2020-04-24 22:22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泌体采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



背景技术:

外泌体是直径为30nm-150nm的小囊泡,是由活细胞选择性包装并释放,在人体的体液中,如血液、尿液以及脑脊液等,含量丰富,外泌体内含有不同种类的脂质、核酸以及蛋白等,这些物质可以被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从而发挥相应的生物学功能,外泌体在细胞间通讯以及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外泌体的分析研究得到广泛的重视,外泌体的采集是外泌体分析研究的基础。

血液外泌体的作为经常分析的外泌体,现有的血液外泌体采集试管,其一般包括试管主体、用于吸附外泌体的采用肝素修饰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比表面积增大10倍以上的吸附结构,以及用于手部持握的环形外凸台,其采集过程是向试管内加入血液,摇动试管使得血液与吸附结构充分接触,倒出试管内液体,外泌体吸附在吸附结构上,然后利用磷酸盐缓冲液仔细多次清洗管壁,清洗完毕后向试管加入适量外泌体裂解和rna提取试剂triol或者加入肝素水解酶或者8摩尔/升氯化钠溶液解离外泌体进行蛋白分析;通过核酸沉降获得核酸物质,或者通过抗体结合分析蛋白成分和含量,使细胞中的蛋白,核酸物质解聚得到释放,即可获得外泌体。

但是,现有的采集试管在采集过程中,由于需要磷酸盐缓冲液仔细多次清洗管壁,需要不断的加入和倒出溶液,一般是通过漏斗实现注液过程,需要多次将漏斗的漏液部位插入试管的内侧,操作复杂,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简便的在试管的进液端增设可拆卸的漏斗,便于溶液的注入,进而方便对试管内进行多次清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包括试管本体和漏斗,所述试管本体的上侧部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中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环形凸台临近卡接槽的侧部中心对称设置有卡块,所述漏斗的下部连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下部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内侧粘贴有硅胶套,所述插接部的下部开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卡槽,所述插接部插入卡接槽的内部且硅胶套的内壁与试管本体的外壁相贴。

优选的,所述试管本体的下部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试管本体的侧部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环形凸台的下部设置有凹凸花纹,所述环形凸台与试管本体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卡块呈条块状设置,所述卡块设置有至少三组。

优选的,所述插接部的内侧缺口部位的厚度与试管本体侧壁的厚度相同。

优选的,所述硅胶套的厚度在1mm-1.5mm,所述硅胶套的内壁为光滑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漏斗的下部设置导流管,并在导流管的侧部设置插接部,将插接部和硅胶套插入卡接槽的内部,利用硅胶套本身具有的柔性,实现连接部位的密封,并起到固定作用,利用卡槽和卡块的配合,提高固定后的稳定性,简便的实现漏斗的安装,便于通过漏斗将溶液注入试管本体的内部,方便进行清洗,拔出插接部和硅胶套,即可实现拆卸,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凸台部分结构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部插入试管部分结构仰视剖视示意图。

图中:1、试管本体;2、漏斗;3、环形凸台;4、卡接槽;5、卡块;6、导流管;7、插接部;8、硅胶套;9、卡槽;10、刻度线;11、凹凸花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包括试管本体1和漏斗2,试管本体1的上侧部设置有环形凸台3,环形凸台3的中部开设有卡接槽4,环形凸台3临近卡接槽4的侧部中心对称设置有卡块5,漏斗2的下部连通有导流管6,导流管6的下部设置有插接部7,插接部7的内侧粘贴有硅胶套8,插接部7的下部开设有与卡块5相配合的卡槽9,插接部7插入卡接槽4的内部且硅胶套8的内壁与试管本体1的外壁相贴。

具体的,试管本体1的下部截面呈弧形设置,试管本体1的侧部设置有刻度线10,刻度线10用于标识液位所处部位的容积。

具体的,环形凸台3的下部设置有凹凸花纹11,环形凸台3与试管本体1为一体结构,试管本体1和环形凸台3均为玻璃材质制成,凹凸花纹11便于增加手部持握的摩擦力。

具体的,卡块5呈条块状设置,卡块5设置有至少三组。

具体的,插接部7的内侧缺口部位的厚度与试管本体1侧壁的厚度相同。

具体的,硅胶套8的厚度在1mm-1.5mm,硅胶套8的内壁为光滑面,便于硅胶套8插入卡接槽4的内部。

结构原理:使用时,先在试管本体1的内部安装采用肝素修饰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比表面积增大10倍以上的吸附结构,然后向试管本体1的内部注入血液,摇动试管本体1使得血液与吸附结构充分接触,然后手部持握漏斗2,使得漏斗2下部连接的插接部7与试管本体1和卡接槽4对齐,同时使得卡块5和卡槽9对齐,然后将插接部7和硅胶套8插入卡接槽4的内部,使得硅胶套8的内壁与试管本体1的外壁紧密相贴,卡块5插入卡槽9的内部,利用硅胶套8本身具有的柔性,实现连接部位的密封,并起到固定作用,利用卡槽9和卡块5的配合,提高固定后的稳定性,然后通过漏斗2,即可便捷的实现磷酸盐缓冲液注入试管本体1的内部,实现试管本体1内壁的清洗,清洗完毕后,从卡接槽4的内部拔出插接部7和硅胶套8,即可实现拆卸,便于进行后续的步骤。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包括试管本体(1)和漏斗(2),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本体(1)的上侧部设置有环形凸台(3),所述环形凸台(3)的中部开设有卡接槽(4),所述环形凸台(3)临近卡接槽(4)的侧部中心对称设置有卡块(5),所述漏斗(2)的下部连通有导流管(6),所述导流管(6)的下部设置有插接部(7),所述插接部(7)的内侧粘贴有硅胶套(8),所述插接部(7)的下部开设有与卡块(5)相配合的卡槽(9),所述插接部(7)插入卡接槽(4)的内部且硅胶套(8)的内壁与试管本体(1)的外壁相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本体(1)的下部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试管本体(1)的侧部设置有刻度线(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台(3)的下部设置有凹凸花纹(11),所述环形凸台(3)与试管本体(1)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5)呈条块状设置,所述卡块(5)设置有至少三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7)的内侧缺口部位的厚度与试管本体(1)侧壁的厚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套(8)的厚度在1mm-1.5mm,所述硅胶套(8)的内壁为光滑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外泌体采集试管,包括试管本体和漏斗,所述试管本体的上侧部设置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的中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环形凸台临近卡接槽的侧部中心对称设置有卡块,所述漏斗的下部连通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下部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内侧粘贴有硅胶套,所述插接部的下部开设有与卡块相配合的卡槽,所述插接部插入卡接槽的内部且硅胶套的内壁与试管本体的外壁相贴。本实用新型简便的在试管的进液端增设可拆卸的漏斗,便于溶液的注入,进而方便对试管内进行多次清洗,同时,简便的实现拆卸和密封,便于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余跃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惠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2
技术公布日:2020.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