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端钮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2193发布日期:2020-10-28 11:54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端钮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端钮盒结构。



背景技术:

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又称电度表,火表,千瓦小时表,指测量各种电学量的仪表,已广泛应用于计量家庭、企业办公或工厂等电力消耗。

在现有技术下,电能表上具有端钮盒,端钮盒通常设置在电能表的底座上,端钮盒内设置有电压端子、功能端子等各种元器件,其中的电压端子为铜端子的形式,如专利号为cn201721315865.2(授权公告号为cn20731855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三相电能表的端钮盒总成》,该端钮盒总成包括有端钮盒、继电器和互感器组件、4个电压接头组件和电路板;所述端钮盒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卡勾和2个定位柱,所述继电器和互感器组件包括继电器组件和3个电流互感器,每个电流互感器上均设有2条连接针;各个电流互感器均与继电器组件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组件、各个电流互感器、各个电压接头组件和电路板均与端钮盒连接,卡勾、2个定位柱和各条连接针均与电路板连接。并且,现有技术中的端钮盒内均设置有接线端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端钮盒内各个接线端子等元件产生热量,这样端钮盒内的热量很难散发出去,从而端钮盒内元件的温度过高而可能会出现烧表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方便端钮盒内的接线端子散热,从而防止接线端子的温度过高,进而降低烧表概率的新型端钮盒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端钮盒结构,包括有端钮盒本体,所述端钮盒本体内设置有用以容置接线端子的容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壁板上开设有便于接线端子散热的散热口,在所述接线端子处于容置在所述容置槽的状态下,所述接线端子部分位于散热口外侧。

为了端钮盒内元件更好地散热,所述端钮盒本体的底壁在邻近所述容置槽的位置上开设有便于散热的开口。

端钮盒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采用可拆卸的结构,所述端钮盒本体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盒盖和盒体,所述盒盖能盖设在所述盒体上,在盒盖与盒体处于盖合状态下形成有所述的容置槽,所述散热口开设在所述盒体的底壁上。

端钮盒的盒体与盒盖可以采用螺钉安装,也可以采用卡扣结构安装,为了方便实现端钮盒的盒体和盒盖的安装,优选地,所述盒盖通过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盒体上。

卡扣结构的具体采用形式有多种,优选地,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盒盖长度方向两端的卡扣,对应地,所述盒体上设置有与对应卡扣相卡接配合的扣孔,所述盒盖通过卡扣与对应扣孔的卡接配合而安装在所述盒体上。

为了方便实现盒体和盒盖的定位配合,所述盒体的底壁上具有向上延伸的定位柱,对应地,所述盒盖上开设有供定位柱插设的定位孔,所述盒盖通过定位柱与对应定位孔的插接配合而定位在所述盒体上。这样,防止盒体和盒盖在安装时出现错位,从而使得盒体和盒盖的对位更加地准确。

为了防止电流互感器出现移动,所述盒体和盒盖之间形成有用以安装电流互感器的安装槽,所述接线端子为电流端子,所述电流互感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流端子之间。这样,能够对电流互感器进行一定程度的定位,从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减小电流互感器移动的可能性。为了使得电流互感器更加稳固地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为与电流互感器的底部相配合、且向下凹陷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形成在所述盒体上。为了实现电流互感器与位于电流互感器两侧的电流端子的电连接,所述电流互感器邻近其中心的位置上贯穿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电流互感器两侧的电流端子相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1、该新型端钮盒的容置槽的底壁上开设有便于接线端子散热的散热口,从而方便接线端子散热,从而避免端钮盒内的接线端子的温度过高而损坏,减小了烧表发生的概率;2、端钮盒本体的底壁在邻近容置槽的位置上开设有便于散热的开口,开口的存在,使得端钮盒内的热量更好地散发出去,进一步减小了烧表发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钮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端钮盒结构包括有端钮盒本体1,端钮盒本体1内设置有用以容置接线端子2的容置槽10,容置槽10的壁板上开设有便于接线端子2散热的散热口101,在接线端子2处于容置在容置槽10的状态下,接线端子2部分位于上述散热口101外侧,此外,为了端钮盒内的热量更好地散出去,端钮盒本体1的底壁在邻近容置槽10的位置上开设有便于散热的开口110。本实施例中的

本实施例中,端钮盒本体1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盒盖12和盒体11,盒盖12盖设在盒体11上,散热口101和开口110均开设在盒体11的底壁上,在接线端子2处于容置在容置槽10的状态下,接线端子2部分位于散热口101的下方,并且,如图6和图7所示,在盒体11和盒盖12上分别设置有供接线端子2部分容置在其中的第一安装腔114和第二安装腔124,如图5所示,上述的散热口101开设在盒体11的第一安装腔114内,在盒盖12与盒体11处于盖合状态下,如图6所示,盒体11的第一安装腔114和盒盖12上对应的第二安装腔124对合形成上述的容置槽10。

本实施例中,盒盖12通过卡扣121结构设置在盒体11上。具体的,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盒盖12长度方向两端的卡扣121,对应地,盒体11上设置有与对应卡扣121相卡接配合的扣孔111,盒盖12通过卡扣121与对应扣孔111的卡接配合而安装在盒体11上。此外,盒体11和盒盖12之间的底壁上形成有用以安装电流互感器3的安装槽113,本实施例中,电流互感器的外侧壁呈弧形,安装槽113朝向电流互感器3的底面为与电流互感器3的底部相配合、且向下凹陷的弧形面1131,该弧形面1131形成在盒体11上,具体参见图8所示。安装槽113的底面即为安装槽113的内侧壁。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接线端子2为电流端子,电流互感器3位于相邻两个电流端子之间。此外,该电流互感器3邻近中心位置贯穿有连接片31,连接片31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电流互感器两侧的电流端子相电连接。

为了使得盒盖更好地定位在盒体上,盒体11的底壁上具有向上延伸的定位柱112,对应地,盒盖12上开设有供定位柱112插设的定位孔122,盒盖12通过定位柱112与对应定位孔122的插接配合而定位在盒体11上。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端钮盒结构,包括有端钮盒本体(1),所述端钮盒本体(1)内设置有用以容置接线端子(2)的容置槽(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10)的壁板上开设有便于接线端子(2)散热的散热口(101),在所述接线端子(2)处于容置在所述容置槽(10)的状态下,所述接线端子(2)部分位于所述散热口(101)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端钮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钮盒本体(1)的底壁在邻近所述容置槽(10)的位置上开设有便于散热的开口(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端钮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钮盒本体(1)包括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盒盖(12)和盒体(11),所述盒盖(12)盖设在所述盒体(11)上,在盒盖(12)与盒体(11)处于盖合状态下形成有所述的容置槽(10),所述散热口(101)开设在所述盒体(11)的底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端钮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12)通过卡扣结构设置在所述盒体(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端钮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盒盖(12)长度方向两端的卡扣(121),对应地,所述盒体(11)上设置有与对应卡扣(121)相卡接配合的扣孔(111),所述盒盖(12)通过卡扣(121)与对应扣孔(111)的卡接配合而安装在所述盒体(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端钮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1)的底壁上具有向上延伸的定位柱(112),对应地,所述盒盖(12)上开设有供定位柱(112)插设的定位孔(122),所述盒盖(12)通过定位柱(112)与对应定位孔(122)的插接配合而定位在所述盒体(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端钮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1)和盒盖(12)之间形成有用以安装电流互感器(3)的安装槽(113),所述接线端子(2)为电流端子,所述电流互感器(3)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流端子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端钮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3)的底面为与电流互感器(3)的底部相配合、且向下凹陷的弧形面(1131),所述弧形面(1131)形成在所述盒体(11)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端钮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3)邻近其中心的位置上贯穿有连接片(31),所述连接片(31)的两端分别与位于电流互感器(3)两侧的电流端子相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端钮盒结构,包括有端钮盒本体,所述端钮盒本体内设置有用以容置接线端子的容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的壁板上开设有便于接线端子散热的散热口,在所述接线端子处于容置在所述容置槽的状态下,所述接线端子部分位于所述端钮盒本体的散热口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新型端钮盒的底壁上开设方便散热的散热口,从而使得端钮盒内各个元件的热量更好地散出去,从而避免端钮盒内的元件的温度过高,减小了烧表发生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赖济民;毛犇;胡钱波;魏章波;金海波;喻臻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5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