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弧面内径测量挡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1551发布日期:2020-07-29 03:45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弧面内径测量挡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弧面内径测量挡止。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圆弧测量工具主要包括内径千分尺,但是内径千分尺大多应用在整圆的测量中,而对于非完整的弧面内径千分尺不方便测量,因而需要设计一种便于测量非完整弧面的测量挡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弧面内径测量挡止,其便于测量非完整弧面的内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弧面内径测量挡止,包括中心杆、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和联动尺,所述第一测量杆和所述第二测量杆关于所述中心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测量杆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测量杆的端部均与所述中心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联动尺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测量杆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测量杆的游离端铰接;所述联动尺包括主尺和与所述主尺滑动连接的副尺,所述主尺和所述副尺上均设置有刻度;所述中心杆沿其径向贯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中心杆的轴向延伸开设;所述联动尺的两端均能够与测量弧面接触,且所述联动尺穿设过所述滑槽,并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移。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尺的两端部均转动连接有触球,所述触球的球心与所述联动尺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触球能够与所述测量弧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主尺上穿设有能够与所述副尺抵接的紧固件,以将所述主尺和所述副尺相对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杆的铰接端上固定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位于所述第一测量杆和所述第二测量杆的中心处;所述卡接柱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角度测量仪,以测量所述第一测量杆和所述第二测量杆相对于所述中心杆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柱的上表面设置有异形块,所述角度测量仪上开设有与所述异形块配合的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上嵌设有若干滚珠,以减小所述联动尺运动时的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柱的铰接端呈弧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柱的游离端套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测量的过程中,第一测量杆和第二测量杆均围绕铰接点转动,从而带动联动尺运动,因为联动尺包括主尺和能够相对于主尺运动的副尺,因而联动尺的两端均能够与待测弧面的内壁接触,主尺和副尺上均设置有刻度,因而能够通过联动尺的读数确定待测弧面对应的弦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标号说明:1、中心杆;11、把手;12、滑槽;121、滚珠;13、卡接柱;131、异形块;14、角度测量仪;2、第一测量杆;3、第二测量杆;4、联动尺;41、主尺;42、副尺;43、紧固件;44、触球;5、待测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弧面内径测量挡止的一实施例,包括中心杆1、第一测量杆2、第二测量杆3和联动尺4,第一测量杆2和第二测量杆3分别位于中心杆1的两侧,并关于中心杆1对称设置。第一测量杆2的端部和第二测量杆3的端部均与中心杆1的端部转动连接,同时联动尺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测量杆2的游离端和第二测量杆3的游离端转动连接,联动尺4包括主尺41和穿设在主尺41内部的副尺42。在测量的过程中,第一测量杆2和第二测量杆3均围绕铰接点转动,从而带动联动尺4运动,因为联动尺4包括主尺41和能够相对于主尺41运动的副尺42,因而联动尺4的两端均能够与待测弧面5的内壁接触,主尺41和副尺42上均设置有刻度,因而能够通过联动尺4的读数确定待测弧面5对应的弦长。

参照图1,中心杆1的铰接端呈弧形设置,因为在测量时中心杆1的端部和联动尺4的两端部均与待测弧面5的内壁接触,因而中心杆1的端部呈弧形设置能够增大中心杆1和待测弧面5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此外,联动尺4的两端部均转动连接有触球44,两触球44的球心均通过转轴与联动尺4的两端连接。在测量的过程中两触球44均能够与待测弧面5的内壁接触,既能够增大联动尺4和待测弧面5的接触面积,也能够减小第一测量杆2和第二测量杆3运动时的阻力。同时,待测弧面5的弦长为联动尺4的读数和一个触球44直径的总和。

参照图1,第一测量杆2和第二测量杆3相对于中心杆1转动时,会带动联动尺4沿垂直于其轴向的方向移动,因而中心杆1沿其径向贯穿开设有滑槽12,上述联动尺4能够穿设过滑槽12。滑槽12沿中心杆1的轴向延伸开设,因而穿设在滑槽12内部的联动尺4能够根据第一测量杆2和第二测量杆3的转动角度在滑槽12内移动。因而可以利用滑槽12开设的长度限制联动尺4的移动距离,从而限制第一测量杆2和第二测量杆3的转动角度。

参照图1,滑槽12上嵌设有若干滚珠121,当联动尺4在滑槽12内运动时,滚珠121能够将联动尺4与滑槽12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联动尺4与滚珠121之间的滚动摩擦,从而能够减小联动尺4运动的阻力。

参照图1和图2,中心杆1靠近铰接点的端部设置有卡接柱13,卡接柱13位于第一测量杆2和第二测量杆3的中部。卡接柱13上可拆卸的连接有角度测量仪14,因为卡接柱13位于第一测量杆2和第二测量杆3的中部,同时第一测量杆2和第二测量杆3对称设置,因而利用角度测量仪14便于测量第一测量杆2和第二测量杆3的转动角度。

参照图1和图2,卡接柱13的上表面设置有异形块131,同时角度测量仪14上开设有与异形块131配合的卡槽,利用卡槽和异形块131的配合能够减小角度测量仪14的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测量杆2和第二测量杆3转动角度的准确性。

参照图1,主尺41上穿设有能够与副尺42抵接的紧固件43,利用紧固件43便于固定主尺41和副尺42,以便于读数。

参照图1,中心杆1的游离端套设有把手11,把手11便于操作上述弧面内径测量挡止,以便于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弧面内径测量挡止,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杆、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和联动尺,所述第一测量杆和所述第二测量杆关于所述中心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测量杆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测量杆的端部均与所述中心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联动尺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测量杆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测量杆的游离端铰接;所述联动尺包括主尺和与所述主尺滑动连接的副尺,所述主尺和所述副尺上均设置有刻度;所述中心杆沿其径向贯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中心杆的轴向延伸开设;所述联动尺的两端均能够与测量弧面接触,且所述联动尺穿设过所述滑槽,并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面内径测量挡止,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尺的两端部均转动连接有触球,所述触球的球心与所述联动尺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触球能够与所述测量弧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面内径测量挡止,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尺上穿设有能够与所述副尺抵接的紧固件,以将所述主尺和所述副尺相对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面内径测量挡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的铰接端上固定有卡接柱,所述卡接柱位于所述第一测量杆和所述第二测量杆的中心处;所述卡接柱上可拆卸地连接有角度测量仪,以测量所述第一测量杆和所述第二测量杆相对于所述中心杆的转动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弧面内径测量挡止,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柱的上表面设置有异形块,所述角度测量仪上开设有与所述异形块配合的卡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面内径测量挡止,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上嵌设有若干滚珠,以减小所述联动尺运动时的阻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面内径测量挡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的铰接端呈弧形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弧面内径测量挡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的游离端套设有把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弧面内径测量挡止,包括中心杆、第一测量杆、第二测量杆和联动尺,所述第一测量杆和所述第二测量杆关于所述中心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测量杆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测量杆的端部均与所述中心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联动尺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测量杆的游离端和所述第二测量杆的游离端铰接;所述联动尺包括主尺和与所述主尺滑动连接的副尺,所述主尺和所述副尺上均设置有刻度;所述中心杆沿其径向贯穿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中心杆的轴向延伸开设;所述联动尺的两端均能够与测量弧面接触,且所述联动尺穿设过所述滑槽,并能够在所述滑槽内滑移。本实用新型便于测量非完整弧面的内径。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仓恒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12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