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体组织灌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5329发布日期:2020-09-08 13:4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体组织灌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属于医学实验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都证明了针刺治疗胃肠疾病有良好的疗效,但针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机制尚未明确。科研人员在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探索腹痛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案的过程中,为了采用膜片钳记录针刺前后肠末端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的差异,必须将针刺治疗组小鼠和对照组小鼠的小肠离体且保持活性置于显微镜下找到肠神经元,对离体肠组织加以伤害性刺激记录肠神经动作电位。目前实验用的组织灌流装置多为大型装置,不可置于显微镜下,也无法对空腔组织器官加以伤害性刺激。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置于显微镜下的离体组织灌流装置,保证离体组织活性的同时能对空腔组织器官采用内灌流产生伤害性刺激。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包括离体组织灌流装置本体,所述本体为长方体,所述长方体的中间有四个阶梯式下降的开放凹槽,所述凹槽为长方形,由下到上依次为底槽、内槽、中槽、外槽;所述底槽两个短边各有一个固定的内管道连通到外部,两个内管道可为空腔组织或器官提供内灌流;在凹槽对角有两个可调节下降深度的外管道,在凹槽对角长方体的表面各有两个铁环,在凹槽对角的内槽、中槽各有一个铁环,所述外管道插入铁环,通过调节插入铁环位置可以调节外灌流管道高度。

所述外管道通过连接循环泵将恒温水浴槽内的含氧恒温的组织液灌流到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内。

所述内管道的直径为4mm,外管道直径为4mm。

所述长方体长140mm,宽120mm,高30mm,其材质为透明树脂。

所述底槽的底部有一层厚2mm的凝胶,可用细针将离体组织(如肠道)或组织切片固定,即可防止因组织蠕动影响实验操作观察,又可解决组织切片漂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灌流稳定性。

所述底槽长60mm,宽30mm,高10mm,所述内槽长70mm,宽40mm,高3mm,所述中槽长80mm,宽50mm,高3mm,所述外槽长90mm,宽60mm,高3mm。

本离体组织灌流装置,有益技术效果:(1)采取内外双灌流管道,外灌流通过恒温、通氧、组织液灌流保持离体组织细胞活性,可直接测定离体组织对灌流物质的活性物质的变化和/或生化反应,内灌流可给予空腔组织或者器官伤害性刺激,可用于离体组织病理情况下组织研究;(2)该组织灌流装置小巧便利,可放置于显微镜下,用于对离体组织超微结构,神经,血管等超微组织的研究;(3)底槽底部有一层凝胶,可用细针将离体组织(如肠道)或组织切片固定,即可防止因组织蠕动影响实验操作观察,又可解决组织切片漂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灌流稳定性;(4)本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分为四个阶梯坡度槽,即可解决单槽过深,以至于不方便对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操作,又可解决单槽过浅,不足以充分灌流离体组织器官。

本实用新型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将实用性与科学性相融合,工作稳定,安全性高,经济实用,实际操作简单,使用灵活,同时安装、拆卸方便,有利于装置维护与修理。且应用性广泛,不仅可应用于胃肠道运动与感觉方面的研究如炎症性肠病,还可用于膀胱运动和感觉方面疾病如膀胱炎,子宫、气管、食管等多种空腔组织或器官的实验研究。适用于基础医学机能学科教学实验与科学研究,也可用于临床生命功能相关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是离体组织灌流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其中1-外槽,2-中槽,3-内槽,4-底槽,5-铁环,6-外管道,7-内管道,8-恒温水浴槽,9-循环泵,10-离体组织灌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包括离体组织灌流装置本体,所述本体为长方体,所述长方体的中间有四个阶梯式下降的开放凹槽,所述凹槽为长方形,由下到上依次为底槽4、内槽3、中槽2、外槽1;所述底槽4两个短边各有一个固定的内管道7连通到外部,两个内管道7可为空腔组织或器官提供内灌流;在凹槽对角有两个可调节下降深度的外管道6,在凹槽对角长方体的表面各有两个铁环5,在凹槽对角的内槽3、中槽2各有一个铁环5,所述外管道6插入铁环5,通过调节插入铁环位置可以调节外灌流管道高度。

所述内管道7的直径为4mm,外管道6直径为4mm。

所述长方体长140mm,宽120mm,高30mm,其材质为透明树脂。

所述底槽4的底部有一层厚2mm的凝胶,可用细针将离体组织(如肠道)或组织切片固定,即可防止因组织蠕动影响实验操作观察,又可解决组织切片漂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灌流稳定性。

所述底槽4长60mm,宽30mm,高10mm,所述内槽3长70mm,宽40mm,高3mm,所述中槽2长80mm,宽50mm,高3mm,所述外槽1长90mm,宽60mm,高3mm。

如图5所示,所述外管道6通过连接循环泵9将恒温水浴槽8内的含氧恒温的组织液灌流到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内。外灌流管道直接从离体组织灌流装置上方的凹槽对角接入,且离体组织灌流装置采用阶梯式下降凹槽,方便实验器械接触组织或器官,且能充分灌流组织或器官,同时扩大了内容体积,防止外灌流液速度过快溢出。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阶梯式下降凹槽,方便实验器械接触组织或器官,且外灌流管道直接从装置上方在凹槽对角接入,阶梯式下降凹槽能充分灌流组织或器官,同时扩大了内容体积,防止外灌流液速度过快溢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体组织灌流装置本体,所述本体为长方体,所述长方体的中间有四个阶梯式下降的开放凹槽,所述凹槽为长方形,由下到上依次为底槽(4)、内槽(3)、中槽(2)、外槽(1);所述底槽(4)两个短边各有一个固定的内管道(7)连通到外部,两个内管道(7)可为空腔组织或器官提供内灌流;在凹槽对角有两个可调节下降深度的外管道(6),在凹槽对角长方体的表面各有两个铁环(5),在凹槽对角的内槽(3)、中槽(2)各有一个铁环(5),所述外管道(6)插入铁环(5),通过调节插入铁环位置可以调节外灌流管道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道(6)通过连接循环泵(9)将恒温水浴槽(8)内的含氧恒温的组织液灌流到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4)的底部有一层厚2mm的凝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长140mm,宽120mm,高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道(7)的直径为4mm,外管道(6)直径为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4)长60mm,宽30mm,高10mm,所述内槽(3)长70mm,宽40mm,高3mm,所述中槽(2)长80mm,宽50mm,高3mm,所述外槽(1)长90mm,宽60mm,高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材质为透明树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公开了一种离体组织灌流装置,包括离体组织灌流装置本体,所述本体为长方体,所述长方体的中间有四个阶梯式下降的开放凹槽,所述凹槽为长方形,由下到上依次为底槽、内槽、中槽、外槽;所述底槽两个短边各有一个固定的内管道连通到外部,两个内管道可为空腔组织或器官提供内灌流;在凹槽对角有两个可调节下降深度的外管道,在凹槽对角长方体的表面各有两个铁环,在凹槽对角的内槽、中槽各有一个铁环,所述外管道插入铁环内。本实用新型采用阶梯式下降凹槽,外灌流管道直接从装置上方对角接入,充分灌流组织或器官,扩大内容体积,防止外灌流液速度过快溢出。本实用新型将实用性与科学性相融合,操作简单灵活,安装、拆卸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卓;翁志军;张方;崔云华;吴璐一;刘慧荣;吴焕淦;高崚;赵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2.17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