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8866发布日期:2021-06-01 23:4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炭物化性能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高炉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其对焦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优质炼焦煤的资源日益缺乏,使得炼焦行业配煤压力增大,对焦炭质量的预测与控制已成为炼焦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焦炭的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实验装置是一种对高炉炼铁用焦的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强度进行定量测定的基本检验设备,其应符合gb/t4000-2008《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试验方法》的要求,并依标准要求的方法来鉴别、预测生产焦炉不同配煤产出焦炭的质量优劣,以此做为优化配煤方案的依据。

焦化生产前期需要进行大量的配煤试验,而目前使用的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大多是单炉体结构,双样(被测样与对比样)试验时需要两次试验过程才能完成,效率较低,已不能满足当前焦化生产新形势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在同一设备中设置两组可独立操作的试验装置,双样试验时可同时对被测样及对比样进行试验,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试验效率,并且试验结果具有更好的可比性,从而为焦化企业产前寻求最佳配煤方案提供了更好的试验装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及对称设于支撑立柱两侧的2组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

所述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由反应管、反应管托盘、升降机构及加热炉体组成,所述加热炉体通过炉体固定架与支撑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加热炉体的底部设反应管进出口;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支撑立柱的下部,所述反应管通过对应的反应管托盘与对应的升降机构相连,并且能够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上下移动、进出加热炉体的炉膛;焦炭试样置于反应管内。

所述加热炉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孔。

所述升降机构由升降电机、升降丝杠、升降丝母及导向杆组成;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在支撑立柱的底部,升降丝杠及导向杆竖直并排设置,升降丝杠的上端与对应导向杆的上端通过同一上部固定板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升降丝杠的下部与对应导向杆的下端通过同一下部固定板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升降丝杠的下端与升降电机的电机轴相连;升降丝杠上设升降丝母,升降丝母通过连杆与对应侧的反应管托盘相连;升降电机带动对应的升降丝杠旋转时,对应的升降丝母带动对应的反应管托盘及反应管上下移动。

所述加热炉体底部的反应管进出口与反应管托盘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同一设备中设置两组可独立操作的试验装置,双样试验时可同时对被测样及对比样进行试验,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试验效率,并且试验结果具有更好的可比性,从而为焦化企业产前寻求最佳配煤方案提供了更好的试验装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初始位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试验中);

图中:1.加热炉体一2.反应管一3.升降丝杠一4.导向杆一5.反应管托盘一6.升降丝母一7.升降电机一8.支撑立柱9.升降电机二10.升降丝母二11.反应管托盘二12.导向杆二13.升降丝杠二14.反应管二15.加热炉体二16.被测样17.对比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包括支撑立柱8及对称设于支撑立柱两侧的2组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

所述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由反应管(包括反应管一2或反应管二14)、反应管托盘(包括反应管托盘一5或反应管托盘二11)、升降机构及加热炉体(包括加热炉体一1或加热炉体二15)组成,所述加热炉体通过炉体固定架与支撑立柱8的顶部固定连接,加热炉体的底部设反应管进出口;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支撑立柱8的下部,所述反应管通过对应的反应管托盘与对应的升降机构相连,并且能够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上下移动、进出加热炉体的炉膛;焦炭试样(包括被测样16和对比样17)置于反应管内。

所述加热炉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孔。

所述升降机构由升降电机(包括升降电机一7或升降电机二9)、升降丝杠(包括升降丝杠一3或升降丝杠二13)、升降丝母(包括升降丝母一6或升降丝母二10)及导向杆(包括导向杆一4或导向杆二12)组成;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在支撑立柱8的底部,升降丝杠及导向杆竖直并排设置,升降丝杠的上端与对应导向杆的上端通过同一上部固定板与支撑立柱8固定连接,升降丝杠的下部与对应导向杆的下端通过同一下部固定板与支撑立柱8固定连接;升降丝杠的下端与升降电机的电机轴相连;升降丝杠上设升降丝母,升降丝母通过连杆与对应侧的反应管托盘相连;升降电机带动对应的升降丝杠旋转时,对应的升降丝母带动对应的反应管托盘及反应管上下移动。

所述加热炉体底部的反应管进出口与反应管托盘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进行双样试验的过程如下:

1、将被测样16装入反应管一2中,将对比样17装入反应管二14中。

2、启动升降电机一7,驱动升降丝杠一3顺时针旋转,推动升降丝母一6上行,通过反应管托盘一5将反应管一2推进加热炉体一1的炉膛中;同时启动升降电机二9,驱动升降丝杠二13顺时针旋转,推动升降丝母二10上行,通过反应管托盘二11将反应管二14推进加热炉体二15的炉膛中(如图2所示);

3、开始试验至试验结束。

4、试验结束后,启动升降电机一7,驱动升降丝杠一3逆时针旋转,推动升降丝母一6下行,通过反应管托盘一5带动反应管一2自加热炉体一1的炉膛中移出,返回试验前的初始位置;同时启动升降电机二9,驱动升降丝杠二13逆时针旋转,推动升降丝母二10下行,通过反应管托盘二11带动反应管二14自加热炉体二15的炉膛中移出,返回试验前的初始位置(如图1所示);

5、分别将反应管一2内的被测样16取出,将反应管二14内的对比样17取出,进行检测化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及对称设于支撑立柱两侧的2组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所述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由反应管、反应管托盘、升降机构及加热炉体组成,所述加热炉体通过炉体固定架与支撑立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加热炉体的底部设反应管进出口;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支撑立柱的下部,所述反应管通过对应的反应管托盘与对应的升降机构相连,并且能够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上下移动、进出加热炉体的炉膛;焦炭试样置于反应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由升降电机、升降丝杠、升降丝母及导向杆组成;所述升降电机固定在支撑立柱的底部,升降丝杠及导向杆竖直并排设置,升降丝杠的上端与对应导向杆的上端通过同一上部固定板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升降丝杠的下部与对应导向杆的下端通过同一下部固定板与支撑立柱固定连接;升降丝杠的下端与升降电机的电机轴相连;升降丝杠上设升降丝母,升降丝母通过连杆与对应侧的反应管托盘相连;升降电机带动对应的升降丝杠旋转时,对应的升降丝母带动对应的反应管托盘及反应管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炉体底部的反应管进出口与反应管托盘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工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包括支撑立柱及对称设于支撑立柱两侧的2组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所述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定装置由反应管、反应管托盘、升降机构及加热炉体组成。本实用新型在同一设备中设置两组可独立操作的试验装置,双样试验时可同时对被测样及对比样进行试验,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试验效率,并且试验结果具有更好的可比性,从而为焦化企业产前寻求最佳配煤方案提供了更好的试验装备。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杰;杨健;董衍凯;张靖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鞍山市科翔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5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