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

文档序号:25632997发布日期:2021-06-25 16:3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力的使用过程中,为保证用电安全,通常需要对电力负荷进行测试,而影响电力负荷最重要的因素是温度以及湿度,故而测试时通常需要使用数据采集装置即温湿度采集器进行预测,现有技术中的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在使用时不便于进行拆装,且对数据采集装置的保护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效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安装有安装框,所述装置主体的后端面与安装框的内部底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前边缘镶嵌有透明板,所述透明板的前端面贯穿镶嵌有按件,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面设置有按钮,所述按件位于按钮的正前方,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两组安装块,所述安装框的内部侧面开设有限制槽,所述安装块的外表面贴合于限制槽的内侧外表面,所述安装框的侧面下部贯穿滑动安装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面与其中一组安装块的下端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框的侧面下部镶嵌有固定盘,所述顶杆滑动贯穿于固定盘的内部底面中心位置,所述顶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有两组橡胶凸块,两组所述橡胶凸块的外表面贴合于固定盘的内部外表面,所述限制槽的内部上方延伸有压件,所述压件压合于另一组安装块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两组安装板,两组所述安装板与安装框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按件包括贯穿镶嵌在透明板的前端面的复位筒,所述复位筒的前端面中部贯穿滑动安装有按动杆,所述按动杆位于按钮的正前方。

优选的,所述按动杆的外侧镶嵌有复位推环,所述复位推环滑动贴合于复位筒的内部,所述复位筒的内部底面延伸有复位弹簧体,所述复位弹簧体的端部与复位推环的后端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件包括延伸在限制槽的内部上方的压块,所述压块的下端面压紧于另一组安装块的上端面。

优选的,所述顶杆的端部同轴延伸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将装置主体由下往上推入预先固定好的安装框中,同时装置主体上的安装块在安装框上的限制槽中滑动,当安装块和压件相贴合时,将顶杆插入固定盘中,并转动,使其顶杆上的橡胶凸块和固定盘上的槽口相错位,以对顶杆进行固定,以通过顶杆将安装块限制在顶杆和压件之间,进而将装置主体固定在安装框中完成安装,反之即可进行拆卸,以此达到其便于对该数据采集装置进行拆装的好处,且通过安装框以及透明板能够将装置主体与外界阻隔,以提高对装置主体的保护性能,同时在按件的作用下,能够对装置主体上的按钮进行按动以对装置主体进行控制,以保证装置主体能够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按动杆的连接半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件的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安装框;3、安装板;4、按钮;5、透明板;6、按动杆;7、复位筒;8、复位推环;9、复位弹簧体;10、限制槽;11、顶杆;12、固定盘;13、橡胶凸块;14、安装块;15、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安装有安装框2,装置主体1的后端面与安装框2的内部底面相贴合,安装框2的内部前边缘镶嵌有透明板5,透明板5的前端面贯穿镶嵌有按件,装置主体1的前端面设置有按钮4,按件位于按钮4的正前方,装置主体1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两组安装块14,安装框2的内部侧面开设有限制槽10,安装块14的外表面贴合于限制槽10的内侧外表面,安装框2的侧面下部贯穿滑动安装有顶杆11,顶杆11的上端面与其中一组安装块14的下端面相贴合,安装框2的侧面下部镶嵌有固定盘12,顶杆11滑动贯穿于固定盘12的内部底面中心位置,顶杆11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有两组橡胶凸块13,两组橡胶凸块13的外表面贴合于固定盘12的内部外表面,限制槽10的内部上方延伸有压件,压件压合于另一组安装块14的上端面,通过设置的固定盘12能够对橡胶凸块13进行挤压固定进而对顶杆11进行固定,橡胶凸块13能够利用自身的摩擦力固定在固定盘12中。

安装框2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两组安装板3,两组安装板3与安装框2一体成型,通过设置的安装板3能够对安装框2进行安装。

按件包括贯穿镶嵌在透明板5的前端面的复位筒7,复位筒7的前端面中部贯穿滑动安装有按动杆6,按动杆6位于按钮4的正前方,通过设置的复位筒7能够对按动杆6进行限制,按动杆6能够对按钮4进行按动。

按动杆6的外侧镶嵌有复位推环8,复位推环8滑动贴合于复位筒7的内部,复位筒7的内部底面延伸有复位弹簧体9,复位弹簧体9的端部与复位推环8的后端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复位弹簧体9以及复位推环8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在不按动按动杆6的作用下,使其按动杆6复位。

压件包括延伸在限制槽10的内部上方的压块15,压块15的下端面压紧于另一组安装块14的上端面,通过设置的压块15能够对安装块14进行压紧。

顶杆11的端部同轴延伸有转动盘,转动盘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通过设置的转动盘能够便于对顶杆11进行转动,顶杆11能够对安装块14进行压紧。

使用时,使用者将装置主体1由下往上推入预先固定好的安装框2中,同时装置主体1上的安装块14在安装框2上的限制槽10中滑动,当安装块14和压块15相贴合时,将顶杆11插入固定盘12中,并转动,使其顶杆11上的橡胶凸块13和固定盘12上的槽口相错位,以对顶杆11进行固定,以通过顶杆11将安装块14限制在顶杆11和压块15之间,进而将装置主体1固定在安装框2中,随后即可进行使用,同时使用者可以按动按动杆6以对按钮4进行按压进而对装置主体1进行控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外侧设置安装有安装框(2),所述装置主体(1)的后端面与安装框(2)的内部底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框(2)的内部前边缘镶嵌有透明板(5),所述透明板(5)的前端面贯穿镶嵌有按件,所述装置主体(1)的前端面设置有按钮(4),所述按件位于按钮(4)的正前方,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两组安装块(14),所述安装框(2)的内部侧面开设有限制槽(10),所述安装块(14)的外表面贴合于限制槽(10)的内侧外表面,所述安装框(2)的侧面下部贯穿滑动安装有顶杆(11),所述顶杆(11)的上端面与其中一组安装块(14)的下端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框(2)的侧面下部镶嵌有固定盘(12),所述顶杆(11)滑动贯穿于固定盘(12)的内部底面中心位置,所述顶杆(11)的上下两端分别延伸有两组橡胶凸块(13),两组所述橡胶凸块(13)的外表面贴合于固定盘(12)的内部外表面,所述限制槽(10)的内部上方延伸有压件,所述压件压合于另一组安装块(14)的上端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2)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两组安装板(3),两组所述安装板(3)与安装框(2)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件包括贯穿镶嵌在透明板(5)的前端面的复位筒(7),所述复位筒(7)的前端面中部贯穿滑动安装有按动杆(6),所述按动杆(6)位于按钮(4)的正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动杆(6)的外侧镶嵌有复位推环(8),所述复位推环(8)滑动贴合于复位筒(7)的内部,所述复位筒(7)的内部底面延伸有复位弹簧体(9),所述复位弹簧体(9)的端部与复位推环(8)的后端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包括延伸在限制槽(10)的内部上方的压块(15),所述压块(15)的下端面压紧于另一组安装块(14)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11)的端部同轴延伸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电力负荷预测的气象数据采集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外侧设置安装有安装框,所述装置主体的后端面与安装框的内部底面相贴合,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前边缘镶嵌有透明板,所述透明板的前端面贯穿镶嵌有按件,所述装置主体的前端面设置有按钮,所述按件位于按钮的正前方,所述装置主体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两组安装块,所述安装框的内部侧面开设有限制槽,所述安装块的外表面贴合于限制槽的内侧外表面,所述安装框的侧面下部贯穿滑动安装有顶杆,本实用新型能够便于进行拆装,且能够在提高对数据采集装置的保护性能的同时保证能够正常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孟宁宁;刘兆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州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2.09
技术公布日:2021.06.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