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

文档序号:27343756发布日期:2021-11-10 04:57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叶脉染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


背景技术:

2.在植物中,叶脉为植物叶片提供机械支撑、水力运输、养分传递和防御能力,同时也决定着植物叶片的功能性状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叶片形态和功能的高度多样性反映在脉序网络几何结构的高度多样性上,叶片形态的进化收敛也与脉序特征(如网状结构)的进化收敛有关。对植物叶脉结构和功能开展研究对于认识植物的进化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和生态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3.竹子的脉序是单子叶植物所特有平行脉,一般具备1~4级脉序结构,1~3级叶脉之间平行排布,从叶基一直延伸至叶尖;4级脉则与1~3级脉近乎垂直分布,仅连接3级脉。
4.目前学界对于竹类植物叶脉的报道较为零星,且大多仅观测到1、2级脉,对于3~4级脉的提取和观测更为稀少。其原因是竹叶质薄,叶脉细小,难以观测所致,这一问题不利于竹类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步骤一:野外采集的新鲜竹叶立即置于50ml离心管内,用faa溶液中固定,尽快带回实验室;
7.步骤二:将faa溶液中的竹叶取出后用去离子水重新干净,在湿润状态下选择叶片中段主脉某一侧用解剖刀切取长为3cm,宽为0.6cm的竹叶切片;
8.步骤三:将竹叶切片置于10ml离心管内,用移液枪注入8ml 5%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封浸泡36~60h;
9.步骤四:将浸泡后的切片置于5.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漂白5min,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多次;
10.步骤五:将清洗干净的切片依次通过系列乙醇梯度溶液(20%,40%,60%,80%,100%),每种浓度脱水30s;
11.步骤六:将脱水后的切片置于0.1%的番红o

乙醇溶液中染色5~6min;
12.步骤七:染色结束后再依次通过系列乙醇梯度溶液固色(100%,80%,60%,40%,20%),每种浓度固色30s;
13.步骤八:将固色后的植物切片立即使用中性树胶封片剂制作永久玻片,在电子显微成像系统下观测叶脉染色结果。
14.进一步的,所述faa固定溶液:5ml福尔马林(38%甲醛)、5ml冰醋酸、90ml乙醇水溶液50%、5ml丙三醇(甘油)。
15.进一步的,所述0.1%番红o

乙醇溶液:准确称取0.1000g番红o染色剂溶解于100g酒精中,置于棕色瓶内备用(保存时间3days)。
16.进一步的,所述5.5%次氯酸钠水溶液:5.5%次氯酸钠原液。
17.进一步的,所述5%氢氧化钠水溶液:称取5g氢氧化钠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
18.进一步的,所述梯度乙醇

水溶液(20%,40%,60%,80%,100%):将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按浓度梯度配制两组。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20.本发明染色方法简单,染色效果好,可观测到3

4级脉,对于竹类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的叶片切片位置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的染色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1: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用到的试验设备:电子显微成像系统、植物解剖刀、离心管(10ml,50ml)、移液枪、烧杯、容量瓶、盖玻片和载玻片;
25.实验材料:新鲜竹叶
26.化学试剂:faa固定溶液、0.1%番红o

乙醇溶液、5.5%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性树胶封片剂、5%氢氧化钠水溶液、梯度乙醇

水溶液(20%,40%,60%,80%,100%)、蒸馏水、去离子水。
27.溶液配制
28.1、faa固定溶液:5ml福尔马林(38%甲醛)、5ml冰醋酸、90ml乙醇水溶液50%、5ml丙三醇(甘油)。
29.2、0.1%番红o

乙醇溶液:准确称取0.1000g番红o染色剂溶解于100g酒精中,置于棕色瓶内备用(保存时间3days)。
30.3、5.5%次氯酸钠水溶液:5.5%次氯酸钠原液。
31.4、5%氢氧化钠水溶液:称取5g氢氧化钠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
32.5、梯度乙醇

水溶液(20%,40%,60%,80%,100%):将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按浓度梯度配制两组。
33.包括以下步骤:
34.步骤一:野外采集的新鲜竹叶立即置于50ml离心管内,用faa溶液中固定,尽快带回实验室;
35.步骤二:将faa溶液中的竹叶取出后用去离子水重新干净,在湿润状态下选择叶片中段主脉某一侧用解剖刀切取长为3cm,宽为0.6cm的竹叶切片,如图1所示;
36.步骤三:将竹叶切片置于10ml离心管内,用移液枪注入8ml 5%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封浸泡36~60h;
37.步骤四:将浸泡后的切片置于5.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漂白5min,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多次;
38.步骤五:将清洗干净的切片依次通过系列乙醇梯度溶液(20%,40%,60%,80%,
100%),每种浓度脱水30s;
39.步骤六:将脱水后的切片置于0.1%的番红o

乙醇溶液中染色5~6min;
40.步骤七:染色结束后再依次通过系列乙醇梯度溶液固色(100%,80%,60%,40%,20%),每种浓度固色30s;
41.步骤八:将固色后的植物切片立即使用中性树胶封片剂制作永久玻片,在电子显微成像系统下观测叶脉染色结果。
42.本发明染色方法简单,染色效果好,如图2所示,可观测到3

4级脉,对于竹类植物生理和生态学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43.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野外采集的新鲜竹叶立即置于50ml离心管内,用faa溶液中固定,尽快带回实验室;步骤二:将faa溶液中的竹叶取出后用去离子水重新干净,在湿润状态下选择叶片中段主脉某一侧用解剖刀切取长为3cm,宽为0.6cm的竹叶切片;步骤三:将竹叶切片置于10ml离心管内,用移液枪注入8ml 5%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封浸泡36~60h;步骤四:将浸泡后的切片置于5.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漂白5min,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多次;步骤五:将清洗干净的切片依次通过系列乙醇梯度溶液(20%,40%,60%,80%,100%),每种浓度脱水30s;步骤六:将脱水后的切片置于0.1%的番红o

乙醇溶液中染色5~6min;步骤七:染色结束后再依次通过系列乙醇梯度溶液固色(100%,80%,60%,40%,20%),每种浓度固色30s;步骤八:将固色后的植物切片立即使用中性树胶封片剂制作永久玻片,在电子显微成像系统下观测叶脉染色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aa固定溶液:5ml福尔马林(38%甲醛)、5ml冰醋酸、90ml乙醇水溶液50%、5ml丙三醇(甘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0.1%番红o

乙醇溶液:准确称取0.1000g番红o染色剂溶解于100g酒精中,置于棕色瓶内备用(保存时间3day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5.5%次氯酸钠水溶液:5.5%次氯酸钠原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5%氢氧化钠水溶液:称取5g氢氧化钠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乙醇

水溶液(20%,40%,60%,80%,100%):将无水乙醇和蒸馏水按浓度梯度配制两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竹类植物叶脉的染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野外采集的新鲜竹叶立即置于50ml离心管内,用FAA溶液中固定,尽快带回实验室;步骤二:将FAA溶液中的竹叶取出后用去离子水重新干净,在湿润状态下选择叶片中段主脉某一侧用解剖刀切取长为3cm,宽为0.6cm的竹叶切片;步骤三:将竹叶切片置于10ml离心管内,用移液枪注入8ml 5%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封浸泡36~60h;步骤四:将浸泡后的切片置于5.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漂白5min,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多次等,本发明染色方法简单,染色效果好,可观测到3


技术研发人员:刘雄 朱维宇 周艺琳 杜美霖 陈俊 黄从德 周世兴 肖林 何宇 铁烈华 胡峻嶍 张仲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7.20
技术公布日:2021/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