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4027发布日期:2022-06-29 15:0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源核相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2.二次电源核相包括同电源二次核相和异电源二次核相,无论是哪一种核相,测试都需要两条线路,参考图5,一条作为参考线路,一条作为被测线路,核相时将二次核相仪的三相参考线路端子通过软接线分别插入核相线路1的带电显示器上的三相检测孔,二次核相仪另一组接口通过软接线分别插入核相线路2的带电显示器上的三相检测孔,核相过程需要轮换软接线,由三人完成,一人负责操作核相仪器,一人负责线路1的软接线换相,一人负责线路2的软接线换相,加之核相线路1与核相线路2之间的距离较远,所以极易出现插错相别导致核相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出现,核相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核相测试极易出现插错相别且核相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通过物联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接入,只需一人就能完成核相测试,核相效率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包括第一核相线路和第二核相线路,设有核相主接头和核相副接头,所述核相主接头与第一核相线路连接,所述核相副接头与第二核相线路连接,所述核相主接头设有若干物联继电器,所述核相主接头面板上嵌有仪表插孔,所述物联继电器通过导线与仪表插孔连接,所述核相主接头、核相副接头和二次核相仪之间通过软线连接,所述物联继电器与外部控制器通信连接。本发明在核相主接头设有若干物联继电器,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物联继电器的通断实现核相电路切换,只需要连线一次,即可实现1人快速核相,核相效率高,同时避免多次插拔导致出现插错相别导致核相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6.作为优选,所述核相主接头和核相副接头均设有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的顶端设有滑动3根插接极柱,绝缘外壳的底部嵌有3个插孔,在核相副接头中插孔和插接极柱直接通过导线连接,连接方式为单个插孔连接单个插接极柱,在核相主接头中插孔和插接极柱之间还连接有物联继电器。本发明设置滑动的插接极柱的目的是使得插接极柱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节,保证插接极柱不会与第一核相线路和第二核相线路的插头错位而导致abc相别不会插错的情况发生。
7.作为优选,所述绝缘外壳的顶部设有顶端外壳板,所述顶端外壳板中心设有通孔,并且在通孔两侧对称设有滑槽,所述3根插接极柱中的一根固定连接在通孔内,其余2根分别滑动连接于滑槽内。
8.作为优选,所述插接极柱包括柱头、槽柱和螺丝,所述柱头的末端与槽柱固定连
接,所述槽柱设有内螺纹,所述螺丝与槽柱螺纹连接,所述槽柱的直径略小于滑槽的宽度,所述柱头的直径略大于滑槽的宽度,所述槽柱的高度略大于顶端外壳板的厚度。
9.作为优选,所述柱头和槽柱均为圆柱体,且所述柱头的顶部经过圆角处理。
10.作为优选,所述柱头外侧壁设有若干磨砂纹,设有磨砂纹的作用是方便手持调节。
11.作为优选,所述外部控制器为手机端。
12.作为优选,所述外部控制器与物联继电器通过蓝牙连接。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核相主接头设有若干物联继电器,通过外部控制器控制物联继电器的通断实现核相电路切换,只需要连线一次,即可实现1人快速核相,核相效率高,同时避免多次插拔导致出现插错相别导致核相结果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4.图1是实施例的核相主接头和核相副接头的爆炸视图;
15.图2是实施例插接极柱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实施例软线连接示意图;
17.图4是实施例物联继电器的工作电路简图;
18.图5是现有技术的软线示意图;
19.其中:1、第一核相线路;2、第二核相线路;3、物联继电器;4、插接极柱;5、插孔;6、绝缘外壳;7、软线;8、仪表插孔;9、顶端外壳板;10、柱头;11、槽柱;12、螺丝;1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
2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参考图1,包括第一核相线路1和第二核相线路2,设有核相主接头和核相副接头,核相主接头与第一核相线路1连接,核相副接头与第二核相线路2连接,核相副接头设有若干物联继电器3,核相主接头面板上嵌有仪表插孔8,物联继电器3通过导线与仪表插孔8连接,参考图3,核相主接头、核相副接头和二次核相仪之间通过软线7连接,物联继电器3与外部控制器通信连接。核相主接头和核相副接头均设有绝缘外壳6,绝缘外壳6的顶端设有滑动3根插接极柱4,绝缘外壳6的底部嵌有3个插孔5,在核相副接头中插孔5和插接极柱4直接通过导线连接,连接方式为单个插孔5连接单个插接极柱4,在核相主接头中插孔5和插接极柱4之间还连接有物联继电器3。本发明设置滑动的插接极柱4的目的是使得插接极柱4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节,保证插接极柱4不会与第一核相线路1和第二核相线路2的插头错位而导致abc相别不会插错的情况发生。
22.参考图2,绝缘外壳6的顶部设有顶端外壳板9,顶端外壳板9中心设有通孔,并且在通孔两侧对称设有滑槽13,3根插接极柱4中的一根固定连接在通孔内,其余2根分别滑动连接于滑槽13内。插接极柱4包括柱头10、槽柱11和螺丝12,柱头10的末端与槽柱11固定连接,槽柱11设有内螺纹,螺丝12与槽柱11螺纹连接,槽柱11的直径略小于滑槽13的宽度,柱头10的直径略大于滑槽13的宽度,槽柱11的高度略大于顶端外壳板9的厚度。柱头10和槽柱11均为圆柱体,且柱头10的顶部经过圆角处理。柱头10外侧壁设有若干磨砂纹;外部控制器为手机端,外部控制器与物联继电器3通过蓝牙连接。
23.本发明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24.在进行核相时,参考图3,核相软接线按规定连接到二次核相仪,另一端分别对应连接到核相主接头上的仪表插孔8中,调整好插接极柱4的宽度与检测孔宽度一致后,核相主接头的插接极柱4插入到第一核相线路1作为参考线路的检测孔中,核相副接头的插接极柱4插入到第二核相线路2作为待测线路的检测孔中,再通过手机软件完成两条路线的换相操作。由于核相工作在开闭所中,蓝牙通讯距离主够,固手机和装置通过蓝牙模块进行通信,蓝牙模块通过串口与arduino主板进行连接,arduino主板连接各继电器,通过手机软件控制各继电器工作,端子及继电器内部接线如图4,abc相接二次核相仪,a1b1c1相接线路1的检测孔,a2b2c3接线路2的检测孔,以线路1接a相、线路2接bc相为例,继电器km1、km5、km6动作,触点接通,a-a1、b-b2、c-c2接通,其他继电器不动作,触点断开,完成一次测量,其他连接方法依此类推。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包括第一核相线路(1)和第二核相线路(2),其特征是,设有核相主接头和核相副接头,所述核相主接头与第一核相线路(1)连接,所述核相副接头与第二核相线路(2)连接,所述核相主接头设有若干物联继电器(3),所述核相主接头面板上嵌有仪表插孔(8),所述物联继电器(3)通过导线与仪表插孔(8)连接,所述核相主接头、核相副接头和二次核相仪之间通过软线(7)连接,所述物联继电器(3)与外部控制器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核相主接头和核相副接头均设有绝缘外壳(6),所述绝缘外壳(6)的顶端设有滑动3根插接极柱(4),绝缘外壳(6)的底部嵌有3个插孔(5),在核相副接头中插孔(5)和插接极柱(4)直接通过导线连接,连接方式为单个插孔(5)连接单个插接极柱(4),在核相主接头中插孔(5)和插接极柱(4)之间还连接有物联继电器(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绝缘外壳(6)的顶部设有顶端外壳板(9),所述顶端外壳板(9)中心设有通孔,并且在通孔两侧对称设有滑槽(13),所述3根插接极柱(4)中的一根固定连接在通孔内,其余2根分别滑动连接于滑槽(1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插接极柱(4)包括柱头(10)、槽柱(11)和螺丝(12),所述柱头(10)的末端与槽柱(11)固定连接,所述槽柱(11)设有内螺纹,所述螺丝(12)与槽柱(11)螺纹连接,所述槽柱(11)的直径略小于滑槽(13)的宽度,所述柱头(10)的直径略大于滑槽(13)的宽度,所述槽柱(11)的高度略大于顶端外壳板(9)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柱头(10)和槽柱(11)均为圆柱体,且所述柱头(10)的顶部经过圆角处理。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柱头(10)外侧壁设有若干磨砂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部控制器为手机端。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部控制器与物联继电器(3)通过蓝牙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二次电源核相接头装置,包括第一核相线路和第二核相线路,设有核相主接头和核相副接头,所述核相主接头与第一核相线路连接,所述核相副接头与第二核相线路连接,所述核相副接头设有若干物联继电器,所述核相主接头面板上嵌有仪表插孔,所述物联继电器通过导线与仪表插孔连接,所述核相主接头、核相副接头和二次核相仪之间通过软线连接,所述物联继电器与外部控制器通信连接。本发明通过物联继电器控制线路的接入,只需一人就能完成核相测试,核相效率高。核相效率高。核相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军 徐冰 刘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江山市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7
技术公布日:2022/6/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