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接头强度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9879发布日期:2022-01-08 00:15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接头强度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接头强度检测结构,属于桥梁缆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钢结构桥梁内部环境控制的重要指标涉及湿度、温度和气压。在大型钢结构桥梁中采用除湿系统进行干燥除湿防腐,使所有钢体内部接触空气的相对湿度控制在低湿范围内,由此降低钢箱梁、锚室、鞍室、缆索、索塔内部腐蚀生锈的可能性,确保大桥的设计寿命及安全使用。
3.目前,通过在主缆内部设置送气管道,去除主缆内部的湿气,减小湿气对主缆钢丝的腐蚀。送气管道包括若干送气管和管接头,相邻送气管之间通过管接头连通。对于管接头的选用的材料的强度需要事先进行检测,若管接头选用的材料强度过小在服役期间会发生变形,影响送气管道的服役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管接头强度检测结构,对管接头选用的材料的强度进行检测,避免管接头在服役期间发生变形。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管接头强度检测结构,包括中空的缸筒,所述缸筒上开设液压接口,所述缸筒内部用于穿设管接头,所述管接头外壁与缸筒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检测腔,且所述检测腔两端分别设置密封件对检测腔进行密封,所述液压接口与所述检测腔连通;所述液压接口与液压泵连接。
6.所述液压接口接近所述检测腔的轴向中间位置进行设置,确保向检测腔内均匀施压。
7.所述缸筒两端的内壁分别开设两环形凹槽,所述密封件设于环形凹槽内,用于固定密封件,防止滑移。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种管接头强度检测结构,通过比较加压前和加压后的管接头内径、外径值,若加压前和加压后的管接头内径、外径值相同,表明管接头选用的材料的强度满足要求,反之表明管接头选用的材料的强度无法满足要求。本申请能够对管接头选用的材料的强度进行检测,避免了管接头在服役期间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管接头强度检测结构的示意图;
10.图2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11.图中1缸筒、2管接头、3液压接口、4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1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3.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管接头强度检测结构,包括中空的缸筒1,缸筒1中间部位开设液压接口3,缸筒1内水平穿设管接头2,管接头2外周壁与缸筒1内周壁之间形成环状的检测腔,检测腔两端分别设置密封件4,对检测腔进行密封。液压接口3与液压泵连接。
14.上述缸筒1内壁对称开设环形凹槽,密封件4设于环形凹槽内。
15.本申请的检测方法:
16.1、根据管接头的材料,从材料标准中查出该材料对应的应力强度σ,根据公式计算出测试压力p值,σ为材料应力强度,t为测试部位管接头厚度,d为测试部位管接头外径。
17.2、测量管接头的内径和外径值。
18.3、打开液压泵并加载至测试压力并保压5~10分钟。
19.4、液压泵卸载,取出测试管接头,再次测量管接头的内、外径值。
20.5、若加压后的管接头的内、外径值与测试前的管接头的内、外径值相等,代表管接头没有变形,表明管接头选用的材料强度满足要求,材质选择正确;若与测试前的参数不相等,则管接头发出变形,表明管接头选用的材料强度太小,无法满足要求。
21.本申请能够对管接头选用的材料的强度进行检测,避免了管接头在服役期间发生变形。
22.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管接头强度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缸筒(1),所述缸筒(1)上开设液压接口(3),所述缸筒(1)内部用于穿设管接头(2),所述管接头(2)外壁与缸筒(1)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检测腔,且所述检测腔两端分别设置密封件(4)对检测腔进行密封,所述液压接口(3)与所述检测腔连通;所述液压接口(3)与液压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接头强度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接口(3)接近所述检测腔的轴向中间位置进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接头强度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筒(1)两端的内壁分别开设两环形凹槽,所述密封件(4)设于环形凹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接头强度检测结构,属于桥梁缆索技术领域。包括中空的缸筒(1),所述缸筒(1)上开设液压接口(3),所述缸筒(1)内部用于穿设管接头(2),所述管接头(2)外壁与缸筒(1)内壁之间形成环状的检测腔,且所述检测腔两端分别设置密封件(4)对检测腔进行密封,所述液压接口(3)与所述检测腔连通;所述液压接口(3)与液压泵连接。本申请能够对管接头选用的材料的强度进行检测,避免了管接头在服役期间发生变形。期间发生变形。期间发生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赵军 刘兴华 吕海彬 王志刚 周祝兵 邹建秋 聂建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9
技术公布日:2022/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