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7008发布日期:2022-01-26 19:2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隔膜材料性能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试锂电池隔膜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


背景技术:

2.升温内阻法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测试隔膜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将隔膜放置在原电池模型的中间,分别在电池模型两端加入电解液,同时在两端各加入一根导线,接入数据采集仪,采集其离子电阻;同时在电池模型的两个槽中,靠近隔膜的位置各放置一根热电偶,采集隔膜两端的温度数据,并通过数据采集仪对温度进行记录。最后将电池模型放入温箱中,设置好参数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同时采集电池模型的内阻与隔膜的温度,通过内阻和温度曲线的拐点确定隔膜闭孔温度。目前该测试方法应用时以下问题比较常见。
3.问题1:在待测隔膜两侧使用胶体材料密封圈将隔膜样品夹住、固定并密封住。由于橡胶圈的材料对隔膜贴合时会产生巨大的摩擦阻力,这使得隔膜在升温时闭孔收缩产生的张力导致橡胶圈夹住隔膜的边缘率先破裂,使得电解液导通,然后测量阻值迅速下降。这会导致两种情况发生,其一是其破膜段曲线的紊乱;此外,材料在闭孔段阻值上升幅度还未到其应有的最大值便出现阻值突然迅速下降的情况。
4.问题2:电解液对隔膜的浸润程度,也对所获曲线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在给测量系统滴入电解液后,液体未能充满密封腔室,且部分区域仍存在气泡,那曲线上将可能在随机段产生波动毛刺,并且测量系统的初始阻值将变得时高时低。
5.问题3:目前部分装置依靠贴胶的方式将测量阻值的正负极导线粘到容器上,这使得在长时间高温作用的情况下,胶材料融化并附着到容器壁上,容器将变得难以清理。产生的杂质还有可能在操作中误混入液体中,造成测量结果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该装置不需要使用密封圈对隔膜进行固定,依靠装置部件本身的重力作用固定待测隔膜,且该装置使隔膜测试时隔膜两侧存有足够电解液,能保证隔膜的浸润性,从而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包括盖板(1)、夹板(2)、底板(3)和密封装置(4);
8.盖板(1),盖板(1)上设有电极连接柱(11)、第一开孔(12),盖板(1)底部设有第一凹槽(13),凹槽外围设有至少一个凸起(14);
9.夹板(2),夹板(2)上设有至少一个纵向贯穿夹板的第二开孔(22),夹板(2)顶部设有第二凹槽(23),凹槽外围设有与所述盖板凸起(14)相匹配的限位槽(21),夹板底部设有第三凹槽(24);
10.底板(3),底板(3)上设有第四凹槽(33),第四凹槽(33)内开有第五凹槽(34),且底板(3)上设有电极连接柱(31),底板(3)上加工有测温孔(32);
11.盖板(1)、夹板(2)和底板(3)自上而下配合连接,盖板(1)与夹板(2)之间通过凸起(14)与限位槽(21)卡住,夹板(2)底部嵌入底板(3)的第四凹槽(33)内,在底板(3)上对底板(3)与夹板(2)嵌合的位置做绝缘防护处理,第一凹槽(13)与第二凹槽(23)装配后组成缓存腔,第三凹槽(24)和第五凹槽(34)装配后组成测试腔,密封装置(4)可以塞入第一开孔(12)中。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孔(22)数量设置为5个。
13.优选的,所述绝缘防护为在底板(3)上对底板(3)与夹板(2)嵌合的面上使用绝缘漆修饰表面。
14.优选的,所述缓存腔、测试腔为圆柱形。
15.优选的,所述凸起(14)和限位槽(21)的数量均为4个。
16.优选的,所述盖板(1)、夹板(2)、底板(3)的材料均选用铜。
17.优选的,所述密封装置(4)的材料是柔性耐腐蚀材料。
18.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采用自上而下装配的方式,使待测隔膜在保持水平的状态下测量,隔膜的夹持力来源于模具不同部件配合后自然产生的重力,且夹持的两部件两面分别一面是金属材料、一面是绝缘漆材料,这两种材料对隔膜的贴合产生的摩擦力比橡胶圈要小的多,因而对隔膜收缩应力的阻力较小,不容易出现边缘撕裂的情形;且本装置中特设有缓存腔和第二开孔,第二开孔具有导流孔的作用,电解液通过5个导流孔分别同时浸润隔膜,在配合液体重力自然流动的情况下,对在隔膜厚度方向对隔膜的冲击更小,不会引起待测隔膜的夹紧状态的变化,且电解液能更充分的充满测试腔,浸润性也较好,测试数据更加可靠;此外,本装置设有能连接内阻仪测试线的电极连接柱,无需再使用胶带固定,可以节约材料同时保持测量系统的洁净度,且该装置使用时线路连接简单,使用方便,清洁工作也更容易进行。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装配后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22.其中,
23.1、盖板,11、盖板电极连接柱,12、第一开孔,13、第一凹槽,14、凸起;2、夹板,21、限位槽,22、第二开孔,23、第二凹槽,24、第三凹槽;3、底板,31、底板电极连接柱,32、测温孔,33、第四凹槽,34、第五凹槽;4、密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25.本装置的具体使用方法描述如下:
26.首先在底板(3)的第五凹槽(34)内加入稍过量电解液,将剪裁好的待测隔膜平铺放置在底板(3)的第四凹槽(33)的底部,使待测隔膜覆盖在第五凹槽(34)顶部,将夹板(2)放置在底板(3)的第四凹槽(33)内,将隔膜固定在夹板(2)与底板(3)之间;进一步的,将盖板(1)安装在夹板(2)上,使盖板凸起(14)和夹板限位槽(21)配合良好,将根部包有橡胶材料后能与测温孔入口紧密配合的热电偶插入测温孔(32),并将测阻仪的探头连接到盖板电极连接柱(11)和底板电极连接柱(31)上,至此,完成容器安装工作;进一步的,从第一开孔(12)加入电解液,电解液经第二开孔(22)从缓存腔进入测试腔,待测隔膜两侧都有充分游离电解液,将该容器放入烤箱等加热设备中,开始实验。
27.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是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装置包括盖板(1)、夹板(2)、底板(3)和密封装置(4);盖板(1),盖板(1)上设有电极连接柱(11)、第一开孔(12),盖板(1)底部设有第一凹槽(13),凹槽外围设有至少一个凸起(14);夹板(2),夹板(2)上设有至少一个纵向贯穿夹板的第二开孔(22),夹板(2)顶部设有第二凹槽(23),凹槽外围设有与所述盖板凸起(14)相匹配的限位槽(21),夹板底部设有第三凹槽(24);底板(3),底板(3)上设有第四凹槽(33),第四凹槽(33)内开有第五凹槽(34),且底板(3)上设有电极连接柱(31),底板(3)上加工有测温孔(32);盖板(1)、夹板(2)和底板(3)自上而下配合连接,盖板(1)与夹板(2)之间通过凸起(14)与限位槽(21)卡住,夹板(2)底部嵌入底板(3)的第四凹槽(33)内,在底板(3)上对底板(3)与夹板(2)嵌合的位置做绝缘防护处理,第一凹槽(13)与第二凹槽(23)装配后组成缓存腔,第三凹槽(24)和第五凹槽(34)装配后组成测试腔,密封装置(4)可以塞入第一开孔(12)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22)的数量设置为5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防护为在底板(3)上对底板(3)与夹板(2)嵌合的面上使用绝缘漆修饰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存腔、测试腔为圆柱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和限位槽(21)的数量均为4个。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夹板(2)、底板(3)的材料均选用铜。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装置的材料是柔性耐腐蚀材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升温内阻法测闭孔温度及破膜温度的容器装置,该装置不需要使用密封圈对隔膜进行固定,依靠装置部件本身的重力作用固定待测隔膜,待测隔膜边缘收力较小,且使用该装置进行测试时隔膜两侧充满电解液,能保证隔膜的浸润性,从而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且该装置在测试时线路连接简单,使用方便,也更容易进行清洁工作。也更容易进行清洁工作。也更容易进行清洁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庄志 李昀泽 鲍晋珍 王迎利 李晓晨 王长宗 史新宇 周泉清 冶成良 程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8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