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6834发布日期:2022-04-30 20:2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2.混凝土压力试验机是根据国家标准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测量和判断混凝土的性能参数,显示试验数据及结果研制开发的试验机产品,用于筛选建筑材料是否合格。
3.现有的混凝土压力试验机,虽然设置有防护板进行防护,但是不便于观察,且残渣容易掉入承压台和底座之间,不便清理,现有技术中有在承压台周围设置收集筒,但是残渣飞溅范围广,容易掉落在底座上,不便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透明防护罩为喇叭形,便于收集,通过翻板将残渣倒入收集筒内,清理残渣方便,防护可靠且便于观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部固定有施压机构,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承压台,所述承压台与所述施压机构相对设置,
6.所述承压台上罩设有透明防护罩,所述透明防护罩为喇叭形,所述透明防护罩包括固定框、两个固定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上端与所述固定框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下端与所述承压台通过第一磁条相连接,两个固定板相对设置且上端均与固定框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下端与所述承压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侧面铰接;
7.所述承压台固定于机架的底座上,所述底座侧面通过第二磁条与所述收集筒相连接,所述承压台上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一侧与所述承压台铰接并与所述收集筒相对设置,所述翻板另一侧与铰接有顶起气缸,所述顶起气缸嵌设于所述承压台上。
8.优选的,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升降台和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固定于所述升降台上,所述上料气缸的伸缩端固定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相对设置。
9.优选的,所述承压台侧面固定有承接辊,所述承接辊与所述升降台相对设置。
10.优选的,所述施压机构包括液压缸和压板,所述压板固定于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所述压板与所述承压台相对设置。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与所述承压台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承压台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固定板下端的内侧粘接有至少一个橡胶卡条,所述橡胶卡条设置于所述卡槽内。
13.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具有以
下有益效果:
14.(1)、采用喇叭形的透明防护罩,便于残渣收集,实验完毕后,顶起气缸将翻板一侧顶起,残渣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收集筒内,清理残渣方便,防护可靠且便于观察。
15.(2)、底座侧面通过第二磁条与收集筒相连接,便于收集筒固定和拆卸。
16.(3)、底座一侧设置有上料机构,便于样品放置于承压台上。
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板被顶起时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固定板安装局部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机架;2、施压机构;21、液压缸;22、压板;3、底座;31、第二磁条;32、承接辊;4、承压台;5、透明防护罩;51、固定板;52、第一活动板;53、固定框;54、第二活动板;55、橡胶卡条;6、收集筒;7、翻板;71、顶起气缸;8、上料机构;81、升降台;82、上料气缸;83、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实施例1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板被顶起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料机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顶部固定有施压机构2,施压机构2包括液压缸21和压板22,压板22固定于液压缸21的伸缩端,压板21与承压台4相对设置,为试验提高压力。
26.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承压台4,承压台4上罩设有透明防护罩5,本实施例透明防护罩5为喇叭形,便于将残渣收集到翻板7上。透明防护罩5包括固定框53、两个固定板51、第一活动板52和第二活动板54,第二活动板54上端与固定框53铰接,第二活动板54的下端与承压台4通过第一磁条相连接,两个固定板51相对设置且上端均与固定框53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51下端与承压台4固定连接,固定板51通过螺栓与承压台4固定连接,便于透明防护罩5的安装和拆卸。第二活动板54与第一活动板52相对设置,第一活动板52与固定板51侧面铰接,便于打开第一活动板52进行上料。底座3一侧设置有上料机构8,上料机构8包括升降台81和上料气缸82,上料气缸82固定于升降台81上,上料气缸82的伸缩端固定有推板83,推板83与第一活动板52相对设置。承压台4侧面固定有承接辊32,承接辊32与升降台81相对设置,便于样品放置于承压台4上,减少劳动强度。
27.底座3侧面通过第二磁条31与收集筒6相连接,便于收集筒固定和拆卸。承压台4上设置有翻板7,翻板7一侧与承压台4铰接并与收集筒6相对设置,翻板7另一侧与铰接有顶起气缸71,顶起气缸71嵌设于承压台4内,在进行试验时翻板保持水平,试验完毕后,打开第二活动板54,残渣全部掉落在翻板7上,启动顶起气缸71使得翻板7倾斜,残渣和碎块由于重力的原因向下移动进入收集筒6内。
28.实施例2
2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固定板51与承压台4的连接结构不同,如图4所示,承压台4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固定板51下端的内侧粘接有至少一个橡胶卡条55,本实施例卡槽和橡胶卡条55均设置有3个,橡胶卡条55设置于卡槽内,便于透明防护罩5的安装和固定。
30.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透明防护罩为喇叭形,便于收集,通过翻板将残渣倒入收集筒内,清理残渣方便,防护可靠且便于观察。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部固定有施压机构,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承压台,所述承压台与所述施压机构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台上罩设有透明防护罩,所述透明防护罩为喇叭形,所述透明防护罩包括固定框、两个固定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上端与所述固定框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板的下端与所述承压台通过第一磁条相连接,两个固定板相对设置且上端均与固定框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下端与所述承压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侧面铰接;所述承压台固定于机架的底座上,所述底座侧面通过第二磁条与收集筒相连接,所述承压台上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一侧与所述承压台铰接并与所述收集筒相对设置,所述翻板另一侧与铰接有顶起气缸,所述顶起气缸嵌设于所述承压台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一侧设置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升降台和上料气缸,所述上料气缸固定于所述升降台上,所述上料气缸的伸缩端固定有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板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台侧面固定有承接辊,所述承接辊与所述升降台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机构包括液压缸和压板,所述压板固定于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所述压板与所述承压台相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与所述承压台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台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固定板下端的内侧粘接有至少一个橡胶卡条,所述橡胶卡条设置于所述卡槽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包括机架、底座、施压机构以及承压台,承压台上罩设有透明防护罩,透明防护罩为喇叭形,透明防护罩包括固定框、两个固定板、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第二活动板和第一活动板均与固定框铰接,两个固定板相对设置且上端均与固定框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下端与承压台固定连接,底座侧面通过第二磁条与收集筒相连接,承压台上设置有翻板,翻板一侧与承压台铰接,翻板另一侧与铰接有顶起气缸,顶起气缸嵌设于承压台上。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混凝土建筑材料用压力试验装置,透明防护罩为喇叭形,便于收集,通过翻板将残渣倒入收集筒内,清理残渣方便,防护可靠且便于观察。防护可靠且便于观察。防护可靠且便于观察。


技术研发人员:王敬 董洪山 谈欣慧 蒋倩 董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敬
技术研发日:2021.12.10
技术公布日:2022/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