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恒温孵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2246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恒温孵育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自动化恒温孵育装置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属于孵育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酶免分析技术中对试验样本进行自动化恒温孵育的装置。
[0003]
【背景技术】
[0004]目前,在酶免实验中,传统恒温孵育箱是对放入其箱中的所有样本同时孵育,然后同时取出样本进行下一步试验,所以先放入孵育箱的样本需要等箱中放满样本后才一起开始孵育,这样增加了等待时间,试验的整体效率较低,样本孵育时间不精准。另外,传统恒温孵育箱需人工手动转移样本,人力成本较高,出错率大,效率低下。
[0005]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恒温孵育装置,实现大批量样本处理、多个独立空间孵育位、独立自动控制、自动转移微板,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室验准确率,提升实验效率和流水化实验方法。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自动化恒温孵育装置,包括整体框架及外壳,所述整体框架采取分区和分层布局;上层区为孵育区,下层区为循环制冷系统区;上层孵育区设置有常温孵育区和加热孵育区,且常温孵育区设置在孵育区的下面,加热孵育区设置在孵育区的上面;制冷循环系统通过制冷管与常温孵育位相连,以保持常温孵育位置的温度处于平稳温度状态。
[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孵育装置外壳的外侧下部设置一个小门,在孵育装置外壳的外侧上部设置另一个门。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在孵育装置外壳侧部设置一显示器。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在孵育装置外壳顶部设置有风扇。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孵育装置的整体框架底部设置有脚轮或/和脚杯。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孵育装置的脚杯为高度可调式脚杯。
[0013]进一步的是:所述常温孵育区设置两个常温孵育组件,常温孵育组件上均匀设置若干个常温孵育位;所述加热孵育区设置一恒温孵育组件,恒温孵育组件上均匀设置若干个恒温孵育位。
[0014]进一步的是:所述每一个恒温孵育位设置有独立控制电路,孵育空间独立且能单独控制每个孵育位的温度和时间。
[0015]进一步的是:所述恒温孵育装置内设置有自动抓手臂。
[0016]进一步的是:所述自动抓手臂为两个。
[001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同时进行常温孵育与恒温孵育,对孵育进行流水化管理,节约试验时间和成本。
[0018]本发明自动化恒温孵育装置采取分区和分层布局,上层区为孵育区,下层区为循环制冷系统区;上层孵育区有分为常温孵育区和加热孵育区,且常温孵育区设置在孵育区的下面,加热孵育区设置在孵育区的上面。制冷循环系统通过制冷管与常温孵育位相连,以保持常温孵育位置的温度处于平稳温度状态。
[0019]本发明自动化恒温孵育装置利用独立控制电路设计方案,对每个独立空间加热孵育位进行独立精准的孵育温度和时间的孵育控制,提高了实验的准确率,实现了所有样品孵育的并行孵育方式,节约了大量等待时间,提升了整体实验效率。
[0020]本发明自动化恒温孵育装置内设置了自动抓手臂,通过抓手臂实现微板自动转移,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降低了人为因素导致的意外风险。
[0021]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发明的移板抓手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发明的孵育位结构示意图。
[0027]图6是本发明的外部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发明的抓手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本发明的抓手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本发明的抓手电机模块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自动化恒温孵育装置,包括四个脚轮1,所述脚轮1分别固定在支撑脚底板3下端面的四个内角处,所述支撑脚底板3为平整的金属板且有两块,所述两块支撑脚底板3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横杆4和第二支撑横杆5组成的水平矩形框架下端面的最左端和最右端,在最左端支撑脚底板3的左边两个外角处各固定一个脚杯2,在最右端支撑脚底板3的右边两个外角处也各固定一个脚杯2,所述脚杯2的上部紧靠支撑脚底板3设置了螺母73,通过拧动螺母73增加脚杯2的高度以固定恒温孵育装置,防止恒温孵育装置滑动;同样地,通过拧动螺母73降低脚杯2的高度,使脚轮1可以着地滚动以便移动恒温孵育装置的位置。在第一支撑横杆4和第二支撑横杆5组成的矩形框架的上端面设置一块平面承重板7,在所述承重板7上端面的内侧分开设置两个水冷组件8,所述两个水冷组件8分别与两个常温孵育组件45连接,降低常温孵育组件45的表面温度,保持其一直处于常温状态。在水冷组件8的左侧分别设置四个风扇9。在第一支撑横杆4和第二支撑横杆5组成的框架上端面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一根支撑杆6,在所述第一支撑杆6的中部分别设置第三支撑横杆10、第四支撑横杆11、第五支撑横杆12和第六支撑横杆13,所述第三支撑横杆10和第四支撑横杆11 一样,所述第五支撑横杆12和第六支撑横杆13 —样。第三支撑横杆10、第四支撑横杆11、第五支撑横杆12和第六支撑横杆13组成水平矩形框架。在所述第四支撑横杆11的上端面中部设置一个盒状金属结构件52,在金属结构件52的上端设置一个第一电机14,所述第一电机14的的转轴朝下插入金属结构件52中间的孔内,在第一电机14的转轴上设置一个第一同步轮15,在第一同步轮15同一水平面外侧设置一个第二同步轮17,所述第二同步轮17固定于第一丝杠20的底端。第一同步带16设置于第一同步轮15与第二同步轮17之上。第二同步带18设置于第二同步轮17的下半部分,所述第二同步带18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三同步轮53之上,此第三同步轮53固定于第二丝杠21的下端。在第四支撑横杆11的外侧处设置一个“上”字形金属固定件54,第一丝杠20设置于所述金属固定件54的上端面且第一丝杠20的下端面穿过金属固定件54的中孔与第二同步轮17固定在一起;在第三支撑横杆10的外侧处设置一个“上”字形金属固定件55,第二丝杠21设置于所述金属固定件55的上端面且第二丝杠21的下端面穿过金属固定件55的中孔与第三同步轮53固定在一起。在所述金属固定件54的上端面设置一个“L”形导轨固定块19,所述第一丝杠20穿过导轨固定块19中间的孔与金属固定件54中间的孔;在所述金属固定件55的上端面设置一个“L”形导轨固定块56,所述第二丝杠21穿过导轨固定块56中间的孔与金属固定件55中间的孔。在所述金属固定件55上设置一个第二电机22,第二电机22的转轴朝下,在所述第二电机22的转轴上设置一个第五同步轮57 ;在所述导轨固定块56上设置一个第四同步轮23,所述第四同步轮23与第五同步轮57处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三同步带24设置于第五同步轮57和第四同步轮23之上。所述导轨固定块19的右端面内外两侧分别固定一根钢轴25,所述钢轴25与导轨固定块56的左端面固定在一起。在所述两根钢轴25上分别设置一个抓手底座27,在所述两个抓手底座27中分别设置一个直线轴承26,所述第三同步带24的外侧同步带与处于外侧的钢轴25上的直线轴承26固定,通过第三同步带24带动直线轴承26在X方向上移动。在所述两个直线轴承26上端面设置一块平面金属板31,所述平面金属板31与两个直线轴承26固定在一起,保持同步在X方向上移动。在平面金属板31的外侧端面固定一个第三电机28,在所述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