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7797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终端产品的实车测试与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检测各种不同类型车辆的超载、超速的终端模拟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车辆的超限超载监测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静态称重虽然精度高,但是称重装置在工作时,需要从正常行驶的车流中拦截和引领少部分车辆到静态称重场地进行称重检查,并且由于其规模较大,引人注目,往往使许多超限超载车辆易于逃避;同时静态称重耗费的时间长,容易造成交通不畅,特别难以发挥高速公路的优越性。
[0003]汽车超载与超速引发的交通恶性伤亡事件以及由于超载超速而导致的道路、桥梁损坏,使用寿命直线减短事件频频发生。这些事件既对行驶在公路上的司机形成重大的人身安全威胁,又会对我国的道路桥梁资源造成重大的损失,加重国家财政负担。现有公路汽车检测装置功能单一,不能对行驶的车辆进行载重与车速的同时检测,这让交警部门对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检测只能舍此即彼,难以满足对道路行驶车辆信息的全面监控。
[0004]动态称重系统能实现超载治理和不停车计重收费系统的完美结合,因此动态称重是现代交通中超限超载运输测量的主要手段和发展方向,是不停车计重收费的基础。但由于影响动态称重精度的因素较多,例如,汽车的振动、路面的不平度、汽车的速度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精度,使测量结果不准确而不具说服力。为了提高动态称重系统的测量精度,国内外一直在开展动态称重系统的研究,目前,我国所使用的动态称重系统大都是采用重力式传感器和电阻式传感器进行检测。而测速系统大都采用激光射频技术和雷达测速系统,而激光射频技术和雷达测速系统往往可以通过经验司机巧妙减速进行逃避。

【发明内容】

[0005]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克服了现有的静态和动态超载监测及激光射频技术和雷达测速系统的弊端,实现根据不同路况和车型的车辆实时在线超载、超速精准监测。
[0006]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系统包括GPS模拟定位单元、计时单元、发动机参数采集单元、第一无线通讯传输单元、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第一报警提示开关、第二报警提示开关、超载报警单元和超速报警单元;所述GPS模拟定位单元、计时单元和发动机参数采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报警提示开关相连,并通过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报警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报警提示开关相连,并通过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速报警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000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车辆类型备案单元,所述车辆类型备案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000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超载超速远程监控中心,所述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三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超速远程监控中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00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超载报警单元/超速报警单元包括稳压电源模块、单片机、音频信号发生器和扬声器,所述稳压电源模块与单片机和音频信号发生器供电连接,所述音频信号发生器与扬声器连接。
[0011 ]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单片机与可编程语音闪存模块连接。
[00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无线通讯传输单元采用蓝牙传输,所述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和第三无线通讯传输单元采用网络传输。
[0013]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的发动机参数和车辆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推算出车辆载重和车辆速度,克服了现有的静态和动态超载监测及激光射频技术和雷达测速系统的弊端,实现根据不同路况和车型的车辆实时在线超载、超速精准监测。
【附图说明】
[0014]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6]如附图1,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系统包括GPS模拟定位单元、计时单元、发动机参数采集单元、第一无线通讯传输单元、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车辆类型备案单元、第一报警提示开关、第二报警提示开关、超载报警单元和超速报警单元;所述GPS模拟定位单元、计时单元、车辆类型备案单元和发动机参数采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报警提示开关相连,并通过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报警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报警提示开关相连,并通过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速报警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0017]如需引入交通部门监管实施办法时,本发明还包括超载超速远程监控中心,所述超载超速远程监控中心设置在交通监管部门,所述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三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超速远程监控中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交通监管部门可以实时在线监测在线车辆的实时载重和车速信息,方便监管部门的监控管理,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和监管力度。
[0018]上述,所述第一无线通讯传输单元采用蓝牙传输,所述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和第三无线通讯传输单元采用网络传输。
[0019]本方案立足于行驶中的各个类型的车辆,根据车辆类型备案单元,将试验车辆匹配至车辆类型备案单元对应车型进行试验。以单个或试验车辆为基本检测单元,通过CAN总线将车辆的发动机的转数、功率、扭力、瞬间出油量、平均出油量等等数据信息通过发动机参数采集单元进行采集,结合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车辆实时状态采集;与此同时通过GPS模拟定位单元的试验车辆模拟行驶距离及计时单元模拟行驶时间计算出的车辆行驶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参数信息;将该试验车辆的综合采集到的发动机参数、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参数与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预存储的该车型的超限临界值进行比较,当记录到的该试验车辆在某区间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参数时,对比该区间内发动机参数如果大于超限临界值时,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则判定该车超载或超速。
[0020]所述超载报警单元/超速报警单元包括稳压电源模块、单片机、音频信号发生器和扬声器,所述稳压电源模块与单片机和音频信号发生器供电连接,所述音频信号发生器与扬声器连接。所述单片机与可编程语音闪存模块连接。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GPS模拟定位单元、计时单元、发动机参数采集单元、第一无线通讯传输单元、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第一报警提示开关、第二报警提示开关、超载报警单元和超速报警单元;所述GPS模拟定位单元、计时单元和发动机参数采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报警提示开关相连,并通过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报警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报警提示开关相连,并通过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速报警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辆类型备案单元,所述车辆类型备案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超载超速远程监控中心,所述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三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超速远程监控中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载报警单元/超速报警单元包括稳压电源模块、单片机、音频信号发生器和扬声器,所述稳压电源模块与单片机和音频信号发生器供电连接,所述音频信号发生器与扬声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与可编程语音闪存模块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传输单元采用蓝牙传输,所述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和第三无线通讯传输单元采用网络传输。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各车型检测车辆超载、超速的车载终端模拟试验系统,系统中GPS模拟定位单元、计时单元、车辆类型备案单元和发动机参数采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通过第一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报警提示开关相连,并通过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载报警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超载超速计算处理器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二报警提示开关相连,并通过第二无线通讯传输单元与超速报警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本发明克服了现有的静态和动态超载监测及激光射频技术和雷达测速系统的弊端,实现根据不同路况和车型的车辆实时在线超载、超速精准监测。
【IPC分类】G01G23/01, G01P21/02
【公开号】CN105333941
【申请号】CN201510821051
【发明人】陈安柱
【申请人】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6年2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