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窃电的方法

文档序号:959635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窃电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窃盗的方法,具体是一种防窃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近年,各个城市的窃电事件呈上升趋势。窃电不仅给国家和供电企业造成大量财产损失,还可能引起缺相、短路等事故,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因此,准确侦查出窃电事件并予以惩戒是保护国家利益、维护用电秩序的一项重要措施。
[0003]现有的智能电表内部防窃电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就针对电表外的防窃电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实施的困难。因为在实际应用中,从总表到各分表还存在着很长一段供电距离,有了供电的距离,就会存在供电的损耗,这种损耗在行业内确定为技术损耗。该技术损耗与供电距离、供电导线的截面枳、导线的材料、架设的方式、各分表负荷的大小、各分表负荷大小的变化率、三相负荷不平衡等不确定的技术因素相关,故上述相关技术因素的不确定带来了不可确定的技术损耗。由上可知,总表的电量是包含了技术损耗的电量,而分表的电量是不含技术损耗的电量,那么总表的电量减去分表的电量存在差值,而该差值多少是窃电电量引起的,多少是技术损耗引起的,在现有技术中无法分辨,从而导致在设定报警阈值时不好确定,如阈值设定过大,防窃电报警效果不好,设定阈值过小,容易产生误报的缺陷。因此现有的基于电量比较的防窃电方案因存在技术损耗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准确实现智能报警。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窃电效率高、效果好的防窃电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防窃电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07](1)采集供电单元输出相线上的相电流值,破坏每相交流电的正弦波波形特征;
[0008](2)采集供电单元输出相线上的相电流值和供电单元输出相线供电的所有用户的分电流值,将被坏了正弦波波形特征的交流电传送到用电端;
[0009](3)在用电端恢复被破坏了的每相交流电的正弦波波形状特征,比较所述相电流值与所述分电流值之和,判断所述供电单元的输电线路上存在窃电。
[00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3)包括如下步骤:
[0011]1)接收正半周相位波形电波;
[0012]2)进行第一次相位过零检测,检测由正半周相位波形电波过零到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的过零点时刻;
[0013]3)检测到过零点后产生触发信号,关闭正半周相位波形电波输出,开始输出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
[0014]4)接收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
[0015]5)进行第二次相位过零检测,检测由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过零到正半周相位波形电波的过零点时刻;
[0016]6)检测到过零点后产生触发信号,关闭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输出,转向步骤1)。
[00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次相位过零检测是检测到信号从正电压到零点,所述第二次相位过零检测是检测到信号从负电压到零点。
[0018]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供电单元采用三相四线制和/或单相两线制供电模式。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发明从预防、处理、后期跟踪多角度制定反窃电管理方案,可更大程度地减少窃电情况的发生,从而有利于保障供电企业合法权益和电网安全运行,通过比较相电流值与该相线供电的各单相用户的分电流值之和的差值来判断供电线路上是否发生窃电,由于电流值在相线及分支线路上不存在技术损耗,大大提高了防窃电报警的智能化水平,避免了误报的缺陷。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2]—种防窃电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3](1)采集供电单元输出相线上的相电流值,破坏每相交流电的正弦波波形特征,通过相电流采样单元输出相线上的相电流进行采样,并将采集的相电流值通过电力载波或者无线通信方式输出给窃电判断单元;
[0024](2)采集供电单元输出相线上的相电流值和供电单元输出相线供电的所有用户的分电流值,将被坏了正弦波波形特征的交流电传送到用电端,通过位于用户侧的单相用户电表检测各用户的分电流值,并通过电力载波或者无线通信方式将该分电流值输出给窃电判断单元。其中,每个单相用户电表都对应设有一个单独的地址码,各分电流值和对应的电表的地址码打包发送给窃电判断单元;
[0025](3)在用电端恢复被破坏了的每相交流电的正弦波波形状特征,比较所述相电流值与所述分电流值之和,判断所述供电单元的输电线路上存在窃电,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6]1)接收正半周相位波形电波;
[0027]2)进行第一次相位过零检测,检测由正半周相位波形电波过零到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的过零点时刻;
[0028]3)检测到过零点后产生触发信号,关闭正半周相位波形电波输出,开始输出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
[0029]4)接收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
[0030]5)进行第二次相位过零检测,检测由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过零到正半周相位波形电波的过零点时刻;
[0031]6)检测到过零点后产生触发信号,关闭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输出,转向步骤1)。
[0032]所述第一次相位过零检测是检测到信号从正电压到零点,所述第二次相位过零检测是检测到信号从负电压到零点,窃电判断单元通过比较相电流值与该相线供电的用户的分电流值之和的差值来判断是否发生窃电。在理论上,输电相线上的相电流值与该相线供电的用户的分电流之和是相等的,差值应该为零,考虑到相电流采样单元、用户电流采样单元的电流测量存在误差,将阈值设定为相电流值的0-1 %,当相电流与分电流之和的差值大于该设定的与之,则判定供电线路该相线的输电线路上存在窃电。
[0033]所述供电单元采用三相四线制和/或单相两线制供电模式,当供电单元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模式时,供电单元经多个配电执行单元相应地连接至多个单相用户,配电执行单元用于选通三相输电线路中的任一相线路作为单相供电线路输出至单相用户,并检测配电执行单元输出侧的单相供电线路的电流值,并将电流值输出给窃电判断单元;同时,各单相用户的输入端设有用户电流采集单元,用户电流采集单元将各用户的分电流值输出给窃电判断单元。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电流采样单元可以为用户智能电表中的电流检测单元,亦可为单独的电流采用单元,且用户电流采用单元对应有单独的地址码,以便于窃电判断单元对分电流值对应的用户进行辨识;同理,各配电执行模块亦设有单独的地址码,以便于在窃电判断单元中对各电流值进行区分。由于,窃电判断单元同时获得了输电相线上的相电流值、各配电执行模块单相输出侧的电流值及各单相用户的分电流值,故窃电判断单元既可以通过比较相电流值和与该相线相连的配电执行单元输出侧电流值之和的差值来判断三相四线电源与配电执行模块之间的供电线路上是否发生窃电;又可以通过比较窃电执行模块输出侧的电流值和与该配电执行模块对应的单相用户的分电流值,来判断配电执行模块的供电支路上是否发生窃电。这样,既提高了远程防窃电报警的准确精度,又能识别出窃电发生位置,从而为尽早地识别出窃电发生事故及尽早处理该窃电发生事故提供帮助。
[0034]本发明从预防、处理、后期跟踪多角度制定反窃电管理方案,可更大程度地减少窃电情况的发生,从而有利于保障供电企业合法权益和电网安全运行,通过比较相电流值与该相线供电的各单相用户的分电流值之和的差值来判断供电线路上是否发生窃电,由于电流值在相线及分支线路上不存在技术损耗,大大提高了防窃电报警的智能化水平,避免了误报的缺陷。
[0035]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防窃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采集供电单元输出相线上的相电流值,破坏每相交流电的正弦波波形特征; (2)采集供电单元输出相线上的相电流值和供电单元输出相线供电的所有用户的分电流值,将被坏了正弦波波形特征的交流电传送到用电端; (3)在用电端恢复被破坏了的每相交流电的正弦波波形状特征,比较所述相电流值与所述分电流值之和,判断所述供电单元的输电线路上存在窃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窃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如下步骤: 1)接收正半周相位波形电波; 2)进行第一次相位过零检测,检测由正半周相位波形电波过零到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的过零点时刻; 3)检测到过零点后产生触发信号,关闭正半周相位波形电波输出,开始输出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 4)接收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 5)进行第二次相位过零检测,检测由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过零到正半周相位波形电波的过零点时刻; 6)检测到过零点后产生触发信号,关闭负半周相位波形电波输出,转向步骤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窃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相位过零检测是检测到信号从正电压到零点,所述第二次相位过零检测是检测到信号从负电压到零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窃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采用三相四线制和/或单相两线制供电模式。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窃电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采集供电单元输出相线上的相电流值,破坏每相交流电的正弦波波形特征;采集供电单元输出相线上的相电流值和供电单元输出相线供电的所有用户的分电流值,将被坏了正弦波波形特征的交流电传送到用电端;在用电端恢复被破坏了的每相交流电的正弦波波形状特征,比较所述相电流值与所述分电流值之和,判断所述供电单元的输电线路上存在窃电式。本发明可更大程度地减少窃电情况的发生,通过比较相电流值与该相线供电的各单相用户的分电流值之和的差值来判断供电线路上是否发生窃电,由于电流值在相线及分支线路上不存在技术损耗,大大提高了防窃电报警的智能化水平,避免了误报的缺陷。
【IPC分类】G01R11/24, G06Q50/06, G01R31/08
【公开号】CN105353274
【申请号】CN201510830578
【发明人】郑军辉, 于浩, 褚占军, 丁洪刚
【申请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阜新供电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