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各向异性参数对共成像点道集影响权重的方法

文档序号:9707243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确定各向异性参数对共成像点道集影响权重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确定各向异性参数对共成像 点道集影响权重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偏移是地震数据处理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关键的一个过程,对于复杂的 地下介质而言更是如此。
[0003] 由于地下介质层位的非水平性,造成了地震叠加剖面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层位形 态,因此需要对地震数据在叠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偏移处理,校正由于地层倾角存在所 产生的层位反射的假象时移,使地下层位的反射归位,反映地层的真实起伏形态和产状。
[0004] 偏移处理方法分为两类,一类在叠加的基础上进行,称为叠后偏移;一类在叠加前 进行偏移处理,称为叠前偏移。叠前偏移精度要高于叠后偏移,对复杂绕射波的归位能力较 好;但叠前偏移处理需要的计算工作量很大,随着近十多年来计算机技术的提高而得到了 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其中叠前偏移处理按照偏移方法的不同,主要是方法所在的时空域的 差异,分为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叠前深度偏移由于输出剖面直接反映真实空间 深度域的地下介质形态而在应用领域得到更大的关注。
[0005] 发明人发现,在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影响偏移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两个,一个是各项异性偏移算法,另一个是各向异性参数的精确计算。目前,单纯利用地震 资料反演各向异性参数存在稳定性差和非唯一性等问题,获取精确的各向异性参数仍有难 度。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确定各向异性参数对共成像点道集影响权重的方法, 为分析实际的共成像点道集提供参考,有利于快速获取较为精确的各向异性参数。
[000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确定各向异性参数对共成像点道集影响权重的方法,包括:
[0008] 根据真实深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的真实值构建模型;
[0009] 设定数个各向异性参数的模拟值;
[0010] 依次根据所设定的数个各向异性参数的模拟值和真实值,利用所述模型、所设定 的真实深度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生成模拟值的共成像点道集的剩余深度差曲线;
[0011] 根据所生成的模拟值的共成像点道集的剩余深度差曲线,确定各向异性参数对共 成像点道集的影响权重。
[0012] 所述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包括:
[0013] 依次根据所设定的数个各向异性参数的模拟值和真实值,利用所述模型、所设定 的真实深度,生成模拟深度和真实深度的关系式;
[0014] 设定数个半炮检距与真实深度的比值;
[0015] 根据所生成的关系式以及数个半炮检距与真实深度的比值、数个各向异性参数的 模拟值和真实值,生成模拟值的共成像点道集的剩余深度差曲线。
[0016] 所述根据所生成的模拟值的共成像点道集的剩余深度差曲线,确定各向异性参数 对共成像点道集的影响权重包括:
[0017] 根据所生成的模拟值的共成像点道集的剩余深度差曲线上任一处的剩余深度差 的大小,确定各向异性参数对共成像点道集的影响权重。
[0018] 各向异性参数包括P-波的垂向速度vp。、作为偏离对称轴的波传播角度的函数的 代表波速度变化的汤姆森各向异性参数S和ε。
[0019] 所述设定数个各向异性参数的模拟值包括:
[0020] 设定数个νρ。或δ或ε的模拟值。
[0021] 用νρ。和δ来表示ν_,其中7 .歷.ρυ一一,
[0022] 用δ和ε来表示η,其中,
[0023] 设定数或η的模拟值。
[0024] 本发明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公开了一种确定各 向异性参数对共成像点道集影响权重的方法,其可通过构建模型、设定数个各向异性参数 的模拟值进而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生成共成像点道集的剩余深度差曲线。可根据所生 成的共成像点道集的剩余深度差曲线确定各各向异性参数的取值对所形成的共成像点道 集的影响,可为分析实际的共成像点道集提供参考,有利于快速获取较为精确的各向异性 参数。
[0025]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 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 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的 附图做简单的介绍:
[002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各向异性参数对共成像点道集影响权重的方法 的流程示意图一;
[0028]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各向异性参数对共成像点道集影响权重的方法 的流程示意图二;
[0029]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所构建的模型的示意图;
[0030]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νρ。的模拟值的剩余深度差曲线;
[0031]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ε的模拟值的剩余深度差曲线;
[0032]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δ的模拟值的剩余深度差曲线;
[0033]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ν_的模拟值的剩余深度差曲线;
[0034]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η的模拟值的剩余深度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 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 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各向异性参数对共成像点道集影响权重的方法,其中, 如图1所示,包括:
[0037] 步骤S101、根据真实深度和各向异性参数的真实值构建模型。
[0038] 在现有技术中,构建模型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基于测井资料中的真实深度和各向 异性参数的真实值构建模型的方法较为常用。
[0039] 步骤S102、设定数个各向异性参数的模拟值。
[0040] 具体的,为设定数个Vp。或δ或ε的模拟值,留待之后的步骤使用。
[0041] 一般的,所设定的模拟值与对应真实值存在一定的差值,例如,取真实值减少 20%、减少10%、增加10%、增加20%时的数值作为各模拟值。
[0042] 例如,若步骤S101中所设定的真实的Ρ-波速度νΛΤ = 4349. Om/s、真实的汤姆森 各向异性参数ε τ = 0. 091和δ τ = 0. 148。则可取得模拟的P-波速度:νΛΜ1 = 3479. 2m/ s,vp,= 3914. 1,νΛΜ3 = 4783. 9, νΛΜ4 = 5218. 8。模拟的汤姆森各向异性参数:ε M1 = 0· 0728, ε M2 = 〇· 0819, ε M3 = 〇· 1001, ε M4 = 〇· 1092 ; δ M1 = 〇· 1184, δ M2 = 〇· 1332, δ M3 =0· 1628, δΜ4 = 〇· 1776。
[0043] 步骤S103、依次根据所设定的数个各向异性参数的模拟值和真实值,利用所述模 型、所设定的真实深度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生成模拟值的共成像点道集。
[0044]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103具体包括:
[0045] 步骤S1031、依次根据所设定的数个各向异性参数的模拟值和真实值,利用所述模 型、所设定的真实深度,生成模拟深度和真实深度的关系式。
[0046] 如图3所示,在步骤S101所构建的模型中,P-波发生反射的真实深度为Ζτ,假设 炮检距为X,其中,炮检距X为图3中的激发点S到接收点R的距离。此外,所构建的模型还 包括真实深度对应的射线角度Φ τ。
[0047] 进一步的,各向异性参数具体包括Ρ-波的垂向速度νρ。、作为偏离对称轴的波传播 角度的函数的代表波速度变化的汤姆森各向异性参数S和ε。因此,在该模型中,各向异 性参数的真实值包括真实的Ρ-波速度ν ρατ、真实的汤姆森各向异性参数ε τ和δ τ。
[0048] 则根据图3可知,Ρ-波自激发点S出射后的在该模型中的真实反射走时为:
[0049]
[0050] 其中,式⑴中的ν&τ(Φτ)为Ρ-波在真实深度ZT反射后的传播速度,具体为以群 角1出射的准Ρ-波群速度。
[0051] 进一步的,以半炮检距h来代表式(1)中的+,则式(1)为:
[0052]
[0053] 如果仅考虑弱各向异性介质时的情况,忽略高次项,准P-波群速度可以用相速度 来表达:
[0054] vg τ( Φτ) = νρ0 τ[1+ δ Tsin2 ΦTcos2 φτ+ ε Tsin4Φτ].................. (3)
[0055] 将式(3)进行转换变为半炮检距h,可得:
[0056]
[0057] 需要说明的是,ΝΜ0是指Normal Move Out (动校正),是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关 键步骤之一,其精确性直接影响到水平叠加能否对干扰波进行有效压制,同时它也是一种 用于速度分析的手段。
[0058] 进一步的,在图3所示的模型中,设定P-波发生反射的模拟深度为ZM,与式(2)类 似的,有:
[0059]
[0060] 其中,与式(2)类似的,ν&Μ( ΦΜ)为P-波在模拟深度ZM反射后的传播速度。
[0061] 假设此时、=^,则结合式⑵和式(5),得到模拟深度ZM和真实深度Ζτ的关系 式有:
[0062]
[0063] 步骤S1032、设定数个半炮检距与真实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