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96513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提供一种道岔钢轨涡流式适形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台(1)和涡流检测装置(2),涡流检测装置(2)设置于固定支架台(1)内。所述固定支架台(1)中包括固定块(11)和固定杆(111),其中,固定杆(111)连接相邻固定块(11)。通过本发明的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可以适应道岔钢轨连续的变截面,调节检测线圈的检测范围,使涡流检测探头的检测面始终检测到道岔钢轨表面的光带部分。并可适应道岔钢轨的形面,特别是轨距角处的弧面,减少涡流检测产生的提离效应和边缘效应。
【专利说明】
一种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铁路检测处理领域,尤其是一种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涡流检测是建立在电磁感应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适用于导电材料。当导体置于交变磁场之中,导体中就会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电流称为涡流。由于导体自身各种因素(如电导率、磁导率、形状、尺寸和缺陷等)的变化,会导致感应电流的变化,利用这种现象来判知导体性质、状态及有无缺陷的检测方法
[0003]涡流检测是以研究涡流与被测工件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一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存在趋肤效应只能检查薄试件或厚试件的表面、近表面部位,但无法检测内部深层缺陷,特别是即有磁屏蔽作用的铁磁性的材料;
[0004]涡流检测技术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线圈与试件可不直接接触,无需耦合剂,但涡流检测只局限于导电材料,只能检测表面及亚表面的缺陷,以及对形状复杂试件难于检查等;
[0005]现有技术中,涡流、渗透和磁粉等检测方法均属于常规无损检测方法,都可用于表面缺陷的检测。涡流检测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属五大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检测时非接触、不需要耦合剂,检测速度快。渗透检测只能检测开口的表面缺陷。渗透检测和磁粉检测都有污染,且检测效率都比较低,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道岔钢轨的检测只能在天窗点,夜间作业,时间紧,适宜采用涡流检测技术。
[0006]在铁路检测领域中,铁路道岔结构复杂,包括基本轨,尖轨,翼轨,护轨和心轨。高铁上常用可动心道岔,轨头踏面经过刨切为变截面,要实现连续扫查很困难。目前在役道岔钢轨表面不探伤,仅靠人眼观察。道岔为薄弱环节,如有表面缺陷不被发现,将给铁路安全运行埋下隐患。目前的涡流检测技术无法适应道岔钢轨变化的截面,无法实现连续扫查。

【发明内容】

[0007]为克服现有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
[0008]—种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台和涡流检测装置,涡流检测装置设置于固定支架台内。
[0009]进一步,所述固定支架台中包括固定块和固定杆,其中,固定杆连接相邻固定块。
[0010]进一步,滑动块设置于相邻的固定块所连接的固定杆上,滑动定位杆连接相邻的滑动块。
[0011 ]进一步,固定块两侧所连接的固定杆可以固定块为轴点旋转。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块、固定杆为多个、滑动块和滑动定位杆为多个。
[0013]所述涡流检测装置包括皮带、磁铁片和检测线圈、耐磨块。其中,磁铁片设置于皮带两侧,检测线圈设置于皮带上,耐磨块的高度比检测线圈略高,其作用是防止检测线圈被磨损。
[0014]优选地,所述检测线圈为多个。
[0015]通过本发明的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可以适应道岔钢轨连续的变截面,调节检测线圈的检测范围,使涡流检测探头的检测面始终检测到道岔钢轨表面的光带部分;
[0016]皮带式涡流探头为柔性,弹性设计,使检测线圈与检测面良好贴合,可适应道岔钢轨的形面,特别是轨距角处的弧面,减少涡流检测产生的提离效应和边缘效应。
[0017]同时,采用多通道技术,一次扫查检测有效范围大,检测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结构图。
[0019]图2为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中涡流检测装置结构图。
[0020]图3为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0022]图1示出一种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台I和涡流检测装置2,涡流检测装置2设置于固定支架台I内。
[0023]所述固定支架台I中包括固定块11和固定杆111,其中,固定杆111连接相邻固定块
Ilo
[0024]滑动块12设置于相邻的固定块11所连接的固定杆111上,滑动定位杆121连接相邻的滑动块12。
[0025]固定块11两侧所连接的固定杆111可以固定块11为轴点旋转。
[0026]所述固定块11、固定杆111为多个、滑动块12和滑动定位杆121为多个。
[0027]图2示出,涡流检测装置2包括皮带21、磁铁片22、检测线圈23和耐磨块24,其中,磁铁片22设置于皮带21两侧,检测线圈23和耐磨块24设置于皮带21上。
[0028]其中,检测线圈23为多个。
[0029]具体应用中,如图3所示,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由8组检测线圈23、两张皮带21、和固定支架台I组成。通过调节固定支架台的滑动定位杆121移动检测线圈23的位置,改变涡流检测覆盖的有效范围以适应道岔钢轨3变化的截面。滑动定位杆121调节好位置后,一端可锁紧,避免滑动定位杆121来回滑动,影响检测效果。
[0030]检测为8通道,通道数可根据检测的有效范围进行适当增加或减少。一张皮带上安装四组检测线圈23,纵向排列在轨头踏面工作边,检测轨头踏面工作边;另一张皮带上也安装四组检测线圈23,检测轨头侧面部分31。检测覆盖面积可根据具体需要检测的有效范围进行调节。
[0031]皮带上嵌入四组检测线圈23,为了使皮带与钢轨有弧面处,如轨距角位置贴合的更好,在皮带的两侧装有薄磁铁片,具有轻微的吸力,能够吸附在钢轨上。
[0032]每组检测线圈23可由单线圈组成,也可采用双线圈。可采用差分或绝对式连接方式,确保探头能抑制由于钢轨表面不平顺引起的提离效应,提取有效的缺陷信号。
[0033]8组检测线圈连接至少8通道的涡流检测仪器。涡流检测仪器产生正弦信号激励8组检测线圈,并由8组线圈拾取检测的信号送入涡流检测仪器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并将检测数据进行成像、实时显示。整套检测装置可安装于涡流检测小车上,在轨道上进行推行。
[0034]8组检测线圈可增加为16组或更多,或减少为4组,具体通道数可根据需要检测范围来确定。
[0035]皮带也可用其他柔性材料来代替。皮带上嵌入的检测线圈数根据需要的通道数和检测范围改变。
[0036]本发明中所述的探头设计方法,可调节检测的有效范围,适应本发明中所述的道岔钢轨变截面。
[0037]皮带式涡流探头为柔性,在两侧加薄磁铁片可与钢轨很好地贴合,适应道岔钢轨的形面,特别是轨距角处的弧面,减少涡流检测产生的提离效应和边缘效应。
[0038]通过本发明的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其可调节检测线圈的位置来调节涡流检测的有效范围,适应道岔钢轨检测位置的变化,可以实现钢轨变截面的连续扫查。
[0039]其检测方法为非接触,不需要耦合剂,检测的速度快,效率高。
[0040]同时,通过皮带式柔性设计,可适应道岔钢轨的形面,减少提离效应和边缘效应,提尚检测的?目噪比。
[004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对本技术方法进行限制,本发明在应用上可以延伸为其他的修改、变化、应用和实施例,并且因此认为所有这样的修改、变化、应用、实施例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教导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台(I)和涡流检测装置(2),其特征在于,涡流检测装置(2)设置于固定支架台(I)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台(1)中包括固定块(11)和固定杆(111),其中,固定杆(111)连接相邻固定块(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滑动块(12)设置于相邻的固定块(11)所连接的固定杆(111)上,滑动定位杆(121)连接相邻的滑动块(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块(II)两侧所连接的固定杆(111)可以固定块(11)为轴点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1)、固定杆(111)为多个、滑动块(12)和滑动定位杆(121)为多个。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检测装置(2)包括皮带(21)、磁铁片(22)和检测线圈(23)和耐磨块(24),其中,磁铁片(22)设置于皮带(21)两侧,检测线圈(23)和耐磨块(24)设置于皮带(21)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线圈(23)为多个。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装置由两个涡流检测装置(2)、和两个固定支架台(I)组成,其中,每个涡流检测装置(2)上设置4组检测线圈(23),调节固定支架台的滑动定位杆(121)移动检测线圈(23)的位置,改变涡流检测覆盖的有效范围以适应道岔钢轨(3)变化的截面;滑动定位杆(121)调节好位置并锁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涡流检测装置(2)横向排列在轨头踏面工作边,检测轨头踏面工作边;另一个涡流检测装置(2)检测轨头侧面部分31。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岔钢轨涡流适形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线圈(23)数量根据需要检测范围增加或减少。
【文档编号】G01N27/90GK106066363SQ201610608220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28日
【发明人】黄凤英, 高东海, 涂占宽, 柳权, 安尚文, 史启帅
【申请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 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