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22191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风蚀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风蚀板属于测量或测试技术领域,是一种称量器具,解决了土壤侵蚀量测量数据准确性差的问题。它外形为一块正方形不锈钢板,尺寸为200mm×200mm,厚度为3mm。首先在其表面经过防锈处理;其次再喷一遍面漆,并在面漆未干透时在其表面均匀的撒一些粗砂砾,增加风蚀板表面的粗糙度,并将风蚀板平整的埋设在观测小区内固定位置,同时其上面附上3~5cm的观测土样;最后根据风蚀板及其观测土样重量的变化情况,测定土壤侵蚀量。本发明风蚀板制作成本较低,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便于野外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
风蚀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测量或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称量器具。
【背景技术】
[0002]水土保持监测对土壤侵蚀量的观测,基本都是采用测钎等方法,存在着观测方法单一、观测手段相对落后、技术含量不高、观测数据不准,且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快速发展的需要,制约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特别是风蚀观测技术更是如此,长期缺乏对风蚀监测技术的研究和风蚀量的实用称量器具,这也是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和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风蚀板观测技术在这研究风力侵蚀量实用称量器具方面弥补了不足。风蚀板观测技术是将一块正方形并经过防锈处理的不锈钢板(尺寸为200mmX200mm,厚度为3mm),埋设在在观测小区内固定位置,并在钢板上面覆盖一定厚度和重量的观测点土样。在每次进行野外观测时,取出钢板及上面覆盖的土样,然后用电子秤秤取钢板及上面覆盖土样的重量。最后根据钢板及上面覆盖土样的重量的变化情况,判定扰动区域内的土壤侵蚀情况(沉积或剥蚀),并据此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量,也可单独对水蚀量或风蚀量进行观测,由此解决了不同土壤侵蚀类型(水蚀和风蚀)土壤侵蚀量的观测问题。
[0004]使用风蚀板在野外进行土壤侵蚀量观测,其特点是观测设备埋设与地面、设备不易丢失、观测方法简单、观测数据相对准确,且外形尺寸小,因此占地面积少,携带方便,便于野外推广应用,适用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特别是在扰动小区布设风蚀板。

【发明内容】

[0005]它外形为正方形不锈钢板,尺寸为200mm X 200mm,厚度为3mm。首先在不锈钢板表面要经过防锈处理(喷涂防锈漆);其次在防锈漆干透后,在风蚀板的正反面再次喷一遍面漆,并在面漆未干透时在其表面均匀的撒一些粗砂砾,使其牢固的粘贴在风蚀板表面,增加风蚀板表面的粗糙度;再次待面漆干透及粗砂砾牢固粘贴在风蚀板上后,即可平整的埋设在观测小区内固定位置,并在其上面附上3?5cm的观测土样;最后根据风蚀板及其观测土样重量的变化情况,测定土壤侵蚀量。
[0006]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建立样区时间短,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操作简便,只需使用电子秤准确秤取风蚀板及其观测土样重量,通过计算公式,确定单位面积内的尘土重量,即可计算和确定单位面积的土壤侵蚀量。同时由于在观测样区采取了封闭措施,受外界干扰因素少,大大提高了监测准确性,如需取样分析只需收集风蚀板上的土样即可。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风蚀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设计图对本发明风蚀板做进一步的说明。它外形为正方形不锈钢板,尺寸为200mm X 200mm,厚度为3mm。首先在不锈钢板表面要经过防锈处理(喷涂防锈漆);其次在防锈漆干透后,在风蚀板的正反面再次喷一遍面漆,并在面漆未干透时在其表面均匀的撒一些粗砂砾,使其牢固的粘贴在风蚀板表面,增加风蚀板表面的粗糙度;再次待面漆干透及粗砂砾牢固粘贴在风蚀板上后,即可平整的埋设在观测小区内固定位置,并在其上面附上3?5cm的观测土样。
[0009]在每次进行野外观测时,需要监测人员轻轻取出风蚀板及其观测土样,缓缓放置于电子秤上;然后秤取风蚀板及其观测土样重量,并在秤取完毕后,小心放回原处。
[0010]监测人员根据秤取风蚀板及其观测土样重量变化情况,判定扰动区域内的土壤侵蚀情况(若风蚀板及其观测土样重量大于初始值,则为沉积;若风蚀板及其观测土样重量小于初始值,则为剥蚀),并据此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量。同理也可单独对水蚀量或风蚀量进行观测。
【主权项】
1.在风蚀板正方形的不锈钢板表面要经过防锈处理(喷涂防锈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蚀板,其特征是在防锈漆干透后,在风蚀板的正反面再次喷一遍面漆,并在面漆未干透时在其表面均匀的撒一些粗砂砾,使其牢固的粘贴在风蚀板表面,增加风蚀板表面的粗糙度。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蚀板,其特征是在待面漆干透及粗砂砾牢固粘贴在风蚀板上后,即可平整的埋设在观测小区内固定位置,并在其上面附上3?5cm的观测土样。4.根据权利要求1、2和3所述的风蚀板,尺寸为200mm X 200mm,厚度为3?5mm。
【文档编号】G01N17/00GK106092867SQ201610401446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8日
【发明人】邹维
【申请人】邹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