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拖曳式地震检波电缆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3138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陆地拖曳式地震检波电缆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察领域,特别是一种陆地拖曳式地震检波电缆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野外地震数据采集中,为保证获取信噪比高的地震数据,需将检波器插入地下,通过震源激发信号进行接收,在硬化路面进行地震勘探,需将检波器利用石膏等粘在路表之上,之后在接到地震电缆之上。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使检波器尽量好的与地面耦合,可有效的接收通过地下介质传播的地震信号,减小外界的干扰。
[0003]传统的工作方式中,检波器的插拔十分的麻烦,而且在一次采集之后,需将所有检波器与地震电缆段开,并逐步向前移动,工作效率极低。且这种工作方式适合于土质地表或未经硬化的地表,如按照20m的点距进行采集,采用12道进行接收,道间距为2m的观测系统进行采集,每次测线的滚动需要移动10个检波器,数据采集速度较慢。粘贴式检波器需要等待石膏等介质固结后方可有效采集,效率更低,因此,检波器装置的改进和创新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陆地拖曳式地震检波电缆设备,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插拔麻烦、工作效率低、数据采集速度慢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钢板、地震检波器、电缆和“U”形环,3个U形环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插装在钢板上,均经螺母固定,螺母与钢板之间设有弹簧式压片,地震检波器固定在钢板中心,多个钢板上的多个地震检波器均经电线与电缆连接在一起,每两个钢板上的U形环之间经钢丝连接件连接在一起,钢丝连接件之间相互连接,构成Y形连接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传统插拔或粘贴检波器等工作效率较低的工作方式,并且可有效作用于硬化路面,实际应用证明,该设备在保持数据采集质量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地震勘探的工作效率,是检波器装置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0]由图1-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钢板、地震检波器、电缆和U形环,3个U形环3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插装在钢板I上,均经螺母10固定,螺母10与钢板I之间设有弹簧式压片4,地震检波器2固定在钢板I中心,多个钢板I上的多个地震检波器2均经电线8与电缆9连接在一起,每两个钢板I上的U形环3之间经钢丝连接件5、6、7连接在一起,钢丝连接件5、6、7之间相互连接,构成Y形连接结构。
[0011]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钢板I为长方形。
[0012]所述的电缆9为30芯电缆。
[0013]所述的多个检波器2每两个之间的距离均为2m,所述的多个至少为3个。
[001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是,点触式接地U形环通过螺母等与钢板进行连接,并在螺母与钢板之间利用弹簧式压片固定,结构固定结实,无相对震荡,使得点触式接地U形环与钢板之间形成一个拟刚性体结构,点触式接地的U形环可有效的保证拖曳式地震检波器与硬化地面耦合良好,拟刚性体结构则可有效的保持信号的保真性,防止因内部震荡的干扰形成余震从而干扰采集数据,铝合金钢版由于自身的重力等因素,可有效的施压于点触式U形环,使其与地面耦合良好。检波器2根据地面不同的振动情况,将振动信息转化为不同的电压,并利用电线8输出,电线8输出的电信号分为+电压和-电压两种,+电压线和-电压线通过电缆9连接到仪器中将这种电信号采集下来。由于整个电缆的采集方式需要移动,为保持移动的平衡,利用钢丝连接件5、6、7作为受力部件,这样可有效的拖曳检波器进行移动并有效的保护电缆。各个U形环3之间利用5、6、7所组成的三角方式进行连接并拖曳前进,两个检波器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调节,一般保持在2m。多个检波器2经电线8均连接到电缆9中,电缆9为30芯电缆,可有效的连接15个检波器。根据仪器的接收条件,每条检波电缆连接12个检波器。检波器采用三点式接地方式,可使地震检波器与地面达到最佳耦合,避免因不耦合而产生震荡信号,影响采集数据。利用弹簧式压片使点触式接地装备与钢板呈拟刚性体结构,拟刚性体结构则可有效的保持信号的保真性,防止因内部震荡的干扰形成余震从而干扰采集数据。点触式接地方式的应用,可摆脱其它面积较大的接地方式与地面耦合较差的问题。
[0015]本实用新型可利用汽车等运输工具在地面进行拖行,避免了传统的来回插拔检波器的弊端。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多个检波器连接后,可连接至汽车车尾,并将信号采集仪器放置在汽车之上,在完成一点的激发和信号采集后,可利用汽车拖至下一个测点进行信号米集。
[0016]本实用新型陆地拖曳式地震采集方式与传统地震采集方式对比,由于传统地震采集方式采集的地震记录可靠,为验证陆地拖曳式地震电缆采集效果的可靠性,将两种电缆放置在仪器进行对比试验。试验中,将12道拖曳式地震电缆的检波器与12道陆地插拔式地震电缆的检波器逐一对应,道间距采用2m,炮间距采用10m。采用24道地震接收,采样间隔为0.1ms,采样点数为4096。为排除不同的激发对产生的影响,地震数据的1_12道接收陆地拖曳式地震电缆信号,地震数据的13-24道接收传统插拔式检波器接收的地震信号。对比二者采集的数据,由于混凝土路面信号衰减比较慢,所以才混凝土路面布置的陆地拖曳式地震电缆采集的直达波信号强于传统的插拔式地震电缆。二者采集的面波信号相位相一致,信号特征吻合良好。
[0017]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拖曳式地震检波电缆设备在设计上完全满足生产工作的需求。相较于传统的插拔式地震电缆,拖曳式地震电缆可利用汽车等交通工具进行拖拽,因此工作效率高,相对传统地震采集方式,工作效率可提升3倍以上,在保持数据采集质量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地震勘探的工作效率,是检波器装置上的创新,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权项】
1.一种陆地拖曳式地震检波电缆设备,包括钢板、地震检波器、电缆和“U”形环,其特征在于,3个U形环(3)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插装在钢板(I)上,均经螺母(10)固定,螺母(10)与钢板(I)之间设有弹簧式压片(4),地震检波器(2)固定在钢板(I)中心,多个钢板(I)上的多个地震检波器(2)均经电线(8)与电缆(9)连接在一起,每两个钢板(I)上的U形环(3)之间经钢丝连接件(5、6、7)连接在一起,钢丝连接件(5、6、7)之间相互连接,构成Y形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地拖曳式地震检波电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板(I)为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地拖曳式地震检波电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9)为30芯电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陆地拖曳式地震检波电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检波器(2)每两个之间的距离均为2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陆地拖曳式地震检波电缆设备,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插拔麻烦、工作效率低、数据采集速度慢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钢板、地震检波器、电缆和“U”形环,3个U形环呈等腰三角形分布插装在钢板上,均经螺母固定,螺母与钢板之间设有弹簧式压片,地震检波器固定在钢板中心,多个钢板上的多个地震检波器均经电线与电缆连接在一起,每两个钢板上的U形环之间经钢丝连接件连接在一起,钢丝连接件之间相互连接,构成Y形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传统插拔或粘贴检波器等工作效率较低的工作方式,并且可有效作用于硬化路面,该设备在保持数据采集质量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地震勘探的工作效率,是检波器装置上的创新。
【IPC分类】G01V1-20
【公开号】CN204439845
【申请号】CN201520134068
【发明人】谢向文, 姜文龙, 马若龙, 涂善波, 张毅
【申请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