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子式水位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6533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子式水位计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子式水位计,属于水利水文监测设备技术领域。
[0003]【背景技术】:
[0004]目前,我国浮子式水位计多采用钢丝绳传动,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然而,这种传统方式仅仅依靠钢丝绳与水位轮之间的摩檫力来驱动水位轮旋转,当水位测井内波浪较大时,浮子在水面上的大幅度快速起伏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钢丝绳与水位轮之间出现打滑现象,严重影响水位测量的准确性。
[0005]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0006]
【发明内容】
:
[0007]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浮子式水位计。
[0008]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
[0009]一种浮子式水位计,包括水位轮、传动带、浮子和平衡锤,传动带绕在水位轮上,并在水位轮上形成180°的包角,浮子和平衡锤分别悬挂在传动带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轮的外圆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啮合结构件,与之相对应,传动带上等间距设有多个相适配的啮合结构件。
[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在于:
[0011]所述啮合结构件为均匀布设在水位轮外圆周面上的窝孔,与之配合,传动带上均勾固定有多个球体。
[0012]所述啮合结构件为均匀安装在水位轮外圆周面上的金属钉,与之配合,传动带上均匀设有多个穿孔。
[0013]所述水位轮上的啮合结构件为四组。
[0014]所述传动带为轻质柔索或钢带。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防止水面波浪作用导致的传动带与水位轮之间出现的打滑现象。
[0017]【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0]其中
[0021]1、水位轮;2、窝孔;3、球体;4、传动带;5、浮子;6、平衡锤;7、金属钉。
[0022]【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4]实施例一:
[00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浮子式水位计,包括水位轮1、传动带4、浮子5和平衡锤6,传动带4绕在水位轮I的外圆周面上,且传动带4的一端与浮子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平衡锤6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传动带3采用轻质柔索或钢带。
[0026]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在水面波浪较大时,传动带4与水位轮I之间出现打滑现象,在水位轮I的外圆周面上均匀设有四组啮合结构件,与之相对应,传动带4上等间距设有多个相适配的啮合结构件,且水位轮I上相邻啮合结构件之间的计算弧长与传动带4上相邻啮合结构件之间的距离相等。图1中,啮合结构件为均匀布设在水位轮I外圆周面上的窝孔2,与之配合,传动带4上均勾固定有多个球体3。
[0027]实施例二:
[0028]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浮子式水位计的结构还可以采用另一种设计。啮合结构件为均匀安装在水位轮I外圆周面上的金属钉7,与之配合,传动带4上均匀设有多个穿孔。金属钉7沿水位轮I外圆周面均匀设置四组,传动带4上的啮合结构件为穿孔。相邻金属钉7之间的计算弧长与相邻穿孔之间的距离相等,为正确啮合提供重要条件。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浮子式水位计,包括水位轮(I)、传动带(4 )、浮子(5 )和平衡锤(6 ),传动带(4 )绕在水位轮(I)上,并在水位轮(I)上形成180°的包角,浮子(5)和平衡锤(6)分别悬挂在传动带(4)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轮(I)的外圆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啮合结构件,与之相对应,传动带(4)上等间距设有多个相适配的啮合结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式水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结构件为均匀布设在水位轮(I)外圆周面上的窝孔(2),与之配合,传动带(4)上均匀固定有多个球体(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子式水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结构件为均匀安装在水位轮(I)外圆周面上的金属钉(7),与之配合,传动带(4)上均匀设有多个穿孔。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浮子式水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轮(I)上的啮合结构件为四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子式水位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4)为轻质柔索或钢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子式水位计,包括水位轮、传动带、浮子和平衡锤,传动带绕在水位轮上,并在水位轮上形成180°的包角,浮子和平衡锤分别悬挂在传动带的两端,水位轮的外圆周面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啮合结构件,与之相对应,传动带上等间距设有多个相适配的啮合结构件。本实用新型中,传动带与水位轮之间依靠的不仅是摩檫传动,且在啮合结构件的作用下,形成具有啮合效应的链式传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水面波浪作用导致的传动带与水位轮之间出现的打滑现象。
【IPC分类】G01F23-40
【公开号】CN204575173
【申请号】CN201520170376
【发明人】周冬生, 黄仲民, 吴宁声, 曹子聪
【申请人】江苏南水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