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78616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液分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
【背景技术】
[0002]在医院的常规检查中,为了及时获知患者身体的病理变化信息,常常要对人体体液(如尿液、血液等)进行采集并处理分析。
[0003]现有的计数池大多为重复使用,在每个样品采集之间,都要对计数池的内腔反复冲洗以尽量避免交叉污染,因此样品在检测之前必须进行离心预处理。同时,因为计数池的材质都是透明的光学玻璃,在运输和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损坏,从而影响到检测工作的进tx,还会提尚检测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体液收集计数池易损坏、易交叉污染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易损坏、无需对样品离心预处理且能有效避免交叉污染的体液收集计数池。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包括上盖、底板和内腔,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间能紧固连接,所述内腔由二者间闭合形成,所述内腔为回形迷宫式走向,其包括检测区、滴液孔和吸出孔,所述滴液孔和所述吸出孔分别设于所述内腔的两端,所述检测区则设于所述内腔的中段。
[000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滴液孔设于所述上盖,且连通了所述上盖与所述内腔。
[0007]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吸出孔设于所述底板,且连通了所述底板与所述内腔。
[0008]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体液收集计数池能够连串使用,相邻的所述滴液孔和所述吸出孔能互相连接。
[0009]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体液收集计数池还包括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分设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
[0010]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卡扣和凹槽,所述卡扣闭合环设于所述上盖的边沿,所述凹槽闭合环设于所述底板的边沿,所述卡扣和所述凹槽能恰好卡合。
[0011 ]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体液收集计数池的材质为聚丙烯塑料或涤纶树脂。
[0012]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为同等大小的方形薄板,其厚度为0.5mm,且四个边角皆为弧形,形成外型为28mm X 28mm X 3.5謹的组合件。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所述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为一次性使用,且所述内腔采用回形迷宫式走向,使待测样品间无交叉污染,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15]二、所述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可在所述吸出孔处给予适当抽引力,使待测样品的液体迅速流动布满整个所述待测区,避免产生气泡对检测过程造成干扰。
[0016]三、所述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的材质为聚丙烯塑料和涤纶树脂,取代了原先采用的透明光学玻璃,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能减少在运输和操作过程中的破损率,方便检测工作的进行。
[0017]四、所述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能连串使用,在检测过程中有足够时间让液体沉淀,无需对待测样品进行离心预处理,减少了检测环节和相关仪器设置。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一种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一种实施例的组合件正面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一种实施例的组合件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请一并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的一种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一种实施例的组合件正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一种实施例的组合件剖视图。所述体液收集计数池I包括上盖11、底板12、内腔13和固定部件14,所述固定部件14分设于所述上盖11和所述底板12,使二者间能紧固连接,所述内腔13由所述上盖11和所述底板12间闭合形成,
[0024]所述上盖11和所述底板12为同等大小的方形薄板,其厚度为0.5mm,且四个边角皆为弧形,所述上盖11和所述底板12间能紧固连接,形成外型为28mmX28mmX3.5mm的组合件。
[0025]所述内腔13包括检测区131、滴液孔132和吸出孔133,所述滴液孔132和所述吸出孔133分别设于所述内腔13的两端,所述检测区131则设于所述内腔13的中段。所述内腔13整体为回形迷宫式走向,加之为一次性使用,能使待测样品间无交叉污染,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26]所述检测区131设于所述内腔13的中段,为所述内腔中较宽的区域,当待测样品流经所述检测区131时,液体厚度变薄、流速变缓,便于检测到各种细胞、寄生虫和虫卵等。
[0027]所述滴液孔132设于所述上盖11,且连通了所述上盖11与所述内腔13,便于待测样品的液体从外界进入所述内腔13,同时,所述滴液孔132还能和相邻的所述吸出孔133相互连接,使所述体液收集计数池I能够连串使用,待测样品在多个所述检测区131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沉淀,无需再对待测样品进行离心预处理,减少了检测环节和相关仪器设置。
[0028]所述吸出孔133设于所述底板12,且连通了所述底板与所述内腔,当在所述吸出孔133处予适当抽引力时,能使待测样品的液体迅速流动布满整个所述待测区131,避免产生气泡从而对检测过程造成干扰。
[0029]所述固定部件14包括卡扣141和凹槽142,所述卡扣141闭合环设于所述上盖11的边沿,所述凹槽142闭合环设于所述底板12的边沿,所述卡扣141和所述凹槽142能恰好卡合,达到紧固连接所述上盖11和所述底板12的目的。
[0030]同时,所述体液收集计数池I的材质为聚丙烯塑料和涤纶树脂,取代了原先采用的透明光学玻璃,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能减少在运输和操作过程中的破损率,方便检测工作的进行。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液收集计数池I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2]—、所述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I为一次性使用,且所述内腔13采用回形迷宫式走向,使待测样品间无交叉污染,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33]二、所述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I可在所述吸出孔133处给予适当抽引力,使待测样品的液体迅速流动布满整个所述待测区131,避免产生气泡对检测过程造成干扰。
[0034]三、所述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I的材质为聚丙烯塑料和涤纶树脂,取代了原先采用的透明光学玻璃,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能减少在运输和操作过程中的破损率,方便检测工作的进行。
[0035]四、所述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I能连串使用,在检测过程中有足够时间让液体沉淀,无需对待测样品进行离心预处理,减少了检测环节和相关仪器设置。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包括上盖、底板和内腔,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间能紧固连接,所述内腔由二者间闭合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整体为回形迷宫式走向,其包括检测区、滴液孔和吸出孔,所述滴液孔和所述吸出孔分别设于所述内腔的两端,所述检测区则设于所述内腔的中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孔设于所述上盖,且连通了所述上盖与所述内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出孔设于所述底板,且连通了所述底板与所述内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液收集计数池能够连串使用,相邻的所述滴液孔和所述吸出孔能互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液收集计数池还包括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分设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卡扣和凹槽,所述卡扣闭合环设于所述上盖的边沿,所述凹槽闭合环设于所述底板的边沿,所述卡扣和所述凹槽能恰好卡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体液收集计数池的材质为聚丙烯塑料或涤纶树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为同等大小的方形薄板,其厚度为0.5mm,且四个边角皆为弧形,形成外型为28mm X 28mm X 3.5謹的组合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所述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包括上盖、底板、内腔和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分设于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使二者间能紧固连接,所述内腔由所述上盖和所述底板间闭合形成,所述内腔整体为回形迷宫式走向,其包括检测区、滴液孔和吸出孔,所述滴液孔和所述吸出孔分别设于所述内腔的两端,所述检测区则设于所述内腔的中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体液收集计数池结构简单、不易损坏,能有效避免样品交叉污染且无需离心预处理,简化了检测流程。
【IPC分类】G01N1/10
【公开号】CN204731056
【申请号】CN201520365052
【发明人】王明亮, 徐宇飞
【申请人】长沙协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