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94316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和职业卫生监测领域的装置,尤其是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
【背景技术】
[0002]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60纳米至I毫米之间,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目前,环境保护、环境检测、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和科研院所等都需要检测气体从而运用到检测气体的仪器,由于气体的多种特性,尤其是气体可以对红外线的选择性吸收,我们可以选择通过红外线结合气体来检测气体,本实用新型基于NDIR原理,即不分光红外线或非色散红外线原理而设计。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光学组件、气路组件、信号处理器及显示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串联设置的红外线光源、切光器、气体相关轮及滤光片,所述滤光片的一侧设置所述气路组件,所述气路组件包括一反射气室,所述反射气室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反射气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及所述出气口均通过所述箱体延伸于箱体外侧,所述反射气室的一端设置有进入光源的开口,所述反射气室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反射镜,所述反射气室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反射光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气室的另一端设置有前置放大器,所述反射气室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显示控制组件。
[0005]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电池组件及驱动栗,所述电池组件分别连接所述光学组件、所述信号处理器及所述显示控制组件。
[0006]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一面的显示器、检查测量转换开关、栗开关、电源开关及电池外接转换开关,还包括相邻侧面的切换阀,所述切换阀及所述栗开关分别连接所述驱动栗。
[0007]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零点电位器及终点电位器。
[0008]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开关的一侧设置有一电源插座。
[0009]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扶手。
[0010]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由光学组件、气路组件、信号处理器、显示控制组件及电池组件等部分组成,当仪器工作时,光学组件发射出红外线光源,经由切光器、气体相关轮和滤光片后进入到气路组件内,红外线和气路组件的气体产生光学信号,该信号经过反射镜、反射板放大后,再经过前置放大器检测放大后,通过信号处理器的处理后,由显示控制组件控制并显示数据,能够十分方便的检测到气体的数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的箱体外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其包括箱体1,箱体I内设置有光学组件2、气路组件3、信号处理器4及显示控制组件5,其特征在于:光学组件2包括串联设置的红外线光源21、切光器22、气体相关轮23及滤光片24,滤光片24的一侧设置气路组件3,气路组件3包括一反射气室31,反射气室31设置于箱体I的一侧,反射气室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口 32及出气口 33,进气口 32及出气口 33均通过箱体I延伸于箱体I外侧,反射气室31的一端设置有进入光源的开口 34,反射气室31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反射镜35,反射气室31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反射光的反射板36,反射气室31的另一端设置有前置放大器37,反射气室31连接信号处理器4,信号处理器4连接显示控制组件5。
[0015]箱体I内设置有电池组件6及驱动栗7,电池组件6分别连接光学组件2、信号处理器4及显示控制组件5。
[0016]显示控制组件5包括设置于箱体I 一面的显示器51、检查测量转换开关52、栗开关53、电源开关54及电池外接转换开关55,还包括相邻侧面的切换阀56,切换阀56及栗开关53分别连接驱动栗7。
[0017]箱体I的一侧设置有零点电位器11及终点电位器12,电源开关54的一侧设置有一电源插座13,箱体I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扶手8。
[0018]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由光学组件2、气路组件3、信号处理器4、显示控制组件5及电池组件6等部分组成,当仪器工作时,光学组件2发射出红外线光源21,经由切光器22、气体相关轮23和滤光片24后进入到气路组件3内,红外线和气路组件3的气体产生光学信号,该信号经过反射镜35、反射板36放大后,再经过前置放大器37检测放大后,通过信号处理器4的处理后,由显示控制组件5控制并显示数据,能够十分方便的检测到气体的数据。
[0019]光学组件2包括的红外线光源21用于发出红外线光束,切光器22用于选择其中一道光束,此光束经由气体相关轮23之后通过滤光片24,滤光片24具有对光束的过滤作用;气路组件3包括的反射气室31用于光束的反射放大使用,反射气室31的一端设置的开口 34用于光束进入反射气室31内,反射气室31的侧面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口 32和出气口 33,进气口 32用于待检测的气体进入,出气口 33用于气体排出,光束进入反射气室31后和气体产生光学信号,另一端设置的反射镜35及侧面设置的反射板36用于光学信号的放大,前置放大器37进一步放大光学信号,信号处理器4用于接收光学信号并处理,处理后通过显示器51显示。
[0020]箱体I内设置有电池组件6作为电源使用,驱动栗7具有仪器校正的辅助作用,显示控制组件5包括的显示器51用于显示测量的数值,检查测量转换开关52用于切换仪器的检查工作和测量工作,栗开关53用于打开和关闭驱动栗7,电源开关54用于打开和关闭电源,电池外接转换开关55用于切换仪器是使用电池组还是外接电源,切换阀56用于校正零点和终点时的调整切换使用,箱体I的一侧设置有零点电位器11及终点电位器12用于配合切换阀56的校正,电源开关54的一侧设置的电源插座13用于接入外接电源,箱体I的两侧分别设置的扶手8用于工作人员的搬运和移动。
[0021 ] 交流供电是将稳压电源插在箱体I侧面的电源插座13上,将电池外接转换开关55拨到“外接”处;直流供电时将电池外接转换开关55拨到“电池”处,按下电源开关54,箱体I上的红色指示灯亮,将检查测量转换开关52向上拨动,则指示为电源电压。
[0022]当需要校正时,在校零点时,将圆形的切换阀56旋钮转到“零点”位置,打开栗开关53,驱动栗7开始工作,一段时间后表头指示稳定在O附近,如不是0,则转动零点电位器11,将指示调为O ;在校终点时,关闭栗开关53,将切换阀56旋钮旋转于“测量”位置,在进气口 32进入气体,表头显示值上升,一段时间后稳定,调终点电位器12使显示值于标准气值相等,终点校正完毕。
[0023]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光学组件、气路组件、信号处理器及显示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串联设置的红外线光源、切光器、气体相关轮及滤光片,所述滤光片的一侧设置所述气路组件,所述气路组件包括一反射气室,所述反射气室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反射气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及所述出气口均通过所述箱体延伸于箱体外侧,所述反射气室的一端设置有进入光源的开口,所述反射气室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反射镜,所述反射气室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反射光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气室的另一端设置有前置放大器,所述反射气室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连接所述显示控制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电池组件及驱动栗,所述电池组件分别连接所述光学组件、所述信号处理器及所述显示控制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一面的显示器、检查测量转换开关、栗开关、电源开关及电池外接转换开关,还包括相邻侧面的切换阀,所述切换阀及所述栗开关分别连接所述驱动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零点电位器及终点电位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开关的一侧设置有一电源插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扶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红外线分析器,其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光学组件、气路组件、信号处理器及显示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光学组件包括串联设置的红外线光源、切光器、气体相关轮及滤光片,滤光片的一侧设置气路组件,气路组件包括一反射气室,反射气室设置于箱体的一侧,反射气室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及出气口,进气口及出气口均通过箱体延伸于箱体外侧,反射气室的一端设置有进入光源的开口,反射气室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反射镜,反射气室的侧面设置有若干用于反射光的反射板,反射气室的另一端设置有前置放大器,反射气室连接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连接显示控制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
【IPC分类】G01N21/17
【公开号】CN204903379
【申请号】CN201520529281
【发明人】沈明, 吴小娟, 马强, 顾耀秦, 臧岳
【申请人】苏州大学卫生与环境技术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