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轮辐厚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1768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车轮轮辐厚度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尺寸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轮轮辐厚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车轮的轮辐厚度是涉及到车轮机械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尤其国际上一些大品牌的汽车制造商,往往将车轮轮辐厚度作为必须检测的项目。制造过程中,车轮轮辐厚度也是一项必须检查的技术指标。
[0003]由于车轮内部、轮辐之间的空间狭小,常规的测量器具根本无法满足测量要求。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利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检测。整个测量过程存在测量时间过长、效率极低、车轮需要往返搬运的困难。中国专利CN200920155453.6公开了一种检测车轮轮辐厚度的装置。由主标尺、游动框、游动测爪、外测头、内测头、定位芯轴、底板、手柄组成。外测头固定在游动测爪上,游动测爪与游动框连接,游动框上装有显示长度的数显电子部件,并可以在主标尺上前后滑动,主标尺安装在底板上,底板上固定着定位芯轴和内测头,同时定位芯轴可以根据不同车轮的中心孔直径进行更换,内、外测头的位置也可以根据不同车轮的具体测量半径进行更换。在使用中能满足车轮的检测精度要求,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不高,便携性好,能在加工现场使用。但是这种装置只能对轮辐的一个点进行检测,若要对其他点进行检测就必须更换测头,操作不方便,检测耗时长,检测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方便对车轮轮辐厚度进行多点测量的车轮轮辐厚度检测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车轮轮辐厚度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端;所述工作台上固设有定位柱和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定位柱的径向设置;所述凹槽内设有检测座,所述检测座靠近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一检测头;所述检测座的另一端设有竖直布置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竖直布置的升降筒,所述升降筒内设有竖直布置的检测柱,所述检测柱上设有刻度;所述检测柱的顶端设有水平布置的检测臂,所述检测臂靠近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检测头,所述第二检测头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头的顶端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0006]本方案的原理:操作时,将待测车轮倒扣在工作台上,使定位柱穿过车轮中心的安装孔对车轮进行定位。第一检测头位于倒扣的车轮内,调整检测臂使第二检测头与第一检测头对应,第二检测头的顶端紧贴轮辐的表面,通过观察检测柱上的刻度即可测出检测头对应位置处车轮轮辐的厚度。检测完一点后将检测座在凹槽内沿定位柱的径向移动,检测头随之即可直观地检测到车轮轮辐在该径向上的厚度分布情况,再转动车轮即可完成对车轮轮辐每一个点的厚度检测。
[0007]本方案的优点是: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沿定位柱的径向布置的凹槽,使凹槽内的检测座可以在定位柱的径向上移动,使检测头可以检测到车轮轮辐在这个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分布情况。在更换检测点时不用更换检测头,只移动检测座即可,操作方便、快捷。通过定位柱来定位车轮,车轮可以转动,配合可移动的检测座可以完成对车轮轮辐每一点的厚度检测,车轮不需要往返搬运,操作更方便,检测时间短,检测效率高。
[0008]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升降筒内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升降筒内,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检测柱的底端。这样设置通过拉簧保证第二检测头在拉簧的作用下能够更用力地紧贴在轮辐表面,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0009]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一种改进,所述套筒的侧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调节螺栓。这样设置通过调节螺栓可以调节升降筒的高度,进而调节检测臂的高度,使装置可以检测不同大小的车轮,使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0010]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的顶端设有钢珠。这样设置使检测头与轮辐之间为滚动接触,避免了检测头将轮辐表面划伤。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筒-升降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中A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机架1、工作台2、定位柱3、凹槽4、套筒5、升降筒
6、检测臂7、第二检测头8、第一检测头9、钢珠10、检测柱11、轮辐12、调节螺栓13、拉簧14。
[0016]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车轮轮辐厚度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端;所述工作台2上固设有定位柱3和凹槽4,所述凹槽4沿所述定位柱3的径向设置。所述凹槽4内设有检测座,所述检测座靠近所述定位柱3的一端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一检测头9 ;所述检测座的另一端设有竖直布置的套筒5,所述套筒5内设有竖直布置的升降筒6,所述套筒5的侧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调节螺栓13。通过调节螺栓13可以调节升降筒6的高度,进而调节检测臂7的高度,使装置可以检测不同大小的车轮,使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所述升降筒6内设有竖直布置的检测柱11,所述检测柱11上设有刻度。所述检测柱11的顶端设有水平布置的检测臂7,所述检测臂7靠近所述定位柱3的一端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检测头8,所述第二检测头8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头9的顶端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如图2所示,所述升降筒6内设有拉簧14,所述拉簧1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升降筒6内,所述拉簧14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检测柱11的底端。通过拉簧14保证第二检测头8在拉簧14的作用下能够更用力地紧贴在轮辐12表面,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检测头9和第二检测头8的顶端设有钢珠10。设置钢珠10使检测头与轮辐12之间为滚动接触,避免了检测头将轮辐12表面划伤。
[0017]本实施例中,操作时,将待测车轮倒扣在工作台2上,使定位柱3穿过车轮中心的安装孔对车轮进行定位。第一检测头9位于倒扣的车轮内,调整检测臂7使第二检测头8与第一检测头9对应,第二检测头8的顶端紧贴轮辐12的表面,通过观察检测柱11上的刻度即可测出检测头对应位置处车轮轮辐12的厚度。检测完一点后将检测座在凹槽4内沿定位柱3的径向移动,检测头随之即可直观地检测到车轮轮辐12在该径向上的厚度分布情况,再转动车轮即可完成对车轮轮辐12每一个点的厚度检测。通过在工作台2上设置沿定位柱3的径向布置的凹槽4,使凹槽4内的检测座可以在定位柱3的径向上移动,使检测头可以检测到车轮轮辐12在这个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分布情况。在更换检测点时不用更换检测头,只移动检测座即可,操作方便、快捷。通过定位柱3来定位车轮,车轮可以转动,配合可移动的检测座可以完成对车轮轮辐12每一点的厚度检测,车轮不需要往返搬运,操作更方便,检测时间短,检测效率高。
[001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主权项】
1.车轮轮辐厚度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上固设有定位柱和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定位柱的径向设置;所述凹槽内设有检测座,所述检测座靠近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一检测头;所述检测座的另一端设有竖直布置的套筒,所述套筒内设有竖直布置的升降筒,所述升降筒内设有竖直布置的检测柱,所述检测柱上设有刻度;所述检测柱的顶端设有水平布置的检测臂,所述检测臂靠近所述定位柱的一端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检测头,所述第二检测头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检测头的顶端位于同一竖直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轮辐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筒内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升降筒内,所述拉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检测柱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轮辐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侧面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调节螺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轮辐厚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的顶端设有钢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轮轮辐厚度检测装置,包括机架、工作台,工作台固定在机架上端;工作台上固设有定位柱,工作台上设有凹槽,凹槽沿定位柱的径向设置;凹槽内设有检测座,检测座靠近定位柱的一端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一检测头,检测座的另一端设有竖直布置的套筒,套筒内设有竖直布置的升降筒,升降筒内设有竖直布置的检测柱,检测柱上设有刻度检测柱的顶端设有水平布置的检测臂,检测臂靠近定位柱的一端设有竖直布置的第二检测头,第二检测头与第一检测头。在更换检测点时不用更换检测头,只移动检测座即可,可以完成对车轮轮辐每一点的厚度检测,车轮不需要往返搬运,操作更方便,检测时间短,检测效率高。
【IPC分类】G01B5/06
【公开号】CN205027269
【申请号】CN201520701693
【发明人】李奎
【申请人】重庆红旗杰勋车轮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