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质检测池及水质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18070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质检测池及水质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申请涉及水质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质检测池,还涉及一种水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光电检测在水质检测领域已有应用,但是,现有的水质检测装置一般采用沿容器的径向两侧设置光源元件和光敏元件的设计。由于光学检测需要满足特定的光程要求,即水质检测装置必须有不小于光程的横截面直径或者边长,从而导致容器容积大,同时亦增大了样品和试剂的消耗量,且由于容器和装置本身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水质检测设备的小型化和便携式设计。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水质检测装置,通过将倾斜设置的检测池定位于底座上,且底座上位于检测池的检测腔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光源元件、光敏元件,实现了检测光路沿检测腔的轴向设计,从而使得光程由检测腔的长度决定而非检测腔的直径决定,大大减少了检测装置的体积及试剂的消耗量。
[0004]但是,实用新型人在采用现有的水质检测装置对待检测水样进行实际检测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水质检测装置的检测池存在检测死体积,现有技术中的水质检测装置的检测池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图1所示的结构下,水样从用于进样和排样的第一通道05进入检测腔04,然后再经过第一通道05排出时,图1所示的1区会残留有水样,导致检测的死体积,从而使得水质检测的结果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质检测池,有效避免了水样检测的死体积,从而使水质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水质检测池,包括检测腔,在所述检测腔上设置有用于进样和排样的第一通道,所述检测腔靠近所述第一通道一端的端壁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连接。
[0008]优选地,在所述检测腔上还设置有用于进样的第二通道,所述检测腔靠近所述第二通道一端的端壁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道的中轴线与所述检测腔的中轴线形成角度β,其中30。彡 β 彡 60° 。
[0010]优选地,α为45。。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的中轴线与所述检测腔的中轴线形成角度α,其中,30。彡 α 彡 60° 。
[0012]优选地,α为45。。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道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中轴线平行,且所述第二通道的中轴线与所述检测腔的中轴线形成角度β,其中30° < β <60°。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质检测装置,包括光源元件、光敏元件以及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水质检测池,光源元件发出的光沿所述检测腔的中轴线通过所述检测腔到达所述光敏元件。
[0015]优选地,所述光源元件设置在所述检测腔的一端,所述光敏元件设置在所述检测腔的另一端,所述光源元件和所述光敏元件与所述检测腔的轴线共轴以形成贯穿所述检测腔轴向的检测光路。
[0016]优选地,在所述检测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反光设备,光敏元件设置在所述检测腔的另一端,所述光源元件发出的光通过第一反光设备沿所述检测腔的中轴线通过所述检测腔到达所述光敏元件形成检测光路。
[0017]优选地,所述光源元件设置在所述检测腔的一端,在所述检测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反光设备,所述光源元件发出的光沿所述检测腔的中轴线通过所述检测腔,通过所述第二反光设备到达所述光敏元件形成检测光路。
[0018]优选地,在所述检测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反光设备,在所述检测腔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反光设备,所述光源元件发出的光通过第一反光设备沿所述检测腔的中轴线通过所述检测腔,通过所述第二反光设备到达所述光敏元件形成检测光路。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质检测池,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由于检测腔靠近用于进样和排样的第一通道一端的端壁与第一通道的内壁连接。因此,在水质检测过程中,待检测水样能够充满整个检测腔,且当水样排出检测腔时不会有水样在检测腔内驻留,有效避免了检测死体积,从而水质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现有技术中水质检测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水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水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水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水质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一
[0028]请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水质检测池,包括检测腔400,在检测腔400上设置有用于进样和排样的第一通道500,所述检测腔400靠近所述第一通道500 —
端的端壁与所述第一通道500的内壁连接。
[0029]现有技术中的水质检测池,当检测腔内的水样通过第一通道排出时,部分水样会驻留在图1所示的1区,无法从检测腔内排出,导致检测的死体积,从而使得水质检测的结果不准确。
[00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质检测池,由于检测腔400靠近第一通道500 —端的端壁与第一通道500的内壁连接。因此,在水质检测过程中,当水样排出检测腔400时不会有水样在检测腔400内驻留,有效避免了检测死体积,从而水质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0031]进一步,为了提高水质检测的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检测腔400上还设置有用于进样的第二通道600,检测腔400靠近第二通道600 —端的端壁与第二通道600的内壁连接。即,进样的通道与排样的通道分开设置。
[00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质检测池,所述检测腔400靠近所述第二通道600 —端的端壁与所述第二通道600的内壁连接,具体如图2所示,该结构下,能够使得待检测水样充满整个检测腔400,有效避免了检测死体积,使得水质检测结果准确。
[0033]现有技术中的水质检测池,其第一通道与检测腔垂直设置使得水样进入或者排出检测腔时,水样中的气体会因直接冲击检测腔的内壁形成气泡,气泡粘黏在检测腔上造成待检测水样流通不畅,从而干扰检测,使得水质检测的结果不准确。
[00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质检测池,由于第一通道500的中轴线与检测腔400的中轴线形成角度α,其中30° < α <60°,在该角度下,水样通过第一通道时,能够避免水样直接冲击检测腔内壁,从而有效避免水样进入检测腔时水样中的气体因直接冲击检测腔内壁形成气泡黏到检测腔上所造成待检测水样流通不畅对水质检测的干扰,从而使水质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0035]作为一种优选,α为45°,当α为45°时,保证水样通过进样通道500进入或者排出检测腔400时无气泡,使水质检测结果完全不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