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盒上电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1049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盒上电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盒上电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盒上电工装。
【背景技术】
[0002]传输机柜配置配电盒时,由于测试量大且接线多,目测无法检测到接错线,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或被客户投诉的风险,现有技术中,通过对配电盒进行人工接线,固定,才能进行上电,而且完全通过目测的方式检查,操作复杂,效率低,且容易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盒上电工装,能够方便对配电盒进行上电,提尚检测效率。
[00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配电盒上电工装,包括:与缆线固定并电连接的铜条、结构件、铜柱,结构件侧面开设缆线的插入槽,结构件表面设置与铜条形状匹配的凹槽,铜条嵌装在凹槽内,铜柱穿过铜条嵌装在凹槽底部,铜柱与铜条电连接。
[0006]其中,所述铜柱为四个,依次并排设置。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工装上设置铜柱,利用铜柱对配电盒进行上电,不需对配电盒进行接线上电,简化了上电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配电盒上电工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工装上设置铜柱,利用铜柱对配电盒进行上电,不需对配电盒进行接线上电,简化了上电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
[0011]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12]如图1所示,一种配电盒上电工装,包括:与缆线固定并电连接的铜条2、结构件1、铜柱3,结构件I侧面开设缆线的插入槽4,结构件I表面设置与铜条2形状匹配的凹槽4,铜条2嵌装在凹槽4内,铜柱3穿过铜条2嵌装在凹槽4底部,铜柱3与铜条2电连接。图中,所述铜柱3为四个,依次并排设置,铜柱的间距可以按照配电盒的接线端子间距来设置。
[0013]工装使用绝缘硬件材料,制作相应结构件I,将铜条2嵌入结构件I;按照相应环境尺寸,在铜条2尾端侧方需要进行开孔,以方便接线;将铜柱3嵌入结构件I中,铜条2嵌入结构件后需保持与每一个铜柱3相接触;将电源线接入尾端孔内,并压紧,这样电源线、铜条2及铜柱3形成电连接的关系,当使用工装对配电盒进行上电操作时,将铜柱3连接到配电盒的电源输入端子,即可实现上电,而不需要对配电盒的电源输入端子进行人工接线,省去了接线的繁琐过程,从而节约了上电检测的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
[0014]工装的使用减少动作浪费,节约接线时间,可以用工装替代人为接线,防止错接线。采用节点触发式接电,即按照当前测试环境架构,点对点进行触发接电。制作一体工装,使工装铜条与电源线对接,防止错接线。减少动作浪费,节约接线时间约30S/台。避免接错线的风险,保障产品质量。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配电盒上电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缆线固定并电连接的铜条、结构件、铜柱,结构件侧面开设缆线的插入槽,结构件表面设置与铜条形状匹配的凹槽,铜条嵌装在凹槽内,铜柱穿过铜条嵌装在凹槽底部,铜柱与铜条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盒上电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柱为四个,依次并排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配电盒上电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配电盒上电工装,包括:与缆线固定并电连接的铜条(2)、结构件(1)、铜柱(3),结构件(1)侧面开设缆线的插入槽(4),结构件(1)表面设置与铜条(2)形状匹配的凹槽(4),铜条(2)嵌装在凹槽(4)内,铜柱(3)穿过铜条(2)嵌装在凹槽(4)底部,铜柱(3)与铜条(2)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直接利用铜柱对配电盒进行上电,不需对配电盒进行接线上电,简化了上电操作,提高了检测效率。
【IPC分类】G01R1/04
【公开号】CN205120772
【申请号】CN201520977818
【发明人】未兰生
【申请人】东莞市华荣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