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68954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卫星导航领域,特别用于GPS和北斗双卫星导航系统实时定位的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当今,我国的北斗卫星系统正在全力发展,产业化道路正在全速发展。各个领域内应用北斗卫星定位的产品层出不穷。
[0003]但是市场上的接收机存在一定的缺陷:
[0004]1.目前市场上的接收机只能对于特定一款定位芯片进行解析,具有专属性。能处理多款定位芯片的“通用”接收机少之又少,灵活性差。
[0005]2.现在市场上的接收机虽然能输出当前的位置信息,但非差分接收机精度较差。
[0006]3.实现RTK,精密定位,差分定位技术的接收机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极大的数据量,以至于现在的接收机大多依托于高性能芯片。但由于高性能芯片的设计工艺比较复杂,导致传统接收机的成本较高,市场化之后所得利润较少,在大规模量产之后,造成产品竞争力弱。
【实用新型内容】
[0007]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该装置能兼容多种定位芯片,具有通用性,非差分精度高,能实现RTK,精密单点定位,差分定位技术,成本低,产品竞争力强。
[0008]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9]—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芯片部分、结果播发部分、数据处理部分;
[0010]定位芯片部分通过接收机天线接受卫星数据,定位芯片部分的第一串口发送模块与数据处理部分的第一串口接收模块相连接,数据处理部分的第二串口发送模块与结果播发部分的第二串口接收模块相连接,结果播发部分通过播发天线把定位结果发送出去。
[0011]定位芯片部分包括接收机天线模块、第一射频模块、卫星信号处理模块、数据整理模块和第一串口发送模块组成,接收机天线与第一射频模块连接,第一射频模块与卫星信号处理模块连接,卫星信号处理模块与导航数据整理模块连接,导航数据整理模块与第一串口发送模块连接,定位芯片部分的作用是通过接收机天线收集卫星信号,转换成原始观测量,通过第一串口发送模块发送到数据处理部分的第一串口接受模块;
[0012]所述的定位芯片部分可以支持多种定位芯片。
[0013]数据处理部分由第一串口接收模块、MCU模块、数据解析模块和第二串口发送模块组成,第一串口接收模块与MCU模块连接,MCU模块与数据解析模块连接,数据解析模块与第二串口发送模块连接,数据处理部分的作用是通过第一串口接收模块接收第一串口模块发送的原始观测量进行解析定位,通过第二串口发送模块发送到结果播发部分的第二串口接收模块,数据处理部分对不同的定位芯片,有不同的解析定位算法,并且算法上只利用了定位芯片部分传送的原始观测量;
[0014]所述的数据处理部分算法上能处理BDS和GPS双导航系统的数据,且能实时的输出定位结果,输出间隔为I秒。
[0015]结果播发部分由第二串口接收模块、位置信息处理模块、网络模块、第二射频模块和播发天线组成,第二串口接收模块与位置信息处理模块连接,位置信息处理模块与网络模块连接,网络模块与第二射频模块连接,第二射频模块与播发天线连接,结果播发部分的作用是将第二串口接收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处理部分的第二串口发送模块发送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再通过播发天线把定位结果播发出去;
[0016]所述的结果播发部分把定位结果通过网络播发出去,且播发间隔为I秒。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该装置能兼容多种定位芯片,具有通用性,非差分精度高,能实现RTK,精密单点定位,差分定位技术,成本低,产品竞争力强。
【附图说明】
[0019]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0020]图1中表示:定位芯片部分I,接收机天线Al,第一射频模块A2,卫星信号处理模块A3,导航数据整理A4,第一串口发送模块A5 ο数据处理模块2,第一串口接收模块BI,MCU模块B2,数据解析模块B3,第二串口发送模块B4 ο结果播发模块3,第二串口接收模块Cl,位置信息处理模块C2,网络模块C3,第二射频模块C4,播发天线模块C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0022]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芯片部分1、数据处理部分2、结果播发部分3。
[0023]定位芯片部分I通过接收机天线Al接受卫星数据。定位芯片部分I的第一串口发送模块A5与数据处理部分2的第一串口接收模块BI相连接。数据处理部分2的第二串口发送模块B4与结果播发部分3的第二串口接收模块Cl相连接。结果播发部分3通过播发天线C5把定位结果发送出去。
[0024]定位芯片部分I由接收机天线模块Al、第一射频模块A2、卫星信号处理模块A3、数据整理模块A4和第一串口发送模块A5组成,接收机天线Al与第一射频模块连接A2,第一射频模块A2与卫星信号处理模块A3连接,卫星信号处理模块A3与导航数据整理模块A4连接,导航数据整理模块A4与第一串口发送模块A5连接。定位芯片部分I的作用通过接收机天线Al收集卫星信号,转换成原始观测量,通过第一串口发送模块A5发送到数据处理部分2的第一串口接受模块B I;
[0025]所述的定位芯片部分I可以支持多种定位芯片。
[0026]数据处理部分2由第一串口接收模块B1、M⑶模块B2、数据解析模块B3和第二串口发送模块B4组成,第一串口接收模块BI与M⑶模块B2连接,M⑶模块B2与数据解析模块B3连接,数据解析模块B3与第二串口发送模块B4连接,数据处理部分2的作用通过第一串口接收模块BI接受第一串口发送模块A5发送的原始观测量进行解析定位,通过第二串口发送模块B4发送到结果播发部分3的第二串口接收模块Cl;
[0027]所述的数据处理部分2算法上能处理BDS和GPS双导航系统的数据,且能实时的输出定位结果,输出间隔为I秒。
[0028]结果播发部分3由第二串口接收模块Cl、位置信息处理模块C2、网络模块C3、第二射频模块C4和播发天线组成C5,第二串口接收模块Cl与位置信息处理模块C2连接,位置信息处理模块C2与网络模块C3连接,网络模块C3与第二射频模块C4连接,第二射频模块C4与播发天线C5连接,结果播发部分3的作用是将第二串口接收模块Cl接收到的数据处理部分2的第二串口发送模块B4发送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再通过播发天线C5把定位结果播发出去
[0029]所述的结果播发部分3把定位结果通过网络播发出去,且播发间隔为I秒。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芯片部分、结果播发部分、数据处理部分; 定位芯片部分通过接收机天线接受卫星数据,定位芯片部分的第一串口发送模块与数据处理部分的第一串口接收模块相连接,数据处理部分的第二串口发送模块与结果播发部分的第二串口接收模块相连接,结果播发部分通过播发天线把定位结果发送出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芯片部分由接收机天线模块、第一射频模块、卫星信号处理模块、数据整理模块和第一串口发送模块组成,接收机天线与第一射频模块连接,第一射频模块与卫星信号处理模块连接,卫星信号处理模块与导航数据整理模块连接,导航数据整理模块与第一串口发送模块连接,定位芯片部分的作用是通过接收机天线收集卫星信号,转换成原始观测量,通过第一串口发送模块发送到数据处理部分的第一串口接受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芯片部分可以支持多种定位芯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处理部分由第一串口接收模块、MCU模块、数据解析模块和第二串口发送模块组成,第一串口接收模块与MCU模块连接,MCU模块与数据解析模块连接,数据解析模块与第二串口发送模块连接,数据处理部分的作用是通过第一串口接收模块接收第一串口模块发送的原始观测量进行解析定位,数据从数据处理部分的第二串口发送模块发送至结果播发部分的第二串口接收模块,数据处理部分对不同的定位芯片,有不同的解析定位算法,并且算法上只利用了定位芯片部分传送的原始观测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处理部分,算法上能处理BDS和GPS双导航系统的数据,且能实时的输出定位结果,输出间隔为I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结果播发部分由第二串口接收模块、位置信息处理模块、网络模块、第二射频模块和播发天线组成,第二串口接收模块与位置信息处理模块连接,位置信息处理模块与网络模块连接,网络模块与第二射频模块连接,第二射频模块与播发天线连接,结果播发部分的作用是结果播发部分的第二串口接收模块接收数据处理部分的第二串口发送模块发送的数据,并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再通过播发天线把定位结果播发出去。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果播发部分把定位结果通过网络播发出去,且播发间隔为I秒。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针对不同的定位芯片设计不同的解析定位算法,使该双模卫星定位装置可以处理不同定位芯片播发的导航信息,且能实时通过网络播发定位结果。该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只利用了定位芯片播发的原始观测量,加入我们自己的定位算法,使该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的非差定位精度相较于定位芯片自身输出的非差定位精度得到较大提升。该新型双模卫星定位装置能处理GPS、BDS双导航系统的卫星数据,能拓展进行RTK,精密单点定位,差分定位,且实时的通过网络播发此刻的定位结果。
【IPC分类】G01S19/33
【公开号】CN205280943
【申请号】CN201520920151
【发明人】蔡成林, 孙凯, 唐振辉, 吴国增
【申请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6年6月1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