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冲击试验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7215阅读:6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冲击试验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冲击试验平台,用于进行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包括:第一冲击平台,第一冲击平台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架呈矩形状,第一支撑板连接于第一支架的上方;第二冲击平台,第二冲击平台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高度相同且呈三角形状,包括第一支架板以及分别与第一支架板呈锐角连接的第二支架板和第三支架板,第二支撑板连接于第二支架的上方;其中,当进行斜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将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且越野车轮胎由第二支架的第一支架板驶向第二支撑板。本实用新型克服了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对外场测试条件要求较高造成的试验困难的问题。
【专利说明】
一种轮胎冲击试验平台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轮胎冲击试验平台。【背景技术】
[0002]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属于整车专项试验,其中,车辆以一定速度及方向冲击台阶的工况,可以有效验证轮胎和轮辋的尺寸设计及整车通过性能。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对外场测试条件要求很高,这对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克服对外场测试条件要求较高造成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的实施困难,需要设计一试验平台来代替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所用的外场,以保证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的实施。【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对外场测试条件要求较高造成的试验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胎冲击试验平台。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胎冲击试验平台,用于进行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包括:
[0006]第一冲击平台,所述第一冲击平台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架呈矩形状,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方;
[0007]第二冲击平台,所述第二冲击平台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高度相同且呈三角形状,包括第一支架板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板呈锐角连接的第二支架板和第三支架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方;其中,
[0008]当进行斜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且越野车轮胎由第二支架的第一支架板驶向所述第二支撑板。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冲击平台还包括第三支架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且组成一直角梯形状结构,所述第三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的上方。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上均设有凸起。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架板与第二支架板之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支架板与第三支架板之间的角度均为45度。
[0012]可选地,所述轮胎冲击试验平台还包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胎冲击试验平台,用于进行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包括第一冲击平台和第二冲击平台,其中,第一冲击平台可以进行正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第一冲击平台的第一支架和第二冲击平台的第二支架固定连接时,连接后的第一冲击平台和第二冲击平台可以进行斜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本实用新型通过轮胎冲击试验平台进行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需要寻找符合测试条件的外场的问题,简化了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的难度,使得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可以随时实施。【附图说明】
[0015]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冲击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冲击平台的结构示意图;[0〇17]图3表不图2的俯视图;
[0018]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固定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图中:
[0020] 1、第一冲击平台;2、第二冲击平台;3、连接板;[〇〇21] 11、第一支架;12、第一支撑板;13、第三支架;14、第三支撑板;
[0022] 21、第二支架;22、第二支撑板;[〇〇23] 211、第一支架板;212、第二支架板;213、第三支架板;
[0024]221、凸起。【具体实施方式】[〇〇25]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6]如图1?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轮胎冲击试验平台包括第一冲击平台1和第二冲击平台2。其中,第一冲击平台1包括第一支架11和第一支撑板12,第一支架11呈矩形状,第一支撑板12设置于第一支架11的上方;第二冲击平台2包括第二支架21和第二支撑板22,第二支架21与第一支架11高度相同且呈三角形状,第二支架21包括第一支架板211以及分别与第一支架板211呈锐角连接的第二支架板212和第三支架板213,第二支撑板22设置于第二支架21的上方。其中,在进行斜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将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21固定连接,且越野车轮胎由第二支架21的第一支架板211驶向第二支撑板22。
[0027]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冲击平台1的第一支架11可以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水平面上或者水泥地面上,当进行正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越野车的其中一轮胎可以由第一支架11的一侧驶向第一支架11上方的第一支撑板12。此外,第一支架11的高度可以依照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的标准进行设定。当进行斜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由于第二冲击平台2的第二支架21呈三角形状,因此越野车的其中一轮胎可以由第二支架的一斜面驶向第二支撑板22,以达到模拟越野车斜向上台阶的目的。具体的,在进行行斜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可以将第一冲击平台1的第一支架11和第二冲击平台2的第二支架21固定连接,越野车的其中一轮胎由第二支架21的第一支架板211驶向第二支撑板22。
[0028]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冲击平台和第二冲击平台进行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需要寻找符合测试条件的外场的问题,简化了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的难度,使得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可以随时实施。
[0029]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冲击平台1还包括第三支架13 和第三支撑板14,第三支架13和第一支架11连接且组成一直角梯形状结构,第三支撑板14 设置于第三支架13的上方。
[0030]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架11的一侧连接第三支架13,形成一直角梯形状结构,并在第三支架13的上方设置第三支撑板14。这样,在进行正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或者斜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越野车轮胎可以沿第三支撑板14驶下第一冲击平台1,避免了在非试验工况下对越野车造成损害。
[0031]继续参见图1?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 22和第三支撑板14上均设有凸起221。
[0032]具体的,该凸起可以有序的排列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上,用于增加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的摩擦力,使得在进行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 越野车轮胎能够正常行驶,有效保证了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的顺利进行。此外,还可以在第二支架的第一支架板上设置凸起,这样,在进行斜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可以保证越野车轮胎从第二支架的第一支架板正常驶向第二支撑板。
[0033]参见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架板211与第二支架板 212之间的角度a可以设置为45度,第一支架板211与第三支架板213之间的角度0同样可以设置为45度。这样,当在进行斜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越野车由第一支架板驶向第二支撑板时,可以对试验过程中的驾驶操作提供便利。
[0034]此外,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轮胎冲击试验平台还可以包括一连接板3,第一支架11和第二支架21通过连接板3固定连接。
[0035]具体的,在通过连接板固定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时,可以先用螺栓将连接板与第一支架连接,再用螺栓将连接板和第二支架连接,这样在保证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牢固性的同时,可以便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安装和拆卸。[〇〇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胎冲击试验平台,通过第一冲击平台进行正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并通过固定连接的第一冲击平台和第二冲击平台进行斜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需要寻找符合测试条件的外场的问题,简化了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的难度,使得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可以随时实施。
[0037]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轮胎冲击试验平台,用于进行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冲击平台,所述第一冲击平台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架呈矩形状,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方;第二冲击平台,所述第二冲击平台包括第二支架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 第一支架高度相同且呈三角形状,包括第一支架板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架板呈锐角连接 的第二支架板和第三支架板,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的上方;其中,当进行斜向行驶工况的越野车轮胎冲击试验时,将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 连接,且越野车轮胎由第二支架的第一支架板驶向所述第二支撑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冲击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击平台还包括第 三支架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架连接且组成一直角梯形状结构,所述 第三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架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冲击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 板和第三支撑板上均设有凸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冲击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板与第二支架 板之间的角度以及所述第一支架板与第三支架板之间的角度均为45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冲击试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冲击试验平台还包 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G01M7/08GK205593763SQ201620232591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发明人】李玉军, 盛健, 唐金富, 王利新
【申请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