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方法、装置和智能手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35101阅读:872来源:国知局
实现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方法、装置和智能手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领域,特别涉及实现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方法、装置和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随着手表尤其是智能手表的普及,各式各样的智能手表不断涌现,目前大部分智能手表采用的屏显表盘多为圆形屏,包括各种oled、stn、tftlcd等屏。在采用手表表壳刻度与各种屏显示表盘刻度进行对齐时,常存在屏显示表盘指针与手表表壳刻度无法完全对齐的情况。屏贴合、表壳刻度加工以及两者的装配均会有一定的误差,另外从加工精度、以及组装精度上去考量,无法完全杜绝刻度不一致的情况,特别是当屏和手表表壳进行胶粘和之后,如果手表指针和表盘刻度明显没有对齐,只能拆解进行二次加工,而屏幕拆解时极易破碎,且清理粘和的胶极为困难,给生产加工造成较大的不便,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实现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方法、装置和智能手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智能手表的屏幕与表壳完成装配之后,控制屏幕显示一基准图形,记录下此时屏幕各显示元素的第一坐标;

调节屏幕使所述基准图形与表壳刻度对齐,记录下此时屏幕各显示元素的第二坐标;

计算所述第一坐标与所述第二坐标之间的坐标差值;

对屏幕显示的各个用户界面上的各显示元素进行所述坐标差值的还原补偿。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基准图形显示单元,设置为在智能手表的屏幕与表壳完成装配之后,控制屏幕显示一基准图形,记录下此时屏幕各显示元素的第一坐标;

刻度对齐单元,设置为调节屏幕使所述基准图形与表壳刻度对齐,记录下此时屏幕各显示元素的第二坐标;

差值计算单元,设置为计算第一坐标与第二坐标之间的坐标差值;

差值补偿单元,设置为对屏幕显示的各个用户界面上的各显示元素进行所述坐标差值的还原补偿。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能够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方法步骤。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实现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智能手表的屏幕与表壳完成装配之后,控制屏幕显示一基准图形,记录屏幕调节前后各显示元素的坐标,计算两者的坐标差值,对屏幕显示的各个用户界面上的各显示元素进行还原差值补偿,使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完全对齐。通过使用该方法,减少了屏幕的拆解与报废,使智能手表的生产制造更为方便,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屏显“十”字图形与表壳刻度没有对齐的示意图;

图3为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装置;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智能手表的屏幕与表壳完成装配之后,控制屏幕显示一基准图形,记录下此时屏幕各显示元素的第一坐标;

步骤s12:调节屏幕使基准图形与表壳刻度对齐,记录下此时屏幕各显示元素的第二坐标;

步骤s13:计算第一坐标与所述第二坐标之间的坐标差值;

步骤s14:对屏幕显示的各个用户界面上的各显示元素进行坐标差值的还原补偿。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准图形为“十”字图形;调节屏幕使基准图形与表壳刻度对齐,具体是控制屏幕旋转使显示的所述“十”字图形的四个方向分别与表壳的3点刻度、6点刻度、9点刻度和12点刻度对齐;记录屏幕调节前后各显示元素的坐标,具体是,以智能手表的屏幕中心为原点建立极坐标系,记录下屏幕调节前各显示元素的极坐标和屏幕调节后各显示元素的极坐标;计算第一坐标与第二坐标之间的坐标差值,具体是,将屏幕调节后各显示元素的极坐标减去屏幕调节前各显示元素的极坐标得到极坐标差值;对屏幕显示的各个用户界面上的各显示元素进行坐标差值的还原补偿,具体是,将坐标差值转换成显示集成电路ic需要对应的寄存器位,然后对后续屏幕显示的各个用户界面上的各显示元素均进行转化后的坐标差值补偿,即显示集成电路ic寄存器的寄存器位转换。

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是开发一款应用程序app,将该app安装在微控制单元mcu中,用于实现智能手表屏显指针和表壳刻度的对齐。对智能手表的屏幕和表壳装配完成后,app控制智能手表的屏幕显示一个“十”字图形,此时“十”字图形与表壳刻度并没有完全对齐,如图2所示,图2为屏显“十”字图形与表壳刻度没有对齐的示意图;app记录该状态下屏幕各显示元素的极坐标a1(r,θ1);发送调节智能手表屏幕的指令,控制屏幕旋转使屏幕显示的“十”字图形的四个方向分别与表壳的3点刻度、6点刻度、9点刻度和12点刻度对齐;记录屏幕调节后各显示元素的极坐标a2(r,θ2);使用差值算法,将屏幕调节后各显示元素的极坐标a2减去屏幕调节前各显示元素的极坐标a1得到极坐标差值z,即z=a2-a1=(0,θ2-θ1),从而得到屏幕旋转的角度(θ2-θ1);app将坐标差值z(0,θ2-θ1)转换成屏幕显示集成电路ic需要对应的寄存器位;后续屏幕显示时,对各个用户界面上的各显示元素均进行坐标差值补偿,即对显示集成电路ic寄存器进行调整转换,从而实现智能手表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的对齐,如图3所示,图3为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基准图形显示单元401,设置为在智能手表的屏幕与表壳完成装配之后,控制屏幕显示一基准图形,记录下此时屏幕各显示元素的第一坐标;

刻度对齐单元402,设置为调节屏幕使所述基准图形与表壳刻度对齐,记录下此时屏幕各显示元素的第二坐标;

差值计算单元403,设置为计算第一坐标与第二坐标之间的坐标差值;

差值补偿单元404,设置为对屏幕显示的各个用户界面上的各显示元素进行所述坐标差值的还原补偿;

坐标系建立单元405,用于建立极坐标系。

其中,记录下此时屏幕各显示元素的第一坐标/第二坐标包括记录下屏幕调节前各显示元素的极坐标和屏幕调节后各显示元素的极坐标;差值计算单元403,具体设置为将屏幕调节后各显示元素的极坐标减去屏幕调节前各显示元素的极坐标得到极坐标差值;差值补偿单元404,具体设置为将所述坐标差值转换成显示集成电路ic需要对应的寄存器位。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实现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存储器501和处理器502,存储器501与处理器502之间通过内部总线503通讯连接,存储器501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502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502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的方法步骤。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存储器501可以是内存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存储驱动器(如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任何类型的存储盘(如光盘、dvd等),或者类似的存储介质,或者它们的组合。内存可以是:ram(ra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易失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闪存。进一步,非易失性存储器和内存作为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可存储由处理器502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前述的实现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方法,该方法在图1给出的实施例中已经作了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该智能手表包括上述的实现智能手表的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对齐的装置。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开发一种可以控制实现智能手表屏显指针和表壳刻度对齐的软件,在智能手表的屏幕与表壳完成装配之后,控制屏幕显示一“十”字图形,控制屏幕旋转使“十”字图形四个方向分别与表壳的3点刻度、6点刻度、9点刻度和12点刻度对齐,记录屏幕调节前后的极坐标,通过差值算法得到极坐标差值,将极坐标差值转换成屏显ic需要对应的寄存器位,后续屏幕显示时,对各个用户界面上的各显示元素均进行转换后的坐标差值补偿,从而实现智能手表屏显指针与表壳刻度的对齐。该方法减少了屏幕的拆解与报废,使智能手表的生产制造更为方便,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