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4056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手表。



背景技术:

手表作为一种常见的个人佩戴用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手表主要是由表周壳、置于表周壳内的表芯、由表周壳的后表面侧将表芯封装于表周壳内的表后盖以及由表周壳的前表面侧将表芯封装于表周壳内的透明表前盖等组成,为简化整个手表的结构复杂性、减少手表组成部件的数量,诸如表周壳、表前盖和表后盖分别采用一体式结构,由于部件之间结构配合的需要,此类部件大都具有复杂的棱边、死角、凸角、内角等等结构部位,恰恰因为这些结构部位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此类部件的加工难度,并且对其加工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进而导致手表的制造成本急剧升高。同时,现有的手表由于结构设计的不甚理想,还存在诸如防水密封性能差、部件拆装维护及更换不便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表,它包括表壳、表芯、表盘和表把,所述表壳包括透明表盖、主体套壳、表耳圈和底盖;所述表耳圈包括一耳仔圈部和两组对称地分布于耳仔圈部的外周壁上的表带耳仔,每组所述表带耳仔均由两个相互间呈对称分布的耳仔部组合而成;

所述主体套壳的顶端端口面的轮廓边沿开设有一轴向截面形状呈“L”形的第一阶梯槽,所述第一阶梯槽的轴向槽面与透明表盖的外周壁紧密贴附,且所述透明表盖将表盘的轮廓边沿压合于第一阶梯槽的径向槽面上;所述主体套壳的底端端口面上开设有一用于供耳仔圈部对位嵌合的嵌位环槽,且所述主体套壳的底端周壁上还开设有用于供耳仔部的根部贯穿分布的嵌位缺口槽,所述底盖的顶面上沿底盖的轴向方向向上延伸后形成有一由主体套壳的底端端口插套于主体套壳的底端部内的限位套环,所述底盖通过若干颗贯穿于耳仔圈部分布的锁底螺丝与主体套壳锁固为一体;

所述主体套壳的顶端端口和底端端口分别经表盘和底盖盖合后,在所述主体套壳内形成有用于容置表芯的容置腔,所述表把贯穿于主体套壳的周壁后与表芯相连。

优选地,所述耳仔圈部还通过若干个位于底盖的顶面侧的锁耳螺丝与主体套壳紧固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透明表盖包括面圈框和面玻璃板,所述面圈框的顶端端口面上开设有一轴向截面形状呈“L”形的第二阶梯槽、底端端口面上开设有一轴向截面形状呈“L”形并与面圈框的端口相通的内阶梯槽以及一与内阶梯槽呈同心分布且截面形状呈“L”形的外阶梯槽;

所述外阶梯槽的轴向槽面与第一阶梯槽的轴向槽面紧密贴附、径向槽面与主体套壳的顶端端口面的边沿紧密贴附,且所述外阶梯槽的径向槽面与主体套壳的顶端端口面之间还夹持有一第一密封圈;

所述表盘的底面轮廓边沿与内阶梯槽的槽面紧密贴附,所述面玻璃板的底面轮廓边沿与第二阶梯槽的径向槽面紧密贴附,所述面玻璃板的周壁与第二阶梯槽的轴向槽面之间还夹持有一第一弹性缓冲圈。

优选地,所述第二阶梯槽的轴向槽面上开设有一环绕第一弹性缓冲圈分布的第一环形锁槽,所述第一弹性缓冲圈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一对位嵌合于第一环形锁槽内的第一环形锁凸。

优选地,所述面圈框的内周壁为一平滑的弧形斜面,且所述面圈框的顶端端口的口径大于底端端口的口径。

优选地,所述主体套壳的底端端口面上还开设有一轴向截面呈“L”形且与主体套壳的底端端口相通的第三阶梯槽,所述第三阶梯槽的径向槽面和轴向槽面与底盖的顶面及限位套环的周壁之间夹持有一第二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底盖包括底圈框和底盖板,所述限位套环由底圈框的顶端端口的轮廓边沿沿底圈框的轴向方向向上延伸后成型,且所述底圈框的底端端口面上还开设有第四阶梯槽,所述底盖板的顶面轮廓边沿与第四阶梯槽的径向槽面紧密贴附,且所述底盖板的周壁与第四阶梯槽的轴向槽面之间还夹持有一第二弹性缓冲圈。

优选地,所述第四阶梯槽的轴向槽面上开设有一环绕第二弹性缓冲圈分布的第二环形锁槽,所述第二弹性缓冲圈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一对位嵌合于第二环形锁槽内的第二环形锁凸。

优选地,所述底盖板为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体。

优选地,所述表壳和表把均由钛合金和/或不锈钢制作而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表壳在加工时只需独立地加工其组成部件即可,可避免表壳的主要组成部件在采用一体式结构时因结构内部存在死角、内角、内棱边等等而增加了对表壳的加工难度及精度的问题;其结构简单紧凑、拆装维护及部件更换方便快捷、组成部件加工难度及精度低,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装配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分解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G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H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中I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

a、表壳;b、表盘;c、表把;d、锁底螺丝;e、容置腔;f、锁耳螺丝;

10、透明表盖;11、面圈框;12、面玻璃板;13、第二阶梯槽;14、内阶梯槽;15、外阶梯槽;16、第一环形锁槽;

20、主体套壳;21、第一阶梯槽;22、嵌位环槽;23、嵌位缺口槽;24、第三阶梯槽;

30、表耳圈;31、耳仔圈部;32、耳仔部;

40、底盖;41、限位套环;42、底圈框;43、底盖板;44、第四阶梯槽;45、第二环形锁槽;

50、第一密封圈;60、第一弹性缓冲圈;70、第二密封圈;80、第二弹性缓冲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它包括表芯(图中未示出)、表盘b、表把c以及主要由透明表盖10、主体套壳20、表耳圈30和底盖40等部件组成的表壳a;表耳圈30包括一耳仔圈部31和两组对称地分布于耳仔圈部31的外周壁上以用于连接表带的表带耳仔,每组表带耳仔均由两个相互间呈对称分布的耳仔部32组合而成;同时,在主体套壳20的顶端端口面的轮廓边沿开设有一轴向截面形状呈“L”形的第一阶梯槽21,第一阶梯槽21的轴向槽面与透明表盖10的外周壁紧密贴附,且透明表盖10将表盘b的轮廓边沿压合于第一阶梯槽21的径向槽面上;在主体套壳20的底端端口面上开设有一用于供耳仔圈部31对位嵌合的嵌位环槽22,并同时在主体套壳20的底端周壁上还开设有用于供耳仔部32的根部贯穿分布的嵌位缺口槽23,在底盖40的顶面上沿底盖40的轴向方向向上延伸后形成有一由主体套壳20的底端端口插套于主体套壳20的底端部内的限位套环41,底盖40通过若干颗贯穿于耳仔圈部31分布的锁底螺丝d与主体套壳20锁固为一体;当主体套壳20的顶端端口和底端端口分别经表盘b和底盖40盖合后,在主体套壳20内形成有用于容置表芯的容置腔e,而表把c则贯穿于主体套壳20的周壁后与表芯相连。

由此,通过改变传统手表表壳主要由一体式的表前盖、表后盖和表周壳等部件拼装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将前述部件(尤其是表周壳)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利用嵌位环槽22为表耳圈30装配于主体套壳20上提供紧凑的结构空间并通过锁底螺丝d将主体套壳20、表耳圈30和底盖40锁合为一体,从而在实现对主体套壳20的底端端口封盖的同时,利用限位套环41来保证三者之间的对位效果;而利用第一阶梯槽21则可为表盘b和透明表盖10提供嵌套空间以实现对主体套壳20的顶端端口的封盖(当然,表盘b与透明表盖10可采用黏贴的方式与主体套壳20进行固定,也可利用部件之间的结构膨胀效应进行相互间的对位固定)。基于此,由于表壳a的主要组成部件采用的是分体式结构(即:由多个部件装配而成),在对表壳a进行加工时只需独立地加工其组成部件即可,有利于提高对表壳a加工(如打磨)和组装的便利性,从而可避免表壳a的主要组成部件在采用一体式结构时因结构内部存在死角、内角、内棱边等等而增加了对表壳a的加工难度及精度的问题。

由于表耳圈30主要是用于与表带进行连接,为保证其与主体套壳20及底盖40之间机械连接强度,避免表耳圈30发生错位或者脱落的问题,本实施例的耳仔圈部31还通过若干个位于底盖40的顶面侧的锁耳螺丝f与主体套壳20紧固为一体。由此,可利用锁耳螺丝f将表耳圈30与主体套壳20作进一步紧固,利用底盖40盖合锁耳螺丝f以实现对锁耳螺丝f的隐藏,从而可避免因增加螺丝而容易对手表的外观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透明表盖10包括面圈框11和面玻璃板12,在面圈框11的顶端端口面上开设有一轴向截面形状呈“L”形的第二阶梯槽13、底端端口面上开设有一轴向截面形状呈“L”形并与面圈框11的端口相通的内阶梯槽14以及一与内阶梯槽14呈同心分布且截面形状呈“L”形的外阶梯槽15;其中,外阶梯槽15的轴向槽面与第一阶梯槽21的轴向槽面紧密贴附、径向槽面与主体套壳20的顶端端口面的边沿紧密贴附,并且在外阶梯槽15的径向槽面与主体套壳20的顶端端口面之间还夹持有一第一密封圈50;表盘b的底面轮廓边沿与内阶梯槽14的槽面紧密贴附,面玻璃板12的底面轮廓边沿与第二阶梯槽13的径向槽面紧密贴附,在面玻璃板12的周壁与第二阶梯槽13的轴向槽面之间还夹持有一第一弹性缓冲圈60。由此,可利用第一弹性缓冲圈60弹性膨胀作用在面玻璃板12置于第二阶梯槽13上后实现与面圈框11的牢固套接,利用第一阶梯槽21的轴向槽壁与外阶梯槽15的轴向槽壁之间以及面玻璃板12与内阶梯槽14的轴向槽壁之间的紧密接触关系可使面圈框11被牢固地夹持并固定在主体套壳20的顶端口内,而利用第一密封圈50则可有效地将面圈框11与主体套壳20之间的径向平面之间的缝隙进行封堵,从而达到良好的防尘防水等密封效果。当然,由于相临近的部件之间由于不会存在内部的死角、内角和棱边等等,可极大地降低透明表盖10的加工难度及加工精度。

为使第一弹性缓冲圈60能够被牢固地夹持于面玻璃板12与面圈框11之间,从而起到良好的膨胀缓冲效果,在第二阶梯槽13的轴向槽面上开设有一环绕第一弹性缓冲圈60分布的第一环形锁槽16,相应地,在第一弹性缓冲圈6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一对位嵌合于第一环形锁槽16内的第一环形锁凸(图中未示出)。

为能够利用面玻璃板12的光折射、透射及反射性能,实现对表盘b上的刻度标识的放大或进行清晰的显示,本实施例的面圈框11的内周壁优选为一平滑的弧形斜面,且面圈框11的顶端端口的口径大于底端端口的口径。

为有效地将主体套壳20的底端口的径向面与底盖40之间的结构缝隙进行封堵,从而进一步提高表壳a的防尘防水等密封性能,在主体套壳20的底端端口面上还开设有一轴向截面呈“L”形且与主体套壳20的底端端口相通的第三阶梯槽24,在第三阶梯槽24的径向槽面、第三阶梯槽24的轴向槽面与底盖40的顶面及限位套环41的周壁之间夹持有一第二密封圈70。

为降低对底盖40的加工难度,本实施例的底盖40也采用分体式结构,即:其包括底圈框42和底盖板43,限位套环41由底圈框42的顶端端口的轮廓边沿沿底圈框42的轴向方向向上延伸后成型,在底圈框42的底端端口面上还开设有第四阶梯槽44,底盖板43的顶面轮廓边沿与第四阶梯槽44的径向槽面紧密贴附,并且在底盖板43的周壁与第四阶梯槽44的轴向槽面之间还夹持有一第二弹性缓冲圈80。从而可利用第四阶梯槽44为底盖板43装配于底圈框42上提供套接空间,并利用第二弹性缓冲圈80的弹性膨胀作用使两者能够牢固地套接为一体。

为避免第二弹性缓冲圈80因受力因素而从底圈框42上脱离,在第四阶梯槽44的轴向槽面上开设有一环绕第二弹性缓冲圈80分布的第二环形锁槽45,相应地,在第二弹性缓冲圈8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一对位嵌合于第二环形锁槽45内的第二环形锁凸(图中未示出)。

作为一个优选方案,为使手表的内部元件(如表芯等)能够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增强手表的外观美感或者趣味性,本实施例的底盖板43可根据具体情况由诸如玻璃等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体。

另外,为增强整个手表的质感或者增强手表的耐磨性等等,本实施例的表壳a(具体为:主体套壳20、表耳圈30、面圈框11、底圈框42、弹性缓冲圈等等)和表把c可根据具体情况优选由钛合金、不锈钢等制作而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