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1959发布日期:2019-08-17 02:0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表主要为单一表盘的简易手表,随着手表功能的日渐丰富,市面上出现了表盘可相对表带掀开的手表,以便更好地实现手表的多功能化,但是,这种设计方式不论是将表盘相对表带掀开形成不同角度的状态还是将表盘与表带重新连接的状态都需要用户手动保持,从而导致使用起来较为麻烦,用户使用体验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通过设置固持结构以使主机本体可相对底盘支架发生翻转并保持不同姿态,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包括:

底盘支架,所述底盘支架包括两第一相对侧,两所述第一相对侧上分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

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对应两所述滑轨分设有旋转连接部,两所述旋转连接部分别配合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滑轨;

当所述旋转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或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发生翻转,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具有不同的姿态;以及

固持结构,所述固持结构被设置成连接所述主机本体以及所述底盘支架,所述固持结构用于提供保持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位于所述不同的姿态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不同的姿态至少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所述固持结构包括第一固持结构和第二固持结构,所述第一固持结构用于提供保持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位于所述第一姿态的作用力,所述第二固持结构用于提供保持所述底盘支架位于所述第二姿态的作用力;

其中,所述第一姿态为所述主机本体叠设于所述底盘支架的姿态,所述第二姿态为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倾斜/或垂直的姿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持结构设于所述底盘支架的所述第一预设位置;

所述主机本体包括两第二相对侧,两所述第二相对侧可相对两所述第一相对侧滑动,所述第二相对侧具有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固持结构设于所述第一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的两所述第二相对侧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位置间隔设置的第二位置,所述旋转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第二固持结构用于在所述旋转连接部滑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并发生翻转时与所述旋转连接部连接,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保持所述第二姿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持结构包括第一扣件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扣件包括扣合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扣合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用于提供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底盘支架扣合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持结构包括固定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被设置成与所述固定件连接,用于提供所述固定件与所述旋转连接部抵接的作用力。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连接部至少设有成角度设置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固定件用于在所述旋转连接部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发生翻转时与所述第一限位面/或所述第二限位面抵接,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形成不同的角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滑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形成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二卡槽形成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不同的姿态至少包括第一姿态、第二姿态以及第三姿态;

所述旋转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发生翻转,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自所述第一姿态翻转至所述第二姿态;

所述旋转连接部自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发生翻转,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自所述第一姿态翻转至所述第二姿态,且在所述主机本体位于所述第二姿态时,所述主机本体可再次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发生翻转,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由所述第二姿态翻转至所述第三姿态;

其中,所述第三姿态为所述主机本体叠设于所述底盘支架的姿态,且所述主机本体位于所述第三姿态时,所述主机本体的用于显示的显示面的朝向与所述主机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姿态的所述显示面的朝向反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盘支架包括底板以及连接于所述底板两侧并形成所述两第一相对侧的两侧板,所述两侧板分设有所述滑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上凸设有凸台,所述底盘支架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侧板上,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凸台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凸台之间形成所述滑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包括具有容置腔的主机壳体以及嵌设有显示屏并与所述主机壳体连接的面盖,所述显示面封盖所述主机壳体的所述容置腔的开口。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机本体上设有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前置摄像模组和后置摄像模组,所述前置摄像模组的取景朝向与所述显示面同向设置,所述后置摄像模组的取景朝向与非显示面同向设置,其中,所述非显示面与所述显示面相对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后置摄像模组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投影位置与所述前置摄像模组在所述显示面上的投影位置对应。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包括:

底盘支架,所述底盘支架包括两第一相对侧,两所述第一相对侧上分设有滑轨,所述滑轨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

主机本体,所述主机本体对应两所述滑轨分设有旋转连接部,两所述旋转连接部分别配合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滑轨;

所述主机本体可滑动连接于所述底盘支架的所述滑轨,且所述主机本体可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在所述滑轨上沿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或自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可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发生翻转,以使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具有不同的姿态;以及

固持结构,所述固持结构被设置成连接所述主机本体以及所述底盘支架,所述固持结构用于提供保持所述主机本体相对所述底盘支架位于所述不同的姿态的作用力。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底盘支架的所述两第一相对侧;或者

所述智能手表包括表带及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底盘支架的所述两第一相对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通过在智能主机内设置连接主机本体与底盘支架的固持结构,利用固持结构给智能主机提供保持主机本体相对于底盘支架位于不同姿态的作用力,以使主机本体可相对于底盘支架保持不同的姿态。采用这种方式,用户可根据不同使用需求把主机本体相对底盘支架翻转成不同的使用姿态,从而大大优化智能手表的功能使用。

当需要使用拍照或者扫码功能时,可将主机本体滑动至指定位置并将其翻转成适合拍照的角度,固持结构可使主机本体保持翻转后的姿态,即可将摄像模组对准用户所需的方向进行拍照或扫码,以解决传统的智能手表只能拍摄固定方向或扭动手臂来调整拍摄角度和扫码方向等使用不够灵活带来的不便之处。且因设置具有前置摄像模组与后置摄像模组的双摄像模组,可丰富拍摄功能,以可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下的不同拍摄需求,这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对于智能手表的使用体验。

此外,在使用视频或通话等发热量较大的功能时,固持结构可使主机本体相对于底盘支架保持倾斜/垂直,从而使得发热源可不直接接触皮肤,同时有利于主机本体的快速散热,提高整体散热效果。而当用户无需使用智能主机时,固持结构可使智能主机保持主机本体叠设于底盘支架且主机本体的显示面朝向底盘支架的姿态,这样,显示面不再朝上设置,从而能够对显示面起到保护作用,降低了刮花或碎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位于第一姿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在第二预设位置翻转至位于第二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在第一预设位置翻转至位于第二姿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底盘支架的相对侧上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第一固持结构保持主机本体相对底盘支架位于第一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第一固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旋转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第二固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底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位于第三姿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由第三姿态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由第三姿态翻转为第二姿态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主机本体位于第一姿态时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主机本体位于第二姿态时摄像模组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位于第三姿态时摄像模组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由第三姿态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智能主机的主机本体由第三姿态翻转为第二姿态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公开的智能手表位于第一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公开的智能手表的主机本体在第一预设位置翻转成位于第二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公开的智能手表的主机本体在第二预设位置翻转成位于第二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通过设置固持结构以使主机本体可相对底盘支架发生翻转并保持不同姿态,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包括底盘支架,底盘支架包括两第一相对侧,两第一相对侧上分设有滑轨,滑轨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

主机本体,主机本体对应两滑轨分设有旋转连接部,两旋转连接部分别配合连接于对应的滑轨;

当旋转连接部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或第二预设位置时,主机本体可相对底盘支架发生翻转,以使主机本体相对底盘支架具有不同的姿态;以及

固持结构,固持结构被设置成连接主机本体以及底盘支架,固持结构用于提供保持主机本体相对底盘支架位于不同的姿态的作用力。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且显示面21背离底盘支架1的状态、图2为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由第一姿态绕第二预设位置112翻转至显示面21倾斜于/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的状态、图3为主机本体2相对于底盘支架1侧向滑移至第一预设位置的状态、图4为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绕第一预设位置111翻转至显示面21倾斜于/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的状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10,该智能主机10包括底盘支架1、主机本体2以及固持结构。其中,底盘支架1包括两第一相对侧11,两第一相对侧11上分设有滑轨12,滑轨12具有第一预设位置111和第二预设位置112。主机本体2对应两滑轨12分设有旋转连接部23,两旋转连接部23分别配合连接于对应的滑轨12;当旋转连接部23位于第一预设位置111/或第二预设位置112时,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具有不同的姿态;以及固持结构被设置成连接主机本体2以及底盘支架1,固持结构用于提供保持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位于不同的姿态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不论旋转连接部23位于第一预设位置111还是第二预设位置112,主机本体2都可以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且该翻转的姿态可相同也可不同。

通过该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后发生翻转的方式,用户可根据不同使用需求把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翻转成不同的使用姿态,从而大大优化智能手表的功能使用。

本发明的智能主机10可应用于智能手表,当本发明的智能主机10应用于智能手表时,其主机本体2可作为智能手表的主机使用,而底盘支架1则可作为连接表带20的部件使用,在固持结构的作用下,主机本体2可相对于底盘支架1保持不同姿态,即主机本体2可相对表带20保持不同姿态。具体地,本发明的主机本体2不仅包括主板、用于实现触控、显示功能的触控屏/或显示面、对主板、触控屏/显示面进行供电的电池、实现主机本体的拍摄功能的拍摄装置、实现主机本体的通信功能的通信器件(例如无线通信器件、蓝牙通信器件、红外通信器件等)、实现主机本体的检测功能的传感器(例如重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紫外线检测器、玩水检测识别模块)、实现对用户的心率进行检测的心率检测器、实现主机本体的定时功能的定时器、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的元件,例如指纹模组、面部识别模组,以及实现音频输入和/或输出的麦克风、扬声器等。应该得知的是,上述各器件、功能模组均设于主机本体内部,且与主板电连接,通过主板实现对这些器件、功能模组的控制,进而控制其实现对应的功能。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机本体2是有别于传统的手表的仅能实现时间显示、定时等功能的表盘的。

结合图3、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该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的两第一相对侧11滑动,该底盘支架1的两第一相对侧11均设有滑轨12,该主机本体2可滑动设于该滑轨12。具体地,该滑轨12可由设置在底盘支架1的两第一相对侧11上的滑槽或者是凸设在底盘支架1的两第一相对侧11上的凸台形成。优选地,该滑轨12由凸设在底盘支架1的两第一相对侧11上的凸台形成。

更进一步地,为了便于限定主机本体2在滑轨12上的滑动位置,滑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设有第一卡槽121,第一卡槽121形成第一预设位置111,第二端部设有第二卡槽122,第二卡槽122形成第二预设位置112。

由此可知,由于第一预设位置111和第二预设位置112分设于滑轨12的相对两端,因此,在第一预设位置111和第二预设位置112发生翻转时,若其发生翻转的姿态相同,其发生翻转的方向应为反向。

其中,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的不同姿态至少包括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其中,第一姿态为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的姿态,即,此时,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大致平行于底盘支架1,在此姿态下,该主机本体2应用于智能手表时与普通的手表主机使用无异。第二姿态为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倾斜/或垂直的姿态,即,此时,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倾斜/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

具体地,当旋转连接部23位于第二预设位置112时,此时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位于第一姿态,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大致平行于底盘支架1且朝上设置(如图1纸面方向向上),若旋转连接部23在第二卡槽122内发生翻转,使得主机本体2由第一姿态翻转至第二姿态,则此时,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倾斜/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且显示面21朝向底盘支架1的外侧。

当旋转连接部23自第二预设位置112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并发生翻转时,则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由大致平行于底盘支架1翻转至倾斜/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此时,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朝向底盘支架1的内侧。

上述两种情况,可根据用户的佩戴习惯选择是在第二预设位置112直接翻转还是先自第二预设位置112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后再发生翻转,本发明实施例不做限定。

结合图5、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持结构为智能主机提供保持第一姿态和第二姿态的作用力。具体地,由于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具有不同的姿态,因此,固持结构包括第一固持结构31和第二固持结构32,第一固持结构31用于提供保持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位于第一姿态的作用力,即在第一固持结构31的作用下,主机本体2可相对于底盘支架1保持第一姿态。第二固持结构32用于提供保持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位于第二姿态的作用力,即在第二固持结构32的作用下,主机本体2可相对于底盘支架1保持第二姿态。

结合图3、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使主机本体2可相对于底盘支架1发生侧向滑移,主机本体2包括两第二相对侧22,两第二相对侧22可相对两第一相对侧11滑动。其中,第二相对侧22具有第一位置,且第一位置位于主机本体2非转动的一端,第一固持结构31设于第一位置。当主机本体2相对于底盘支架1保持第一姿态时,设于第一位置的第一固持结构31扣合于底盘支架1的第一相对侧11,此时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上,且第一固持结构31为智能主机提供保持主机本体2相对于底盘支架1位于第一姿态的作用力。也就是说,当用户无需使用智能主机或者是想将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保持在第一姿态时,由于第一固持结构31的固持作用,该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不再发生相对滑动。

进一步地,在主机本体2的第二相对侧22上设有凹槽或卡孔,该凹槽或卡孔所在的位置形成该第一位置,该第一固持结构31部分卡设在该凹槽或卡孔内。具体地,该主机本体2的第二相对侧22上开设有卡孔,该第一固持结构31为部分设于该卡孔内的扣件结构,包括第一扣件及第一弹性件312,第一扣件包括扣合部31a和连接部31b,第一弹性件312连接于扣合部31a和连接部31b之间,用于提供扣合部31a与底盘支架1扣合的作用力。其中,连接部31b完全卡合于该卡孔内,该连接部31b的内部为中空设计,以便于该第一弹性件312的设置。优选地,该第一弹性件312的一端连接于该连接部31b的内壁面,该扣合部31a卡设于该连接部,该扣合部31a部分伸出该连接部31b的中空部外,且该扣合部31a可在外力的作用力下挤压该第一弹性件312以使该扣合部31a全部位于该连接部31b的中空部内,该扣合部31a可用于在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位于第一姿态时,与该底盘支架1的第一相对侧11上的第一卡槽121扣合连接,以实现保持该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保持该第一姿态。

优选地,第一固持结构31选用球形扣结构,其中,扣合部31a为一个球体,可减弱扣合部31a在扣合过程中对的底盘支架1的摩擦。第一固持结构31还可以选用其它替代方案,如按键式扣合的固持方式。

优选地,该第一固持结构31可为两个,分设于主机本体2的两个第二相对侧22。

以下对该第一固持结构31的固持过程详细描述:

在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位于第一姿态时,该第一弹性件312处于预压状态,该扣合部31a在该第一弹性件312的预压作用下保持扣合于该底盘支架1的状态不变,此时,该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保持该第一姿态不变。而当用户需使得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可滑动且可翻转时,则需解除扣合部31a与底盘支架1的扣合作用,此时,用户可通过施加外力使得该扣合部31a与底盘支架1的第一卡槽121分离。具体地,由于扣合部31a为球体,所以扣合部31a的球体与滑轨12的端部成角度抵接,当用户手动推动该主机本体2时,该扣合部31a受到的推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滑轨12的侧向推力和垂直于第一弹性件312的挤压力,当用户推动该主机本体2使得该挤压力大于第一弹性件312对扣合部31a的预压作用时,第一弹性件312受到挤压而带动扣合部31a沿朝向连接部31b的内部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扣合部31a整个被压回到连接部31b内,此时,由于第一固持结构31无凸出部分用于扣合在底盘支架1的第一卡槽内,因此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滑动。

再次结合图1、图3以及图4所示,当用户需使用该主机本体2使其相对底盘支架1能够形成角度以便于操作显示面21、拍摄装置时,则可通过将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沿其第一相对侧11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则此时,主机本体2不再完全叠设于底盘支架1。当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滑动至该第一预设位置111时,则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从而得到第二姿态。即,第二姿态为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翻转至显示面倾斜于/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的姿态(如图4所示),即此时,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之间形成角度,该角度可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调整为锐角、直角或者是钝角等。

进一步地,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在第一相对侧11上滑动并在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时可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为保持主机本体2相对于底盘支架1翻转后的姿态,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具有不同的姿态,将第二固持结构32设于底盘支架1的第一预设位置111,此时,第二固持结构32为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在第一预设位置111发生翻转后提供保持该翻转姿态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主机本体2的两第二相对侧22还具有与第一位置间隔设置的第二位置,且第二位置位于主机本体2相对于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的一端,即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设于主机本体2上相对的两端。其中,第二位置由设置在主机本体2的第二相对侧22上的卡孔形成,且第二位置与第一位置相对于主机本体2的中心近似对称设置,第二位置的卡孔设有旋转连接部23(如图8)。

进一步地,旋转连接部23滑动连接于两第一相对侧11,且在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时,旋转连接部23可相对第一相对侧11发生翻转。具体地,在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位于第一姿态时,旋转连接部23位于卡合于第二卡槽122,即,旋转连接部23位于第二预设位置112,在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由第二预设位置112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时,即是旋转连接部23由第二卡槽122沿滑轨12滑动至第一卡槽121。

更进一步地,第二固持结构32设于底盘支架1的第一相对侧11,用于在旋转连接部23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并发生翻转时与旋转连接部23抵接,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保持第二姿态。

结合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持结构32包括固定件321及第二弹性件322,第二弹性件322被设置成与固定件321连接,用于提供固定件321与旋转连接部23抵接的作用力。第二弹性件322的一端连接于底盘支架1,另一端与固定件321连接。固定件321朝向旋转连接部23,并且固定件321用于与旋转连接部23抵接。优选地,第二弹性件322可选用弹簧,弹簧灵活度高,伸展性好,在翻转过程中,弹簧因自身具有弹性作用而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减少第二弹性件322在伸缩过程中对智能主机2产生的振动。此外,因弹簧的弹性作用,第二固持结构32可牢牢地抵接于于底盘支架1。

进一步地,为了使主机本体2的第一相对侧11上更稳定地侧向滑移以及更好地保持翻转后的姿态,旋转连接部23至少设有成角度设置的第一限位面231和第二限位面232(如图8)。其中,该第一限位面231和第二限位面232设于旋转连接部23中与第一相对侧卡合的轴接部23a,且该第一限位面231和第二限位面232均可为多个,每一个第一限位面231和第二限位面232之间均成角度设置,且为了实现对该主机本体2的限位,该第一限位面231和第二限位面232的面积可设置为相等或不等。

具体地,由于第二固持结构32用于在旋转连接部23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时与第一限位面231/或第二限位面232抵接,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获得不同的限位角度。例如,设置该第二限位面232的面积大于第一限位面231的面积,当第二固持结构32抵接于该第一限位面231时,则此时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可位于30~80°之间的角度,而当第二固持结构32抵接于第二限位面232时,则此时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可位于80~120°的角度。且优选地,为了符合用户对于显示面21的操作和观看习惯,当第二固持结构抵接于第二限位面232时,则该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可位于90°的角度,此时,该显示面21垂直于底盘支架1设置。

进一步地,底盘支架1包括底板13以及连接于底板13两侧并形成两第一相对侧11的两侧板14,两侧板分设有滑轨12。其中,两侧板14上均凸设有凸台141,底盘支架1还包括固定板15,固定板15设于侧板14上,且固定板15与凸台141相对且间隔设置,固定板15与凸台141之间形成滑轨12。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主机本体2相对滑轨12的滑动,该主机本体2的旋转连接部23卡设且轴接于对应的滑轨12中。具体地,在主机本体2相对滑轨12滑动的过程中,其实质是旋转连接部23相对于滑轨12在滑动。即,在第一姿态时,旋转连接部23位于滑轨12的第二预设位置112;在需要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转动时,则旋转连接部23沿滑轨12的第二预设位置112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并发生翻转。也就是说,在旋转连接部23滑动至第一预设位111置时,旋转连接部23会卡设于该第一卡槽121内,此时,用户可施力使得旋转连接部23发生翻转,从而在旋转连接部23发生翻转后,由于第一卡槽121的设置,旋转连接部23在旋转过程中能够大致固定在该第一预设位置111,而不会由第一预设位置111向第二预设位置112滑动。

更优选地,该第一卡槽121应为与旋转连接部23大致匹配的圆形槽,以便于旋转连接部23的卡设。该旋转连接部23为两个,分设于主机本体2的两第二相对侧22,因此,对应的,该第二固持结构32也对应为两个。

进一步地,该旋转连接部23还包括除轴接部23a以外的主机连接部23b,主机连接部23b固设于主机本体2,使得旋转连接部23与主机本体2组合成一体,即主机本体2与旋转连接部23的运动姿态保持一致,从而当旋转连接部23在滑轨12上滑动或在第一卡槽121内转动时,主机本体2可相对于底盘支架1侧向滑动或相对于底盘支架1实现翻转。轴接部23a卡设且轴接于对应的滑轨12中,第一限位面231/或第二限位面232设于轴接部23a上,轴接部23a在滑轨12上可实现滑行但不可实现翻转,以确保主机本体2在滑移过程中与底盘支架1保持平行,不至因在滑移过程中发生翻转而刮擦底盘支架1。

主机本体2相对于底盘支架1的不同姿态还包括第三姿态,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时,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以使主机本体2由第一姿态翻转至第二姿态,且在主机本体2翻转至第二姿态时,主机本体2可再次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以使主机本体2由第二姿态翻转至第三姿态;

其中,第三姿态为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的姿态,且主机本体2位于第三姿态时,主机本体2的用于显示的显示面21的朝向与主机本体2位于第一姿态的显示面21的朝向反向。

进一步地,主机本体2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发生翻转并且主机本体2由第一姿态翻转至第二姿态时,旋转连接部23滑动至第一卡槽121并在第一卡槽121发生翻转,第一固持结构31的扣合部31a扣合于第二卡槽122,此时,第一固持结构31为智能主机提供保持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的第三姿态的作用力。同理,当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且位于第一姿态时,旋转连接部23位于第二预设位置112的第二卡槽122内,第一固持结构31卡合于第一预设位置111的第一卡槽121,此时,第一固持结构31为智能主机提供保持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的第一姿态的作用力。

以下对其中不同翻转方式的翻转过程做详细描述:

结合图1至图4、图11、图12所示,以主机本体2位于第一姿态时旋转连接部23的轴接部23a位于第二预设位置112,即,旋转连接部23卡设于第二端部的第二卡槽122为例:

第一姿态-第二姿态:施力将主机本体2沿平行于底盘支架1方向向垂直于底盘支架1朝上的方向推动,旋转连接部23的轴接部23a在第二卡槽122内轴向转动,此时,主机本体2相对于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朝向底盘支架1的外侧翻转,显示面21由背离底盘支架1翻转至显示面21倾斜/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实现主机本体2由第一姿态翻转至第二姿态,此时,第一卡槽121内的第二固持结构32抵接于旋转连接部23的限位面,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于底盘支架1保持第二姿态,此时,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朝向底盘支架1外侧。

第一姿态-第二姿态-第三姿态-第二姿态-第一姿态:施力将主机本体2沿平行于底盘支架1方向向第一端部所在的一侧推动,旋转连接部23的轴接部23a自第二卡槽122沿滑轨12滑移至第一卡槽121并卡合于第一卡槽121,施力将主机本体2朝上翻转,显示面21由背离底盘支架1翻转至显示面21倾斜/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实现主机本体2由第一姿态翻转至第二姿态,此时,第二固持结构32抵接于旋转连接部23的限位面,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于底盘支架1保持第二姿态(此时,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朝向底盘支架1内侧)。再次施力将主机本体2由显示面21倾斜/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翻转至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且显示面21朝向底盘支架1,实现主机本体2由第二姿态翻转至第三姿态。

由第三姿态翻转回第一姿态包括以下2种翻转方式:

①施力将主机本体2沿平行于底盘支架1方向向第二端部所在的一侧推动,旋转连接部23的轴接部23a沿第一预设位置111对应的第一卡槽121沿滑轨12滑移至第二卡槽122并卡合于第二卡槽122,施力将主机本体2朝上翻转,显示面21由朝向底盘支架1翻转至显示面21背离底盘支架1且倾斜/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主机本体2由第三姿态翻转为第二姿态;再次施力将主机本体2由显示面21背离底盘支架1且倾斜/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翻转至显示面21背离且平行于底盘支架1,主机本体2由第二姿态回复至第一姿态。

②施力向垂直于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推动主机本体2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于底盘支架1由第三姿态翻转为第二姿态,再次施力使得主机本体2由第二姿态翻转回旋转连接部23的轴接部23a卡合于第一卡槽121且主机本体2平行于底盘支架1的姿态,然后施力将主机本体2沿平行于底盘支架1方向向第二端部所在的一侧推动主机本体2,主机本体2回复至第一姿态。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主机本体2还包括具有容置腔的主机壳体24以及嵌设有显示屏25并与主机壳体24连接的面盖26,显示屏25封盖主机壳体24的容置腔的开口。其中,显示面21为显示屏25的表面。面盖26用于连接主机壳体24与显示屏25,面盖26设为上窄下宽的弧形结构,较窄的一端设为第一面盖端261,第一面盖端261用于嵌设显示屏25,避免当主机本体2的侧面发生撞击时撞击力直接作用于显示屏25。较宽的一端设为第二面盖端262,第二面盖端262与主机壳体24连接,以增大主机壳体24的容纳腔面积,减少主机壳体24的厚度,使主机本体2的外观更轻薄。

进一步地,显示屏25通过粘胶层粘贴嵌设于面盖26的第一面盖端261,显示面21的表面略低于第一面盖端261的外沿,当主机本体2位于第一姿态时,可以在用户不慎将主机本体2与外界发生碰撞时,可利用第一面盖端261外凸于显示面21而避免显示屏25直接与外界发生碰撞;其次,在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平行且朝向底盘支架1进行侧向滑动时,可避免显示面21直接与底盘支架1发生滑动摩擦,以避免刮花显示屏25。第二面盖端262通过粘胶层粘贴嵌设于主机壳体24。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通过在智能主机内设置固持结构以及具有滑轨12和卡槽的底盘支架1,以使得主机本体2可相对于底盘支架1发生侧向滑移和翻转,在第一固持结构31的作用下,可保持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的姿态,在第二固持结构32的作用下,可保持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倾斜/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的姿态,以优化智能手表功能的使用。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5至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与实施例二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的区别之处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机本体2上的摄像模组可包括前置摄像模组27和/或后置摄像模组28。为了丰富拍摄功能以及使该主机本体2在处于不同姿态时均可实现拍摄,将摄像模组设置为包括前置摄像模组27和后置摄像模组28的双摄像模组结构。

进一步地,主机本体2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面21和非显示面29。该前置摄像模组27朝向显示面21设置,后置摄像模组28朝向该非显示面29设置。具体地,对于本实施例的主机本体2而言,以显示面21为前向方向,以非显示面29作为后向方向,则该主机本体2具有双摄像模组,且该双摄像模组为一前一后设置。这样,在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处于第一姿态时,由于该前置摄像模组27朝向前向方向,该后置摄像模组28朝向后向方向,则该前置摄像模组27可用于拍摄前向方向的景物。而由于该智能主机可应用于智能手表并佩戴在用户手臂上,因此,在第一姿态时,该后置摄像模组28会由于手臂佩戴面的遮挡而无法拍摄到用户想要拍摄的景象。有基于此,本发明可通过将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滑动至该第一预设位置111并发生翻转至并第二姿态,此时,主机本体2不再叠设在底盘支架1上,此时,即使用户佩戴了该智能手表,后置摄像模组28也不会再受到手臂佩戴面的遮挡,则后置摄像模组28同样可应用于拍摄。由此可知,本发明的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的转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因此,在原有的单一摄像模组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后置摄像模组28,使得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滑动翻转后,能够有双摄像模组分别实现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事实上,用户在佩戴该智能手表进行拍摄时,可以通过前置摄像模组27实现用户的自拍、视频通话等功能,而后置摄像模组28则可实现周边的景物拍摄、扫码等功能,因此,配置了双摄像模组的主机本体2可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下的不同拍摄需求,这可以极大地提高用户对于智能手表的使用体验。

应该得知的是,该前置摄像模组27也可以用于实现周边的景物拍摄、扫码等功能,而后置摄像模组28也可用于实现用户的自拍、视频通话等功能。具体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设置。

进一步地,由于该前置摄像模组27朝向该显示面21设置,该后置摄像模组28朝向该非显示面29设置。因此,该前置摄像模组27可设在显示面21的显示范围内或设置在显示面21的显示范围外。优选地,该前置摄像模组27和后置摄像模组28在显示面21上的投影均位于该显示面21的显示范围内。

在本实施例中,前置摄像模组27的取景朝向与显示面21同向设置,后置摄像模组28的取景朝向与非显示面29同向设置,其中,非显示面29与显示面21相对设置。后置摄像模组28在非显示面29的投影位置与前置摄像模组27在显示面21的投影位置对应,显示面21和非显示面29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供摄像模组取景的开口,当我们拍摄时根据取景开口可找到摄像模组的位置,并将摄像模组对准我们需进行拍摄的景物,并在显示面21上观看聚焦摄像模组摄取的景物。因为前置摄像模组27朝向显示面21设置,后置摄像模组28朝向该非显示面29设置,当我们在使用前置摄像模组27拍摄时,因为取景的开口与显示面21在同一面,可快速找到摄像模组所在的位置并对准所需拍摄物进行拍摄。但当使用后置摄像模组28拍摄时,因为用户在拍摄时需观看显示面21以观看或聚焦摄取的景物,所以无法实时掌握摄像模组所在的位置并将其对准拍摄物,这样会造成用户的拍摄不便。因此,可将后置摄像模组28在非显示面29的设置位置与前置摄像模组27在显示面21的设置位置对应,在用户使用后置摄像模组28拍摄时,可通过前置摄像模组27的取景开口知道前置摄像模组27的位置,从而知道后置摄像模组28的位置,以便拍摄取景以及对准调焦距等。同时,拍摄时用户的目光通常垂直于显示面21以便更好地观看所拍摄的景物,因此,可将前置摄像模组27的拍摄方向设为垂直于显示面21,后置摄像模组28的拍摄方向垂直于非显示面29,这样,用户观看显示面21时相当于直接观察拍摄物,使拍摄更方便。

因此,通过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的翻转改变显示面21和非显示面29相对于底盘支架1的角度,且在固持结构的作用下保持显示面21和非显示面29翻转后的姿态,从而改变前置摄像模组27和后置摄像模组28的拍摄方向。由于在第二姿态时,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倾斜或垂直设置,则此时,主机本体2远离用户的手臂,即在此姿态下,用户可使用视频通话、拍摄、阅读等发热量较大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通过在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上设置包括前置摄像模组27和后置摄像模组28的双摄像模组模式,以丰富拍摄功能,又因为在固持结构的作用下可保持主机本体2的显示面21倾斜/或垂直于底盘支架1,从而改变前置摄像模组27和后置摄像模组28的拍摄方向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下的不同拍摄需求,以及极大地高用户对于智能手表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四

参见图1至图5、图11至图13,本发明实施例四公开了一种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包括底盘支架1,底盘支架1包括两第一相对侧11,两第一相对侧11上分设有滑轨12,滑轨12具有第一预设位置111和第二预设位置112;

主机本体2,主机本体2对应两滑轨12分设有旋转连接部23,两旋转连接部23分别配合连接于对应的滑轨12;

主机本体2可滑动连接于底盘支架1的滑轨12,且主机本体2可相对底盘支架1在滑轨12上沿第二预设位置112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或自第一预设位置111滑动至第二预设位置112时可相对底盘支架1发生翻转,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具有不同的姿态;以及

固持结构,固持结构被设置成连接主机本体2以及底盘支架1,固持结构用于提供保持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位于不同的姿态的作用力。

本实施例四中的侧向滑动翻转的方式与实施例二中描述的滑动翻转方式相同,故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其滑动翻转的过程。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21、图22以及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公开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的智能手表,图21为智能手表处于第一姿态,图22为智能手表的主机本体2在第一预设位置111翻转成位于第二姿态,图23是智能手表的主机本体2在第二预设位置112翻转成位于第二姿态。本发明实施例五公开的智能手表可包括上述实施例三的智能主机以及表带20。两表带20分别连接于底盘支架1的两第一相对侧11的外侧,表带20与底盘支架1可固定或者是转动连接。

具体地,由于表带20连接于底盘支架1的两第一相对侧11,因此,在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在第一相对侧11的第一预设位置111和第二预设位置112之间滑动时,主机本体2相对于表带20左右滑动。主机本体2由第一姿态翻转至第二姿态的过程中,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在相对侧的第二预设位置112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主机本体2相对于表带20由左侧位置往右侧(如图21的纸面方向向右)滑动,当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111,主机本体2发生翻转,得到第二姿态(如图22所示),此时,显示屏25朝向底盘支架1的内侧,即前置摄像模组27朝向底盘支架1的内侧,后置摄像模组28朝向底盘支架1的外侧。

此外,主机本体2也可在相对底盘支架1在第一相对侧11的第二预设位置112发生翻转,此时主机本体2不相对于表带20左右侧移动,由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的第一姿态直接翻转为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倾斜/或垂直的第二姿态(如图23所示),此时,显示屏25朝向底盘支架1的外侧,即前置摄像模组27朝向底盘支架1的外侧,后置摄像模组28朝向底盘支架1的内侧。

由此可知,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的滑动方向以及翻转方向与表带20与底盘支架1连接的方向不同向,这样,在主机本体2相对底盘支架1滑动时,不仅不会影响表带20的佩戴,同时也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且采用侧向滑移的方式,手表的结构设计更加方便合理。

此外,对于主机结构10的设计和使用请参见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施例五提供的智能手表,通过设置固持结构,以使主机本体2相对于底盘支架1发生侧向滑移翻转后可保持不同姿态的智能主机10,主机本体2可相对表带20向侧向移动和翻转并保持该翻转后的姿态,即用户在佩戴具有该智能主机10的智能手表时,可将主机本体2相对手臂移动翻转成所需使用的姿态,以方便该智能手表的使用。与此同时,主机翻转后的姿态可使用于部分发热量较大的功能,使发热源不直接接触手臂。且在不需要使用显示面21的功能时可将显示面21翻转为平行且朝向于底盘支架1,以保护显示面21。此外,因为在主机本体2与用户的手臂之间增设了底盘支架1,在主机本体2叠设于底盘支架1的日常佩戴状态下,底盘支架1可帮助导热以及加快主机本体2的散热,减少主机本体2对皮肤的直接传热量。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该智能手表包括实施例四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10及表带20,该表带20连接于智能主机10的底盘支架1。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智能手表,其智能主机的结构及实现翻转的方式可参见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的描述,而对于表带的结构请参见实施例五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实现侧向滑移翻转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