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球仪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9362发布日期:2019-05-11 00:3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球仪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时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球仪钟。



背景技术: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24个时区包括中时区(零时区)、东1-12区,西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12区各跨经度7.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例如,我国东8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7区的时间快1 小时,而比日本东9区的时间慢1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前拨1小时(比如2点拨到1点);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后拨1小时(比如1点拨到2点)。

目前宾馆、酒店、机场等都是采用长排挂钟显示世界时间,这种显示方式不仅显示的国家地方太少而且占据面积很大,难以挂进宾厅、办公室、会议室等地方,也不方便观看。而一般“地球仪”主要是用于教学或摆件装饰,不具备钟表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地球仪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世界时钟占地面积大且只能平面显示,不能立体直观显示世界各地区时间变化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地球仪钟,所述地球仪钟包括24小时制时钟机芯、时钟转轴、时钟转轴固定条、地球仪、地球仪固定环和底座,所述地球仪设置于地球仪固定环中且地球仪地轴竖直设置,所述24小时制时钟机芯的机芯轴沿竖直方向朝下延伸且与所述时钟转轴同轴相连,所述时钟转轴由上至下穿过所述地球仪固定环的上端且与所述地球仪的北极极点相连,所述时钟转轴固定条上端与所述时钟转轴相连而下段插入所述地球仪中以带动地球仪旋转,所述地球仪的下端通过穿过所述地球仪固定环的底座转轴与所述底座相连,所述地球仪沿赤道一圈设置有24小时制的时刻标识环带,所述时刻标识环带与所述地球仪固定连接或可转动连接自由设定时区。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地球仪钟还设置有一条或多条间隔所述地球仪表面的弧形时钟指针用于自定义时区时间,所述弧形时钟指针为活动件且下端通过套在底座转轴外周的圆环与底座转轴相连以使弧形时钟指针可绕底座转轴转动,所述弧形时钟指针可设置时区标识。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时钟转轴固定条为倒U形,且下端插入所述地球仪中,上端与所述时钟转轴相连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地球仪内部或外部设置有用于照亮半球的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地球仪内部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时刻标识环带发射激光线的光束发射器以替代弧形时钟指针。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地球仪为充气气球,该充气气球的南极端设置有气嘴,所述气嘴外周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底座转轴中设置有与该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地球仪的顶端设置有螺母连接件,所述时钟转轴和时钟转轴固定条的底端与螺母连接件通过第二外螺纹相连;所述地球仪固定环包括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所述上固定环和下固定环的两端通过铰轴相连,所述铰轴通过垂直穿过上固定环、下固定环和铰轴的锁止轴所锁止;所述底座中设置有容纳24小时制时钟机芯、时钟转轴、时钟转轴固定条和放气后的地球仪的储存空间,充气气球与地球仪固定环及时钟转轴的连接处设有隔气垫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球仪钟通过将地球仪与24小时制时钟机芯传动连接,通过24小时制时钟机芯带动地球仪转动,进而使地球仪与地球公转同步,通过观看时刻标识环带的弧形时钟指针就能立体直观地看到全球各地所处的时段,方便快捷,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球仪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地球仪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24小时制时钟机芯 2时钟转轴 3时钟转轴固定条

4地球仪 5地球仪固定环 6底座

7底座转轴 8时刻标识环带 9弧形时钟指针

51铰轴 52锁止轴 53上固定环

54下固定环 61储存空间 91时区标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地球仪钟,如图1所示,所述地球仪钟包括24小时制时钟机芯1、时钟转轴2、时钟转轴固定条3、地球仪4、地球仪固定环5和底座6,所述地球仪4设置于地球仪固定环5中且地球仪4地轴竖直设置,所述24小时制时钟机芯1的机芯轴沿竖直方向朝下延伸且与所述时钟转轴2同轴相连,所述时钟转轴2由上至下穿过所述地球仪固定环5的上端且与所述地球仪4的北极极点相连,所述时钟转轴固定条3 上端与所述时钟转轴2相连而下段插入所述地球仪4中以带动地球仪4 旋转,所述地球仪4的下端通过穿过所述地球仪固定环5的底座转轴7 与所述底座6相连,所述地球仪4沿赤道一圈设置有24小时制的时刻标识环带8,所述时刻标识环带8与所述地球仪4固定连接或可转动连接自由设定时区。

本实施例在现有的“地球仪”赤道线上增加时刻标识环带。标准“地球仪”上已经标显了经纬线和24个时区,每两条经线之间为一个时区。需要在“地球仪”的赤道线上的每两条经线之间再划分出时区的分钟,即标刻出60条小线段(一个小时60分钟),一般视“地球仪”的尺寸大小标刻相应的线段,当“地球仪”尺寸较小时,仅需标刻出6条小线段 (即一条线段代表10分钟)或4条小线段(一条线段代表15分钟)。在每两条地球经线之间(即每个时区)标出阿拉伯数字1—24,代表24个小时。国际日期变更线处于大洋洲的惠灵顿,即世界时区以惠灵顿所在的时区为0点。以设定北京时间为例(北京时间处于世界时区的东八区),那么在“地球仪”上惠灵顿时区的线段上应标刻阿拉伯数字为8,表示早上的8点钟,然后依次向西旋转,在相邻的时区线段上分别标刻9、10、 11、12.....24。由于地球与太阳的关系是每当中午12点钟的时候,太阳光垂直照射在与观察者所在地区,所以当设定北京时间时,正好位于北京的时区应该是12点钟,即在“地球仪”该经线时区上标定为12点钟,其他时区依次往西为曼谷时区13点、达卡时区14点、卡拉奇时区15点...... 智利时区24点。如果要设定美国纽约时间,则需要在纽约所处的位置时区上标定为12点钟,依次往西相邻的时区为墨西哥时区13点、丹佛时区14点......曼谷时区24点。可以将围绕“地球仪”赤道线上的24小时制的时刻标识环带制作成一圈活动的透明塑料件,将24小时数字和时区线段标刻在该透明塑料圈上,该时区圈可以用手转动,以便自由设定不同地理位置的时区。

另外,“地球仪”的摆放应垂直(不偏转角度),应在球的两端有地球仪固定环固定球体,并配有底座。如图1所示,所述地球仪钟还设置有一条或多条间隔所述地球仪4表面的弧形时钟指针9用于自定义时区时间,所述弧形时钟指针9为活动件且下端通过套在底座转轴7外周的圆环与底座转轴7相连以使弧形时钟指针9可绕底座转轴7在需要设定时区时间时手动推动而转动,所述弧形时钟指针9可设置时区标识91,时区标识刚开始可以处于空白状态,以便于根据需要写上“北京时间”、“美国时间”等标识。在连接“地球仪”南北极两端的地球仪固定环上制作一条与地球经线同轴的弧形时钟指针(或称为半球形环状铁丝),该弧形时钟指针为活动件,不会随地球仪转动,但是可以绕底座转轴转动,仅用于设定时区时推动到全球任一时区位置,以作为弧形时钟指针。弧形时钟指针中间(位于“地球仪”赤道位置)一段可以标注为红色(或其他醒目颜色或夜晚发光件),该地球仪钟只用一条指针便可以指示时间的时、分。如仅设定观看一个地区时间,仅需一条弧形时钟指针,一般推动设定到便于观察时间的位置后固定。如果定制时不需要显示多个地区时间,仅需要显时一个时区的时间,也可以在“地球仪”底座上固定一条垂直指针指向时区线段。设定要显示多个时区时间时,便需要制作多个弧形时钟指针作为时区标识用于标注多个时区的时间(弧形时钟指针上挂小标签用于标注“某某地区时间”。最多可以制作24个弧形时钟指针(可标注24个地区时间),如纽约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11小时,可查阅世界时间对照表),多余的弧形时钟指针不用时只需推动弧形时钟指针隐藏在连接“地球仪”两端的地球仪固定环。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地球仪”来直观的显示世界各地的时间,可以自由设定自己想要显示的地区时间,也可以设定显示多个地区时间,由于“地球仪”转动一圈(24 小时)与地球的公转同步,故而在看到自己设定地区时间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个地区处于哪个时间段,属于地球仪与钟表进行的接合。

本实施例将24小时制时钟机芯与“地球仪”接合,可以选用一个24 小时制的石英钟机芯(也可采用机械机芯),将机芯置于“地球仪”球体上方,将机芯时钟转轴朝下放置,时钟转轴应穿透连接“地球仪”的地球仪固定环,成为连接“地球仪”(北极极点处)的一部分轴,在时钟转轴(时钟指针的转轴)上用时钟转轴固定条固定,所述时钟转轴固定条3 为倒U形,且下端插入所述地球仪4中,上端与所述时钟转轴2相连固定,时钟转轴固定条两端弯曲90度插入“地球仪”北极圈附近。当24 小时制时钟机芯的时钟轴转动同时带动“地球仪”转动,转动一圈24小时,“地球仪”也转动了一圈(与地球同步)。石英钟机芯上可以设置有电池盒、调整时间齿轮,可用于调整当前时间(调整时间齿轮转动,地球仪也同步转动)。24小时制时钟机芯是现有的开放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地球仪”南北极两端的地球仪固定环应光滑摩擦力小,便于“地球仪”转时不影响时钟精度。

在地球仪钟制作完成后,显示时间以观看“北京时间”为例:弧形时钟指针或底座指针是固定的,当“地球仪”在24小时制时钟机芯的驱动下转动时,由于“地球仪”赤道线上已标示了时区数字,只需观看弧形时钟指针处于时区的何位置便可以清楚的知道几时、几分了,同时也能了解到地球与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当“地球仪”转动到12点钟时,北京地区即处于12点钟的位置,此时也是太阳阳光的照射与地球的北京处于垂直状态;当指针显示是24点时,“地球仪”上中国地图北京已转到了弧形时钟指针的背面了。无论设定任何一个地区的时间,该地区一定是标定在12点钟。所述地球仪4内部或外部设置有用于照亮半球的照明灯,在“地球仪”内部接入灯光,聚集灯光只照亮设定地区的半球,或在“地球仪”前方设置一束灯光照亮半球,即可以模拟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区分地球上各个地区的白天黑夜状况,也在便于在夜晚观看时间。延伸设计,为了便于夜晚观看时间,所述地球仪4内部设置有用于向所述时刻标识环带8发射激光线的光束发射器以替代弧形时钟指针 9,激光发射器可以为“地球仪”内部镶入的LED激光发射器,朝固定的时区发射一束激光线取代弧形时钟指针。

本实施例的地球仪钟只需要一个改装的“地球仪”(赤道线上标刻时间线段)、一个24小时制时钟机芯(时分轴设固定卡条与“地球仪”相连接)和一条或数条弧形时钟指针(或激光线)。整个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通过新颖的设计,巧妙的解决了“地球仪”的单一功能,且在显示时间的同时,还能方便了解时间与空间、太阳与地球相处位置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时间立体感、现代感、科技感,是生活、教学、学习的实用新型技术。

本实施例的地球仪钟可大可小,不受尺寸大小限制,可以将“地球仪”钟摆放在宾馆、酒店取代长排挂钟,也可摆入大小客房、办公室等场所方便观看,并可以用于中小学进行教学。使功能单一的“地球仪”具有了钟表显示功能的实用价值。当在“地球仪”内部接入灯光,聚集灯光只照亮半球,或在“地球仪”前方设置一束灯光照亮半球,即可以模拟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区分地球上各个地区的白天黑夜状况,也在便于在夜晚观看时间。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容易携带存放的地球仪钟,如图2所示,所述地球仪4 为充气气球,该充气气球的南极端设置有气嘴,所述气嘴外周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底座转轴7中设置有与该第一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地球仪4的顶端设置有螺母连接件,所述时钟转轴2和时钟转轴固定条3的底端与螺母连接件通过第二外螺纹相连;所述地球仪固定环5 包括上固定环53和下固定环54,所述上固定环53和下固定环54的两端通过铰轴51相连,所述铰轴51通过垂直穿过上固定环53、下固定环54 和铰轴51的锁止轴52所锁止;所述底座6中设置有容纳24小时制时钟机芯1、时钟转轴2、时钟转轴固定条3和放气后的地球仪4的储存空间 61,充气气球与地球仪固定环5及时钟转轴2的连接处设有隔气垫坑。

具体使用时,可以先各部件从底座的储存空间中取出,然后将地球仪通过气嘴充气,然后螺旋连接在底座转轴上,然后将上固定环与下固定环绕铰轴转动以形成环形,并通过锁止轴所锁止,接着将时钟转轴穿过上固定环顶端与24小时制时钟机芯相连,接时钟转轴和时钟转轴固定条与螺母连接件相连,螺母连接件可以与地球仪可转动地相连,最后安装弧形时钟指针即可,安装和收纳均很方便。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