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测体温的智能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8765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可测体温的智能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温度测量功能的智能表。
【背景技术】
[0002]请同时参阅美国专利公开号US 2012/0221254 Al (以下简称US’254案)与图1,其公开了一种生理活动数据收集单元(physical acti vity data collect1n unit) 10a,可穿戴于使用者手腕,设有一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sensor) 22a。该温度传感器22a可以测量表内温度,也可以贴近使用者手腕,以测量使用者温度;该案同时公开了该温度传感器22a可以为红外线或电阻式温感元件。但是,该案未具体公开该温度传感器22a的结构和设置位置,并无法确保该温度传感器22a能够贴合使用者体表以取得精确温度。
[0003]请同时参阅美国专利号US 8,436,810 B2与图2,其公开了一种手表,该手表表面结合生理监测装置30b,同样穿戴于使用者手腕,并于腕带(Wrist strap/bracelet) 50b处设有传感器(sensor) 10b,该传感器1b能够取得心跳(Heart rate)、肌肉收缩(Musclecontract1n)、表皮阻力(Skin resistance)、体表温度(Skin temperature)、运动(movement)、呼吸(smell)等数值。但是,该案不但未具体公开该传感器1b的种类型态,更谈不上其结构配置。此外,手腕配戴而采贴近使用者体表取得温度这一方案,其缺陷与US’ 254案雷同,在此不予赘述。
[0004]请同时参阅美国专利公开号US 2002/0109600 Al与图3,其公开了一种活动监测器(smart activity monitor) 30c,同样穿戴于使用者手腕,并内建有温度传感器。但是,该案同样未具体公开该传感器的种类型态和结构配置,也同样存在与US’ 254案雷同的缺陷。
[0005]请同时参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CN203250134U与图4,其公开了一种手表2d,于表壳内设有一微型温度传感器3d。但是,该案同样未具体公开该微型温度传感器3d的种类型态和结构配置,无法确知该微型温度传感器3d如何测量体表温度。
[0006]请同时参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CN203241718U与图5A、图5B,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太阳能手表,于壳体外侧设有一太阳能板40e,且于壳体内侧设有一温度传感器30e,采贴近使用者体表取得温度这一方案,其缺陷与US’ 254案雷同,不予赘述。此外,太阳能板40e为储存热能并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热能的散逸在所难免,尽管二者分别设于该壳体的正反面,但将该太阳能板40e与该温度传感器30e同时组合于同一装置内,合理推论太阳能板40e散逸的热能将使反应灵敏的温度传感器30e更易产生误差。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测体温的智能表,其能够使温度测量的工作范围相当于智能表的表面,提高感温线圈与使用者体表接触的机率和范围,提高效率及降低误差。
[0008]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测体温的智能表,其包括壳体、感温线圈、以及控制单元;壳体设有显示部,感温线圈以至少环绕一圈的方式设置于显示部且显露于外部,控制单元容设于壳体内且电连接至壳体的显示部,并且,该控制单元至少设有温度传感器和微处理模块,温度传感器电连接至微处理模块,微处理模块具有振荡器,以用于计时;感温线圈与温度传感器接触,以进行热传导,由此,温度传感器经热传导产生热信号,通过微处理模块处理该热信号,使检测温度值显示于该显示部。
[0009]优选:显示部呈预定构形而且沿该预定构形定义有周部,感温线圈设置于该周部。
[0010]优选:感温线圈定义有顶侧,该感温线圈的顶侧具有高度差,而略高于显示部的表面。
[0011]优选:感温线圈的末端伸入壳体的内部而与温度传感器接触。
[0012]优选:控制单元包括警示元件,该警示元件电连接至微处理模块。
[0013]优选:控制单元包括与微处理模块电连接的无线传输元件,该无线传输元件能够将检测温度值上传至云端。
[0014]优选:该可测体温的智能表进一步包括穿戴结构,该穿戴结构结合至壳体。
[0015]由此,通过感温线圈环绕显示部的设置,使得感温线圈的工作范围相当于智能表的表面,从而提高感温线圈与使用者体表接触的机率及范围,提高效率及降低误差。其一,感温线圈与使用者体表稳定接触,较有效率且准确地达成热平衡;其二,避免因使用者体表温度局部不均或因表面设计而产生接触面积的局限,由此导致存在误测。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第一公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第二公知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8]图3为第三公知技术的简单示意图;
[0019]图4为第四公知技术的工作原理图;
[0020]图5A为第五公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B为图5A的后视图;
[0022]图6为本发明可测体温的智能表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7为本发明可测体温的智能表的结构方块图;
[0024]图8为本发明可测体温的智能表的使用示意图;
[0025]图9为本发明可测体温的智能表的侧视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发明智能表的测温流程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1...壳体
[0029]11...显示部
[0030]111...周部
[0031]112...顶表面
[0032]2...穿戴结构
[0033]3...感温线圈
[0034]31...顶侧
[0035]4...控制单元
[0036]41...温度传感器
[0037]42...微处理模块
[0038]421...微处理器
[0039]422...振荡器
[0040]423...信号处理单元
[0041]424...人机接口程序
[0042]425...测温程序
[0043]43...无线传输元件
[0044]44...警示元件
[0045]9...使用者
[0046]91...腕处
[0047]92...额头
[0048]Sh...热信号
[0049]Sd...数字信号
[0050]S200...主程序
【具体实施方式】
[0051]请参阅图6?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测体温的智能表,包括有:互相结合的壳体I与穿戴结构2、感温线圈3、以及控制单元4。壳体I与穿戴结构2呈能够一体成型或为可拆式的连结,且壳体I与穿戴结构2的连结方式并无限定;通常,壳体I用于与使用者腕处91接触,穿戴结构2则将壳体I保持于使用者腕处91,使壳体I能够随使用者作动而不脱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