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单元以及便携型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77164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天线单元以及便携型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能够在不有损显示部的视觉辨认性的情况下确保高充电效率的天线单元以及便携型电子设备。具备:外体(21);显示部(12),其设于外体(21)的一侧,并显示信息;天线(18),其设于外体(21)的另一侧,并与显示部(12)隔开间隔地相向配置;以及内体(22),其容纳天线(18),且能够相对于外体(21)向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移动。其特征在于,外体(21)具备向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皮带连接部(25、25),内体(22)通过向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移动而从外体(21)突出,内体(22)的从外体(21)突出的尺寸比皮带连接部(25、25)的从外体(21)突出的尺寸大。
【专利说明】
天线单元以及便携型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天线单元以及便携型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以电子钟表为首的各种电子设备中,不利用布线直接连接充电器,而是例如利用电磁感应的非接触充电方式正在普及。
[0003]非接触充电用的充电器具备供电线圈、和覆盖供电线圈的盖板。另一方面,电子设备在框体内具备受电线圈。
[0004]在对充电器的供电线圈通电的状态下,若使电子设备接近盖板,则在供电线圈与受电线圈之间产生电磁感应,在受电线圈侧产生电力(感应电动势)。在电子设备中,通过在供电线圈中产生的电力,对内置于电子设备的电池进行充电。
[0005]在此,为了提高充电效率,优选地使供电线圈和受电线圈尽量接近。从而,例如在电子设备中,使设有供电线圈的一侧的面为平坦面,并将电子设备载置于充电器的盖板上,使电子设备直接接触盖板即可。
[0006]另外,各种电子设备多在设有受电线圈的一侧形成有各种凹凸。例如在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情况下,受电线圈与驱动钟表的机芯(movement)—同容纳于本体壳体内。在本体壳体设置皮带连接部,该皮带连接部供用于将手表型电子钟表佩戴于手腕的皮带连接。皮带连接部一般而言以从本体壳体斜向地突出的方式设置。由此,本体壳体的壳体背面和皮带结合部沿着手腕的表面,因而将手表型电子钟表佩戴于手腕时的稳定感、佩戴感提高。
[0007]然而,若皮带结合部斜向地突出,则在将手表型电子钟表放置于充电器的盖板上时,皮带结合部接触盖板。因此,在手表型电子钟表的壳体背面与充电器的盖板之间产生间隙,供电线圈和受电线圈的距离较远,充电效率降低。
[0008]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在手表的本体壳体的正面侧具备内置有线圈(天线)的盖体,且该盖体与本体壳体经由铰链连结,且能够开闭的构成。
[0009]在此种构成中,通过开闭盖体,能够调整线圈相对于本体壳体的位置。专利文献I中的线圈虽然是通信用的,但可以考虑通过将该线圈与充电用的受电线圈置换,在充电时,能够在打开盖体的状态下调整受电线圈的位置,通过使供电线圈和受电线圈接近来提高充电效率。
[0010]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888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那样的构成中,为了使设于盖体的受电线圈接近充电器的供电线圈,在充电时,需要在打开盖体的状态下使手表翻过来,并载置在充电器的盖板上。
[0012]然而,若将手表型电子钟表在翻过来的状态下载置于充电器的盖板上,则在欲在充电中确认时刻等的情况下,不能够视觉辨认显示部。此种问题不限于手表型电子钟表,若是具备显示部的电子设备,则同样地产生。
[0013]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有损显示部的视觉辨认性的情况下确保高充电效率的天线单元以及便携型电子设备。
[001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天线单元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本体;显示部,其设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并显示信息;天线,其设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显示部隔开间隔地相向配置;以及天线容纳部,其容纳所述天线,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本体向与所述显示部相反的一侧移动。
[0015]根据本发明,在通常使用时,将天线容纳部配置于接近显示部的位置,在充电时,能够使天线容纳部朝与显示部相反的一侧移动。由此,能够在不使显示部朝向充电器侧的情况下使天线接近充电器等的线圈。从而,能够实现能够在不有损显示部的视觉辨认性的情况下确保高充电效率的天线单元。
[0016]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本体具备向与所述显示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凸部,所述天线容纳部通过向与所述显示部相反的一侧移动而从所述壳体本体突出,所述天线容纳部的从所述壳体本体突出的尺寸比所述凸部的从所述壳体本体突出的尺寸大。
[0017]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天线容纳部与凸部相比突出,能够使天线容纳部直接接触充电器。从而,能够实现能够确保更高的充电效率的天线单元。
[0018]另外,其特征在于,具备:施力部件,其向与所述显示部相反的一侧对所述天线容纳部施力;以及保持部件,其在所述天线容纳部位于所述显示部侧的状态下保持所述天线容纳部。
[0019]根据本发明,在通常使用时,在天线容纳部位于显示部侧时,通过利用保持部件覆盖天线容纳部,能够改善外观。另外,在充电时,若解除保持部件,则天线容纳部由于施力部件而欲向与显示部相反的一侧凸出,因而能够使天线容纳部容易地移动。
[0020]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是覆盖所述天线容纳部的盖体。
[0021]根据本发明,在通常使用时,在天线容纳部位于显示部侧时,通过利用盖体覆盖天线容纳部,能够改善外观。另外,在充电时,若打开盖体,则天线容纳部由于施力部件而欲向与显示部相反的一侧凸出,因而能够使天线容纳部容易地移动。
[0022]另外,其特征在于,具备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所述天线容纳部位于所述显示部侧的状态下任意地调节所述天线容纳部与所述壳体本体的相对位置。
[0023]根据本发明,在通常使用时,通过锁定机构,能够在使天线容纳部接近显示部的位置处任意地调节与壳体本体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防止天线容纳部不小心地移动。
[0024]另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由以下部分构成:公螺纹部,其形成于所述天线容纳部以及所述壳体本体中的一者;以及母螺纹部,其形成于所述天线容纳部以及所述壳体本体中的另一者。
[0025]根据本发明,通过使天线容纳部相对于壳体本体旋转,能够使天线容纳部容易地移动。另外,通过牢固地上紧并螺纹接合母螺纹部和公螺纹部,能够简单地构成任意地调节天线容纳部和壳体本体的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
[0026]另外,本发明的便携型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任一种天线单元。
[0027]根据本发明,在便携型电子设备的充电时,能够使容纳于天线容纳部的天线接近充电器。从而,能够实现能够在不有损显示部的视觉辨认性的情况下确保高充电效率的便携型电子设备。
[0028]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通常使用时,将天线容纳部配置于接近显示部的位置,在充电时,能够使天线容纳部朝与显示部相反的一侧移动。由此,能够在不使显示部朝向充电器侧的情况下使天线接近充电器等的线圈。从而,能够实现能够在不有损显示部的视觉辨认性的情况下确保高充电效率的天线单元。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外观立体图。
[0030]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截面图,是示出容纳天线的状态的图。
[0031]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的截面图,是示出使天线突出的状态的图。
[0032]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截面图,是示出容纳天线的状态的图。
[0033]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截面图,是示出使天线突出的状态的图。
[0034]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容纳天线的状态的图。
[0035]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使天线突出的状态的图。
[0036]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容纳天线的状态的图。
[0037]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使天线突出的状态的图。
[0038]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容纳天线的状态的图。
[0039]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使天线突出的状态的图。
[0040]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容纳天线的状态的图。
[0041]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使天线突出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0043]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外观立体图。
[0044]图2是沿着图1的A-A线的截面图,是示出容纳天线的状态的图。
[0045]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的截面图,是示出使天线突出的状态的图。
[0046]如图1所示,手表型电子钟表1A(相当于权利要求的“便携型电子设备”。)具备钟表本体11(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天线单元”。)、以及皮带134、138。
[0047]如图2所示,钟表本体11具备壳体20A、显示部12、容纳于壳体20A内的机芯15、以及天线18。
[0048]显示部12包括成平板状的液晶显示面板等,以显示时刻等信息。
[0049]机芯15具备未图示的驱动单元以及电池等,以控制显示部12的显示信息。
[0050]壳体20A具备外体(外胴)21(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壳体本体” ο )、设于外体21内的内体22(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天线容纳部” ο)、以及背盖23。
[0051 ]外体21成两端开口的筒状。
[0052]在外体21的内周面21f,在沿外体21的中心轴C的方向的一端侧21a,形成有在周方向上连续,且朝内侧突出的突条部21s。在突条部21s的内周面,设有环状的密封部件24。
[0053]另外,在外体21的内周面21f,在沿着中心轴C的方向的另一端侧21b,形成有对内周面21f向外周侧扩大直径的阶梯部21t。显示部12嵌合于该阶梯部21t。
[0054 ]如图1所示,在外体21的外周面21 g,形成有供皮带13A、13B分别连接的两个一对的皮带连接部25、25(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凸部”。)。各皮带连接部25具有基部25a和倾斜部25b,基部25a从外体21的外周面21g朝外体21的外侧延伸,倾斜部25b从基部25a的前端朝一端侧2 Ia斜向地倾斜。皮带连接部25以在使用者佩戴钟表本体11时沿手腕的外表面的方式弯折。
[0055]在一对皮带连接部25、25的倾斜部25b、25b之间,皮带13A、13B由未图示的销分别连结。
[0056]如图2所示,内体22成两端开口的筒状。内体22以能够相对于外体21沿中心轴C的轴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设置。内体22的外周面22a滑移接触外体21的密封部件24。由此,在内体22与外体21之间确保防水性。
[0057]在内体22的显示部12侧的端部22b,向外周侧伸出的外周凸缘部22s、以及向内周侧伸出的内周凸缘部22t分别在周方向上连续地形成。
[0058]外周凸缘部22s在使内体22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滑动移动时抵接于外体21的突条部21s,从而限制内体22的移动量。
[0059]在内体22的内侧,容纳机芯15。内周凸缘部22t保持机芯15。
[0060]在内体22的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的端部22a,设有在周方向上连续的环状的密封部件26。
[0061 ]为了堵塞内体22的端部22a侧的开口,设有具有比内体22大的外径的背盖23。背盖23通过多根小螺钉27而固定于内体22的端部22a。另外,通过背盖23的外周部23a抵接于外体21的突条部21 s,限制内体22向显示部12侧的滑动移动量。
[0062]天线18在内体22的内侧设于背盖23与机芯15之间。由此,在钟表本体11中,天线18和显示部12隔着机芯15彼此相向地配置。天线18例如以线圈绕中心轴C卷绕,且沿着背盖23的方式设置。
[0063]在钟表本体11,设有例如转柄等操作部件19。操作部件19以贯穿外体21的外周侧和内周侧的方式设置。操作部件19的头部19a向外体21的外周侧突出。使用者能够从钟表本体11的外部操作头部19a。
[0064]操作部件19通过在内体22的端部22b形成的槽22m,前端部19b到达机芯15,能够对设于机芯15的未图示的轮列等进行既定的操作。
[0065]手表型电子钟表1A通过充电器100来充电。充电器100在平板状的盖板101的背面侧具备未图不的供电线圈。充电器100若在将手表型电子钟表1A载置于盖板101的状态下对供电线圈供电,则通过与天线18之间的电磁感应来产生电力(感应电动势)。手表型电子钟表1A将通过充电器100供给的电力例如蓄电于机芯15所具备的未图示的电池。
[0066]手表型电子钟表1A在使用者佩戴于手腕时等通常使用时,内体22相对于外体21被朝显示部12侧推入并得到容纳。
[0067]另外,如图3所示,在将手表型电子钟表1A载置于充电器100并充电的充电时,使内体22相对于外体21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滑动移动并将其拉出。此时,在将内体22拉出的状态下,背盖23的外表面23f与皮带连接部25的前端部25s相比在沿中心轴C的方向上突出。由此,使用者能够在使背盖23的外表面23f直接接触充电器100的盖板101的状态下设定手表型电子钟表10A。
[0068]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通常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容纳有天线18的内体22配置于接近显示部12的位置,在充电时,如图3所示,能够使内体22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移动。由此,能够在不使显示部12朝向充电器100侧的情况下使天线18接近充电器100的线圈。从而,能够实现能够在不有损显示部12的视觉辨认性的情况下确保高充电效率的钟表本体11以及手表型电子钟表10A。
[0069]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内体22的从外体21突出的尺寸比皮带连接部25的从外体21突出的尺寸大。根据该构成,使用者能够使内体22与皮带连接部25相比突出,因而能够使内体22直接接触充电器100。从而,能够实现能够确保更高的充电效率的钟表本体11以及手表型电子钟表10A。
[0070]此外,即使在外体21由例如导电性材料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天线18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移动并从外体21的内侧突出,也能够效率良好地进行天线18处的电磁感应。从而,能够实现能够确保高充电效率的钟表本体11以及手表型电子钟表10A。
[0071](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单元以及便携型电子设备。
[0072]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截面图,是示出容纳天线的状态的图。图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截面图,是示出使天线突出的状态的图。
[0073]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显示部12设于外体21,具有容纳天线18的内体22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滑动移动的构成(参照图2)。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显示部12与容纳天线18的内体32—体地设置,并与内体32 —同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滑动移动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在以下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在图中附以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074]如图4所示,手表型电子钟表1B(相当于权利要求的“便携型电子设备”。)的钟表本体11(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天线单元”。)具备壳体20B、显示部12、容纳在壳体20B内的机芯15、以及天线18。
[0075]壳体20B具备外体31(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壳体本体”。)、以及设于外体31内的内体32(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天线容纳部” ο)。
[0076]外体31成两端开口的筒状。
[0077]在外体31的内周面31f,在沿外体31的中心轴C的方向的一端侧31a,形成有在周方向上连续,且朝内侧向侧面突出的突条部31s。在突条部31s的内周面,设有环状的密封部件24。
[0078]内体32成外体31的另一端侧31b的端部32b开口,且相反侧的端部32a闭塞的有底筒状。内体32以能够相对于外体31在沿中心轴C的方向上滑动移动的方式设置。内体32的外周面32a滑移接触外体31的密封部件24。由此,在内体32与外体31之间确保防水性。
[0079]在内体32的端部32b的内周面32f,形成有对内周面32f向外周侧扩大直径的阶梯部 32t0
[0080]在内体32的端部32a,形成有向外周侧伸出的外周凸缘部32s。外周凸缘部32s在使内体32朝外体31的另一端侧31b滑动移动时抵接于外体31的突条部31s,从而限制内体32的移动量。
[0081 ]在内体32的显示部12侧的端部32b设有环状的表圈(beze I) 33。
[0082]在表圈33,一体地形成有向内体32侧突出并嵌合于阶梯部32t的突条部33s、向内体32侧突出并沿着内体32的外周面32g的外框部33t、以及向内周侧伸出的内周凸缘部33u。
[0083]表圈33的外框部33t在使内体32朝外体31的一端侧31a滑动移动时抵接于外体31的突条部31 s,从而限制内体32的移动量。
[0084]在表圈33的内侧,设有显示部12。显示部12的外周部固定于内周凸缘部33u。
[0085]在内体32的内侧,容纳机芯15。表圈33的内周凸缘部33u扣住机芯15的外周部。
[0086]天线18在内体32的内侧设于内体32的闭塞端侧的端部32a与机芯15之间。由此,在钟表本体11中,天线18和显示部12隔着机芯15彼此相向地配置。
[0087]另外,在钟表本体11设有锁定机构40A,锁定机构40A限制外体31和内体32的滑动移动并任意地调节相对位置。锁定机构40A具备设于外体31侧的卡合部件41、以及设于内体32侧以供卡合部件41卡合的卡合爪部42。
[0088]卡合部件41在内体32的端部32b侧处具备贯穿外体31的内周侧和外周侧的销43。在卡合部件41与外体31的外周面之间,与销43同轴状地设有施力部件44,施力部件44朝外体31的外侧对卡合部件41施力。在销43的外体31内侧的前端部,设有止动圈45,止动圈45限制销43朝外体31的外侧移动。
[0089]卡合部件41在朝外侧的一侧形成有卡合凹部41a。在内体32,在周方向上设有卡合部件41的部分,与外周凸缘部32s连续地,还形成有与外体31相比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32p、以及从延伸部32p的外周侧端部沿中心轴C立起的立起部32q。在立起部32q的端部32b侧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外体31的外周面31g突出的卡合爪部42。
[0090]手表型电子钟表1B在使用者佩戴于手腕时等通常使用时,内体32相对于外体31被朝显示部12侧推入。
[0091 ] 在该状态下,在锁定机构40A中,设于卡合部件41的卡合凹部41a、以及设于内体32的卡合爪部42相互卡合。由此,内体32与外体31彼此不可滑动移动地受到约束。
[0092]如图5所示,在利用充电器100对手表型电子钟表1B充电时,将卡合部件41朝外体31的内侧推入。由此,卡合凹部41a和卡合爪部42的卡合解除,因而内体32和外体31的滑动移动成为可能。接着,使内体32相对于外体31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滑动移动。由此,使用者能够在使内体32的端部32a直接接触充电器100的盖板101的状态下设定手表型电子钟表 1B0
[0093]根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充电时,能够使内体32朝与显不部12相反的一侧移动。由此,使用者能够在不使显示部12朝向充电器100侧的情况下使天线18接近充电器100的线圈。从而,能够实现能够在不有损显示部12的视觉辨认性的情况下确保高充电效率的钟表本体11以及手表型电子钟表10B。
[0094]另外,具备在内体32位于显示部12侧的状态下,任意地调节内体32和外体31的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40A。由此,在通常使用时,能够将内体32在接近显示部12的位置处约束于外体31。从而,能够防止内体32不小心地移动。
[0095](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接着,示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各变形例。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具备锁定机构40A,但该构成不限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构成。
[0096]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容纳天线的状态的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使天线突出的状态的图。
[0097]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的锁定机构40B具备设于外体31的卡合销46、以及形成于内体32的卡合凹部47。
[0098]卡合销46插入贯穿于在外体31形成的贯穿孔31h。卡合销46沿贯穿孔31h以能够在外体31的径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卡合销46的两端部,形成有具有比贯穿孔31h的内径大的外径的扩大直径部46a、46b。扩大直径部46a、46b限制卡合销46在外体31的径方向上超过必要地移动。
[0099]卡合凹部47形成于内体32的外周面32g。在内体32的外周面32g形成有比卡合凹部47浅的槽部48,槽部48与卡合凹部47连续地朝内体32的端部32b延伸。
[0100]手表型电子钟表1B在使用者佩戴于手腕的通常使用时,内体32相对于外体31被朝显示部12侧推入。
[0101]在该状态下,在锁定机构40B中,卡合销46的扩大直径部46b插入卡合凹部47并彼此卡合。由此,内体32与外体31彼此不可滑动移动地受到约束。
[0102]如图7所示,在利用充电器100对手表型电子钟表1B充电时,将卡合销46朝外体31的外侧拉。于是,扩大直径部46b和卡合凹部47的卡合解除,内体32和外体31的滑动移动成为可能。然后,使内体32相对于外体31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滑动移动并将其拉出。卡合销46的扩大直径部46b进入在内体32的外周面32g形成的槽部48。由此,使用者能够在使内体32的端部32a直接接触充电器100的平板状盖板101的状态下对手表型电子钟表1B充电。从而,能够实现能够在不有损显示部12的视觉辨认性的情况下确保高充电效率的钟表本体11以及手表型电子钟表10B。
[0103](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容纳天线的状态的图。
[0104]图9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使天线突出的状态的图。
[0105]如图8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的锁定机构40C具备设于外体31的卡合臂50、以及形成于内体32的卡合凹部51。
[0106]卡合臂50设于设置凹部52内,设置凹部52形成于外体31的外周面31g。在卡合臂50中,卡合臂50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例如由销53转动自如地支持。
[0107]在卡合臂50的一端50a形成有突出部50s,突出部50s与外体31的外周面31g相比向外侧突出。在卡合臂50的另一端50b,一体地设有贯穿外体31并向外体31的内侧突出的卡合爪部55。另外,在卡合臂50的一端50a与设置凹部52之间设有弹簧54,弹簧54朝外体31的外侧对卡合臂50的一端50a施力。由此,由销53转动自如地支持的卡合臂50的另一端50b侧的卡合爪部55被朝外体31的内侧施力。
[0108]卡合凹部51形成于内体32的外周面32g,供卡合臂50的卡合爪部55插入并彼此卡入口 ο
[0109]手表型电子钟表1B在使用者佩戴于手腕时等通常使用时,与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内体32相对于外体31被朝显示部12侧推入。
[0110]在该状态下,在锁定机构40C中,卡合臂50的卡合爪部55朝外体31的内侧突出,卡合臂50的卡合爪部55插入并卡合。由此,内体32与外体31不可滑动移动地受到约束。
[0111]如图9所示,在利用充电器100对手表型电子钟表1B充电时,将卡合臂50的突出部50s朝外体31的内侧推入。卡合臂50以销53为中心而转动,卡合爪部55从卡合凹部51脱离,同时卡合臂50与卡合凹部51的卡合解除。由此,内体32与外体31变得能够彼此滑动移动。然后,与如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同样,使内体32相对于外体31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滑动移动并将其拉出。由此,使用者能够在使内体32的端部32a直接接触充电器100的平板状盖板101的状态下对手表型电子钟表1B充电。
[0112](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单元以及便携型电子设备。
[0113]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容纳天线的状态的图。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使天线突出的状态的图。
[0114]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具有内体22、32相对于外体21、31滑动移动的构成(参照图2以及图4)。与此相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内体62相对于外体61螺纹接合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在以下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在图中附以相同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115]如图10所示,手表型电子钟表1C(相当于权利要求的“便携型电子设备”。)的钟表本体11(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天线单元”。)具备壳体20C、显示部12、容纳在壳体20C内的机芯15、以及天线18。
[0116]壳体20C具备外体61(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壳体本体” ο)、以及设于外体61内的内体62(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天线容纳部” ο)。
[0117]外体61成两端开口的筒状。
[0118]在外体61的内周面61f,在沿外体61的中心轴C的方向的一端侧61a,形成有在周方向上连续,且朝内侧向侧面突出的突条部61s。在突条部61s的内周面,形成有母螺纹部64。
[0119]另外,在外体61的内周面61f,在沿着中心轴C的方向的另一端侧61 b,形成有对内周面61f向外周侧扩大直径的阶梯部61t。显示部12嵌合于阶梯部61t。
[0120]内体62成外体61的另一端侧61b的端部62b开口,且相反侧的端部62a闭塞的有底筒状。
[0121]在内体62的外周面62g,形成有啮合于母螺纹部64的公螺纹部65。由此,通过使内体62相对于外体61绕中心轴C相对地旋转,内体62能够相对于外体61在沿中心轴C的方向上移动。另外,通过母螺纹部64和公螺纹部65牢固地上紧且螺纹接合,构成了锁定机构40D。通过锁定机构40D,内体62与外体61彼此不可滑动移动地受到约束。
[0122]在内体62的端部62b,形成有向外周侧伸出的外周凸缘部62s。外周凸缘部62s在使内体62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移动时抵接于外体61的突条部61s,从而限制内体62的移动量。
[0123]另外,在外周凸缘部62s的外周面,设有环状的密封部件66。内体62滑移接触外体61的内周面61f。由此,在内体62与外体61之间确保防水性。
[0124]在内体62的内侧,容纳机芯15。
[0125]天线18在内体62的内侧设于内体62的闭塞端侧的端部62a与机芯15之间。由此,在钟表本体11中,天线18和显示部12隔着机芯15彼此相向地配置。
[0126]手表型电子钟表1C在使用者佩戴于手腕时等通常使用时,内体62相对于外体61被朝显示部12侧推入。
[0127]如图11所示,在利用充电器100对手表型电子钟表1C充电时,使内体62相对于外体61绕中心轴C旋转。于是,内体62相对于外体61在沿中心轴C的方向上移动。由此,内体62被相对于外体61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拉出。由此,使用者能够在使内体62的端部62a直接接触充电器100的平板状盖板101的状态下设置手表型电子钟表1C并对其充电。
[0128]在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单元、便携型电子设备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使用天线18以用于充电时,能够使内体62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移动。由此,能够在不使显示部12朝向充电器100侧的情况下使天线18接近充电器100的线圈。从而,能够防止有损显示部12的视觉辨认性,且确保高充电效率。
[0129]另外,内体62在外周面具有公螺纹部65,并螺纹接合于在外体61形成的母螺纹部64。根据该构成,通过使内体62自身相对于外体61旋转,能够使内体62移动。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天线18的位置变更。另外,通过牢固地上紧并螺纹接合母螺纹部64和公螺纹部65,能够简单地构成任意地调节内体62和外体61的相对位置的锁定机构40D。
[0130](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天线单元以及便携型电子设备。
[0131]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容纳天线的状态的图。
[0132]图13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手表型电子钟表的放大截面图,是示出使天线突出的状态的图。
[013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具有内体22、32、62相对于外体21、31、61相对地移动的构成(参照图2至图5、图10以及图U)。与此相对,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具备盖体73这一点上,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不同。此外,在以下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关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在图中附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0134]如图12所示,手表型电子钟表1D(相当于权利要求的“便携型电子设备”。)的钟表本体11(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天线单元”。)具备壳体20D、显示部12、容纳在壳体20D内的机芯
15、以及天线18。
[0135]壳体20D具备壳体本体71、天线壳体72(相当于权利要求的“天线容纳部”。)、以及盖体73(相当于权利要求的“保持部件” ο)。
[0136]壳体本体71成一端71a侧闭塞,且另一端71b开口的有底筒状。
[0137]在壳体本体71的一端71a侧,在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74。在该开口部74的内周缘,设有环状的密封部件75。
[0138]另外,在壳体本体71的内周面71f,在另一端71b侧,形成有对内周面71f向外周侧扩大直径的阶梯部71t。显示部12嵌合于该阶梯部71t。
[0139]天线壳体72设于开口部74内。天线壳体72—体地具备堵塞开口部74的底板部72a、从底板部72a的外周部向显示部12侧延伸的筒状部72b、以及从筒状部72b的显示部12侧的端部向外周侧伸出的外周凸缘部72c。
[0140]天线壳体72能够在开口部74内相对于壳体本体71沿中心轴C方向相对移动。天线壳体72的筒状部72b与密封部件75滑移接触。由此,在天线壳体72与壳体本体71之间确保防水性。
[0141]外周凸缘部72c在使天线壳体72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滑动移动时在开口部74的外周侧处抵接于壳体本体71,从而限制天线壳体72的移动量。
[0142]在天线壳体72的筒状部72b的内侧,天线18沿着底板部72a设置。
[0143]在壳体本体71内,容纳机芯15。由此,在钟表本体11中,天线18和显示部12隔着机芯15彼此相向地配置。
[0144]在机芯15中,在面向天线壳体72的一侧,形成有容纳天线壳体72的容纳凹部76。
[0145]在容纳凹部76与沿天线壳体72的底板部72a设置的天线18之间,设有朝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对天线壳体72施力的卷簧等施力部件77。
[0146]盖体73使开口部74开闭自如。盖体73通过铰链73a而相对于壳体本体71的一端71a转动自如地连结。盖体73在与铰链73a相反的一侧具备闩锁(latch)73b。闩锁73b能够卡合和脱离在壳体本体71的一端71a形成的被卡合部78。
[0147]盖体73在闭塞开口部74时覆盖天线壳体72,并且约束天线壳体72从壳体本体71突出的情况。在将盖体73打开时,天线壳体72由于施力部件77的作用力而从壳体本体71向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突出。
[0148]此外,虽然作为保持部件的一例说明了适用盖体73的例子,但能够约束天线壳体72从壳体本体71突出的情况即可,例如,还可以适用能够向开口部74的径方向滑动的所谓滑动开关。
[0149]在该适用例中,在上述天线壳体72的约束时,滑动开关卡合于天线壳体72。
[0150]然后,在使滑动开关向从开口部74的中心方向远离的方向滑动移动并解除了与天线壳体72的卡合状态时,天线壳体72由于施力部件77的作用力而从壳体本体71向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突出。
[0151]手表型电子钟表1D在使用者佩戴于手腕的通常使用时,天线壳体72被推入壳体本体71内。
[0152]另外,如图13所示,在使用者利用充电器100对手表型电子钟表1D充电时,打开盖体73。于是,天线壳体72由于施力部件77的作用力而从壳体本体71突出。由此,使用者能够在使天线壳体72的底板部72a直接接触充电器100的平板状盖板101的状态下设定手表型电子钟表1D并对其充电。
[0153]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在通常使用时,在天线壳体72位于显示部12侧时,通过利用盖体73覆盖天线壳体72,能够改善外观。另外,在充电时,通过打开盖体73,天线壳体72由于施力部件77而向与显示部12相反的一侧凸出,因而能够使天线壳体72容易地移动。
[0154]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参照【附图说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在其技术范围内可以考虑各种变形例。
[0155]虽然在各实施方式中,以手表型电子钟表1A?1D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若是具备充电用的天线,则不限定于手表型电子钟表1A?10D。从而,还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例如心率计、身体组成计等其他便携型电子设备。
[0156]而且,不限于基于电磁感应的非接触式的充电,即使是具备用于进行近场型无线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1n)的天线的便携型电子设备,也能够同样地适用本发明。
[0157]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替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
[0158]符号说明
10A、10B、10C、10D手表型电子钟表(便携型电子设备)
11钟表本体(天线单元)
12显示部 18天线
21、31、61外体(壳体本体)
22、32、62内体(天线容纳部)
25皮带连接部(凸部)
40A、40B、40C、40D 锁定机构 64母螺纹
65公螺纹 71壳体本体
72天线壳体(天线容纳部)
73盖体(保持部件)
77施力部件
【主权项】
1.一种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本体; 显示部,其设于所述壳体本体的一侧,并显示信息; 天线,其设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显示部隔开间隔地相向配置;以及天线容纳部,其容纳所述天线,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本体向与所述显示部相反的一侧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本体具备向与所述显示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凸部, 所述天线容纳部通过向与所述显示部相反的一侧移动而从所述壳体本体突出, 所述天线容纳部的从所述壳体本体突出的尺寸比所述凸部的从所述壳体本体突出的尺寸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施力部件,其向与所述显示部相反的一侧对所述天线容纳部施力;以及 保持部件,其在所述天线容纳部位于所述显示部侧的状态下保持所述天线容纳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是覆盖所述天线容纳部的盖体。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在所述天线容纳部位于所述显示部侧的状态下任意地调节所述天线容纳部与所述壳体本体的相对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单元,其中, 所述锁定机构由以下部分构成: 公螺纹部,其形成于所述天线容纳部以及所述壳体本体中的一者;以及 母螺纹部,其形成于所述天线容纳部以及所述壳体本体中的另一者。7.—种便携型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单元。
【文档编号】H02J7/00GK105938320SQ201610122796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4日
【发明人】加藤辉雄, 奥田英树, 原康范, 金子高广
【申请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