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的plc输出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89203阅读:8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通用的plc输出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用的PLC输出电路,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PLC的可以适 应多种输出方式的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PLC,其内部电路一般只适用于某一种输出方式,比如继电器输出机 型、晶体管输出机型或者固态继电器输出机型,还有一些特殊的客户需要在一台PLC上需 要某几个点是晶体管输出,某几个点是继电器输出,这样就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如果针对每一类客户开发一种I/O板,无疑会增加很多开发成本,而且事先不 可能知道每个客户的需要,一旦客户需要,开发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另外对生产管理、售后 服务也带来了很大压力;2、如果在PLC输出点后面通过带中间继电器或者其它方法转换输出方式,无疑给 客户带来很大麻烦,而且增加了客户的成本等等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通用的PLC输出电 路,可以适应多种输出方式。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用的PLC输出电路包括在PLC的I/O板 上设置三极管和与输出电路的接口,所述接口包括一脚至六脚;还包括单独作为一个模块 的输出电路;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PLC的驱动信号,集电极连接二脚,一脚连接电源,六脚为 输出信号点,五脚为输出公共点,五脚、六脚与PLC的端子台连接;三脚和四脚为输出电路 的供电端。所述输出电路可以为继电器、脉冲输出电路、晶体管输出电路、固态继电器。所述脉冲输出电路包括连接I/O板与脉冲输出电路的接插件,内含与所述6个接 口对应的管脚,一脚和二脚连接高速光耦的输入,高速光耦的输出连接运放的负端,运放的 输出端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五脚,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六脚,在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正向连接第三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发 射极之间连接第七电阻,四脚与五脚短接。所述晶体管输出电路包括连接I/O板与晶体管输出电路的接插件,内含与所述6 个接口对应的管脚,一脚和二脚连接光耦的输入,光耦的输出通过第九电阻连接第四三极 管的基极,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五脚,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六脚,在第四三极管的 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正向连接第五二极管,第四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第十电 阻,四脚与五脚短接。所述继电器或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管脚与一脚、二脚连接,输出管脚与五脚、六脚连接。[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对应各种输出类型的PLC,可以只用一块I/O板;2、1/0板上可以方便的互换各种输出电路,输出类型可灵活组合,可以适应各种特 殊客户的需要;3、减少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周转资金、方便售后服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脉冲输出电路原理图。图3为晶体管输出电路原理图。图4为继电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包括与输出电路的接口,以驱动各种输出电路,输出电路可以是用于 输出高速脉冲信号的脉冲输出电路(作为一个模块),也可以是用于低速信号输出的晶体 管输出的电路(作为一个模块)等。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I/O板与输出电路之间的接口、晶体管输出电路、脉 冲输出电路。三极管Vl的基极连接PLC的驱动信号,集电极连接二脚,一脚连接电源VCC, 六脚为输出信号点,五脚为输出公共点,五脚、六脚与PLC的端子台连接;三脚和四脚为输 出电路的供电端。图1中虚线框外部分是在PLC的I/O板上,虚线框内是输出电路,输出电 路可以是继电器、脉冲输出电路、晶体管输出电路及其它输出电路,I/O板与输出电路连接 处1、2、3、4、5、6是I/O板与输出电路的接口。内部驱动信号经三极管Vl放大后送继电器 或其它输出电路,这里其它输出电路可以是晶体管输出电路、高速脉冲输出电路或者固态 继电器等。继电器或其它输出电路中,Q和COM分别是PLC的输出点和输出公共点,OV和 24V是由PLC内部或者由外部提供的,供晶体管/脉冲输出电路使用(这两个接点在继电器 输出的方式中不使用)。各部分具体描述如下1、图1中虚线框外部分,驱动信号经三极管Vl放大后通过2脚送输出电路,与 VCC(1脚)一起驱动输出电路,输出电路的输出信号Q(6脚)和C0M(5脚)与PLC的端子台 相连,24V(3脚)、0V(4脚)是由PLC提供,给晶体管输出电路、脉冲输出电路供电。2、虚线框内部分是输出电路,分别可以是继电器、晶体管输出电路、脉冲输出电路 中的一种。3、图2是脉冲输出电路示意图,Xl为接插件,连接I/O板与脉冲输出电路,其管脚 1 6与图1中的接口 1 6相对应。脉冲输出电路包括连接I/O板与脉冲输出电路的接 插件XI,内含与所述6个接口对应的管脚,一脚和二脚连接高速光耦Ul的输入,高速光耦 Ul的输出连接运放NlA的负端,运放NlA的正端接基准电压,运放NlA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 极管V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五脚,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六脚,在第 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正向连接第三二极管V3,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和发射 极之间连接第七电阻R7,四脚与五脚短接。1、2脚为驱动信号,驱动脉冲输出电路,驱动信号经高速光耦Ul隔离并经N1、V2放大后输出(Q、C0M为输出),X1的3、4脚为供电脚,4脚 OV与5脚COM短接(与输出共地)。4、图3是晶体管输出电路,X2为接插件,连接I/O板与晶体管输出电路,其管脚 1 6与图1中的接口 1 6相对应。晶体管输出电路包括连接I/O板与晶体管输出电路的 接插件XI,内含与所述6个接口对应的管脚,一脚和二脚连接光耦U2的输入,光耦U2的输 出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第四三极管V4的基极,第四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五脚,第四三 极管V4的集电极连接六脚,在第四三极管V4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正向连接第五二极管 V5,第四三极管V4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第十电阻R10,四脚与五脚短接。1、2脚为驱动 信号,驱动晶体管输出电路,驱动信号经光耦U2隔离后由V4放大后输出(Q、C0M为输出), X2的3、4脚为供电脚,4脚OV与5脚COM短接(与输出共地)。5、图4是继电器的示意图,继电器管脚1、2、5、6分别与图1中的接口 1、2、5、6相 对应,由于继电器不需要另外外的24V电源,所以图1中的接口 3、4不与继电器相连,继电 器管脚1、2为输入脚,5、6为输出脚(注其它输出类型的引脚与继电器相同)。本实用新型中,晶体管输出电路、脉冲输出电路作为一个模块,可以和继电器互 换,为PLC的输出提供了一种方便的互换方案,可以简单的通过更换输出模块就可以改变 输出类型,而不必重新设计,并且各输出模块可以任意组合,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
权利要求一种通用的PLC输出电路,其特征是包括在PLC的I/O板上设置三极管(V1)和与输出电路的接口,所述接口包括一脚至六脚;还包括单独作为一个模块的输出电路;所述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PLC的驱动信号,集电极连接二脚,一脚连接电源(VCC),六脚为输出信号点,五脚为输出公共点,五脚、六脚与PLC的端子台连接;三脚和四脚为输出电路的供电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PLC输出电路,其特征是所述输出电路为继电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PLC输出电路,其特征是所述输出电路为脉冲输出电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PLC输出电路,其特征是所述输出电路为晶体管输出电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的PLC输出电路,其特征是所述输出电路为固态继电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用的PLC输出电路,其特征是所述脉冲输出电路包括连接I/ 0板与脉冲输出电路的接插件(Xl),内含与所述6个接口对应的管脚,一脚和二脚连接高速 光耦(UI)的输入,高速光耦(UI)的输出连接运放(mA)的负端,运放(mA)的输出端连接 第二三极管(V2)的基极,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连接五脚,第二三极管(V2)的集电极 连接六脚,在第二三极管(V2)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正向连接第三二极管(V3),第二三极 管(V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连接第七电阻(R7),四脚与五脚短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用的PLC输出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晶体管输出电路包括连接 I/O板与晶体管输出电路的接插件(XI),内含与所述6个接口对应的管脚,一脚和二脚连接 光耦(U2)的输入,光耦(U2)的输出通过第九电阻(R9)连接第四三极管(V4)的基极,第 四三极管(V4)的发射极连接五脚,第四三极管(V4)的集电极连接六脚,在第四三极管(V4) 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正向连接第五二极管(V5),第四三极管(V4)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 连接第十电阻(RlO),四脚与五脚短接。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的PLC输出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继电器的输入管脚与一脚、 二脚连接,输出管脚与五脚、六脚连接。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用的PLC输出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管脚与 一脚、二脚连接,输出管脚与五脚、六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用的PLC输出电路,包括在PLC的I/O板上设置三极管和与输出电路的接口,所述接口包括一脚至六脚;还包括单独作为一个模块的输出电路,内部驱动信号经三极管V1放大后送继电器或其它输出电路,输出电路可替换。其优点有对应各种输出类型的PLC,可以只用一块I/O板;I/O板上可以方便的互换各种输出电路,输出类型可灵活组合,可以适应各种特殊客户的需要;减少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周转资金、方便售后服务。
文档编号G05B19/05GK201654523SQ200920284050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1日
发明者孔林海 申请人:光洋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