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67986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
背景技术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2000年全球能源消耗总量达到13TW。其中,85%左右的能源来自排放CO2气体的矿物燃料。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能源专家预测在2050年全球将增加耗能30TW。根据我国2002年探明的矿物燃料储量计算,石油、天然气,以及煤所能维持的年限分别仅为40年、60年、200年左右。同时,矿物燃料的过度使用导致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带来严重危害。寻求并利用碳中性的可再生能源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解决目前环境污染等问题将成为最近几年关注的焦点。太阳能、核能具有最大的潜力满足将来全球对可再生
能源的需求。太阳能是地球分布最广的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据测算,每年约有I. 7X IO5Tff的太阳能照射到地球表面,实际可供利用的太阳能潜在价值约为600TW。如果仅10%的太阳能被有效利用,每年也将有近60TW的能源供给。但是,在现有的光伏发电技术推广过程中,因为光电转换效率不高而严重受限。尤其是针对方位固定的平板式光电转换模式其太阳光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随着太阳照射角度增大而效率降低。故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案设计人凭借从事此行业多年的经验,积极研究改良,于是有了实用新型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光伏发电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因为光电转换效率不高而严重受限,尤其是针对方位固定的平板式光电转换模式其太阳光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而随着太阳照射角度增大而效率降低等缺陷提供一种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所述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包括追日系统底座支架,所述追日系统底座支架用于承载所述光伏发电自动追日系统;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具有第一轴和第二轴,并活动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底座支架上;以及光伏发电装置,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上。可选的,所述追日系统底座支架进一步包括第一底座支架和第二底座支架,所述第一底座支架和所述第二底座支架呈面向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支架与第二底座支架之间;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支架和第二底座支架之间,并位于所述连接板下侧;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上;第一轴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轴连接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上,并用于调节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运动;以及具有编码器的编码器固定支架,所述编码器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上,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轴连接。可选的,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为水平传动电机。可选的,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进一步包括追日系统垂直转动电机固定支架,所述追日系统垂直转动电机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上;追日系统光伏发电装置支撑架,所述追日系统光伏发电装置支撑架固定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的第二轴上,并用于支撑所述光伏发电装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不仅改变了以前固定的太阳能发电 方式,使得对太阳能的利用达到最大化,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而且可广泛应用到城市公共场所照明和家庭日常照明,普及性强。

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的追日系统底座支架的主视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的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I具有追日系统底座支架10,所述追日系统底座支架10用于承载所述光伏发电自动追日系统I ;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11,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11活动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底座支架10上;以及,光伏发电装置12,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2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11上。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2,图2所示为所述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的追日系统底座支架的主视图。所述追日系统底座支架10进一步包括第一底座支架101和第二底座支架102,所述第一底座支架101和所述第二底座支架102呈面向设置;连接板103,所述连接板10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支架101与第二底座支架102之间;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104,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10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支架101和第二底座支架102之间,并位于所述连接板103下侧;第一电机105,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104上;第一轴连接支架106,所述第一轴连接支架106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104上,并用于调节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11运动;以及,具有编码器(未图示)的编码器固定支架107,所述编码器固定支架107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104上,并通过联轴器(未图示)与第一轴108连接。其中,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104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支架101和所述第二底座支架102之间,不仅可以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机105,而且可以紧固所述追日系统底座支架10。所述第一电机105为水平传动电机。所述第一电机105通过齿轮传动调节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11转动,实现水平转动。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参阅图3,图3所示为所述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的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的主视图。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11包括追日系统垂直转动电机固定支架110,所述追日系统垂直转动电机固定支架110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11上;追日系统光伏发电装置支撑架111,所述追日系统光伏发电装置支撑架111固定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电机112通过联轴器(未图示)连接的第二轴113上,并用于支撑所述光伏发电装置12。请继续参阅图I、图2、图3,详述本实用新型所述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I的工作原理及水平方向、垂直方向自由度的调节方式。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自动追日之目的,所述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I利用步进电机,并进行单片机编程,使其能控制所述第一电机105和所述第二电机112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转动一定的预设角度。随后通过所述编码器进行·检测,并确认是否已达到所需角度。最后,所述编码器将检测信号输入到单片机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次对所述第一电机105和所述第二电机112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所述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I的光伏发电装置12进行方位调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不仅改变了以前固定的太阳能发电方式,使得对太阳能的利用达到最大化,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而且可广泛应用到城市公共场所照明和家庭日常照明,普及性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应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而,如果任何修改或变型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的保护范围内时,认为本实用新型涵盖这些修改和变型。
权利要求1.一种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包括 追日系统底座支架,所述追日系统底座支架用于承载所述光伏发电自动追日系统; 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具有第一轴和第二轴,并活动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底座支架上;以及, 光伏发电装置,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上。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追日系统底座支架进一步包括 第一底座支架和第二底座支架,所述第一底座支架和所述第二底座支架呈面向设置;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支架与第二底座支架之间; 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支架和第二底座支架之间,并位于所述连接板下侧; 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上; 第一轴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轴连接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上,并用于调节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运动;以及, 具有编码器的编码器固定支架,所述编码器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上,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轴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电机固定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为水平传动电机。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进一步包括 追日系统垂直转动电机固定支架,所述追日系统垂直转动电机固定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上; 追日系统光伏发电装置支撑架,所述追日系统光伏发电装置支撑架固定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的第二轴上,并用于支撑所述光伏发电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包括追日系统底座支架,所述追日系统底座支架用于承载所述光伏发电自动追日系统;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具有第一轴和第二轴,并活动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底座支架上;以及光伏发电装置,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追日系统水平转动托盘上。本实用新型光伏发电智能追日系统不仅改变了以前固定的太阳能发电方式,使得对太阳能的利用达到最大化,提高光电转换效率,而且可广泛应用到城市公共场所照明和家庭日常照明,普及性强。
文档编号G05D3/00GK202677199SQ201220221339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
发明者赵佳庆, 马西沛, 汪烨, 刘常, 吴松 申请人:上海电机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