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99214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包括底板、旋转板、撞针、两个挡块和弹性件;旋转板的上端与底板转动连接,下端包括一端相连,另一端形成夹角的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分别位于外侧的限位边之间的夹角为90°;撞针与转轴连接,由转轴带动旋转,撞针与底板处于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撞针的起始位置位于旋转板的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形成的夹角中间,且撞针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与左限位板或右限位板接触;两个挡块固定在底板上,位于旋转板的两侧,分别与限位边配合来限制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转动的幅度;弹性件为旋转板提供向上的拉力。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旋转机构或者说转轴的±360°的限位功能,设计巧妙,使用简单。
【专利说明】—种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
【背景技术】
[0002]在很多机械设备中,都会有转轴,其旋转的位置或者说旋转的行程需要受到控制,一般来说,由于受到气路及电线的影响,转轴的旋转需要控制在±360°的范围内,因此需要有限位装置和转轴方向识别装置。
[0003]在没有旋转限位和方向识别机构时,如果发生误操作,会导致旋转轴端的气管、胶管缠绕超过缠绕极限,从而有可能损坏安装在旋转机构轴端的元件和需加工的元件;如在完成工作后未进行正确复位或出现紧急情况进行急停处理后,机器再次开机通电后,无法识别转轴复位的转动方向,导致机器运动方向与实际需要的复位方向相反,会导致旋转轴端的气管、胶管缠绕超过缠绕极限,从而有可能损坏安装在旋转机构轴端的元件和需加工的元件。
[0004]关于此类用途的限位装置也有专利文献报导,如中国专利CN201110198891.2公开的《转动行程超过360度的限位装置》、中国专利CN200910189712.1公开的《一种带传感器的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及其限位方法》和CN201020129265.9公开的《可正及反向旋转360度且具定位功能的双向枢纽器》,但这些专利文件中的限位装置都比较复杂,而且对于限位和转动方向的识别都是采用的分别设计的方式,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
[0006]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包括底板、旋转板、撞针、两个挡块和弹性件;所述旋转板的上端与底板转动连接,下端包括一端相连,另一端形成夹角的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分别位于外侧的左限位边和右限位边之间的夹角为90° ;所述撞针与转轴连接,由转轴带动旋转,撞针与底板处于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撞针的起始位置位于旋转板的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形成的夹角中间,且撞针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与左限位板或右限位板接触;两个挡块固定在底板上,位于旋转板的两侧,分别与左限位边和右限位边配合来限制左限位板和右限位板转动的幅度;所述弹性件为旋转板提供向上的拉力。
[0007]前述的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挡块上的方向识别元件。
[0008]前述的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还包括两个弹性件钩柱,一个固定在底板上,另一个固定在旋转板上;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勾住一个弹性件钩柱。
[0009]所述旋转板通过旋转轴与底板转动连接。
[0010]所述方向识别元件包括接近传感器、接触式探针、接触式感应片或机械开关。
[00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当本实用新型的撞针开始顺时针转动时将触动旋转板,旋转板的右限位板的右限位边碰到底板上的右端的挡块从而被限位,在弹性件作用下旋转板能保持在右端挡块处,而不掉下。撞针继续旋转,直至旋转到360°,撞针触碰到旋转板的左限位板的左限位边,撞针将被限位住,旋转机构停止工作。逆时针旋转原理与此相同,由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旋转机构或者说转轴的±360°的限位功能,设计巧妙,使用简单。
[0012](2)当在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的挡块上装上方向识别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则可以同时具备转向识别功能以及机构断电后重新上电复位时的方向识别功能,无需重新设计识别装置或者识别方法,非常方便。
[0013](3)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和方向识别元件的选择多样,可以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更加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的是撞针的起始状态。
[0016]图2为撞针顺时针旋转360°时的示意图。
[0017]附图中标号为:
[0018]底板1、旋转板2、左限位板21、左限位边21-1、右限位板22、右限位边22_1、撞针
3、挡块4、弹性件5、方向识别元件6、弹性件钩柱7、旋转轴8。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包括底板1、旋转板2、撞针3、两个挡块4、弹性件5、两个方向识别元件6、两个弹性件钩柱7和转轴8。弹性件5采用拉簧,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能为旋转扳2提供向上拉力的其他物件,比如皮筋之类。
[0021]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旋转板2呈倒“Y”型,上端与底板I通过旋转轴8转动连接,下端包括一端相连,另一端形成夹角的左限位板21和右限位板22,左限位板21和右限位板22分别位于外侧的左限位边21-1和右限位边22-1之间的夹角为90°。
[0022]撞针3与转轴连接,转轴由电机带动,然后转轴带动撞针3旋转。如图1所示,撞针3的起始位置位于旋转板2的左限位板21和右限位板22形成的夹角中间,且撞针3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与左限位板21或右限位板22接触。撞针3与底板2处于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
[0023]两个挡块4固定在底板I上,位于旋转板2的两侧,分别与左限位边21-1和右限位边22-1配合来限制左限位板21和右限位板22转动的幅度。两个挡块4上分别设置方向识别元件6。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方向识别元件6采用接近传感器。当然还可以采用接触式探针检测,检测原理为:旋转板旋转接触到探针,使探针收缩一定距离,这时探针向系统传递信号,从而识别方向。或者采用接触式感应片检测,检测原理为:旋转板上接电的正极(或负极),底板上的感应片接电的另一极,旋转板旋转接触到感应片时导通,感应片向系统传递信号,从而识别方向。再或者可以采用机械开关检测,其检测原理为:机械开关安装在限位端,旋转板转动时接触到机械开关,使机械开关闭合,机械开关向系统传递信号,从而识别方向。
[0024]一个弹性件钩柱7固定在底板I上,另一个弹性件钩柱7固定在旋转板2上;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勾住一个弹性件钩柱7,弹性件5为旋转板2提供向上的拉力。
[0025]见图1,显示的是旋转机构未工作的状态,也就是撞针3的起始状态。旋转机构工作时,处于水平面上的撞针3开始顺时针转动,这时将触动旋转板2,旋转板2的右限位板22的右限位边22-1碰到底板I上的右端的挡块4从而被限位,此时,位于右端挡块4上的方向识别元件6向系统传递机构顺时针转动信号,从而实现旋转方向的识别。在弹性件5作用下旋转板2能保持在右端挡块4处,而不掉下。撞针3继续旋转,直至旋转到360°,撞针3触碰到旋转板2的左限位板21的左限位边21-1,如图2所示,撞针3将被限位住,旋转机构停止工作。逆时针旋转原理与此相同,由此可以实现对旋转机构或者说转轴的±360°转向识别和限位功能,以及机构断电后重新上电复位时的方向识别功能。
[0026]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I)、旋转板(2)、撞针(3)、两个挡块(4)和弹性件(5);所述旋转板(2)的上端与底板(I)转动连接,下端包括一端相连,另一端形成夹角的左限位板(21)和右限位板(22),左限位板(21)和右限位板(22)分别位于外侧的左限位边(21-1)和右限位边(22-1)之间的夹角为90° ;所述撞针(3)与转轴连接,由转轴带动旋转,撞针(3)与底板(2)处于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撞针(3)的起始位置位于旋转板(2 )的左限位板(21)和右限位板(22 )形成的夹角中间,且撞针(3 )在旋转的过程中可与左限位板(21)或右限位板(22)接触;两个挡块(4)固定在底板(I)上,位于旋转板(2)的两侧,分别与左限位边(21-1)和右限位边(22-1)配合来限制左限位板(21)和右限位板(22)转动的幅度;所述弹性件(5)为旋转板(2)提供向上的拉力。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挡块(4 )上的方向识别元件(6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识别元件(6 )包括接近传感器、接触式探针、接触式感应片或机械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一种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弹性件钩柱(7),一个固定在底板(I)上,另一个固定在旋转板(2)上;所述弹性件(5)的两端分别勾住一个弹性件钩柱(J)。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转限位及方向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板(2)通过旋转轴(8 )与底板(I)转动连接。
【文档编号】G05G5/00GK203414877SQ201320368528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5日
【发明者】曲东升, 闵继江, 刘彦武, 李长峰 申请人: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