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儿童电动车及用于儿童电动车的卷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848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儿童电动车及用于儿童电动车的卷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儿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儿童电动车及用于儿童电动车的卷筒。



背景技术:

儿童电动车是儿童可驾驶可坐的一类由电机驱动的玩具车,目前市场上的儿童电动车主要有以下几类: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电动工程车。各种儿童电动车的外形与各类机动车外形基本相似。现有的电子传感操纵车电动行驶的技术要点是方向变化的操作,因此,电动车的智能避障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较小的儿童无法自主的操控方向时,然而,现有的大多数电动车不具有智能避障功能,而且电动车的运动范围也不定,在儿童电动车使用时,必须时刻有大人陪伴,以免出现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避障功能的且可使儿童电动车在一定范围内运行的智能儿童电动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儿童电动车,包括电动车本体,所述儿童电动车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上用于探测所述儿童电动车运行方向上的障碍物的探测器、控制器和用于对所述儿童电动车的运动范围进行限定的卷筒,所述探测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卷筒包括卷带和具有中空腔体的筒体,当所述卷筒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卷带从所述筒体中伸出并围成闭合的运动空间,所述电动车本体在所述运动空间中运行,所述探测器探测所述电动车本体运行方向的前方的障碍物的情况并发送信号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车本体前进、转向或反向于当前运动方向运行;当所述卷筒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卷带能够收容在所述筒体的中空腔体中。

优选地,所述卷筒还包括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中空腔体中的卷筒轴,所述卷带的一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卷筒轴上,所述筒体上设有一开槽,所述卷带的另一端部从所述开槽中伸出到所述卷筒的外部,当所述卷筒轴相对所述筒体转动时,所述卷带能够卷绕在所述卷筒轴上,或者所述卷带从所述卷筒轴上释放。

进一步地,所述卷筒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卷筒轴的上端部的第一盖体和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的手柄,当转动所述手柄时,带动所述卷筒轴相对所述筒体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卷筒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卷带的另一端部的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筒体的外部,所述卡扣能够与所述筒体相扣合或分离,当所述卷筒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卡扣与所述筒体相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包括侧筒和固定连接在所述侧筒的下端部的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的中部设有与所述卷筒轴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卷筒轴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配合部中。

优选地,当所述卷筒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卷带围成的运动空间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探测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电动车本体的前部和后部。

优选地,所述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电动车本体距其运动方向的前方的障碍物的距离,所述控制器中设定有所述电动车本体距所述障碍物的安全距离值,当所述探测器探测到的距离值大于所述安全距离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车本体保持当前运动方向运行,当所述探测器探测到的距离值小于所述安全距离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动车本体转向或反向于当前运动方向运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儿童电动车的卷筒,所述卷筒包括卷带和具有中空腔体的筒体,所述卷带能够收容在所述筒体的中空腔体中或者能够从所述筒体中伸出围成一闭合的供儿童电动车运行的运动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卷筒还包括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中空腔体中的卷筒轴,所述卷带的一端部固定设置在所述卷筒轴上,所述筒体上设有一开槽,所述卷带的另一端部从所述开槽中伸出到所述卷筒的外部,当所述卷筒轴相对所述筒体转动时,所述卷带能够卷绕在所述卷筒轴上,或者所述卷带从所述卷筒轴上释放。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智能儿童电动车结构简单,可根据探测器探测的儿童电动车的运行方向上的障碍物的情况控制儿童电动车的运行方向,而且可使儿童电动车在限定的范围内运行,从而可提高该儿童电动车使用时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智能儿童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附图2为本发明的智能儿童电动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3为本发明的智能儿童电动车的俯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卷筒处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卷筒的分解图(放大图);

附图6为本发明的卷筒的内部剖视图(去掉卷带,放大图);

附图7为本发明的卷筒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放大图)。

其中:1、电动车本体;2、探测器;3、卷筒;31、筒体;311、侧筒;312、第二盖体;312a、配合部;32、卷带;33、卷筒轴;34、卡扣;35、第一盖体;36、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1~图3所示,该智能儿童电动车包括电动车本体1、设置在电动车本体1上的探测器2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用于限定儿童电动车的运行范围的卷筒3。

探测器2和控制器电连接,探测器2实时探测电动车本体1运行方向的前方的障碍物距电动车本体1的距离,并将测得的信号发送到控制器中,控制器中设定有电动车本体1距其运行方向的前方的障碍物的安全距离值。当探测器2测得电动车本体1运行方向的前方没有障碍物,或者有障碍物,但障碍物距电动车本体1的距离值大于控制器中设定的安全距离值时,控制器控制电动车本体1保持当前的运动方向运行;当探测器2测得电动车本体1运行方向的前方有障碍物,且障碍物距电动车本体1的距离值小于控制器中设定的安全距离值时,控制器控制电动车本体1改变运动方向,如左转、右转或反向于当前运动方向运行。

探测器2分别设置在电动车本体1的前部和后部,这样,当儿童电动车前进或反向于当前运动方向运行时均可避开障碍物。

本实施例中,在电动车本体1的前部设置有多个探测器2,多个探测器2集中设置在电动车本体1的前部的中部,以便于在儿童电动车前进时对其左前、右前及中部进行全方位的探测。当任一个探测器2探测到电动车本体1距其运行前方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小于安全距离值时,控制器即控制电动车本体1改变运行方向。

本实施例中,在电动车本体1的后部设置有两个探测器2,两个探测器2分别位于电动车本体1的后部的左右两侧部。当左侧的探测器2首先探测到电动车本体1距其运行前方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控制器中设定的安全距离值时,控制器控制电动车本体1向右转向或反向于当前运动方向运行;当右侧的探测器2首先探测到电动车本体1距其运行前方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控制器中设定的安全距离值时,控制器控制电动车本体1向左转向或反向于当前运动方向运行。

本实施例中,探测器2可采用超声波探测器或红外线探测器。当然,探测器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探测器。

如图4~图7所示,卷筒3包括筒体31、卷带32和卷筒轴33,筒体31具有中空腔体,卷筒轴33能够转动地设置在筒体31的中空腔体中,卷带32的一端部固定设置在卷筒轴33上,筒体31设有开槽,卷带32的另一端部从筒体31上的开槽伸出到筒体31的外部。当卷筒轴33相对筒体31转动时,卷带32逐渐卷绕在卷筒轴33上或者卷带32逐渐从卷筒轴33上释放,并从开槽中伸出到筒体31的外部。卷筒3具有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当卷筒3处于工作状态时,卷带32从筒体31中伸出,并围成一闭合的运动空间,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运动空间呈圆形,此时,可将电动车本体1放置在卷带32所围成的运动空间中运行,如图1~图3所示,当电动车本体1运行时,探测器2探测到电动车本体1距该运动空间的边线即卷带32的距离小于控制器中设定的安全距离时,电动车本体1即转向或反向于当前运动方向运行,从而便可将电动车本体1限定在卷带32所围成的闭合的运动空间中运行,这样,可提高该儿童电动车使用时的安全性能,当该儿童电动车使用时,成人无需时刻进行看护。当卷筒3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卷带32可卷绕在卷筒轴33上后收容在筒体31的中空腔体中,如图7所示,以防止卷带32损坏,同时也方便卷筒3的存放和携带。

卷带32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卡扣34,卡扣34位于筒体31的外部,卡扣34能够与筒体31相扣合或分离。当卷筒3处于工作状态时,卡扣34与筒体31扣合,卷带32与筒体31相对锁定,卷带32不能从筒体31中抽出或卷绕回筒体31中,当卷筒3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卡扣34与筒体31扣合或分离均可。

筒体31包括侧筒311和固定设置在侧筒311的下端部的第二盖体312,为使卷筒轴33能够稳定绕筒体31的中心转动,第二盖体312的中部设置有与卷筒轴33相配合的配合部312a,卷筒轴33的下部能够转动地设置在该配合部312a中。

卷筒3还包括固定设置在卷筒轴33的上端部的第一盖体35和固定设置在第一盖体35上的手柄36,当转动手柄36时,带动卷筒轴33相对筒体31转动。通过设置手柄36,方便操作使卷筒轴33转动。

该儿童电动车的工作原理如下:

儿童电动车使用时,先转动手柄36,使卷带32逐渐从卷筒轴33上释放,然后卷带32逐渐从筒体31中伸出围成一圆形的运动空间后将卡扣34与筒体31相扣合;将电动车本体1放置在卷带32所围成的运动空间中,使电动车本体1运行,电动车本体1运行过程中,探测器2实时探测电动车本体1运行方向的前方的卷带32距电动车本体1的距离,并发送信号到控制器中,当探测器2测得的距离值小于控制器中设定的安全距离值时,控制器即控制电动车本体1转向或反向于当前运动方向运行,如此,便将电动车本体1限定在卷带32所围成的运动空间中运行了,如图1~图3所示。

当儿童电动车不用时,先使电动车本体1停止运行,然后反向转动手柄36,卷带32便逐渐卷绕在卷筒轴33上,从而收容在筒体31的中空腔体中。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