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181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属于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门是最为常见的设施,最简单的门就是门经铰链与门框相连,这样的门结构简单,但是使用多有不便,诸如开关门时,往往随手一关,门与门框相撞发出巨大声响,或者伴随着气流,门任意转动;随后现有技术又出现了用于门的闭合器,即将门打开后,门会在闭合器的作用下,自动闭合,并且好的闭合器,会在门闭合的最后进程当中,降低闭合速度,使得门缓缓闭合;再好些的闭合器会在指定角度,针对门进行限位,诸如90度等,但是上述这些现有技术的门在实际使用中,还是存在着局限,诸如90度不是想定位的位置,只是轻轻一推,本意并非想关门,任何门却关上了,这些都是现有技术的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现有门结构基础之上,采用全新结构设计,基于智能检测分析,能够大大提高使用便捷性的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包括门框,以及通过铰链活动连接的门本体,还包括固定块、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控制模块、驱动限位装置、两根压条、滤波电路和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其中,驱动限位装置包括电控伸缩杆、转动电机、多变驱动头和壳体;电控伸缩杆、转动电机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各个压力传感器分别经过滤波电路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外接供电电源,由供电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电控伸缩杆、转动电机进行供电,同时,由供电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滤波电路后分别为各个压力传感器进行供电;滤波电路包括运放器A1、运放器A2和运放器A3,运放器A1的同相输入端接地,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依次串联电阻R3、电阻R2和电阻R1,电阻R1上相对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为滤波电路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并且电阻R3串联在运放器A1输出端与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之间;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和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同时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依次与电容C1、电阻R4串联,并接地,电容C1串联在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2的输出端之间,运放器A2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1串联;运放器A3的同相输入端与电容C2串联,并接地,且电阻R5串联在运放器A3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2的同相输入端之间,运放器A3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且运放器A3的输出端为滤波电路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和滤波电路设置在门框或门本体的任意位置;所有压力传感器分为两组,各组分别与门本体的两侧一一对应,各组中的各个压力传感器分别设置在门本体对应一侧面上、远离铰链的边上,各组中的各个压力传感器沿其所设置边彼此等间距分布;两根压条分别与门本体的两侧一一对应,且各根压条分别覆盖设置于门本体对应一侧面上的各个压力传感器表面上;固定块固定设置于门本体上背向门框开合一侧面上的顶边上,且固定块沿其所设边、距离门本体上铰链所连边的距离为预设距离;第一联动杆的其中一端活动连接于固定块的顶部,且第一联动杆的位置高于门本体的顶边,第一联动杆以其与固定块顶部相连点为轴心水平转动,第一联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杆的其中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联动杆以其与第一联动杆另一端相连点为轴心水平转动,驱动限位装置中的壳体固定设置于门框面向门本体开合方向一侧的顶边上,壳体的底部高于门本体的顶边,且壳体与固定块均位于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彼此活动连接点的同侧;电控伸缩杆、转动电机、多变驱动头设置于壳体当中,其中,转动电机的驱动杆端部与电控伸缩杆的底部相连接,转动电机驱动杆所在直线与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所在直线相重合,多变驱动头固定连接于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部,转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壳体中的顶面,壳体的下表面敞开,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顶部的多变驱动头竖直向下,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壳体的下表面位置,第二联动杆的另一端上设置形状与多变驱动头相对应的通孔,多变驱动头在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伸缩控制下、上下移动,由第二联动杆另一端上的通孔中退出或进入;门本体与门框相闭合时,第一联动杆与第二联动杆相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控伸缩杆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电机为无刷转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控制模块为微处理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为ARM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基于现有门结构基础之上,采用全新结构设计,以压条与压力传感器的结合,通过具体所设计的滤波电路,获取精度更高的压力检测结果,基于对压力检测结果的智能分析,获知使用者对门的操作,将操作细分为轻推至任意指定位置,以及重推至最大敞开状态或闭合;并分别针对不同操作,进一步设计不同电控方式,实现任意位置定位,以及在电机控制下,缓和地达到最大状态或闭合状态,能够更加准确的获悉使用者用意,并大大提高门的使用便捷性与使用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中,针对电控伸缩杆,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以及针对转动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转动电机,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设计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具有高效的使用便携性,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3)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中,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滤波电路的示意图。

其中,1. 门框,2. 门本体,3. 固定块,4. 第一联动杆,5. 第二联动杆,6. 驱动限位装置,7. 压条,8. 压力传感器,9. 电控伸缩杆,10. 转动电机,11. 多变驱动头,12. 壳体,13. 滤波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包括门框1,以及通过铰链活动连接的门本体2,还包括固定块3、第一联动杆4、第二联动杆5、控制模块、驱动限位装置6、两根压条7、滤波电路13和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8,其中,驱动限位装置6包括电控伸缩杆9、转动电机10、多变驱动头11和壳体12;电控伸缩杆9、转动电机10分别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各个压力传感器8分别经过滤波电路13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控制模块外接供电电源,由供电电源经过控制模块分别为电控伸缩杆9、转动电机10进行供电,同时,由供电电源依次经过控制模块、滤波电路13后分别为各个压力传感器8进行供电;如图2所示,滤波电路13包括运放器A1、运放器A2和运放器A3,运放器A1的同相输入端接地,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依次串联电阻R3、电阻R2和电阻R1,电阻R1上相对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为滤波电路13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8,并且电阻R3串联在运放器A1输出端与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之间;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和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同时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依次与电容C1、电阻R4串联,并接地,电容C1串联在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2的输出端之间,运放器A2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1串联;运放器A3的同相输入端与电容C2串联,并接地,且电阻R5串联在运放器A3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2的同相输入端之间,运放器A3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且运放器A3的输出端为滤波电路13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和滤波电路13设置在门框1或门本体2的任意位置;所有压力传感器8分为两组,各组分别与门本体2的两侧一一对应,各组中的各个压力传感器8分别设置在门本体2对应一侧面上、远离铰链的边上,各组中的各个压力传感器8沿其所设置边彼此等间距分布;两根压条7分别与门本体2的两侧一一对应,且各根压条7分别覆盖设置于门本体2对应一侧面上的各个压力传感器8表面上;固定块3固定设置于门本体2上背向门框1开合一侧面上的顶边上,且固定块3沿其所设边、距离门本体2上铰链所连边的距离为预设距离;第一联动杆4的其中一端活动连接于固定块3的顶部,且第一联动杆4的位置高于门本体2的顶边,第一联动杆4以其与固定块3顶部相连点为轴心水平转动,第一联动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杆5的其中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联动杆5以其与第一联动杆4另一端相连点为轴心水平转动,驱动限位装置6中的壳体12固定设置于门框1面向门本体2开合方向一侧的顶边上,壳体12的底部高于门本体2的顶边,且壳体12与固定块3均位于第一联动杆4、第二联动杆5彼此活动连接点的同侧;电控伸缩杆9、转动电机10、多变驱动头11设置于壳体12当中,其中,转动电机10的驱动杆端部与电控伸缩杆9的底部相连接,转动电机10驱动杆所在直线与电控伸缩杆9上伸缩杆所在直线相重合,多变驱动头11固定连接于电控伸缩杆9上伸缩杆的顶部,转动电机10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壳体12中的顶面,壳体12的下表面敞开,电控伸缩杆9上伸缩杆顶部的多变驱动头11竖直向下,第二联动杆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壳体12的下表面位置,第二联动杆5的另一端上设置形状与多变驱动头11相对应的通孔,多变驱动头11在电控伸缩杆9上伸缩杆的伸缩控制下、上下移动,由第二联动杆5另一端上的通孔中退出或进入;门本体2与门框1相闭合时,第一联动杆4与第二联动杆5相重叠。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基于现有门结构基础之上,采用全新结构设计,以压条7与压力传感器8的结合,通过具体所设计的滤波电路13,获取精度更高的压力检测结果,基于对压力检测结果的智能分析,获知使用者对门的操作,将操作细分为轻推至任意指定位置,以及重推至最大敞开状态或闭合;并分别针对不同操作,进一步设计不同电控方式,实现任意位置定位,以及在电机控制下,缓和地达到最大状态或闭合状态,能够更加准确的获悉使用者用意,并大大提高门的使用便捷性与使用效率。

基于上述设计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技术方案基础之上,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电控伸缩杆9,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以及针对转动电机10,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转动电机,使得本实用新型所设计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具有高效的使用便携性,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针对控制模块,进一步设计采用微处理器,并具体设计采用ARM处理器,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多指令滤波检测识别物联联动式电控门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具体包括门框1,以及通过铰链活动连接的门本体2,还包括固定块3、第一联动杆4、第二联动杆5、ARM处理器、驱动限位装置6、两根压条7、滤波电路13和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8,其中,驱动限位装置6包括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无刷转动电机、多变驱动头11和壳体12;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无刷转动电机分别与ARM处理器相连接,各个压力传感器8分别经过滤波电路13与ARM处理器相连接;ARM处理器外接供电电源,由供电电源经过ARM处理器分别为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无刷转动电机进行供电,同时,由供电电源依次经过ARM处理器、滤波电路13后分别为各个压力传感器8进行供电;滤波电路13包括运放器A1、运放器A2和运放器A3,运放器A1的同相输入端接地,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依次串联电阻R3、电阻R2和电阻R1,电阻R1上相对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为滤波电路13输入端连接压力传感器8,并且电阻R3串联在运放器A1输出端与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之间;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和运放器A1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同时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依次与电容C1、电阻R4串联,并接地,电容C1串联在运放器A2的反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2的输出端之间,运放器A2的同相输入端与电阻R1串联;运放器A3的同相输入端与电容C2串联,并接地,且电阻R5串联在运放器A3的同相输入端与运放器A2的同相输入端之间,运放器A3的反相输入端与输出端相连,且运放器A3的输出端为滤波电路13输出端连接ARM处理器;ARM处理器和滤波电路13设置在门框1或门本体2的任意位置;所有压力传感器8分为两组,各组分别与门本体2的两侧一一对应,各组中的各个压力传感器8分别设置在门本体2对应一侧面上、远离铰链的边上,各组中的各个压力传感器8沿其所设置边彼此等间距分布;两根压条7分别与门本体2的两侧一一对应,且各根压条7分别覆盖设置于门本体2对应一侧面上的各个压力传感器8表面上;固定块3固定设置于门本体2上背向门框1开合一侧面上的顶边上,且固定块3沿其所设边、距离门本体2上铰链所连边的距离为预设距离;第一联动杆4的其中一端活动连接于固定块3的顶部,且第一联动杆4的位置高于门本体2的顶边,第一联动杆4以其与固定块3顶部相连点为轴心水平转动,第一联动杆4的另一端与第二联动杆5的其中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联动杆5以其与第一联动杆4另一端相连点为轴心水平转动,驱动限位装置6中的壳体12固定设置于门框1面向门本体2开合方向一侧的顶边上,壳体12的底部高于门本体2的顶边,且壳体12与固定块3均位于第一联动杆4、第二联动杆5彼此活动连接点的同侧;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无刷转动电机、多变驱动头11设置于壳体12当中,其中,无刷转动电机的驱动杆端部与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的底部相连接,无刷转动电机驱动杆所在直线与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所在直线相重合,多变驱动头11固定连接于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顶部,无刷转动电机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壳体12中的顶面,壳体12的下表面敞开,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顶部的多变驱动头11竖直向下,第二联动杆5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于壳体12的下表面位置,第二联动杆5的另一端上设置形状与多变驱动头11相对应的通孔,多变驱动头11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伸缩控制下、上下移动,由第二联动杆5另一端上的通孔中退出或进入;门本体2与门框1相闭合时,第一联动杆4与第二联动杆5相重叠。实际应用中,所有压力传感器8均实时工作,分别实时检测获得压力检测结果,并分别经滤波电路13实时上传至ARM处理器当中,其中,各个压力传感器8分别将压力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至滤波电路13当中,滤波电路13针对所接收到的压力检测结果进行滤波处理,滤除其中的噪声数据,以获得更加精确的压力检测结果,然后滤波电路13将经过滤波处理的各个压力检测结果进一步上传至ARM处理器当中,ARM处理器根据所接收到的压力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分析结果,分别作出相应控制,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初始化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的伸缩杆伸长,即多变驱动头11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伸长控制下、向下移动,伸入第二联动杆5另一端上的通孔中,此时多变驱动头11与第二联动杆5另一端上的通孔向锁合;接下来就是实际使用控制,人们根据需求分别推动门本体2上远离转动轴边的两侧,触发压力传感器8所检测压力检测结果的变化,这里当使用者触及压条7,即对压力传感器8施加压力,则压力传感器8所检测获得的压力检测结果就会变大,即ARM处理器一旦发现所接收的某一个压力检测结果变大时,则ARM处理器随即控制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的伸缩杆缩短,即多变驱动头11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缩短控制下、向上移动,退出第二联动杆5另一端上的通孔中,此时多变驱动头11不与第二联动杆5另一端上的通孔向锁合,则门本体2即可随意移动,紧接着ARM处理器针对所接收的压力检测结果进一步分析,若ARM处理器所接收某一个压力检测结果继续变大,此时ARM处理器不做任何进一步操作,任由门本体2随使用者的施力进行转动,若压力检测结果在不断变大的过程中突然将为0,且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没有超过预设阈值,则此时ARM处理器据此判断此时使用者的操作,仅仅是将门本体2转动至某一个位置,则此时ARM处理器随即控制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的伸缩杆伸长,即多变驱动头11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伸长控制下、向下移动,伸入第二联动杆5另一端上的通孔中,此时多变驱动头11与第二联动杆5另一端上的通孔向锁合,即限制了门本体2的转动,实现限位,如此对压力检测结果的识别与控制,达到在任意角度实现门本体2的定位;若压力检测结果在不断变大的过程中突然将为0,且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超过预设阈值,则ARM处理器此时判定使用者此时想将门本体2开至最大敞开状态或闭合状态,则ARM处理器首先判断此变化过程的压力检测结果来自于门本体2哪一侧面的压力传感器8,若是来自于门本体2上面向门框1的一侧面上,则ARM处理器据此判定为打开最大敞开状态,则ARM处理器随即控制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的伸缩杆伸长,即多变驱动头11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伸长控制下、向下移动,伸入第二联动杆5另一端上的通孔中,此时多变驱动头11与第二联动杆5另一端上的通孔向锁合,并且ARM处理器进一步控制无刷转动电机工作转动,带动第二联动杆5以其与多变驱动头11的连接点为轴心进行转动,进而在电机控制下,经第一联动杆4带动门本体2向敞开方向转动,直至门本体2转至最大敞开状态,ARM处理器控制无刷转动电机停止工作转动;若是来自于门本体2上背向门框1的一侧面上,则ARM处理器据此判定为闭合状态,则ARM处理器随即控制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的伸缩杆伸长,即多变驱动头11在无刷电机电控伸缩杆上伸缩杆的伸长控制下、向下移动,伸入第二联动杆5另一端上的通孔中,此时多变驱动头11与第二联动杆5另一端上的通孔向锁合,并且ARM处理器进一步控制无刷转动电机工作转动,带动第二联动杆5以其与多变驱动头11的连接点为轴心进行转动,进而在电机控制下,经第一联动杆4带动门本体2向闭合方向转动,直至门本体2转至闭合状态,ARM处理器控制无刷转动电机停止工作转动。如此通过智能识别与分析,达到任意角度定位,以及电控敞开与闭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