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高效的保温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4871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单高效的保温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单高效的保温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保温控制电路绝大多数采用MCU控制,具有开发周期长、开发难度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保温控制电路,解决保温控制电路开发难度大、周期长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单高效的保温控制电路,包括交流电输入端,交流电输入端的一端与整流元件Dc的一输入端连接,交流电输入端的另一端与电热丝的一端连接,电热丝的另一端与与整流元件Dc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整流元件Dc的正极输出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整流元件Dc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电容C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电阻Rll的一端和电阻RlO的一端连接,电阻RlO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l的漏极、电容C2的一端、运放Ul的电源正端、场效应管Ql的栅极和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与电阻Rll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阻R9的另一端、二极管Dl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二极管C2的另一端、稳压管DsA的正极和接地端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l的负极和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l的正极与运放Ul的输出端连接,稳压管DsA的负极与电阻R2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可变电阻Rpl的一固定端连接,可变电阻Rpl的另一固定端与可变电阻Rp2的一固定端连接,可变电阻Rpl的可变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容Cl的一端和运放Ul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运放Ul的同相输入端与电容Cl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电阻Rl的一端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可变电阻Rp2的另一固定端、可变电阻Rp2的可变端和运放Ul的电源负端连接。
[000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无需MCU,实现快,周期短。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08]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保温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输入端,交流电输入端的一端与整流元件Dc的一输入端连接,交流电输入端的另一端与电热丝的一端连接,电热丝的另一端与与整流元件Dc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整流元件Dc的正极输出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整流元件Dc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电容C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电阻Rll的一端和电阻RlO的一端连接,电阻RlO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l的漏极、电容C2的一端、运放Ul的电源正端、场效应管Ql的栅极和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与电阻Rll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阻R9的另一端、二极管Dl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二极管C2的另一端、稳压管DsA的正极和接地端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l的负极和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l的正极与运放Ul的输出端连接,稳压管DsA的负极与电阻R2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可变电阻Rpl的一固定端连接,可变电阻Rpl的另一固定端与可变电阻Rp2的一固定端连接,可变电阻Rpl的可变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容Cl的一端和运放Ul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运放Ul的同相输入端与电容Cl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电阻Rl的一端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可变电阻Rp2的另一固定端、可变电阻Rp2的可变端和运放Ul的电源负端连接。
[0009]其中,DsA是稳压二极管。场效应管Ql与DsA组成电压源。Q2的BC短路,相当于二极管。其电流曲线和温度正相关。电压源经过Q2以及R2,R3和两个可调阻值电阻Rpl\Rp2,构成一个温度正相关电路,温度系数由Rpl与Rp2进行调节。R4,R5, Cl起到RC滤波作用。Ul构成电压比较器电路,其放大倍数较高。Ul的比较基准电压采样自Rpl的电压分量。
[0010]如果温度低于预设的温度,则LEDl发光。超过预设稳定,LEDl熄灭。R7起到限流作用。电阻R6与C3构成RC滤波器电路,可有效防止电路中的交流分量串扰。Q3与C4构成保护电路,如果Ul的输出端电压持续为高,则电容C4向二极管Dl充电,使其Dl进入截止状态,同时Q3停止工作,使得Q4,Q5构成的振荡电路不工作,进而Tl不工作,D3断开,电热丝关闭。R8与C5的数值决定了 Q4,Q5组成的振荡电路频率。R12为Q5提供限流作用,防止其损坏。
[001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简单高效的保温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流电输入端,交流电输入端的一端与整流元件Dc的一输入端连接,交流电输入端的另一端与电热丝的一端连接,电热丝的另一端与与整流元件Dc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整流元件Dc的正极输出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整流元件Dc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电容C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和电阻Rll的一端和电阻RlO的一端连接,电阻RlO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l的漏极、电容C2的一端、运放Ul的电源正端、场效应管Ql的栅极和场效应管Q3的漏极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与电阻Rll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3的源极和电阻R9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l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阻R9的另一端、二极管Dl的正极、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二极管C2的另一端、稳压管DsA的正极和接地端连接,二极管Dl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l的负极和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LEDl的正极与运放Ul的输出端连接,稳压管DsA的负极与电阻R2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l的源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三极管Q2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可变电阻Rpl的一固定端连接,可变电阻Rpl的另一固定端与可变电阻Rp2的一固定端连接,可变电阻Rpl的可变端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容Cl的一端和运放Ul的反相输入端连接,运放Ul的同相输入端与电容Cl的另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电阻Rl的一端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可变电阻Rp2的另一固定端、可变电阻Rp2的可变端和运放Ul的电源负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单高效的保温控制电路,包括交流电输入端,交流电输入端的一端与整流元件Dc的一输入端连接,交流电输入端的另一端与电热丝的一端连接,电热丝的另一端与整流元件Dc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整流元件Dc的正极输出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与整流元件Dc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与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电容C5的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无需MCU,实现快,周期短。
【IPC分类】G05D23/19
【公开号】CN204790619
【申请号】CN201520406702
【发明人】陈敏
【申请人】陈敏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