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716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器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组合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散热效率,且更兼具有扣具使用功能的散热器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的散热结构有多种,其中又以鳍片式散热器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
请参阅

图1所示,是为目前已知的鳍片式散热器,其公开了公知利用多个鳍片11彼此扣组成鳍片组1之后,再固设于散热板2上的结构立体分解图。该鳍片11具有对称侧壁111,各侧壁111各形成二扣孔113及二凸片112,使两相邻鳍片11可借由凸片112扣入扣孔113内,而使两相邻鳍片11可彼此扣组在一起;依此方式再扣组其它鳍片11,则能构组成鳍片组1,借该鳍片组1连接成一平面的侧壁111,乃能平贴固设于散热板2的表面。
但是这些公知散热器的导热速度仍不够快、且散热面积不足,甚至,更只有其间隔空间12所构成的侧向通气道产生单侧透气效果,而在上下间却因侧壁111的封阻而无法透气,造成这些公知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仍有待加以改善。再者,这些公知散热器若欲使用于某发热组件,则其除了将其散热板2的底面予以平贴于该发热组件上之外,尚须借由一金属屏蔽壳体来包覆该公知散热器,包覆后更另须将该金属屏蔽壳体焊固于电路板上,如此造成极为麻烦的缺陷,实不如使用众所皆知的扣具(例如公知利用一扣具而将一散热器扣组于一CPU座上)予以扣组固定来得方便、有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有效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的再一目的在于使其能够兼只行扣具使用的功能,以将散热器直接扣组于组件座(例如CPU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包括一散热座,开设有一空气流道;及多个鳍片,各开设有一缺口;各鳍片彼此间隔式重叠设置,相邻叠设的鳍片间构成间隔空间,各所述鳍片通过所述鳍片的所述缺口跨接于所述散热座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各所述鳍片均具有抵接部,相邻叠设的鳍片间通过所述抵接部构成间隔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所述散热座的所述空气流道,为前后贯通且为上开口的型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各所述鳍片跨接于所述散热座的左右两侧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各所述鳍片的所述缺口,为一朝下的下缺口型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各所述鳍片的所述缺口两侧各具有一凸缘,各所述鳍片通过所述凸缘而焊固或粘固于散热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所述散热座的所述空气流道内,还具有一扣具。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所述扣具两端扣接于一组件座,所述组件座上则插置一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介于散热座与组件座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所述散热座的正面为正梯形,而各所述鳍片则为倒梯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所述散热座的所述空气流道,为前后贯通且为上开口的型式;各所述鳍片跨接于所述散热座的左右两侧间,且各所述鳍片的缺口为一朝下的下缺口型式,又所述缺口的形状恰等于散热座的正面的轮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中各所述鳍片的所述缺口,与所述散热座的所述空气流道,为彼此上下相对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组合结构,包括一散热座及多个鳍片,该散热座开设有一空气流道,而各该鳍片则开设有一缺口且均具有抵接部,且各该鳍片并借其缺口而跨接于该散热座上;又相邻叠设的鳍片间是借其抵接部而形成间隔空间。
为使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器组合结构,包括立体状的散热座4及一由多个鳍片31所叠设而成的鳍片组3。
请搭配参阅图4所示,该散热座4正视时为正梯形,上侧开设有一呈前后贯通且为上开口型式的空气流道41。各该鳍片31在正视时为倒梯形,并在其下侧开设有一朝下的下缺口型式的缺口312,该缺口312的形状是恰对应于前述散热座4的外形轮廓而亦为正梯形,且该缺口312的两侧各具有一凸缘3121,又各该鳍片31的上侧两端,具有朝后凸伸的抵接部311。
各该鳍片31各借其缺口312而恰能跨接于该散热座4的左右两侧间,缺口两侧的凸缘3121则可供焊固或粘固于散热座4的两侧壁;各该鳍片31两两彼此叠设而构组成鳍片组3之后,可因为抵接部311而各具间隔空间32(如图2或图5所示)。如此所构组而成的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是借由该散热座4的两侧壁而加大其导热面积,再借由其散热座的空气流道41所提供的双侧透气效果,而可更有效的提升其散热效率。
当然,在前述的空气流道41内,亦可穿设一如图2所示的扣具5,使该扣具5可如图3、图4、图5所示与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组装在一起,并可如图6所示,将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扣组于一组件座6上,进而发挥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的高效能、高效率的散热;如图,该可为CPU座的组件座6上,插置有可为CPU的发热组件7,再将本实用新型散热器置于该发热组件7上,进而将其扣具5扣接于该组件座6,以使该散热器被固定,且发热组件7介于散热座4与组件座6之间,发热组件7的热乃能传导于散热座4,开进而因为各该鳍片31、间隔空间32及空气流道41等,而具有极高的散热效能、散热效率者。另外,本实用新型可在鳍片组3的上侧,固设一散热风扇以加强散热(图未示)本实用新型散热座4、各该鳍片31及其缺口31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正梯形或倒梯形,其实是任何形状均可,例如矩形体状的散热座,可被也具有相应矩形缺口的多个鳍片所跨接,并也能达到同样的作用、功效。
如上述的本实用新型构造,由于该散热座4非为一种二维的平面板,而是一个三维立体状的立体座,故可大幅增加其散热、导热面积;再由于该散热座4开设有一空气流道41,故兼具有“双侧透气式”的散热效果、及供扣具5使用的双重功效,而该所谓的“双侧透气式”,是指借由间隔空间32的上下透气及借由空气流道41的前后透气。因此而使本实用新型散热器具有绝佳的散热效果与散热效率,并适可应用扣具5而直接扣组于组件座6(例如CPU座)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散热器组合结构,确可解决公知的诸多所述缺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可行的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座,开设有一空气流道;及多个鳍片,各开设有一缺口;各鳍片彼此间隔式重叠设置,相邻叠设的鳍片间构成间隔空间,各所述鳍片通过所述鳍片的所述缺口跨接于所述散热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鳍片均具有抵接部,相邻叠设的鳍片间通过所述抵接部构成间隔空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的所述空气流道,为前后贯通且为上开口的型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鳍片跨接于所述散热座的左右两侧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鳍片的所述缺口,为一朝下的下缺口型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鳍片的所述缺口两侧各具有一凸缘,各所述鳍片通过所述凸缘而焊固或粘固于散热座。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的所述空气流道内,还具有一扣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具两端扣接于一组件座,所述组件座上则插置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介于散热座与组件座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的正面为正梯形,而各所述鳍片则为倒梯形。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座的所述空气流道,为前后贯通且为上开口的型式;各所述鳍片跨接于所述散热座的左右两侧间,且各所述鳍片的缺口为朝下的下缺口型式,又所述缺口的形状恰等于散热座的正面的轮廓。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鳍片的所述缺口,与所述散热座的所述空气流道,为彼此上下相对状。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器组合结构,尤指一种具有双侧透气效果且导热面积大幅增加以具有绝佳散热效率的散热器组合结构。其包括一散热座及多个鳍片,该散热座开设有一空气流道,而各该鳍片则开设有一缺口且均具有抵接部,且各该鳍片并借其缺口而跨接于该散热座上;又相邻叠设的鳍片间借其抵接部而形成间隔空间。
文档编号G06F1/20GK2553424SQ0223650
公开日2003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7日
发明者吕鋑兴, 林保龙 申请人:宝陆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