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启式盖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200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掀启式盖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的盖体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在具有外凸式适配卡支架固定结构的计算机机箱上使用的、可以封闭机箱上用来安装计算机适配卡支架的通孔的掀启式盖体组件。
背景技术
适配卡主要由一设有金手指的电路板与一倒“L”形的支架(bracket)所组成。该支架用螺丝固定在通称“后窗”的窗框结构上。该窗框具有一个或多个槽孔,用来设置支架的直立主体(设有连接器的板面)。为与支架上用于固定的水平部相配合,窗框上设有一水平架台。机箱的后窗有内凹式及外凸式两种设计,前者将后窗整体向内凹入,依靠凹入的段差部分形成一水平架台。后者将窗框平贴在机箱背板上,向外延伸设置一水平架板。内凹式窗框较具整体感,但机箱的整体深度较大,造成空间浪费,比较适用于大型机箱,而外凸式窗框则可缩短机箱的深度,较适用于中小型或深度较小的机箱。
带有外凸式窗框的计算机机箱,必须在槽孔上方设置一通孔,使支架的水平部能从中向外穿出,从而使支架固定在架板上。必须对该通孔进行屏蔽,以防止电磁泄漏,一般公知的屏蔽方式是在该通孔外用两个螺丝固定一棚形罩盖。该罩盖固定在机箱的背板上,并向外及向下延伸,将通孔及架板一并覆盖。这样设计的罩盖会遮挡支架的固定螺丝,在每次进行适配卡的安装或拆卸时,都必须先行卸除该罩盖,而在适配卡装卸完毕后,再将罩盖固定成原来的状态,这种设计使适配卡的装卸相当不便,对于经常安装或更换适配卡的计算机玩家或专业的计算机使用者而言,尤为不便,他们甚至索性将罩盖卸除、不再安装,而不管电磁波泄漏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本申请人曾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即在通孔上设置一L形盖板,盖板的上方设置连接点,使盖板可以向上掀启,从而露出通孔。而当盖板闭合时,其直立板完全封闭通孔,其水平板恰好迭放在架板及支架的水平部的上方,依靠支架的固定螺丝一并固定。这种设计的盖板未设定位装置,必须用手连续扶持盖板才能维持盖板的掀启状态,对于适配卡的装卸仍不够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掀启式盖体组件,在盖体掀启及闭合时能自动定位,无需连续用手扶持来维持其掀启状态,在闭合时也无需另行固定,以方便适配卡的装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掀启式盖体组件,包括一机箱,带有用来设置适配卡支架的槽孔,在所述槽孔的上方设有一通孔,在所述通孔的下边缘向外延伸设置一水平架板;一轴座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旁边;一盖体,与所述轴座体相连接,可以上下翻转,用来掀启或闭合所述通孔;一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轴座体与所述盖体之间,当盖体向上掀启时,可支撑所述盖体。
所述盖体可成型为L形或棚罩形。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是在所述轴座体与所述盖体的相邻板面上分别设置的对应的凸点及凹孔,当所述盖体掀启时,所述凸点嵌入所述凹孔内使盖体不致下落,而当所述盖体闭合时,所述凸点可阻挡在盖体的板面边缘。起到了双重的定位作用。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适配卡支架盖体的定位结构,可以方便地装卸适配卡。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整体应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掀启时的状态侧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闭合时的状态侧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整体应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一轴座体1及一盖体2所组成。其中轴座体1固定设置在机箱背板的通孔上,为一“ㄇ”形体,其两个侧板11,12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轴孔111,121,并在板面内侧的适当位置分别设置相对应的凸出的凸点112,122。两侧板11,12之间的横板13的一侧边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两个固定板14,15,固定板14,15分别设有一固定孔141,151。盖体2为一“L”形体,其水平板21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通孔211。通孔211用来设置适配卡的固定螺丝,其间距以适配卡的间距为标准,其数量与机箱所设置的适配卡数相同,即每一适配卡对应一通孔211。分别从直立板22的两侧边向外垂直设置相对应的连接板23,24,连接板23,24的外侧板面上分别设有一凸轴231,241。该凸轴231,241与前述的轴孔111,121相对应,两者可对应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分别设置与前述凸点112,122相对应的凹孔232,242,该凸点112,122可对应嵌入该凹孔232,242内。如图2所示,轴座体1与盖体2组合后,盖体2可上下转动,并依靠由凸点112,122与凹孔232,242所构成的定位装置,使盖体2可在上下两个转动死点自动定位。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安装在机箱背板3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背板3设有两个长形槽孔31,用来设置适配卡的支架4(如图4、图5所示)。该槽孔31的上方设有一矩形通孔33,从该通孔33的下边缘向外设置一水平架板32,从而形成一外凸式适配卡固定结构。支架4的水平部41可从通孔33中向外穿出,并迭放在架板32上。该架板32设有螺孔321,适配卡的固定螺丝可通过螺孔321进行固定。轴座体1由两个穿过固定孔141,151的螺丝或铆钉固定在背板3的通孔33旁边的板面上。图4是盖体2向上掀启至上死点的状态侧视图。如图4所示,此时轴座体1的凸点112,122正好可嵌入到盖体2的凹孔232,242内,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形下,盖体2维持这一掀启状态,使通孔33露出,适配卡的支架4可顺利穿出该通孔33。当适配卡插接完毕后,只需稍稍用力将盖体2压到下死点。如图5所示,此时,盖体2的直立板22屏蔽通孔33,水平板21正好迭放在支架4的水平部41上。此外,凸点112,122也恰好挡在盖体2的连接板23,24的边缘,也可起到定位的作用。
图6、图7、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如图6、图7、图8所示,盖体2’为棚罩形,其余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闭合状态(如图9所示)时并非直接屏蔽通孔33,而是依靠棚罩形盖体覆盖在架板32的外侧,即与公知的组合式罩盖所覆盖的范围相同,只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棚罩形盖体2’为翻转掀启式,无论在掀启或闭合状态,都可自动定位,无须用螺丝固定,当然也无需任何工具,与需要用螺丝固定的公知技术的罩盖相比较,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所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附图所作的等效变化,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掀启式盖体组件,包括一机箱,带有用来设置适配卡支架的槽孔,在所述槽孔的上方设有一通孔,在所述通孔的下边缘向外延伸设置一水平架板;一轴座体,固定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旁边;一盖体,与所述轴座体相连接,可以上下翻转,用来掀启或闭合所述通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座体与所述盖体之间设置有一定位装置,当盖体向上掀启时,可支撑所述盖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掀启式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座体为一“ㄇ”形体,具有两个侧板和一个横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掀启式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体的两个侧板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轴孔,所述盖体可与所述的轴孔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掀启式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座体的横板的一侧边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分别设有一固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掀启式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为一“L”形体,具有一直立板及一水平板,所述直立板的两个侧边分别向外垂直延伸形成一对应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侧板面上分别设有一凸轴,所述凸轴可与所述轴座体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掀启式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水平板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通孔,用来设置所述适配卡的固定螺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掀启式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是在所述轴座体与所述盖体的相邻壁面分别设置的对应的凸点与凹孔,当盖体上掀至特定位置时,所述凸点可嵌入到所述凹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掀启式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在所述轴座体上,所述凹孔在所述盖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掀启式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为棚罩形,所述盖体两侧边分别向外垂直延伸形成一对应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侧板面上分别设有一凸轴,所述凸轴可与所述轴座体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掀启式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矩形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掀启式盖体组件,在计算机机箱壁板上用来设置适配卡支架(bracket)的槽孔上方设置一矩形通孔,其下边缘水平设置一架板,形成一外凸式的适配卡支架固定结构,所述适配卡支架的水平部叠置在该架板上以进行固定,所述通孔的旁边固定设置一轴座体,轴座体与一盖体相连接,所述盖体可闭合该通孔,或掀启以安装所述适配卡,所述轴座体与盖体设有对应的定位装置,通过由凸点与凹孔所构成的定位装置,使盖体在掀启时可自动卡合定位不致下落,而当盖体闭合时,轴座体的凸点可对其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的掀启式盖体组件无需工具即可轻易启闭盖体,并能自动定位,极便于适配卡的装卸。
文档编号G06F1/16GK2653574SQ200320121908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4日
发明者游文隆 申请人:浩鑫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