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948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键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键盘,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大幅度地节省空间,且方便于使用者收藏与携带的折叠键盘。
背景技术
首先请参阅图1a,该图表示一现有两段式折叠键盘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般折叠键盘为两段式,主要包括一左按键部L、一右按键部R、一支撑架H以及一枢轴S,其中枢轴S用以枢接上述左按键部L以及右按键部R,当需要收藏时使用者以枢轴S为中心,而将前述左按键部L以及右按键部R相向对折,以达到折叠收藏的目的。此外,上述支撑架H连接于前述左按键部L(也可连接右按键部R),用以支撑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如PDA)。然而,由于一般两段式键盘在折叠后仅能缩减一半的面积,且支撑架H不容易设置于键盘展开后的中间,使用时必须将支撑架H移动至键盘中央位置以方便目视操作,因此对使用者而言仍不方便携带及使用,同时增加了使用上的麻烦。再请参阅图1b,该图表示另一现有折叠键盘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四折式键盘主要包括一第一段部A1、第二段部A2、第三段部A3以及一第四段部A4,并可依图1b的方式折叠。然而,由于四折式键盘的折叠方式较为复杂,也因此在展开与折叠时颇为麻烦,此外考虑到四折式键盘折叠后的厚度过大,且第二段部A2以及第三段部A3之间在折叠后会造成部分按键B突出,不仅容易受到键盘其它部分挤压碰撞而造成损坏,同时易导致灰尘及异物进入按键内部空隙,因此实非一理想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段式折叠键盘,可避免上述缺点,且可有效地节省空间同时方便使用者收藏与携带。
如前所述,为了改善两段式折叠键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大幅地节省空间,且方便于使用者收藏与携带的折叠键盘,包括一第一按键模块、一第二按键模块以及一第三按键模块。上述第二按键模块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一按键模块,且第三按键模块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二按键模块。当折叠键盘处于一收纳状态时,第三按键模块位于第一按键模块以及第二按键模块之间,当折叠键盘处于一操作状态时,前述第一按键模块、第二按键模块以及第三按键模块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
如前所述的折叠键盘中,第一按键模块具有多个第一按键,第二按键模块具有多个第二按键,以及第三按键模块具有多个第三按键,其中当折叠键盘处于收纳状态时,各第一按键以及各第三按键朝向各第二按键。
如前所述的折叠键盘中,第一按键模块包括一第一按键部及一第一壳体,其中多个第一按键设置于第一按键部上,第一按键部以可活动方式设置在第一壳体上。
如前所述的折叠键盘中,第二按键模块包括一第二按键部及一第二壳体,其中多个第二按键设置于第二按键部上,且第二按键部以可活动方式设置在第二壳体上。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折叠键盘还包括一结合座,连接第二按键模块,用以电耦接一电子装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折叠键盘还包括一支撑架,连接第二按键模块,用以支撑一电子装置。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折叠键盘还包括一连杆,枢接第二按键模块以及第三按键模块。其中,当折叠键盘处于收纳状态时,连杆与第二按键部呈倾斜。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前述折叠键盘还包括一枢接件,枢接第一按键模块以及第二按键模块。其中,枢接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第二枢接部,其中第一枢接部连接第一壳体,以及第二枢接部连接第一按键部。
如前所述的折叠键盘中,第一枢接部连接第二壳体,以及第二枢接部连接第二按键部。
如前所述的折叠键盘中,第一按键模块具有不规则状的一第一边缘,第二按键模块具有不规则状的一第二边缘,且第一边缘以及第二边缘分别由各第一按键以及各第二按键交错互补地排列组成。
如前所述的折叠键盘中,第二按键模块具有一不规则状的第三边缘,第三按键部具有一不规则状第四边缘,且第三边缘以及第四边缘分别由各第二按键以及各第三按键交错互补地排列组成。


图1a为一现有折叠键盘的示意图;图1b为另一现有折叠键盘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键盘的分解图;图3a、图3b、图3c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键盘展开时的示意图;图4a、图4b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按键部与第二按键部相向折叠的示意图;图4c为折叠键盘中连杆倾斜的示意图;图5a为第一按键部朝第三按键部折叠的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键盘呈一收纳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第二实施例中折叠键盘的分解图;图7a、图7b为第三按键模块朝第二按键模块折叠的示意图;图7c为支撑架朝第二按键模块方向折叠的示意图;图7d为第一按键模块朝第三按键模块方向折叠的示意图;图7e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键盘呈一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该图表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键盘的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三段式折叠键盘主要包括一第一按键部10、一第二按键部20、一第三按键部30、一第一壳体40、一第二壳体50以及一枢接件60。前述第一按键部10上设有多个第一按键101,第二按键部20上设有多个第二按键201,第三按键部30上设有多个第三按键301。上述第一壳体40以及第二壳体50枢接在枢接件60上的第一枢接部601,第一按键部10以及第二按键部20则枢接于枢接件60上的第二枢接部602。其中,第一按键部10与第二按键部20分别活动地设置在一第一壳体40以及一第二壳体50中,当第一按键部10以及第一壳体40相对于第二按键部20以及第二壳体50相向折叠时,上述第一按键部10与第二按键部20分别与第一壳体40以及第二壳体50产生滑动。
特别地是,前述第二按键部20与第三按键部30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其中第二按键部20与第三按键部30枢接于一连杆23,以使第二按键部20与第三按键部30可相对折叠。此外,如图2所示,前述第一按键部10具有一第一边缘E1,第二按键部20具有一第二边缘E2以及一第三边缘E3,第三按键部30具有一第四边缘E4,其中第一边缘E1与第二边缘E2呈不规则状,且分别由第一按键101以及第二按键201以交错互补的方式排列组成;同理,不规则状的第三边缘E3与第四边缘E4分别由第二按键201以及第三按键301以交错互补的方式排列组成。
接着请同时参阅图3a、图3b以及图3c。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键盘可展开而呈一使用状态,此时前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按键部10、20、30呈水平以利于使用者操作,其中前述第二按键部20上方设有一支撑架70以及一结合座80,使用者可将一可携式电子装置(如PDA)设置于结合座80上,用以电耦接下方的键盘。此外,上述支撑架70枢接于第二按键部20上,使用时透过支撑架70以支撑前述可携式的电子装置(如PDA),并使之与第二按键部20形成一倾斜角度a(如图所示图3b所示),如此使用者在观看显示屏幕时可具有较佳的视角。
如图3c所示,当结束使用而要收起键盘时,可先将支撑架70卸下,并将右方第三按键部30朝第二按键部20方向折叠(如图3c箭头方向所示)。并请参阅图4a、图4b,当第三按键部30朝第二按键部20相向折叠后,此时第二按键201的位置正对于第三按键301。然而,为了使折叠后体积充分缩减,可进一步地使前述连杆23倾斜一角度(如图4b箭头方向所示),并请参阅图4c,通过上述动作可使得第二按键201与第三按键301之间的余隙G减少,甚至可使第二按键201与第三按键301相互接触,以大幅度地节省空间。
在完成上述动作之后,接着再将左侧第一按键部10朝第三按键部30方向折叠,进而完成整个折叠动作(如图4b箭头方向所示)。接着请参阅图5a以及图5b,当前述第一按键部10朝第三按键部30的方向折叠后,第一壳体40与第二壳体50闭合,此时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按键部10、20、30包覆于第一壳体40、第二壳体50以及枢接件60内部,此时折叠键盘处于一收纳状态,并可方便使用者收藏与携带。
如前所述,当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键盘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按键部10、20、30包覆于第一壳体40、第二壳体50以及枢接件60内部,此时第三按键部30位于第一、第二按键部10、20之间。特别地是,通过可转动的连杆23可充分压缩第二按键部20与第三按键部30间的距离,因此枢接件60的厚度不必太大,并可大幅度地节省空间。
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6,该图表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折叠键盘包括一支撑架70、第一按键模块M10、一第二按键模块M20以及一第三按键模块M30。其中,第一按键模块M10由第一按键部10以及第一壳体40所组成,第二按键模块M20由第二按键部20以及第二壳体50所组成,其中第一按键部10设置于第一壳体40上,而第二按键部20设置在第二壳体50上。此外,前述支撑架70枢接于第二按键模块M20上方,当折叠键盘处于一操作状态时,第一按键模块M10、第二按键模块M20以及第三按键模块M30展开而位于同一平面,以方便使用者操作。
如图所示,上述第一按键模块M10与第二按键模块M20分别枢接于枢接件60,又第三按键模块M30枢接于第二按键模块M20。如图7a所示,当不使用键盘时,可将第三按键模块M30朝第二按键模块M20方向折叠,而呈现如图7b所示的状态;接着,将前述支撑架70朝第二按键模块M20方向折叠(如图7c所示),再将第一按键模块M20朝第二按键模块M20以及第三按键模块M30方向折叠(如图7d所示),最后可完全闭合而呈一收纳状态(如图7e)。
如图7e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折叠键盘处于收纳状态时,第一、第二按键部10、20以及第三按键模块M30包覆于第一壳体40、第二壳体50以及枢接件60内部,此时第三按键模块M30位于第一、第二按键模块M10、M20之间,由此而可有效地缩减键盘的体积。如前所述,当折叠键盘处于上述收纳状态时,第一按键101以及第三按键301朝向第二按键20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叠键盘,不仅相比较于现有两折式键盘更为节省空间,且不论在折叠或是展开时可较四折式键盘方便,同时利于使用者收藏与携带。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按键模块;一第二按键模块,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一按键模块;一第三按键模块,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该第二按键模块,当该折叠键盘处于一按键收纳状态时的该第三按键模块位于该第一按键模块以及该第二按键模块之间,当该折叠键盘处于一按键操作状态时的该第一按键模块、该第二按键模块及该第三按键模块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键模块具有多个第一按键,该第二按键模块具有多个第二按键,以及该第三按键模块具有多个第三按键,其中当该折叠键盘处于该收纳状态时的该各第一按键以及该各第三按键为朝向该各第二按键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键模块包括一第一按键部及一第一壳体,其中该多个第一按键设置在该第一按键部上,该第一按键部以可活动方式设置在该第一壳体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按键模块包括一第二按键部及一第二壳体,其中该多个第二按键设置在该第二按键部上,且该第二按键部以可活动方式设置在该第二壳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结合座,连接该第二按键模块,用以电耦接一电子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撑架,连接该第二按键模块,用以支撑一电子装置。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杆,枢接该第二按键模块以及该第三按键模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当该折叠键盘处于该收纳状态时的该连杆与该第二按键部呈倾斜状。
9.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枢接件,枢接该第一按键模块以及该第二按键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该枢接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及一第二枢接部,其中该第一枢接部连接该第一壳体,以及该第二枢接部连接该第一按键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连接该第二壳体,以及该第二枢接部连接该第二按键部。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按键模块具有不规则状的一第一边缘,该第二按键模块具有不规则状的一第二边缘,且该第一边缘以及该第二边缘分别由该各第一按键以及该各第二按键以交错互补的方式排列组成。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键盘,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按键模块具有一不规则状的第三边缘,该第三按键部具有一不规则状的第四边缘,且该第三边缘以及该第四边缘分别由该各第二按键以及该各第三按键以交错互补的方式排列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折叠键盘,包括一第一按键模块、一第二按键模块以及一第三按键模块。上述第二按键模块是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一按键模块,且第三按键模块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第二按键模块。当折叠键盘处于一收纳状态时,第三按键模块位于第一按键模块以及第二按键模块之间,当折叠键盘处于一操作状态时,前述第一按键模块、第二按键模块以及第三按键模块实质上位于同一平面。
文档编号G06F3/023GK2671019SQ20042000184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7日
发明者许建士 申请人: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