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2234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键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键盘。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为配合这些功能,计算机的外设也 越来越多。键盘是一种人机交互的输入设备,普通键盘是按照西方英语字母设计的,为了使 中国人方便地使用计算机,人们发明了多种中文输入方法,如五笔输入法、拼音输入法等。 但上述输入法需要使用者背诵编码或掌握标准拼音,这对一些想使用电脑但又不具备上述条 件的人造成了障碍。另外,普通键盘也无法实现某些特殊的输入,例如电子签章、手动画图 等。为此,出现了手写板。
手写板一般是使用一只专门的笔,或者手指在特定的区域内书写文字。手写板通过各种 方法将笔或者手指走过的轨迹记录下来,然后识别为文字。对于不喜欢使用键盘或者不习惯 使用中文输入法的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不需要学习输入法。手写板还可以用于精确 制图,例如可用于电路设计、CAD设计、图形设计、自由绘画以及文本和数据的输入等。目 前,手写板一般仅作为计算机的可选配置,用户在购买后可通过独立线缆将手写板连接到计 算机上。当用户在计算机的工作台上同时安装、使用键盘、手写板和鼠标时,占用工作台的 面积较大,使工作台显得杂乱,也不便于操作,降低了用户的工作效率。另外,现有手写板 的表面一般都没有遮挡结构,使得手写板表面容易脏且容易被损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经过改良的、集成有手写板的键盘。
一种键盘,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多个按键。其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 收容腔,所述键盘还包括滑动地装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手写板以及将所述手写板和壳体扣合 的卡扣装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孔,所述卡扣装置可转动装配于所述手写板一侧且位置与所 述孔相对,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勾部和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带动所述勾部旋转并使所述勾 部卡合于所述孔内。
一种键盘,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多个按键。其中,所述键盘还包括手写板 。所述壳体包括围成收容腔的上盖、底座、第一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与 第一和第二侧壁相接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卡槽,所述第三侧壁上固定有弹性件。所述手写板可滑动装配于所述收容腔内,其与第一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弧形 突起,所述手写板滑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时,所述弹性件被手写板压縮,且弹性件被压縮所 形成的弹性力小于所述弧形突起与所述弧形卡槽之间产生的阻力。
上述键盘由于集成有手写板,可提供电子签章、手动画图等特殊的输入功能,方便各种 用户使用。另外,该键盘上的手写板在不需要时可收縮到键盘内,节省用户空间,同时达到 保护手写板表面的目的。


图l为一实施方式中键盘的使用状态图,其中键盘的壳体包括上盖和底座。
图2为图1中键盘的分解示意图,其中键盘的上盖被移除。
图3为图2中键盘的III放大图。
图4为图2中键盘的IV放大图。
图5为手写板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所示,为一较佳实施例的键盘100的立体图,本实施例以标准的104键型键盘为例 进行说明。键盘IOO包括壳体IO、设置于壳体10上的多个按键13、以及手写板30。壳体10包 括上盖11以及与上盖11相扣合的底座12。
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4,为键盘100的分解示意图,其中壳体10的上盖11被移除。壳体IO 上位于数字键盘的一侧壁上形成有用以收容手写板30的收容腔20,手写板30可在收容腔20内 部滑动以使手写板30滑出收容腔20或收容在收容腔20内。
收容腔20由上盖11、底座12、第一侧壁21、与第一侧壁21相对的第二侧壁22、以及与第 一和第二侧壁21、 22相接的第三侧壁23围成。第一侧壁21上设置有弧形卡槽24,第三侧壁 23上固定有两个弹性件25。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5为弹簧。第三侧壁23上还开有缺口26,用 于供连接手写板30与键盘100内电路板的电缆穿过。上盖11相对底座12的一面且靠近收容腔 20的开口处开有孔27。本实施例中,孔27为通孔。
手写板30包括板状本体39、设置于本体39上的卡扣装置33、可收縮式支撑脚34、弧形突 起35。手写板30的本体39具有上表面31和与上表面31相背的下表面32。上表面31上还开有凹 槽36,用于放置笔具,例如手写板30的专用笔。
弧形突起35设置于手写板30上与收容腔20的第一侧壁21相对的侧壁上,且其位置与弧形 卡槽24相对。本实施中,当手写板30滑动收容于收容腔20时,弧形突起35与卡槽24扣合,手 写板30的相对收容腔20的第三侧壁23的侧壁与弹性件25抵接并压縮弹性件25。此时弹性件25被压縮所形成的弹性力小于弧形突起35与卡槽24之间产生的阻力,因此手写板30被固定在 收容腔20内。当需要从收容腔20中取出手写板30时,施加力到手写板30上以进一步压縮弹性 件25,此时弹性件25被压縮所形成的弹性力大于弧形突起35与卡槽24之间产生的阻力,当该 施加力消失后,手写板30即会被弹性件25推出收容腔20,使用非常方便。
如图4所示,卡扣装置33可转动装配于手写板30的远离第三侧壁23的边上,且位置与孔 27相对。卡扣装置33包括勾部332和操作部334。操作部334为柱状,与勾部332相连且伸出手 写板30的边缘。旋转操作部334可带动勾部332旋转,使勾部332卡合于孔27内,以防止误操 作或在移动键盘100的过程中不慎使手写板30滑出收容腔20。
如图5所示,手写板30的下表面32沿其滑行方向形成有二凸肋37,此二凸肋37可减小下 表面32与收容腔20表面相接触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二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手写板30在收容 腔20内的滑动更加顺畅。另外,由于手写板30在滑出收容腔20后距离壳体10底部所在平面具 有一定高度,在手写板30下表面32还装设一可收縮支撑脚34,以保证手写板30在使用过程中 的平稳。
综上所述,键盘100集成有手写板30,可提供电子签章、手动画图等特殊的输入功能, 方便各种用户使用。手写板30可滑动收容于键盘100的壳体10内,需要使用手写板30时,只 需按压收容腔20开口处的手写板30即可将手写板30弹出,不用时将手写板30推回收容腔20即 可,使用非常方便,节省了用户空间,同时达到保护手写板表面的目的。另外,卡扣装置 33可防止误操作或在移动键盘100的过程中不慎使手写板30滑出收容腔20造成不便。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取消弹性件25、收容腔20中的弧形卡槽24和手写板30上的弧形突 起35。卡扣装置33即可完成手写板30与收容腔20的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 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键盘,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多个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收容腔,所述键盘还包括滑动地装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手写板以及将所述手写板和壳体扣合的卡扣装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孔,所述卡扣装置可转动装配于所述手写板一侧且位置与所述孔相对,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勾部和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带动所述勾部旋转并使所述勾部卡合于所述孔内。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板底部装设有 可收縮支撑脚。
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板上表面设置 有用于收容笔具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围成所述 收容腔的第一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与第一和第二侧壁相接的第三侧壁; 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弧形卡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板上与所述第 一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弧形突起,所述手写板滑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时所述弧形突起 与所述弧形卡槽扣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上固定有 至少一弹性件,所述手写板滑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时,所述弹性件被手写板压縮,且弹性件 被压縮所形成的弹性力小于所述弧形突起与所述弧形卡槽之间产生的阻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上开有缺 口,用于供连接所述手写板与所述键盘的电路的电缆穿过。
9.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写板的下表面形 成二凸肋,所述凸肋与所述收容腔底部相接触以减小所述手写板与所述收容腔之间的接触面 积。
10. 一种键盘,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多个按键,其特 征在于所述键盘还包括手写板;所述壳体包括围成收容腔的上盖、底座、第一侧壁、与第 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与第一和第二侧壁相接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弧 形卡槽,所述第三侧壁上固定有弹性件;所述手写板可滑动装配于所述收容腔内,其与第一 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弧形突起,所述手写板滑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时,所述弹性件被 手写板压縮,且弹性件被压縮所形成的弹性力小于所述弧形突起与所述弧形卡槽之间产生的 阻力。
全文摘要
一种键盘,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多个按键。其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收容腔,所述键盘还包括滑动地装配于所述收容腔内的手写板以及将所述手写板和壳体扣合的卡扣装置。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孔,所述卡扣装置可转动装配于所述手写板一侧且位置与所述孔相对,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勾部和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带动所述勾部旋转并使所述勾部卡合于所述孔内。上述键盘由于集成有手写板,可提供电子签章、手动画图等特殊的输入功能,方便各种用户使用。另外,该键盘上的手写板在不需要时可收缩到键盘内,节省用户空间,同时达到保护手写板表面的目的。
文档编号G06F3/02GK101477407SQ20081030000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日
发明者黄章波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