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交换模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420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交换模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及 WEBSERVICE技术的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交换模型。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行业企业的信息化改革的不断加深,业务应用 系统在企业、行业的日常管理及业务运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行业企业拥有大规 模的、组织结构复杂的、数量繁多的业务应用系统已成为现实,应用系统可以较好的较灵活 的支撑庞大的业务模式,并将大量工作人员从原先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劳动 生产效率。然而,一个日趋明显的问题摆在了行业企业特别是行业企业管理层的面前随着 业务规模的扩大,很多业务之间的界限渐渐模糊,不同业务之间的联系不断加深,出现了业 务流程整合的需要,这就要求各业务应用系统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互,协通运作,然 而由于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基于不同的技术平台进行开发,底层平台技术的不统一决定了 各业务应用系统不能直接进行交互,数据交换共享只能利用独立于各系统外部的数据库工 具实现,如较常见的中间数据库或中间数据表方式,这些方式存在比较突出的弊端,一是时 效性无法保证,往往需要一日或更长时间的信息延迟;二是问题定位困难,基于这些方式的 数据交换出现问题查找问题难度很高,很难确定问题发生的节点;三是这些方式的数据交 换基本是采用系统间一对一开发的模式进行构建,无法重用造成了严重的重复开发与人力 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 据交换模型。此模型可以为行业应用系统提供一种稳定高效的跨平台实时数据交换方案, 并为数据交互共享的管理监控服务提供有效的工具支撑。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交换模 型,其特点是 利用企业服务总线ESB搭建企业级构筑与各业务系统之上的服务交互通道,为分 布于不同服务器上的应用系统提供物理访问通讯途径; 通过WEBSERVICE技术将基于不同技术平台的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交互逻辑进行封 装形成服务组件,由服务组件提供数据交互的功能支撑; 建立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服务组件管理模块,用于对服务组件进行编排、整
合,实现服务组件注册、服务路由、数据集合加工传输,将构建与不同业务应用中的服务组
件组合成为独立于系统外的企业级的数据交互共享流程,使各服务组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数
据交换体系,形成一套基于服务请求/响应的实时数据交换平台; 建立服务监控模块,用于记录数据交换的具体情况及数据交换的内容。 所述将基于不同技术平台的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交互逻辑进行封装形成服务组件是根据数据交换具体业务场景的需要在各业务系统中利用已有的数据提供逻辑或新增的 逻辑构造服务组件,服务组件的构建依照数据交换平台的规范要求,做到基于服务组件的 可重用性。 所述服务组件管理模块按照数据交换流程模型对服务组件进行编排、整合。
所述数据交换流程模型是通过对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形成系
统间数据交换流程模型,经过统一服务建模过程分析关键核心业务流程,得到核心业务流 程服务模型后,对服务模型进行服务分析,识别服务组件、确定各系统的系统边界,然后利 用实现工具对服务组件进行编码实现,并将流程服务模型结合服务组件在企业服务总线
ESB上进行部署,最终形成全局数据交互服务组件列表。 利用服务组件管理模块对服务组件进行编排、整合时,服务组件的装配过程中优 选加入数据集合加工组件,将服务组件传输的XML结构根据服务请求的数据内容进行加 工,实现同一个服务组件可以响应多个数据格式的服务请求,以消除服务调用对服务描述 交互数据结合的依赖。 本发明的数据交换模型架构的基础是利用WEBSERVICE技术对各业务应用系统中 已有的数据交互逻辑进行统一封装,依照符合统一数据交换要求的服务描述构建服务组件 对外提供服务,这种封装可以在对原有系统进行较少改动的前提下完成,对于实际操作人 员完全可以做到不可见化,可以较好的保持原有系统的稳定性;服务组件构建并进行发布 后,利用统一管理模块对服务组件进行管理,统一管理模块实现了服务注册中心的功能,根 据UDDI协议,根据WSDL标准进行服务注册、分类,建立服务目录并提供搜索服务功能。另 外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统一管理模块中按照数据交换流程模型对服务组件的请求/响 应进行编排,形成行业数据交换流程,服务组件的请求/响应依据流程有序进行。对于可能 出现的数据交换异常由服务监控模块负责进行发现、定位与原因查找,服务监控模块记录 服务组件的请求/响应的发起方、发起时间、响应方、响应时间、交换的数据集合等信息,根 据这些信息可准确的定位数据交换过程产生问题的环节,可精确的定位到出现问题的服务 组件并初步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模型通过以上途径实现了对于行业业务应用系统实时数 据交换有效支撑,可以应用于构建行业级实时数据交换体系。 本发明的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交换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 益效果( — )在较小开销下实现了跨平台业务系统间的实时数据交换,改变了传统数据 交换存在的时效性差、交换过程难以管理的问题; (二)利用服务组件的重用实现了一次开发多种平台系统共用,减少了因数据交 换带来的重复开发,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三)改变了传统的软件架构,消除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技术差异,让不同的应 用系统协调运作并实现数据的交互共享,为构建新型集成化的应用平台奠定了基础;
(四)利用WEBSERVICE技术对各业务应用系统中已有的数据交互逻辑进行统一封 装,这种封装可以在对原有系统进行较少改动的前提下完成,对于实际操作人员完全可以 做到不可见化,可以较好的保持原有系统的稳定性;(五)服务监控模块记录服务组件的请求/响应的发起方、发起时间、响应方、响应 时间、交换的数据集合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准确的定位数据交换过程产生问题的环节,可精确的定位到出现问题的服务组件并初步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


附图1是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交换模型的框架图; 附图2是web service机制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及具体的应用实例对本发明的跨平台应用系统实
时数据交换模型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时数据交换模型,理论上可以支持行业应用系统广泛采用的多种实 现体系与技术平台,具有平台无关性。本实施例在构建过程中选择了常见的WebSphere Application Server作为服务提供平台,IBM DB2数据库,操作系统选择了 IBM AIX。
本发明的实时数据交换模型是利用企业服务总线ESB搭建企业级构筑与各业务 系统之上的服务交互通道,交互通道为分布于不同服务器上的应用系统提供了稳定安全的 物理访问通讯途径。通过对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形成系统间数据交换流 程模型,经过统一服务建模过程(可利用多种业界通用的服务建模方法如IBM S0MA等)分 析关键核心业务流程,得到核心业务流程服务模型后,对服务模型进行服务分析,识别服务 组件、确定各系统的系统边界,然后利用实现工具(如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对服务组 件进行编码实现,并将流程服务模型结合服务组件在企业服务总线ESB上进行部署(可利 用IBM WebSphere Integration Developer等工具完成),最终形成全局数据交互服务组件 列表。 为实现不同技术平台下的逻辑访问、流程整合,利用WEBSERVICE技术对各业务应 用系统中已有的数据交互逻辑进行统一封装,依照符合统一数据交换要求的服务描述构建 服务组件(Service Provider),由于是基于原有业务应用系统的逻辑封装,没有改造底层 技术架构,故不受技术平台的制约,服务组件具有平台无关性、可重用性等特点,以服务组 件作为实时数据交换体系的功能支撑。 建立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服务组件统一管理模块,管理模块按照数据交换流 程模型对服务组件进行编排、整合,实现服务组件注册、服务路由,将构建与不同业务应用 中的服务组件组合成为独立于系统外的企业级的数据交互共享流程,使各服务组件构成一 个有机的数据交换体系。服务组件的装配过程中加入数据集合加工组件,该组件利用XSLT 技术,将服务组件传输的XML结构根据服务请求的数据内容进行加工,实现同一个服务组 件可以响应多个数据格式的服务请求,从而消除了服务调用对服务描述交互数据结合的依 赖,进一步拓展了服务的可重用性,形成一套基于服务请求/响应的实时数据交换平台。
建立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服务监控模块,服务监控模块记录各服务组件间的 数据交换请求/响应的具体情况及数据集合的内容,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管理监控。
所述Web service方式是一禾中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以月艮务为 导向的面向服务的一种体系结构的最好的体现者,目前来看,web service是SOA最好的实 现方式。而SOA是一种面向可重用构件的一种范畴更加广泛的体系结构,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算法,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有效的保证各个系统间的相互独立性。
具体应用实例 实时数据交换平台管理同一行业企业下的财务应用系统与销售应用系统的实时 数据交换,使用SOMA方法论分析两个应用系统间数据交换的业务需求,梳理得到系统间数 据交换服务模型,利用封装已有的程序获得服务组件的实现,然后由数据交换平台对服务 模型在企业服务总线ESB上进行服务流程实现,财务应用系统与销售应用系统进行小规模 的改造,将原有程序段采用服务组件替换,达到系统间数据的实时交互,相关改造完成后, 只需在销售应用系统中进行服务请求,数据就可由请求响应的服务组件通过交换平台传输 给所需系统。传输时效性强,传输后即可进行图形展示,无需对数据进行二次存储造成系统 资源浪费。
权利要求
一种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交换模型,其特征在于利用企业服务总线ESB搭建企业级构筑与各业务系统之上的服务交互通道,为分布于不同服务器上的应用系统提供物理访问通讯途径;通过WEBSERVICE技术将基于不同技术平台的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交互逻辑进行封装形成服务组件,由服务组件提供数据交互的功能支撑;建立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服务组件管理模块,用于对服务组件进行编排、整合,实现服务组件注册、服务路由、数据集合加工传输,将构建与不同业务应用中的服务组件组合成为独立于系统外的企业级的数据交互共享流程,使各服务组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数据交换体系,形成一套基于服务请求/响应的实时数据交换平台;建立服务监控模块,用于记录数据交换的具体情况及数据交换的内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交换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基 于不同技术平台的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交互逻辑进行封装形成服务组件是根据数据交换具 体业务场景的需要在各业务系统中利用已有的数据提供逻辑或新增的逻辑构造服务组件, 服务组件的构建依照数据交换平台的规范要求,做到基于服务组件的可重用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交换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 组件管理模块按照数据交换流程模型对服务组件进行编排、整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交换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 交换流程模型是通过对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形成系统间数据交换流程 模型,经过统一服务建模过程分析关键核心业务流程,得到核心业务流程服务模型后,对服 务模型进行服务分析,识别服务组件、确定各系统的系统边界,然后利用实现工具对服务组 件进行编码实现,并将流程服务模型结合服务组件在企业服务总线ESB上进行部署,最终 形成全局数据交互服务组件列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交换模型,其特征在于,利用服务 组件管理模块对服务组件进行编排、整合时,服务组件的装配过程中加入数据集合加工组 件,将服务组件传输的XML结构根据服务请求的数据内容进行加工,实现同一个服务组件 可以响应多个数据格式的服务请求,以消除服务调用对服务描述交互数据结合的依赖。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跨平台应用系统实时数据交换模型,属于计算机应用领域。该模型利用企业服务总线ESB搭建企业级构筑与各业务系统之上的服务交互通道,通过WEBSERVICE技术将跨平台应用系统中的功能进行封装形成服务组件,由服务组件提供数据交互的功能支撑,建立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管理模块,对服务组件进行编排、整合,实现服务组件注册、服务路由、数据集合加工传输,并利用服务日志模块记录数据交换的具体情况及数据交换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管理监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数据交换模型为行业应用系统提供一种稳定高效的跨平台实时数据交换方案,并为数据交互共享的管理监控服务提供有效的工具支撑。
文档编号G06Q10/00GK101794409SQ20091023015
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8日
发明者王峰, 魏子重 申请人:山东浪潮齐鲁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