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的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886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板的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将触控板固定于笔记本电脑上的
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产品日趋微型化及多功能化,连带使得功能强大的电子产品经常整合多种零部件,而且各种零部件可能分属不同的技术领域,因此常见各种零部件分别先由不同的厂商代工制造,最终再例如利用壳体予以整合组装。是以,不同零部件间的组装机构及电性的连接对于电子产品的整体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以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设计为例。 在现有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设计中,利用螺丝作为固定件锁定触控板于笔记本电脑机壳上的情况较为常见,然而,使用螺丝的固定技术中,必须因应螺丝尺寸而选用对应大小的工具(螺丝起子)进行螺锁工作,在例如针对安装有诸多大、小零部件的电子产品进行维修工作时,必须经常更换工具而有诸多不便,特别是针对零件密集的部位,更是难以操作螺丝的螺锁或旋退等工作,甚至必须设计特殊的专用工具提供操作,因此,使用螺丝的固定技术确实存在操作不便与费时的缺点。又,一旦螺丝由于固定不牢造成自动松脱,落至笔记本电脑机壳内部的电路板(例如主板)上必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更有甚者,会因为螺丝与线路的搭接造成电路板短路而烧坏电子元件。 在现有的技术中,也有业内人员为尽可能的少使用螺丝设计出各种固定方式,如图1公开的一种触控板的固定方式,是提供一触控板挟持座IO,该触控板挟持座IO包含一本体100、以及至少一卡合件101 。其中,该本体100用以承载触控板20,卡合件101设置在本体100的一表面,其通过挡块102与卡合件101以将触控板20扣制于本体100上。该种触控板的固定方式虽然免除了使用螺丝固定,但是,由于该触控板挟持座10承载该触控板20后,需再通过笔记本电脑的盖体11结合至该笔记本电脑的壳体12夹持固定,由于该笔记本电脑的盖体11与壳体12间需要布设大量的内部组件,往往在二者之间会存有很大的间隙,而触控板作为重要的输入装置被用户使用,即常常受力,因而该触控板挟持座10若仅仅依靠笔记本电脑的盖体11与壳体12夹持,势必容易产生松动或固定不牢的问题,如果再增设其它的辅助固定组件,又会造成固定机构的组件繁多,操作起来繁琐复杂,不能达到易组装拆卸的操作且构造简单又有较好的固定目的。 是故,如何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种种缺点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从而使该固定机构易组装拆卸,且构造简单又有较好的固定作用,实为相关领域的业者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板的固定机构,以使组装拆卸方便,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0007]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板的固定机构,以减少螺丝的使用量,而 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板的固定机构,用以 固定一触控板,包括壳体,具有容置该触控板的开口 ,并具有设置于该壳体背面侧且分布 于该开口周边侧的多个卡勾及至少一第一固定部;固定框,具有将该触控板扣合于该壳体 背面的框部,且在该框部的周边侧具有对应所述卡勾的多个卡孔、以及对应该第一固定部 的至少一第二固定部;以及至少一固定件,对应该第一及第二固定部而设置;其中,通过所
述卡孔与卡勾的卡合,以及该第一及第二固定部通过该固定件的结合,得以将该触控板通 过该壳体及固定框而加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固定件为设于该固定框侧的卡榫、扣具或螺丝的 其中一者。该壳体对应该固定框两侧部位之处还具有定位部,具体地,该定位部为肋条,用 于装设该固定框时起到定位的作用。该多个卡勾的勾部朝向一致,进而使得该固定框的各 该卡孔便于被各该卡勾卡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卡勾在面对该固定框之处具有支撑面,支撑 该固定框。所述卡勾在面对该固定框之处具有导向面,引导该固定框在该壳体上滑动,以达 成所述卡孔与卡勾的卡合。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是用以将一触控板固定于笔记本电 脑的壳体中,该固定机构包括壳体、固定框以及至少一固定件。该壳体具有多个卡勾及至少 一第一固定部,且该固定框具有多个卡孔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借助所述卡孔与卡勾的相 互卡合,得以通过该固定框将该触控板固定于壳体上,并通过该固定件结合该第一及第二 固定部,从而更为强化上述的触控板的固定,如此以减少螺丝的使用量,并提升装配的方便 性,进而达成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 值。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触控板的固定机构分解斜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的壳体结构斜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的壳体与固定框的结合状态斜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的卡勾与卡孔的部分剖面斜视图,即是沿
着图3的IV-IV线的剖面斜视图。 元件符号简单说明 10触控板挟持座 100本亍本 101卡合件 102挡块 11 盖体 12 、30壳体 20 触控板 300 开口
4[0025] 301 卡勾 3011支撑面 3012导向面 302第一固定部 303定位部 40 固定框 400框部 401卡孔 402第二固定部 50 固定件 L 连线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 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通过其他不 同的具体实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 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请参阅图2至图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的壳体部分的结构示意 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的壳体与固定框的结合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板的固定机构,用以将一触控板20固定于笔记本电脑(未图示) 的壳体30中,具体而言,该固定机构包括壳体30、固定框40、以及至少一固定件50。该壳体 30具有容置该触控板20的开口 300,并具有设置于该壳体30背面侧且分布于该开口周边 侧的八个卡勾301及两个第一固定部302,以在四个周边方向均可达到固定的目的;在本实 施例中,该八个卡勾301的勾部朝向一致,从而便于将该固定框40装设于该壳体30上。此 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固定部302为螺孔或榫孔,但不以此为限,仍可选用其它与该固定件50 配合的固定结构作为所述第一固定部302。 另外,在该壳体30上对应该固定框40部位的对称两侧还具有定位部303,具体而 言,该定位部303为肋条,用于装设该固定框40时提供挡止定位的作用,但该定位部303不 以肋条为限,仍可以其它构造作为替代。 该固定框40具有将该触控板20扣合于该壳体30背面的框部400,且下该框部400 的周边侧具有对应所述卡勾301的多个卡孔401、以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部302的两个第二 固定部402,在各该卡孔401与各该卡勾301相互卡合时,以及通过所述固定件50结合各该 第一及第二固定部302、402时,该固定框40得以将该触控板20固定于其框部400与该壳 体30之间,从而以达到固定该触控板20的目的。其中,所述第二固定部402为通孔,但不 以此为限。 再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卡勾301的部分在面对该固定框40之处具有支撑面 3011,用于支撑该固定框40,从而利于将该固定框40稳固地装设于该壳体30上。此外,所 述卡勾301的部分在面对该固 框40之处具有导向面3012,引导该固定框40在该壳体30 上滑动。[0041] 所述固定件50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及第二固定部302、402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固定件50设置于该固定框40的一端侧,以将该固定框40固定于该壳体30上。本实 施例的固定件50用于辅助固定该固定框40于该壳体30上。具体而言,该固定件50为卡 榫,从而与该壳体30的第一固定部302的榫孔结合。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该固定件50也 可为螺丝,相应地,该壳体30的第一固定部302也可形成为对应该螺丝的螺孔。但是,并非 局限于此,其它可将该固定框40固定于该壳体30上的机构也可加以选用,例如可相互扣合 的公扣件与母扣件机构同样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为进一步突显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以及功效,再请参阅图3,并同时参阅图4,图4为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的卡勾与卡孔的剖面示意图,也就是沿着图3中IV-IV线 的剖面斜视图。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当令该固定框40结合于该壳体30上时,是如图 3箭头所指的A方向推动该固定框40,并通过该壳体30的开口 300对称两侧的定位部303 引导,以使该壳体30的各该卡勾301卡合于该固定框40的各该卡孔401中,进而使得该固 定框40的各该卡孔401便于被各该卡勾301卡合。且在实际的结合中,该卡勾301与该卡 孔401之间具有0. lmm 0. 2mm的干涉,以使二者紧密配合;然后,再由该固定件50加以固 定,如此可将该固定框40牢固地固定于该壳体30上,由于该触控板20可被固定于该固定 框40的框部400与该壳体30之间,故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机构得以达到固定该触控板20于 壳体30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是用以将一触控板固定于笔记本电 脑的壳体中,该固定机构包括壳体、固定框以及至少一固定件。该壳体具有多个卡勾及至少 一第一固定部,且该固定框具有多个卡孔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通过所述卡孔与卡勾的相 互卡合,得以通过该固定框将该触控板固定于壳体上,并通过该固定件结合该第一及第二 固定部,从而更为强化上述的触控板的固定,如此以减少螺丝的使用量,并提升组装\拆卸 的方便性,进而达成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具高度产业 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 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 饰与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 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一种触控板的固定机构,用以固定一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容置该触控板的开口,并具有设置于该壳体背面侧且分布于该开口周边侧的多个卡勾及至少一第一固定部;固定框,具有将该触控板扣合于该壳体背面的框部,且在该框部的周边侧具有对应所述卡勾的多个卡孔、以及对应该第一固定部的至少一第二固定部;以及至少一固定件,对应该第一及第二固定部而设置;其中,通过所述卡孔与卡勾的卡合,以及该第一及第二固定部通过该固定件的结合,得以将该触控板通过该壳体及固定框而加以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为设于该固定框侧的卡榫、扣具或螺丝的其中一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对应该固定框两侧部位之处还具有定位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定位部为肋条。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的勾部朝向一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在面对该固定框之处具有支撑面,支撑该固定框。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的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勾在面对该固定框之处具有导向面,引导该固定框在该壳体上滑动。
专利摘要一种触控板的固定机构,用以将一触控板固定于笔记本电脑的壳体中,该固定机构包括壳体、固定框、以及至少一固定件。该壳体具有多个卡勾及至少一第一固定部,且该固定框具有多个卡孔及至少一第二固定部,通过所述卡孔与卡勾的相互卡合,得以通过该固定框将该触控板固定于壳体上,并通过该固定件结合该第一及第二固定部,从而更为强化上述的触控板的固定,如此以减少螺丝的使用量,并提升装配的方便性,进而达成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文档编号G06F1/18GK201465007SQ20092007507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2日
发明者杨成群, 杨永吉 申请人:英源达科技有限公司;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